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加牟尼:經典語錄

1、我如來只是指路的人。

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3、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4、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5、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6、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7、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8、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11、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12、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13、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1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16、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1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8、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9、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20、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1、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2、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23、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4、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25、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26、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27、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28、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9、剎那便是永恆。

30、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31、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32、見色起淫心,報之在妻女。

33、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34、夫為道者,如被幹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35、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36、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

37、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38、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39、覺明虛靜,猶如晴空。

40、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

41、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42、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是大妄語。

43、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44、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45、狂性頓歇,歇即菩提。

46、使汝流轉,心目為咎。

47、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48、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49、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

50、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51、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52、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53、開眼見明,閉眼見暗,所見不同,見性不變。

54、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報圓,空所空滅,生滅既寂,寂滅現前。

55、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56、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做佛。

57、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

58、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59、善男子!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複如是;入於眾生心室,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煩惱業,種種暗障,悉能除盡。

60、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61、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62、時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63、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64、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

65、淨心水器,莫不影顯,常現在前;但器濁心之人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

66、隨生死流,入大愛河。愛河干枯,令汝解脫。

67、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槊無上道。

68、作佛所作,淨佛所淨。

69、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70、入如來智,無有障礙。

71、應自修行一切智道,應勤增長菩薩境界。

72、善知於時常行法施,開悟一切名為智者。

73、於一切法心無動念,得智慧明滅諸痴暗。

74、應知一切心識如幻,應知世間諸行如夢。

75、行如來行,住如來道。

76、於諸眾生,恆起大悲。

77、求一切智,淨諸心海。

78、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79、普為諸世間,修行菩薩行。

80、普應群生心,莊嚴諸願海。

81、發起大悲心,勤求無上覺。

82、如地不傾動,如水普饒益。

83、但願益眾生,以此莊嚴心。

84、恆以深淨心,供養於諸佛。

85、心常寂靜,知足少事。

86、心如靈空,無所分別。

87、以深淨心,入菩提舍。

88、立志如大山,積德若深海。

89、正念觀察,調伏己情。

90、慈濟悲無倦,喜法舍煩惱。

91、於法得自在,以道化群生。

92、不取為實,不著為淨。

93、永離諸相,心無所住。

94、大慈無礙,大悲究竟。

95、為欲利世間,專意求菩提。

96、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

97、知身從緣起,究竟無所著。

98、不住諸相,永斷分別

99、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100、無我心調柔,能得如來道。

101、若計有我人,則為入險道。

102、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

103、若無我相,則無增減。

104、於諸世間心如虛空,無所染著。

105、斷世渴愛常求佛智,離欲境界得法喜樂。

106、所作眾善為眾生,悉以智慧而回向。

107、見佛聞法勤修行,如飲甘露心歡喜。

108、專念於佛法,未嘗有散動;而以悲願心,方便行於世。

109、遠離一切虛妄想著,如是究竟到於彼岸。

110、不生染著,永斷世間貪愛煩惱,修清淨行利益眾生。

111、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常遇無量清淨福田。

112、究竟清淨,無諸渴愛,身行永息,心善解脫。

113、若有所施,當願眾生;一切能捨,心無愛著。

114、分別取向不見佛,畢竟離著乃能見。

115、我當於一切眾生猶如慈母,生長一切善根大願。

116、不染世間一切諸味,常勤修習一切佛法。

117、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

118、但為斷一切煩惱故,而行精進。

119、菩薩離迷倒,心淨常相續。

120、若得親近善知識,則能修習廣大善。

121、於佛境界起信心,得佛灌頂心無著。

122、如實觀法,出生妙慧。

123、入佛種性,到於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