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皇后胡善祥:明朝首位被廢皇后,帝王的情緒化

世人都羨慕皇帝,特別是那龐大的後宮,可誰能知道其中的兇險。得帝王一幸,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帝王一怒,或冷宮悽慘一生。

歷朝歷代都有集榮華與權力於一身的女人,可也有那些被摘掉鳳冠的女人。當然明朝也不例外,明朝的後宮跟所有朝代相比,她們算是安靜的了,可也有被廢的。明朝第一位被廢的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有著賢名的她卻失去了中宮之主的位置,是否全部要歸結於朱瞻基的情緒化——衝動。


朱瞻基皇后胡善祥:明朝首位被廢皇后,帝王的情緒化

胡善祥


Ⅰ模板化的出身

明朝的後宮按照整個脈絡來看,很少有出身於權貴之家的,大多都是出自一般的清白家庭。此原因也是受到明太祖的影響,以及前朝之鑑。

明太祖立國,家法嚴。史臣稱后妃居宮中,不預一發之政,外戚循理謹度,無敢恃寵以病民,漢、唐以來所不及。

此是《明史·外戚傳》中的記載,外戚之所以安分守己,無法掀起更大的風浪,除了明朝對於這方面規定的嚴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後宮大多人的出身並不是多麼顯貴,或者說她們的家庭多數處於統治階層的下游。

從朱瞻基原配胡善祥來看,她就屬於這類,首先來看一看她的出身。

胡榮,濟寧人。洪武中,長女入宮為女官,授錦衣衛百戶。永樂十五年將冊其第三女(胡善祥)為皇太孫妃,擢光祿寺卿。

這段是胡善祥父親的記載,可以看出在胡善祥進宮前,她父親只是一個錦衣衛百戶。錦衣衛百戶只是一個正六品的小官,雖然位於機要單位,但從其系統看,並不是多麼大的官。

正因為其父是錦衣衛所以胡善祥的家世是清白的,錦衣衛就是沒有任何前科的人才能去擔任,這一點是選人的條件。所以胡善祥的父親是錦衣衛,能有效使得皇族知曉其家世是否清白。

除了清白的家世,胡善祥還有一大閃光點,那就是"賢",眾所周知這是後宮選人所必看的一點,也是歷來賢后所具有的必要條件。"賢"在那個時代除了表明能很好的理解皇帝外,也間接地說明會減少干政的可能。

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濟寧人。永樂十五年選為皇太孫妃。已,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為皇后。

因為家世清白,再有賢名在外,所以胡氏很幸運地被選為皇太孫妃,也就是朱瞻基的正妻,此時的朱瞻基還只是太孫,因為他爺爺朱棣還在世。


朱瞻基皇后胡善祥:明朝首位被廢皇后,帝王的情緒化

錦衣衛飛魚服


Ⅱ太孫妃,太子妃,皇后

胡善祥成為朱瞻基的大老婆,沒有意外,身份一路從太孫妃變化到皇后。公元一四二六年,朱瞻基登基,原配老婆也順理成章成為皇后。從皇后的角度來看,胡善祥是一個符合明朝皇后標準的中宮之主。

後每乘間規諷,無媚順態,居常服食侍從澹如也。

胡善祥除了賢之外,對於朱瞻基還時不時規勸,可以說與前輩們相比,雖有些差距,但畢竟發揮了一個皇后該有品質。

從永樂十五年,胡善祥嫁給朱瞻基,到宣德元年成為皇后,近十年的時間,胡善祥作為正妻一步步陪著朱瞻基。

要知道雖胡善祥為太孫妃,可朱棣晚年有換太子之心,所以說朱瞻基這個太孫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也就是說胡善祥也有可能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朱瞻基登基,胡善祥成為皇后,按道理是白頭偕老的,可是似乎就是沒有道理。


朱瞻基皇后胡善祥:明朝首位被廢皇后,帝王的情緒化

朱瞻基


Ⅲ皇后為何變道姑

胡善祥做了三年的皇后,就被朱瞻基突然廢掉,並且是以無子多病的理由,朱瞻基這一決定讓很多人覺得沒有道理。

為什麼說覺得沒有道理,這個道理可以看作是明朝的之前的傳統。在朱瞻基之前,明朝的每一人皇帝都是與正妻從一而終,而朱瞻基的廢后似乎在傳統上找不出根據來。

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後上表辭位,乃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而冊貴妃為後。

胡善祥被廢后,是做了道姑。從記載看,是朱瞻基讓胡善祥自己主動退位,也就是自己打辭職報告。雖然這一處理似乎是給雙方留點面子,但胡善祥被廢成為事實,也是明朝第一位被廢的皇后。

廢后是需要理由的,理由要能讓人信服,不然皇帝的面子沒有地方擱。但有時理由卻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其一,官方說法:無子多病

此說法說明朝皇后的官方說法,也是現在辭職報告上辭職原因中的個人原因。確實,胡善祥沒有給朱瞻基生下一個男孩,只有兩個女兒。

拋開朱瞻基父親、爺爺和祖父不說,歷史上因為無子被廢除後位的不在少數,但也不是沒有兒子而一直穩居中宮的。

所以從這一點看,朱瞻基與胡善祥歸根結底就是不愛了。

其二,實際理由:孫貴妃誕下長子

雖然說朱瞻基的父親、爺爺和祖父都沒有廢皇后,但作為正妻的皇后都有嫡子,反過來說,皇帝的母親都是皇后(朱棣暫時也算)。

皇后無子,這一情況在朱瞻基之前,明朝是沒有先例的。對於皇后要這麼處理,可以說在本朝是找不到理由的。

孫貴妃是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廢胡善祥,也就是給她上位。朱瞻基對於孫貴妃是非常寵愛的,從他為孫貴妃爭冊寶就可以看出。

故事冊皇后用金寶金冊,皇貴妃而下,金冊無寶。時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孫氏,特為孫氏請寶於太后。敕尚寶制金寶如後,賜孫氏,當時疑之。

當孫貴妃誕下長子時,朱瞻基就開始實際的廢后行動。

其三,猜測理由:明仁宗繼位的影響

胡善祥被廢,不可能是朱瞻基的衝動之舉。作為皇帝,他可能考慮的更多。當他是太孫時,他的父親就遭遇到繼承皇位的危機。

這一危機是朱瞻基實實在在經歷的,而其父之所以能繼承皇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是長子,還是就是朱棣皇后徐氏的幫助。

朱瞻基的父親可是嫡長子,但也還是有繼承不穩的風險。那麼現在從胡善祥和孫貴妃來看,一個是皇后無子,一個是貴妃生有長子。

若從保證長子順利繼位的角度來看,孫貴妃為皇后,就是在長子的繼位上加了一道保險。畢竟從明太祖到朱瞻基都沒有處理過皇后無子的情況。


朱瞻基皇后胡善祥:明朝首位被廢皇后,帝王的情緒化

張太后


Ⅳ被廢之後

胡善祥雖然被廢,但她並不是徹底被打入冷宮了,而是名義入道家,還得到朱瞻基母親張太后的庇護。

張太后憫後賢,常召居清寧宮。內廷朝宴,命居孫後上。

從這一點看,胡善祥還不算太慘,最起碼在後宮有人照顧一二。而且從張太后的舉動來看,張太后對於胡善祥的認可度要比孫氏高一點。

胡善祥和張太后是處出了真感情,張太后去世後,她是痛苦萬分,也隨後不久就去世了。胡善祥的名分問題一直到孫氏去世後,才被明英宗復位號。

天順六年,孫太后崩,錢皇后為英宗言:"後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沒也,人畏太后,殮葬皆不如禮。"因勸復其位號。

在朱瞻基晚年雖然表示後悔,以"此朕少年事"為自己辯解,但廢胡善祥時,朱瞻基已經三十了,一句年輕似乎解釋不通。

其實,反過來看,就算朱瞻基不廢胡善祥,但無子的她能否坐穩中宮,母憑子貴的孫氏從她後來事蹟看不是個簡單的女人,賢惠的胡善祥能否有個稍好的結局。

或許,胡善祥之所以被張太后關照,不能不說沒有母親為自己兒子犯錯買單的意思。帝王家哪有那麼簡單的愛與不愛,有時為了皇位的穩定,不得不犧牲掉某些人,即使她無過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