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價值。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認為:

“玉,石之美者。”他根據玉的特徵,提出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在古代的玉器中,玉璧、玉瑗、玉環、玉玦屬於圓形玉的範疇,是傳統玉文化的重要載體。這四種形似四胞胎的玉器,擔負著怎樣的功能呢?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上圖_ 古代龍紋玉璧


  • 同工同源 互有交集

新石器時期,先民製作石質工具時,發現了質地溫潤的玉石。他們利用工具,切磋琢磨,勾勒造型,製成氣質古樸、做工精細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等玉器。這四種玉器的實際運用,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玉文化。

從形制上看,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的特徵是中央穿孔的扁平圓形。這四種玉器既是象徵身份和地位的佩飾,又是社會交往中的信物和禮品。古人迷信玉有辟邪防腐的功能。西晉名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說:“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不朽。” 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等葬玉的出現,成為古代貴族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上圖_ 商朝玉聯璧


  • 如何區分“玉器四胞胎”

玉璧、玉瑗、玉環、玉玦是長相類似的“玉器四胞胎”,令人難以分辨。事實上,只要看清孔的大小,就能準確辯認這四種玉器。《爾雅·釋器》明確指出:“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兩晉文學家郭璞註釋:“肉,邊;好,孔。”學者邢禹疏做出了進一步解釋:“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孔大而邊小者名瑗,邊、孔適等若一者名環。”

簡單來說,根據玉器的環邊和中孔的關係,判斷玉器種類。環邊和中孔比例達2:1(小孔)的是玉璧,環邊和中孔比例相等的是玉環,環邊和中孔比例達1:2(大孔)的是玉瑗玉玦則是環邊中多了一道缺口,一眼就能認出來。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上圖_ 漢代青玉玉環玉璧


  • 玉璧:規格最高 功能細化

別看四種玉器形制近似,古人在使用時進行了功能細化。就玉璧而言,古代社會崇尚“天圓地方”,仿天制璧,因此,《說文解字》曰:“璧圓像天”。《周禮·春官·大宗伯》也載:“以蒼璧禮天,地黃琮禮地。” 在祭天儀式中,青玉璧是古代規格最高的玉器。

《荀子·大略》中記載:“問士以璧。”使者出使領國,需要向對方贈送“贄禮”。象徵權力的玉璧是禮儀制度中最重要的禮器,以此表現問候和敬意。受此影響,貴族將玉璧視作特權的一部分,玉璧成為高端玉器的代名詞。

在古代社交活動中,地位低的人往往向地位高的人贈送玉璧,傳遞問候、效忠等信息,在此之後,互贈玉璧成為知心相交的信物。《周禮》就有“子執古璧”、“男執蒲璧”的記載。而《世話新說》中用“璧人”形容儀容美好的人。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上圖_ 春秋戰國玉瑗佩飾


  • 玉瑗:召人以瑗 男女通吃

玉瑗同樣不簡單。首先,玉瑗是一種裝飾物。早期的玉瑗孔大環小,是男女皆宜的臂飾品,與現在的手鐲類似。其次,玉瑗還是禮器。荀子曰:“召人以瑗。”君王要召見外國使節或朝廷大臣時,使者會持緩相贈。瑗,從字體結構上看,爰有兩手共握一物的意思,有引導、扶助的意思。體現君王對當事人的重視和尊重。

最後,玉瑗具有實用功能。漢朝時期,玉瑗平直的造型變成中間厚實、環邊漸薄的棗核形狀。《說文》釋義:“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也就是說漢朝皇帝上下臺階時,和近侍同握一塊玉瑗,這樣能夠防止皇帝摔倒,還能體現皇家威嚴。清朝文學家桂馥在《說文義證》中認為:“(玉瑗)孔大能容手。”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隨著時代的發展,玉瑗的禮器功能退化,裝飾功能得以放大,經過分化發展,玉瑗演變成女性手鐲和男性佩飾。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上圖_ 戰國玉環


  • 玉環:瑞玉示好 和諧配飾

玉環自出現以來,始終是裝飾性的配飾。春秋戰國時期,由璜、環、瓏、琥、觿、珠等組成的“組佩”,受到貴族階層的追捧。組佩以玉環和玉璜為主體,玉質的瓏、琥、觿、珠為懸飾,貴族佩戴組佩,以玉德彰顯人品和權威。

“環”和“還”諧音,故而玉環是寓意美滿和諧的信物。荀子云:“反絕以環。”在古代社會關係中,一方把玉環送給另一方,表示召回絕交的人,恢復原來的關係。當罪臣流放外地時,如果收到君王送來的玉環,說明當事人還有復見君王的機會。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上圖_ 春秋時期玉玦


  • 玉玦:用途眾多 形制豐富

玉玦是最早與文化結緣的玉器之一。在不同時期,玉玦呈現不同的形狀,發揮不同的功能。新石器時代,成對出現的玉玦,是古代最早的耳飾。時至戰國,由於漢字中“玦”通“決”,有決斷、決絕的意思,《莊子》表示:“儒者授珮玦者,事至而斷。”鴻門宴上,謀士范增“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項羽立刻決斷。而項羽“默然不應”。《白虎通義》也認為:“君子能決斷則佩玦。”漢朝時,貴族佩玦蔚然成風。

古代崇尚“以玉斂葬”,體形較大的玉玦,充當著禮器陪葬死者。紅山文化中典型的“玉豬龍”,出土時通常放置在死者的心胸處,這種似豬類龍的“獸形玦”,在當時被認為是人與神靈溝通的神器。較小的玉玦還被嵌入死者的眼窩,達到“以玦示目”的目的。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上圖_ 柱狀玉玦


另外,玉玦還有實用性。戰國末期學者毛亨提出:“韘(shè),玦也。能射御則佩韘。”唐朝文獻《孔穎達疏》也載:“玦,鉤弦也。”

在射箭時,一手持弓搭箭,一手以玦勾弦,以求拉力達到極致,這說明玉玦具有實用和裝飾雙重功能。

北宋《廣韻》所言:“玦如環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賜環則返,賜玦則絕,義取決。”和玉環相似,玉玦還扮演著符節器的角色,三國時期,袁尚和袁潭在袁紹病故後爭權奪利,謀士審配寫信勸說袁潭:“如又不悛,禍將及之,願熟詳吉凶,以賜環玦!”結果“潭不從”,顯然袁潭送去了玉玦,表示與袁尚徹底決裂。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上圖_ 漢代谷紋小玉瑗


通過對比,可以得知玉璧、玉瑗、玉環、玉玦是早期玉器的精品,在形制和紋飾略有差異。這四種玉器隱含的特殊信息,充實了傳統玉文化的精神內核。《禮記·學記》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玉經過雕琢方能成器,人通過學習才可成才。人們在佩帶玉飾的過程中,警示自己應該成為具備“玉德”的君子,這正是玉文化歷久彌新的秘訣。

參考文獻:柴晨鳴 《古代玉玦的用途和形制舉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