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幾個學生被診斷出心理問題,家長還堅持不帶回去治療,萬一出事怎麼辦?

一線老師說教育


一個班就有幾個診斷出來心理問題.學校老師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啊?特別是現在普通的公立學校初中2-3年級現在你一個班感覺都有3-5個所謂的心理問題學生。不知道是醫學進步了還是時代的悲哀啊


敬畏之心隨時有


我是心理諮詢工作從業者,有的孩子的心理問題是胎兒期埋下的病根。

我這裡給有的來訪者在追溯心理問題根源時,會追到胎兒期,有次我的一個來訪者病根也在胎兒期。

調好後我問他媽媽,是不是在懷孩子5∽6個月時給孩子做了胎教。他媽媽很驚訝,胎教也有錯?我告訴她,你的方法不對,讓孩子感到被束縛了,甚至無法呼吸快弊死了。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有疑問可私信我。



孩子的心理問題是怎麼形成的?

1.少年兒童自身弱點的不良傾向:兒童成長的過程是獨立性和依賴性並存的,他們一方面發現新的自我,一方面又要求獨立,但缺少必要的分析判斷能力,又依賴於家長給出建議。

2.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第一種:父母的期待過高,會不經場合的訓斥、大罵和完全服從,導致孩子失去自我能力的認定。第二種:嬌慣溺愛、百依百順,導致孩子自私任性、經歷不起挫折,逃避和逆反。

3.學校教育的失誤:學校只重視智育、分數高低,而忽略心理教育,實際上孩子具備完美的個性和人格比智慧和能力更重要。再加上老師因成績不能一視同仁、同學之間的攀比風氣,影響了兒童的價值觀和心態。

4.社會風氣的消極因素:過早的接觸社會的不良風氣,沒有節制和管理的看手機、玩遊戲,對紛繁雜亂的外部環境沒有基礎的判斷和過濾。模仿成人的刺激享受、騙人話術。

有什麼心理教育的應對策略?

1.轉變教育觀念: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態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首要條件,父母主張勞逸結合,享受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出現壓力、焦慮的時候適時介入,提供有力的環境而不是一手操辦所有的日常事務。

2.保持家庭氛圍的輕鬆、和諧、自由、民主:不要把成人的壓力和情緒帶到家裡,不要把負面的想法過多的在孩子面前表露,讓他們在有愛的環境下自由自在的生活。

3.堅持正向的引導:每一次孩子的困難都是一次教育的素材,不要逃避問題,孩子正面自身偏差,在能力上準確評估自己所處的位置,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揚長避短,正確面對不足,保持積極向上、樂觀主動探索和學習的心態。

4.優化校園的心理環境建設,加強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老師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兒童發展的特點進行指點,通過身邊案例、歷史故事進行機會教育,以內而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的看待現實,讓孩子們自由交往、平等對待,處理好父母、師生、同學的各種關係,同時有自我調節能力,迷失的時候找到遠點、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出發。


雨落心絃愛方言


看到這個問題,我斟酌很久才決定寫下我的想法。從問題的來源看,是一個老師提出來的,來自教學前線,問題真實性靠譜。從話語裡,我感覺到這位老師對孩子狀態的擔心和老師的責任心。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

首先,建議瞭解清楚孩子的狀況。被診斷為心理問題的孩子們表現是怎樣的?處於什麼年齡階段?是在醫院被診斷還是在心理諮詢機構被診斷?還是被本校的心理工作者診斷?正在上學的孩子,心理還不成熟,心理狀態也在易變動中。處於青春期附近的孩子,有些小問題也屬於正常,在這個年齡階段,不願去學校的孩子也是最多的。如果孩子還願意到學校上學,主觀也願意學習,知情意方面沒有問題,只是孩子情緒方面影響到學習狀態,可能是某些事情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可以由學校負責心理工作的人員或者有心理知識的老師做一些談話疏導,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做做沙盤,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陪伴孩子把內心的苦悶傾訴出來。

第二,如果孩子情況確實出現精神方面的異常,建議由學校出面與家長鄭重談一談,從孩子健康安全方面,曉之厲害關係。我想,任何一個父母,如果給他們兩個選擇,健康和學習,肯定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只有孩子健康存在,談學習才有意義。

第三,建議學校與附近心理諮詢機構合作聯動,定期給家長們做關於孩子心理方面的知識講座培訓,增強家長們對心理問題的重視。

希望能夠幫到您。



貞真


現在有心理問題的多了去,初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學習時間長,沒節假日,心理壓力跟本沒地方釋放,講帶回去治療的,談何容易,再心理梳導,對學生來講,學業還是擺在那,不會減少。現在這種超前拔高的學習進度,並不是適合每個學生,反正你屋裡崽吃不消達,家長自己權衡處理,學校不會因你而改變。


甘甘好2


首先那要看嚴不嚴重,是什麼類型的,攻擊的,還是沉默的,我認為學生的話一般都是學習的壓力比較大,不知該怎麼排解,她就不願意跟人多交流,就只能用沉默去代替了,這只是從自己的內心走不出去,這就更需要老師和同學的關心,讓她慢慢從自己的內心走出來,人要懂得感恩,更要讓她覺得感恩遇見自己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人要與人為善,別人才會覺得你更好,要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要讓自己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苗羽飛揚


我首先有點驚訝。

心理知識就算不普及也不應該貧瘠到如此程度,人們對心理問題的誤解也有些深,更何況語氣聽起來是位老師。

以前上學時候接受心理普及式的教育,常常把心理問題分為一般心理問題、重大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問題每個人都會產生,但大都能自我調節,以負面情緒為主要特徵,能很快自我恢復的,為一般心理問題,持續一週才能恢復的,稱為重大心理問題,持續一個月乃至更長時間仍舊不能恢復的,稱為心理障礙。這是靠記憶寫下的。

現在讀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知道這種分類也並不全面。心理學有許多理論流派,它們不否認遺傳的作用,也重視環境的影響。總體來說,拋開遺傳影響,教育環境應該為孩子的心理問題負主要責任。

心理過程受環境影響,也和其他人的交互方式有關;在快樂健康積極的環境裡,長期抑鬱的人也能暫時放鬆下來。即使是對於心理健康而強大者,積極而正面的看法也尤為重要,對於暫時性的心理問題者更是如此。許多心理問題也僅僅是心理成長過程中正常的迷惑,本來需要引導和教育,而不是敵對和隔離。



弈微


其實出現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偶然。

中國當前社會人們對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視程度普遍是不足的。

同時,近年來中國發展飛速,經濟增長很快,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心理健康領域的發展依然是比較滯後的。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家獲取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也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對其的重視程度自然而然也就更低了。

同時,部分家長認為學習放在首位,進一步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和家長進行一個溝通和交流,強調一下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可以和家長普及一下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典型做法。雖然可能我國在這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還在探索階段,但是我們要知道它的重要性,對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就更是尤其重要的。

只有有耐心做通了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以上。




白瑾格


心理問題還是心理疾病或者是精神疾病?心理問題人人都會有,最嚴重的是精神疾病,而且只能由精神科醫師確診才行。


君子不器64641325


我們這邊初三開始到高中,就有心理輔導課了,學習壓力太大了,學校有準備。孩子實在心理有問題的,家長會陪讀或關注或帶孩子去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