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明明知道了甄英蓮的下落,為什麼不去告訴甄家娘子?

凡眼看紅樓


《紅樓夢》中的賈雨村曾受過甄士隱的恩惠。後來甄士隱的女兒英蓮被拐子拐走,甄家敗落,甄士隱也出家而去。而賈雨村科舉中第,進入仕途。在他二次為官,憑藉賈府之力當上應天府尹的時候,因為審理一樁人命案子,無意中知道了甄士隱女兒英蓮的下落。她當時已經成了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薛家公子薛蟠的侍妾,改名香菱。

按照現代人的觀念,甄英蓮是賈雨村恩人之女。賈雨村既然知道了她的下落,就應該想方設法促成英蓮母子團圓,可是《紅樓夢》中的賈雨村居然沒事似的,假裝不知,把這件事情忽略了。也正因此,許多人認為賈雨村就是忘恩負義之徒。

但我不得不說的是,以上的邏輯就算在今天,也未必成立,在曹雪芹的時代,更說不通了。

我們先說說英蓮跟了薛蟠的事。按《紅樓夢》的情節,香菱跟了薛蟠後的情感生活是很不幸福的。薛蟠看上她,喜歡了幾天,立馬就厭了。但是,薛家畢竟是大富之家,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以世俗的婚姻觀念來看,英蓮即使是不丟失而跟在母親身邊,婚姻上的預期大約不過是普通村民,能嫁入豪門做妾,對她來說,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

我們今天《非誠忽擾》的嘉賓不是說過嗎:“寧肯坐在寶馬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香菱當時的情況和今天類比的話,大約應該遠超寶馬標準了。就算是二房三房,那又怎麼樣呢?賈雨村得知香菱的消息,按今天的話說,就是逆襲的屌絲聽到故人之女幾經周折已經嫁入豪門,正坐在寶馬上哭。(但這哭聲賈雨村聽不見),難道賈雨村要想法把她從寶馬上拉下來,再扶到自行車上去嗎?賈雨村不是傻瓜,這樣的事情,他是斷不會做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香菱的身份。古代的時候,人要是被賣了做奴僕,就失去了平民普通人的身份。做奴僕的與普通人相比最主要的差別,就是沒有人身自由,而不是說他們的人生狀況就一定比平民差。《紅樓夢》中的周瑞家,是王夫人的陪房,是賈府的奴才。他們的生活水平在劉姥姥的眼中,比鄉下的財主還要好。但是,周瑞家不能離開賈府。如果他們要離開,必須賈府同意才行。奴僕是主人財產的一部分。

香菱是被多次賣的人,從她第一次被賣開始,她在事實上就已經失去了人身自由,成為買家的財產。這裡邊存在著複雜的法律關係。雖然她從小是被拐賣的,也就是偷來的,但是,由於她自己太小了,被偷時只有三歲,古代講虛歲,實際年齡其實只有一兩歲,因此根本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柺子把她賣了,和親生父母把她賣了沒有什麼差別。而買賣人口在當時是合法的。所以,賈雨村在判斷葫蘆案的時候,案子的關鍵在於賣家的一人賣兩主,造成糾紛殺傷人命。而不是丟孩子的父母與柺子的官司。英蓮的被拐,是通過私人關係,被賈雨村知道的。根本沒有進入到案件的審理中。

在賈雨村審理的這樁案子中,雖然殺人兇手沒有被處理,社會正義沒有伸張。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賈雨村的判決是對各方面都有利的。馮家主人已死,得了賠償的銀子,也就消停了。薛家花錢免災;賈雨村自己也送了人情報答了賈府的提攜之恩。

最後再說英蓮。雖然柺子是一人兩賣,但薛家花錢買人這事沒錯,既然我花錢買的,人就是我家的,是我的合法財產。誰也沒有權利剝奪。柺子一人兩賣,馮家其實是被拐子騙了。找人算帳,彌補損失,也應該找柺子,不應該找薛家。但馮家鬼迷心竅,居然去找薛家的麻煩,其實是犯了貧不與富斗的大忌。

賈雨村除了對豪門薛家比較偏袒之外,把柺子判了斬決,還算是比較公道的。畢竟糾紛的起因,因柺子而起。英蓮命運的坎坷也都是從被拐而起。賈雨村殺了柺子,恐怕也有報答甄家之意。

現在再說賈雨村為什麼不通知薛家娘子。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甄家在甄士隱出家之後,就不存在了。古代的男權社會里,女人是沒有地位的。況且男女授受不親,賈雨村不可能與甄家娘子個人之間產生交往。這是古今不同之處。如果賈雨村與甄娘子保持聯繫,在當時絕對是醜聞。看過傳統戲劇的人大概都會有印象,京劇《武家坡》中薛平貴在武家坡前調戲自己的妻子王寶釧時,從“腰中取出銀一錠,將銀放在地平川”,之所以放在地平川,而不是交於寶釧之手,就是因為“男女授受不親”。

第二,賈雨村在英蓮剛剛丟失,甄士隱出家不久之時。從甄士隱的岳父封肅家中娶走了使女嬌杏。這時,賈雨村與甄家的交往全部通過甄士隱的岳父進行,而不可能與甄娘子交往。況且,從英蓮被拐,到被拐子賣給薛家中間已經過了十多年了。甄家所居之地是姑蘇,而判斷葫蘆案是在金陵,兩地之間有多遠,小說家言,不必細論,以理推斷,應該是不太遠,又不太近。賈雨村若要告訴甄家,必要派人去找封肅。十多年後封家可有人在?去了之後怎麼說?都無法處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誰也不說。

假如甄娘子知道了英蓮的下落,她會怎麼樣呢?是不是會去找?她一個鄉下婦女,決沒有這個能力。知道了之後,白白增添些煩惱而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在英蓮這兒,她一兩歲離開父母,甄家娘子他根本不認識。甄士隱是晚年得女。賈雨村得知英蓮消息的時候,甄娘子大約四五十歲了。假如有一天忽然有一個類似於劉姥姥的村婦來找住在榮國府的香菱,並稱是她的母親,香菱是該相信呢,還是不信呢?是該高興呢?還是悲傷呢?總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賈雨村是當世奸雄,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他是斷不會幹的。

有人或許會問,賈雨村手下不是有個門子知道內情,也熟悉情況嗎?為什麼不派他去封家通知一聲呢?這樣問可能是忘了門子是怎麼倒黴的了。書中說,賈雨村因為怕門子說起自己貧賤時的事來,所以才找了個藉口把門子遠遠的充發了。門子知道賈雨村的什麼底細?賈雨村貧賤之時又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被門子知道了呢?我覺得,問題出在賈雨村的老婆身上。

賈雨村在葫蘆廟之時貧居陋巷,本無丟人之處。但是,賈雨村後來娶了甄家的丫環嬌杏為妾,這也沒有什麼丟人的。但是,嬌杏娶過門幾年之後,賈雨村的正室因病去世,嬌杏被扶為正室了。古代官員正室的門第是很重要的,嬌杏做為夫人,本身的丫環出身,無論對賈雨村,還是嬌杏自己,都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所以,後來嬌杏的官方出身很可能是甄士隱之女,鄉宦之門,小家碧玉雖不高貴,也不低賤,完全可以說的過去。大約這才是賈雨村充發門子,不願再與甄家再有接觸的原因。賈雨村奸雄的智商畢竟不低,這樣的選擇,又是對各方最有利的。

朋友之間,有事互相提醒,互相幫助,當然是對的。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應該說,比如,你發現朋友的頭上綠了,你是告訴他呢?還是裝不知道?現實有點複雜。《紅樓夢》中的賈珍扒灰,寧國府裡都知道,可是誰也不說,唯有焦大傻不拉嘰的說了出來,結果被塞了一嘴馬糞。《水滸傳》裡的鄆哥知道了潘金蓮與西門慶之事,便竄掇武大去抓姦,結果“姦夫”沒抓著,反而送了自己的小命。

脂硯齋把賈雨村稱為“奸雄”,是有點道理的。奸雄不同於小人,雖然二者都是以最終的利已為目標,但奸雄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和不同於常人的眼光。否則的話,就稱不上一個“雄”字了。而且,奸雄懂得人性,在利己的同時,能最大程度的做到利他。而不是小人的“氣人有,恨人無”。


七月流火140400643


甄士隱夫妻生於一獨女命叫英蓮,四歲那年元宵節夜,由一男傭帶她到市上覌燈,男傭也有好心,想買一樣小玩意兒給英蓮玩。讓她開心開心,故把英蓮放在一家商店的門口叫她坐在戶檻上,說,叔叔一歇即來,男傭買了玩具,真的如現今的半支菸時光,回到原處英蓮不在了,他東街尋到要街,幾個來回找了半夜,眼看無著,也不敢回東家,另投他處去了。

。當初賈雨村借住在,甄士隱隔壁的葫蘆廟裡,甄家失女是知道的。又經過一段時間,葫蘆廟失火,危及甄士隱家一起燒光。來日經過一個跛腳道,一面走一面唱好了歌,甄士隱一聽,突然大撤大悟,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嘴裡在唸,被道士聽見,聲稱居士,你明白好了歌了,你跟我走萬事都了,甄士隱真的鬼使神差跟了道士去了。祗於甄大夫人的去向書中尚未交待。

。葫蘆廟燒燬後,葫蘆僧改行去了一知府衙門當差,賈雨村經冷子興介紹,到了蘇州林如海府上當門官先生,做一女學生林黛玉的老師四年後,林黛玉因母親賈敏早逝,父親在楊州當官,家中無人,由外婆家接去寄養(即林黛玉初進賈府)。

。賈雨村失業後,經冷子興的一關係,由賈政介紹他當了個知府大人。也就是葫蘆僧當差衙門。前任犯事撤職,賈雨村接任。

。甄家大小姐英蓮拐後,柺子將他賣給了薛家(即薛姨媽家),改命香菱,成人後給薛蟠當了姨太太,他也並不幸福,薛蟠的髮妻是夏金桂,出名的母大蟲,香菱經常被虐待。

。薛家的香菱怎麼會知道前身是甄英連。因香菱從小眉心中,有一立黃豆大的紅紀,從小有個鄰居j姐妹,天天一起玩。後來英蓮被拐賣,而鄰居姐妹家窮為了葬父缺錢也賣給了賈府當丫頭,當薛家來賈府探親時,二個丫頭碰面,香菱就被鄰居姐妹叫住。才知道香菱,就是英蓮,這件事只有他們二人知道和讀者知道。

。這個問題的提問。因甄士隱出家後,甄夫人後來如何設有記載,賈雨村只知道英蓮被拐,而賈雨村也不知道英蓮被拐後的去向。


老龔166916589


賈雨村知道了甄英蓮的下落為什麼沒告訴甄家娘子?因為不能告訴,賈雨村補授應天府期間處理的第一樁案件就是英蓮案,所謂“葫蘆僧亂判葫蘆案”,這個案子是賈雨村賣四大家族的一個人情,稀裡糊塗判完的就完了,掩飾唯恐不能,怎麼會示人?


我們回顧一下案情經過:

英蓮五歲被拐,十二三歲時柺子把她賣了兩家——先賣馮家,再賣薛家,本來想卷兩家錢跑。但不幸的是兩家相遇了,都要領人。結果薛蟠指揮下人打死了馮淵。

那薛家原是早已擇定日子上京去的,頭起身兩日前,就偶然遇見了英蓮,意欲買了就進京的,誰知鬧出這事來。既打了馮公子,奪了丫頭,他便沒事人一般,只管帶了家眷走他的路。他這裡自有兄弟奴僕在此料理。馮家的僕人告了一年的狀,竟無人做主。

賈雨村一上任就要處理這樁案子,有一個當年在葫蘆廟的門子給他使眼色,然後兩人在私室商量,門子給賈雨村出示了一張護官符。

告訴賈雨村每個地方都有“護官符”,上面寫的是本省最有權有勢,極富極貴的大鄉紳名姓,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還保不成呢!所以綽號叫作‘護官符’。

並拿出寫有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護官符,對賈雨村說:

“小的聞得老爺補升此任,亦系賈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賈府之老親,老爺何不順水行舟,做個整人情,將此案了結,日後也好見賈、王二公的。”

然後門子一通出主意,這個案子就胡亂判了。


至此我們覺得“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就是因為門子的指點,賈雨村亂判的,可是細讀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通行本第三回結束時和第四回開頭,王夫人等聊天都提到薛家的事情,第三回結束時從探春的角度寫:

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財仗勢打死人命,現在應天府案下審理。如今母舅王子騰得了信息,故遣人來告訴這邊,意欲喚取進京之意。

就表示王家已經出面干涉這件事了,並已經告知了賈家。

中間賈雨村和門子聊天過程中,忽然傳點人報告說:“王老爺來拜。”雨村聽說,忙整理衣冠出去迎接。有一頓飯工夫方回來,繼續和門子聊天。這個王老爺一定是王家的人受王子騰委派來通融的。

所以賈雨村胡亂判完案子後,急忙作書信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說“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等。

最後賈雨村發揚了他一貫過河拆橋的本領找了個由頭,發落了門子。


只是可憐了甄士隱當年五十兩銀子的巨資資助了這麼一個白眼狼,如果沒有甄士隱的銀子,賈雨村的人生便沒有啟動資金。但是成功後的賈雨村繼續踩著恩人的女兒繼續向上爬,借這個案子賣了人情,領功受賞。

這樣的賈雨村他怎麼可能把真相告訴甄娘子,掩蓋還來不及。

遇到卑鄙小人只能自認倒黴!


好風讀書


賈雨村在要嬌杏的時候,答應得好好的,要替甄家娘子尋找英蓮。而且賈雨村見過英蓮,有可能還抱過這個可愛的,眉間有顆胭脂痣的小女孩👧。可是賈雨村知道了英蓮的下落後,卻沒有救她。也沒有告訴甄家娘子。



賈雨村受過甄家恩惠,他有義務幫甄家找回被拐的孩子。

賈雨村早年窮困潦倒,寄居在葫蘆廟,靠賣文為生。吃飯都成問題,根本沒錢進京趕考。

英蓮的父親甄士隱,敬重賈雨村的學問和抱負,時常請他喝酒聊天。後來贈送賈雨村銀子和衣物,讓他進京趕考。賈雨村才考中進士,當了官。

賈雨村是地方官,有責任替子民尋找被拐的孩子。



賈雨村當官的地方恰巧是甄家娘子封氏的老家。封氏算作賈雨村的子民。當官為民做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當賈雨村知道了英蓮的下落,有責任救英蓮於水火之中。把英蓮送回封氏身邊。

賈雨村應該信守承諾,幫助甄家娘子尋找女兒。

賈雨村當官後,看見了買線的嬌杏,派人把封肅找去。

封肅回來對女兒說:“……又問外孫女兒,我說看燈丟了。太爺說:‘不妨,我自使番役,務必探訪回來。’說了一回話,臨走倒送了我二兩銀子。”

第二天,賈雨村得到了嬌杏。

賈雨村……乃封百金贈封肅,外又謝甄家娘子許多物事,令其好生養贍,以待尋訪女兒下落。

賈雨村答應了甄家娘子替她尋訪女兒,如今知道了英蓮的下落,應該告訴封氏。



賈雨村為何沒有把英蓮送還甄家娘子呢?

1.觸怒了護官符中的四大家族,賈雨村害怕官職不保,再次被革職。

搶走英蓮的人是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鐵”,非常有錢。薛蟠的舅舅是王家掌門人王子騰,姨夫是榮國府掌門人賈政。

賈雨村的官就是賈政給辦來的。如果賈雨村把薛蟠緝拿歸案,把英蓮送回封家。賈雨村就得罪了四大家族。門子說,小則官職不保,大則小命不保。賈雨村為了保住烏紗帽,犧牲了英蓮。



2.如果賈雨村把英蓮送到甄家娘子身邊,那麼,賈雨村早年貧困潦倒的過去,就會大白天下。賈雨村不希望人們知道他不堪的過去,所以隱瞞了那段歷史。

門子知道他的過去,也知道他徇私枉法,為了保住秘密,賈雨村把門子遠遠滴打發走了。

賈雨村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所以他對英蓮和甄家娘子隱瞞了實情,讓他們骨肉分離。

我是潤楊,歡迎關注:潤楊的紅樓筆記!


潤楊的紅樓筆記


賈雨村就是一個自私自利、言而無信的小人,自從得到賈政的幫助重回官場,賈雨村的人生目標已經赤裸裸轉向了聲色名利。跟諸多通過埋沒良心而上位的官場蠹蟲一樣,賈雨村從此以後只會討好對他官場升遷有利的人,那些對他個人名利沒幫助的低位者,哪怕曾經有恩於他,現在都成了無足輕重、需要從生命中剔除出去的人。倘若對他有妨礙,恩將仇報也是必須的。

已經變成這樣的賈雨村,怎麼能指望他發現了英蓮的下落後去告訴甄家娘子呢?他討好甄家娘子,對他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反而會得罪薛家、賈家、王家,這盤帳一目瞭然,賈雨村當然會算。

來看看作者是如何通過這一事件揭示出賈雨村的真面目的:

賈雨村開始知道英蓮被拐的事,是初入官場、剛當上太守的時候。那時甄士隱已經出家,甄家娘子住在孃家父親封肅家裡。書裡第二回寫道,封肅被新任太守叫去,回來時歡天喜地,原因是攀上了新任太守賈雨村這根高枝。

“原來本府新升的太爺姓賈名化,本貫胡州人氏,曾與女婿舊日相交。方才在咱門前過去,因見嬌杏那丫頭買線,所以他只當女婿移住於此。我一一將原故回明,那太爺倒傷感嘆息了一回,又問外孫女兒,我說看燈丟了。太爺說:‘不妨,我自使番役務必探訪回來。’說了一回話,臨走倒送了我二兩銀子。”

賈雨村從封肅口中知道了英蓮被拐的事,安慰他說會讓手下找回來。這樣的話聽起來很暖心,但其實,賈雨村向封肅打聽消息,更主要的目的是要娶嬌杏。當年嬌杏多看了他一眼,他念念不忘,現在當上太守,剛巧又碰上嬌杏,這時已經決定要娶嬌杏了,所以才找嬌杏東家商量。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書與封肅,轉託問甄家娘子要那嬌杏作二房。封肅喜的屁滾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兒前一力攛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轎,便把嬌杏送進去了。雨村歡喜,自不必說,乃封百金贈封肅,外謝甄家娘子許多物事,令其好生養贍,以待尋訪女兒下落。

賈雨村聯繫封肅,目的在嬌杏,所以聯繫上了,一刻也沒有耽擱,第二天就提出娶嬌杏的要求。至於其他的,物質上答謝甄家娘子什麼的,不過是順水人情,顯得自己沒有忘記甄士隱之恩而已。所謂幫忙尋訪英蓮,自然也是隨口一說,場面上不失人情罷了。

事實上,從這次“承諾”到真正發現英蓮的蹤跡,已經七八年過去了,賈雨村真的派人尋找了嗎?一點也沒有啊!這位賈化賈大人,根本就是在說假話。

真正發現英蓮蹤跡,還是因為恰好手上接的人命案就跟英蓮有關。一開始賈雨村還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

雨村聽了大怒道:“豈有這樣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來的!”

正要發籤捉拿犯人,門子使一個眼色就讓他住了手。這個細節描寫很傳神,生動地說明重回官場的賈雨村已經熟諳官場的“潛規則”,第一條就是“潛規則”比明規則重要,一個眼神比明面上清楚瞭然的案情重要。

已經學會如此謹小慎微地對待眼神、對待“潛規則”的賈雨村,還能指望他有多秉公執法?

果然,賈雨村看到門子的眼色暗示,第一件事就是退堂到密室,從門子那裡瞭解詳情。

門子啥都知道,知道護官符,也知道這案子的來龍去脈。被薛蟠和馮淵爭搶的那個丫頭,就是當年被拐的甄英蓮。聽到這裡,賈雨村是什麼反應呢?

門子冷笑道:“這人算來還是老爺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蘆廟旁住的甄老爺的小姐,名喚英蓮的。”雨村罕然道:“原來就是他!聞得養至五歲被人拐去,卻如今才來賣呢?”

——敢情賈雨村什麼都不知道。再次證明這些年他壓根沒有尋訪英蓮,對甄家娘子許下的諾言,根本就是一句空話。

不管如何,現在總算知道英蓮下落了,連門子都冷笑著提醒,這可是恩人下落,賈雨村是否該有所表示呢?

賈雨村確實表示了,他發表了一通感概:

雨村聽了,亦嘆道:“這也是他們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這馮淵如何偏只看準了這英蓮?這英蓮受了柺子這幾年折磨,才得了個頭路,且又是個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這段事來。這薛家縱比馮家富貴,想其為人,自然姬妾眾多,淫佚無度,未必及馮淵定情於一人者。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一對薄命兒女。且不要議論他,只目今這官司,如何剖斷才好?”

賈雨村感慨英蓮薄命,表面看來還有點正常人的惻隱之心。但是,一般人無能為力,感慨完了也就算了,賈雨村可是能夠判決這案子的人,英蓮的命運現在就直接掌握在他手中,他感慨完了是不是該有所行動了?

結果沒有。一通感概之後,賈雨村話鋒一轉,“且不要議論他”,轉而問起門子,這案子該怎麼判。

——敢情該怎麼判案,賈雨村還得聽這門子的。前面發表了那麼長篇大論的感嘆,都是不帶感情的,都跟判案沒關係。真正跟判案有關係的,還是那張護官符,還是研究怎麼不得罪四大家族。

賈雨村的涼薄,至此暴露無遺。明明已經無心幫甄家娘子,無心幫英蓮,還要裝模作樣發一通感慨,官員加文人的虛偽,賈雨村已經盡得精髓。

既然從一開始,所謂幫甄家娘子找英蓮,就是一句虛假的承諾,那麼現在知道了英蓮下落,如果真的告訴了甄家娘子,就得罪了對英蓮勢在必得的薛蟠,得罪了四大家族,賈雨村會如何選擇,不是顯而易見麼?看他和門子煞有介事地感慨英蓮的命運,卻隻字不提當年英蓮父親對自己的恩惠,不提自己當年對甄家娘子的承諾,彷彿英蓮的命運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人的品性有多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結案以後,賈雨村第一時間把這個給他出主意幫他在官場站穩腳跟的門子遠遠地打發走了,就是擔心對他知根知底的門子會洩露他當年貧賤時的事來——自然也包括他對恩人之女落井下石的事。這種過河拆橋的作風,符合賈雨村的本性,到這個時候,作者已經完全不再替這個虛偽成性的人物掩飾了。

參見相關問答:

《中賈雨村升官特別快,他最應該感謝賈家還是皇帝?》

《賈雨村謀職西賓,究竟是為何?》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紅樓夢》中,我最不喜歡的一個人就是賈雨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對甄英蓮的態度。

我們知道賈雨村之所以能夠去進京趕考中舉完全是依靠,甄士隱的幫助,給了他50兩銀子,還有兩套冬衣。


而中了舉做了官的賈雨村又是怎樣回報甄士隱的呢?

他既沒有寫信給甄士隱,向他表示感謝,也沒有親自登門道謝,而是完全把甄士隱拋之腦後。

後來甄士隱一家遭難,甄士隱的女兒被拐子偷去,而甄士隱一病不起,然後出家,甄家娘子只有跟著自己的父親一起生活。

機緣巧合,賈雨村遇到了甄家的丫鬟嬌杏,於是便偷偷寫一封信給封肅,讓封肅把嬌杏送給他當妾。他對甄家娘子的感謝就是給了一些錢物,同時信誓旦旦的說要幫助甄家娘子找到女兒。

而後來,賈雨村知道了甄英蓮的下落,而且關於販賣甄英蓮的案子就是在他的手裡,可是他卻依照葫蘆僧的建議亂判了葫蘆案。案子判完以後就趕緊寫了一封信給賈政,向賈政表功,然後放走了兇犯薛蟠。

至於甄英蓮的死活以及甄家娘子的思女心切,思女成疾,在他看來都無關緊要,不值一提。這都比不上他的仕途重要,因為他知道賈府和王家才是他將來仕途發達的依靠,只有討好他們自己將來才可以仕途平坦,官運恆通。

如果他把甄英蓮的下落告訴了甄家娘子,估計甄家娘子一定會去找薛蟠要女兒,而薛蟠這個呆霸王絕對不會把英蓮還給甄家娘子,那時候就會有很多的麻煩,他在其中也不好處理。會左右為難,白白落一個草菅人命,忘恩負義的罵名。

所以他乾脆就把甄英蓮的事隱瞞下來。


凡眼看紅樓


這個原因忒簡單,就是賈雨村不想得罪薛家。



甄家於賈雨村確實有恩,他上京的銀兩就是甄家給的,甄士隱在他住葫蘆廟時,一直待他不錯,把他當真正的有志之士看,可以說賈雨村在甄士隱面前是平等的,在那個社會,甄士隱能這樣待他,確實不錯。



但是比起自己的前途來說,甄家的恩只能讓位,即使是自己知道了他甄家失散多年的女兒下落,也只能昧著良心不告訴甄家。因為他能坐上應天府就是賈政幫的忙,而為英蓮打死人命的薛蟠正是賈政的外甥,賈政姨妹的兒子,賈雨村怎麼也不敢得罪。



如果他告訴甄家英蓮所在,甄家勢必尋上門去,然後鬧出官司,於賈府薛家都不利,賈雨村不傻,所以他寧願昧著良心瞞著也不告訴甄家。


青鸞驚鴻


二次上任,賈雨村已經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書生,第一次做官失敗讓他更為珍惜這一次來之不易的上位機會。

此時的甄家已是昨日黃花,對於賈雨村來說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他不可能為了一個早已失去利用價值的甄家得罪有權有勢的薛家。

從根本上說,賈雨村是個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人,他不會為了別人哪怕是對自己有恩的人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這是他的本性使然。


迷途加菲


主要還是為了維護賈家的利益


做你的知心朋友


怕得罪賈家,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