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村麥田地裡挖出漢代金馬,原來是漢武帝姐姐的墓葬



漢 銅鎏金虎鎮 (一對)

社員高軍田被分到一塊靠近北乾渠的麥田,當他揮舞著鐵鍬幹得熱火朝天時,突然“哐啷”一聲響,高軍田握著鐵鍬的手被震了一下,他蹲下身一看,土裡露出了一塊金黃色的東西,在陽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睜不開眼睛。高軍田往四周扒了扒土,發現這個金色的東西還挺大,一時挖不出來。他下意識地覺得這東西可能是件文物,但周圍有幾百人在幹活,為避免引發喧鬧,他偷偷用泥土將其蓋住。


出土的金馬

天黑收工之後,高軍田連夜跑去茂陵博物館,向館長王志傑報告了情況。王館長得知後立刻派人趕往守住現場,同時將情況向上面彙報。第二天一大早,王館長帶著考古隊進入麥田,在高軍田的指引下,專家將泥土挖開,僅用了三分鐘就從50釐米深的土裡挖出了一匹金燦燦的大號駿馬。緊接著,挖出了一個深3.2米,面積5.63平方米的方形土坑。


經清理,該土坑共出土了各類器物236件,包括銅器、鐵器、漆器和鉛器等,既有專門陪葬的冥器,也有生活實用器。其中以銅器居多,主要有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鎏金虎鎮、銅提鏈暖爐等,它們造型精美,工藝精巧,歷經千年風雨依舊熠熠生輝。


出土的金銀器物最後入藏茂陵博物館,1991年有一部分被調到陝西曆史博物館。1995年國家對這些文物進行鑑定,有60多件被鑑定為一、二級國寶文物。其中有兩件文物最為出名,被定為一級國寶,一件就是那匹鎏金馬,另一件是鎏金銀竹節銅燻爐。


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通高58釐米、口徑9釐米、底徑13.3釐米,重2.57公斤。器身裝飾著九條龍,象徵著皇權;竹柄分五節,寓意節節高升;合併在一起,為“九五之尊”之義。


銅燻爐爐蓋口外側和底座各有一段銘文,爐口外側的是36個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盧(爐)一具,並重十斤十二兩,四年內官造,五年十月輸,第初三。底座有銘文34個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盧(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


“內者未央尚臥”的意思是,這件燻爐“由未央宮負責管理皇帝寢臥事宜的官員保管”。另外,根據燻爐底座的銘文記載:燻爐的鑄造時間為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而這一年,正值漢武帝劉徹當政。隨後,專家在鎏金銀竹節銅燻爐上又發現了“陽信家”的字樣。原來,這件燻爐雖是未央宮漢武帝的御用之物,卻已歸屬“陽信家”了。


據考證,“陽信”是指漢武帝劉徹的同胞姐姐“陽信公主”,陽信公主對弟弟劉徹關懷備至,所以深得劉徹的敬愛。命途多舛的陽信公主曾兩度成為寡婦,第三次出嫁,嫁給了被漢武帝封為“驃騎大將軍”的衛青。專家推測,這件鎏金銀竹節銅燻爐應該就是當時漢武帝御賜給姐姐的賀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