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之內稱祖的大神共有四位,鎮元大仙為何能與如來佛祖齊名?

李亞東


先要搞清楚是哪四位,中國的神魔小說迄今為止影響力最大的共有兩部,兩部中有一部還在四大名著之列。因此人們熟悉的著名的神仙幾乎都在這兩本書中粉墨登場了,可以說這兩本書是神仙集體亮相的舞臺。是哪兩本書呢?沒錯,就是《西遊記》和《封神演義》,《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影響力就更大了。

三界之內稱祖的大神有哪幾位呢?並不是題目中所說的四位,細查之下實則五位:鴻鈞老祖、如來佛祖、菩提老祖、鎮元子(地仙之祖)、太上老君(道祖)。天上人間宇宙萬物中大大小小的神仙何其多,但是能稱為祖的就這麼老五位,可見能當上“祖”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既然都是祖,鎮元大仙作為地仙之祖能與如來佛祖齊名又有什麼奇怪的呢?可能很多人在經過對上述幾位老祖進行過比較之後,覺得鎮元大仙在法力、修為方面似乎是其中最差的一位。是不是這樣呢?

先看鴻鈞老祖,這位大仙出現於《封神演義》中,幾乎沒怎麼露面但卻是無敵般的存在。他不但是“三清”的老師,而且像大家熟知的大神,什麼伏羲、女媧、盤古、如來云云都是他的後輩晚學。鴻鈞老祖的地位身份法力都是獨一檔,位居眾神金字塔最頂端。

如來佛祖:在《西遊記》中他是如來,在《封神演義》中他是接引道人。無論是如來還是接引,總之他是西方佛教最高領袖也是西天範圍內法力最強的一位。在身份上如來佛比鴻鈞老祖低一輩,與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一個輩分。在《西遊記》中如來佛可以輕鬆將孫悟空壓到五行山下,也可以隨時秒殺大聖。



菩提老祖:這是一位非常神秘莫測的大神。看名字像是西天的一位大神,但卻不跟西方世界來往,也沒有跟如來佛打交道的記錄,當然也不跟東方天庭摻和。獨自隱居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內修行。他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授藝老恩師,隨便教了點功夫就能讓孫悟空倚仗這點道行上竄下跳,搞得整個天庭都不安,可見菩提老祖的法力之強。更重要是的如來佛祖慧眼看遍宇宙萬物,卻看不到菩提老祖和他的修行之處。可見菩提老祖實力比之如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太上老君:道教之祖,三清之一,《西遊記》中稱是他開天闢地,《封神演義》中他又是鴻鈞老祖的頂門大弟子,在法力方面是僅次於鴻鈞的頂級存在。太上老君最厲害的地方是製造頂級法寶的唯一大師,而且擁有讓神仙延長壽元的仙丹。法寶與仙丹這兩樣東西足以讓太上老君在眾神面前高高在上。



鎮元大仙:地仙之祖,論能耐可以輕鬆擒獲孫悟空,但卻無法置其於死地。這樣看來,他的法力比其他四位老祖好像是差了一點。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人家家裡有讓神仙長生的人參果,這幾乎就是卡住了神仙們的命門。我們不止一次說過神仙是不能永遠不死的,但是他們可以通過吃人參果、吃蟠桃、吃仙丹延長壽元。普天之內,只有王母娘娘、太上老君、鎮元大仙擁有這種稀缺資源。有了人參果這種寶貝,鎮元大仙完全有資格跟三清當朋友,至於其他滿天神佛,鎮元大仙也完全可以大搖大擺登堂入室,而那些神佛們也得恭恭敬敬的伺候。按現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誰讓人家鎮元大仙家裡有礦(人參果)呢?


鄭非夢妙文


西遊記中三界之內稱祖的、經常出場的四位大神,是道祖太上老君、佛祖如來、地仙之祖鎮元大仙、孫悟空的師傅菩提老祖四人。

有意思的是除了道祖太上老君在上界天庭,其他三人都在西牛賀洲,堪稱西州三傑。

西遊記中凡是稱祖的都非常厲害。

道祖太上老君。

道教三大創始人之一,丹藥和法寶煉製大師,煉製的仙丹具有長生不老之神效,煉製的法寶武器有 金剛鐲、 紫金紅葫蘆、 羊脂玉淨瓶、 幌金繩等,順便一個都能虐的孫悟空體無完膚。

菩提老祖。

道家很神秘的一位大能,‘道’字門中三百六十旁門,旁門皆有正果,樣樣精通,僅僅花三年時間傳授了孫悟空長生不老之術和筋斗雲、七十二變等幾個速成的法術,就足以使孫悟空縱橫馳騁天地之間。

如來佛祖。

身為佛界之主,法力高深莫測,修為乃丈六金身,身具慧眼,能看穿世間一切。法器金缽盂、舍利子,法術如來神掌等都極為厲害,連玉帝都對他尊敬有加,堪稱大神中的“巨無霸”式的存在。

鎮元大仙。

地仙之祖,又名與世同君,門下大仙不計其數。與三清四帝是朋友故人。他種的人參果,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十分神奇。只一招袖裡乾坤就把孫悟空師徒盡數收入囊中。

鎮元大仙為何能與如來佛祖齊名

論年齡,如來很年輕。

鎮元大仙乃地仙之祖,又名與世同君,那他究竟有多大,且看他五莊觀門前的對聯: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兩個最小的道童,無意間說出了鎮元大仙的真實年齡:

“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也就是說,鎮元大仙和三清是朋友,能夠和三清做朋友的,那肯定是同輩人。他還經常應邀去元始天尊處聽講,也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鎮元大仙是開天闢地之初就有的那批人,資歷和三清相當,可能略低於元始天尊,因為先有的天再有的地。

相比之下,如來佛祖就年輕的多了,但佛祖又稱五老之首。但道家、佛家分屬於兩大派別,但又和睦相處。

論道場,鎮元大仙的五莊觀和如來佛祖的大雷音寺旗鼓相當。

如來的道場在西天靈山、大雷音寺,此處乃是佛教徒的樂園,一處極好修佛的好地方,無思無慾,不受輪迴之苦。

鎮元大仙所在的萬壽山五莊觀乃官方認證的兩處洞天福地之一:萬壽山乃先天福地;五莊觀乃賀州洞天;人參果乃開天闢地之靈根,而且普天之下只有一顆,萬年只結三十個,吃一個就能活四萬七千年,比王母娘娘的蟠桃稀罕的多。

論綜合實力,如來略勝一籌。

鎮元大仙門下出的散仙,不計其數,手底下現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最小的清風明月也都一千二三百歲了,但特別出名、身份顯赫的不多。

如來佛祖門下有知名大佛二十尊,著名觀音十八位,有果位羅漢五百名,門人弟子不計其數。其中彌勒佛、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都是天地間相當厲害的角色,並擔任重要職務。

如來畢竟是一大門派的掌門人,這點是鎮元大仙無法比擬的。


我就是竹韻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鎮元子是道教之祖,鴻蒙初開之際,被鴻筠老祖收到門下,看守果園。在五莊觀呆了一輩子,非常低調。假設如果成立,那麼就能理所當然能看出來,他的修為是很厲害的。 在加上,三清四帝都是他朋友,或者故人,當然了,從天地初生能活到那個時候的,不也就那幾個麼。

再加上道教佛教其實是對立的,所以,為了不發起爭端,見面了必須給點面子,這樣大家才能共存。


而如來,是後來的,他就是達摩祖師,佛教掌門人,他遇到前輩,自然禮讓三分,說平起平坐,那是自然的了,縱使如來有點瞧不上他,但也不能發作,因為一個是先來的接班人,一個是後來的創始人,你說呢。 求同存異,是道佛的必然趨勢,也是大勢。


面面俱到今生今世


在三界之內稱祖的大神共有四位,鎮元大仙為何能與如來佛祖齊名!

因為鎮元大仙是地仙之祖,觀世音菩薩都要向鎮元行師禮。因而更是對鎮元大仙得禮讓三分!

在西遊記裡記載有四位老祖:如來佛祖、太上道祖、菩提老祖、鎮元地仙老祖。

主要說說地仙之祖一一鎮元大仙

在這三界之中,不管天上人間的大大小小的神仙無其數,能稱祖的神仙,就這四位!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鎮元大仙的名頭沒有其他三位響亮。其實這位大仙深藏不露,道法自然高深莫測,他那袖裡乾坤就非常利害,可以輕輕鬆鬆就把唐僧師徒四人及白龍馬一併給收拾了!

唐僧師徒來到五莊觀之前,鎮元子受元始天尊邀請,上天參加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課"。吩咐兩個童兒說,摘兩個人參果與大唐來的和尚吃,那和尚是金蟬子轉世,是西方聖老如來佛的第二個弟子。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給我端茶敬佛果,是為故人,好好招待這位和尚。然後鎮元子上天聽講去了。

唐僧來到五莊觀入得殿來,一眼瞧見用五彩裝飾"天地"二字,擺放黃金香爐,唐僧便問童兒:你這道觀是西方仙界,為什麼不供奉三清、四帝、羅天諸宰,只供奉"天地"啊?童兒回答說:三清是鎮元大師的朋友、四帝是鎮元大師的故人、九曜是鎮大師的晚輩、元辰是鎮元大師的下賓啊!

可見鎮元大仙級別之高,供香只供天地之香,其餘都無福享受!

據說鎮元子是鴻鈞老祖的弟子,專派鎮元子來到這五莊觀鎮守,守護這一棵萬年才能成熟的人參果,又叫做萬壽草還丹!這果子彌足珍貴,聞聞就能活上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要活上四萬七千歲啦,這是一個不錯的美差呢!

悟空請觀音幫忙解決他惹下的禍。觀音對悟空說,你這潑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參果樹乃天開地闢的靈根,鎮元子是地仙之祖,我也得對他禮讓三分!

你想啊,觀音菩薩都得禮讓鎮元子三分啊

這鎮元大仙,與如來佛祖齊名,便不足為奇了!


旭翔雙桂


在西遊世界裡,稱得上祖的大神有好幾位,書中直言為祖的有四位,比如一開始露面的菩提老祖,也是孫悟空的師父,後面把孫悟空鎮壓在五行山下的如來佛祖,還有五莊觀遇到的地仙之祖鎮元子,再到後面出現的彌勒佛,孫悟空也尊他為東來佛祖。除了這些以外,以太上老君為首的三清絕對也稱得上上為祖。在這些人物當中,實力最水的就是地仙之祖鎮元子了。

為啥這麼說呢,首先鎮元子從資歷上來說,還是很老的,比如那個人參果樹,從鴻蒙始判就誕生的靈根,而鎮元子就是它的主人,而且從他言語看出來,他跟三清他們是一輩的。但是呢,由於種種原因,鎮元子沒有機會跟三清平起平坐,只能做一個地仙裡面的老大,可以說是相當憋屈了。

其實在書中有好幾處都寫明瞭鎮元子的尷尬處境,首先不說別的,就看看這個五莊觀的寶貝人參果吧,如果不看前面,單單看人參果,覺得這玩意還挺厲害的,但如果看了前面的蟠桃,再看人參果,就覺得人參果簡直太不值錢了,簡直不值一提:


看看吧,這就是人參果的作用,萬年就長這三十個果子,吃一個不過或四萬七千年,再看看人家蟠桃是什麼樣的存在:


跟人參果一比,蟠桃就太厲害了,小果子的效應恐怕就不比人生果差,大果子的作用更是逆天。關鍵一點,一顆蟠桃樹可不止結三十個果子,而且蟠桃樹的數量特別多,不像人參果就那麼一個。按理說這人參果是鴻蒙開始就有的靈根,怎麼還不如那數量巨多的蟠桃呢,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兩地的靈氣不一樣,那蟠桃在天上,是經過西王母精心栽培的,吸收的靈氣都是最頂級的,而人參果呢,雖然資格老,但是它在地上,靈氣遠遠不足,自然效果也就差了許多了。但是這人參果樹又特別矯情,只能在鎮元子的五莊觀成長,所以也就只能這樣了。鎮元子當做寶貝的人參果樹,在西王母眼裡恐怕是不值一提的存在,也就只能唬一下地面修煉的散仙。那為什麼人參果還能當做貢品呢,實際上作為貢品的東西有很多,不一定就是說效果有多好,這人參果產量極低,而且形狀跟嬰兒一般,很有賣相,自然就是稀奇物,當作貢品貢獻給玉帝不奇怪。鎮元子也是想借人參果跟上面打好關係,但是呢,他引以為傲的寶貝,在天上那些天仙眼裡恐怕也就是個好玩的稀奇物,畢竟大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都要比這人參果作用大多了。

除了人參果,還有就是要看鎮元子對待一些大能的態度,比如他去聽元始天尊的課,對弟子說萬不可怠慢了大天尊的簡帖,也就是說,雖然他跟元始天尊是一輩的,但是地位身份相差懸殊。就跟今天一樣,小時候是一個班的同學,但是長大以後,有的人成了大領導,有的人只是普通老百姓,領導的晚輩見了他可能也要叫一句叔叔,但實際上,兩人的地位能力早就拉開了,只不過礙於往日同學的情分,彼此說不定會客氣一下。但是隻要稍微懂點人情世故的人就知道,領導可以跟你客氣,你卻不能當真,再跟領導不分個高低上下的。鎮元子資歷最老,混了不知多少年了,早已經人老成精,平日裡對著徒弟們吹吹牛是可以,但是自己到底什麼身份什麼水平,他還能沒點數嘛,所以即使是背後說元始天尊,也要尊稱一句大天尊。

到後面,看到觀音時,要知道,那觀音可是鎮元子後輩,但是他都忙不迭的出來拜見。為啥呢,因為觀音雖然只是個菩薩,但是他的身份地位和法力早就在一般的佛之上了,是一個接近超級大佬的存在。面對這樣的人,鎮元子只有拼命巴結。


不要說觀音這樣早已經根深蒂固的佛界大佬,就連唐僧和孫悟空這樣未來可能的厲害人物他也竭力交好。唐僧是金蟬子轉世,當年對鎮元子有個傳茶之恩,想想看,那金蟬子不過是如來徒弟,給來聽課的人倒茶不是應該的嘛,但是鎮元子居然感激涕零,他的處境得有多尷尬啊。當然了,唐僧取經這事他也知道,那可是大功德,再加上唐僧本來就是如來弟子,說不定這次成功以後就會成佛,所以鎮元子竭力交好。孫悟空呢,是唐僧大徒弟,也是本事最大一個,未來也是不可限量,所以他寧願降低無數輩分,跟孫悟空平輩相交,把孫悟空高興個夠嗆。這些舉動都是為鎮元子以後的發展鋪路啊,可憐的鎮元子,當年跟元始天尊是一道的,結果那麼多年過去了,鎮元子已經淪落到要和小輩們交好結拜的地步了。所以福祿壽三星去找鎮元子討個面子,鎮元子都直接答應了,實在是他的實力不高啊。

而實際上,鎮元子從來就沒有跟如來平起平坐過,因為實力差太多。大家給他面子,不過是看在他的資格老的份上,尊老愛幼是一貫的傳統美德,對於這樣的老人,表面的客氣大家還是要維持一下子的。


一覽眾河小


這個問題其實我有著跟大家不太一樣的見解,大家都知道鎮元大仙不拜三清,不尊佛祖,從來只拜天地,據鎮元大仙的童子親口說,哪怕這天地,也是隻有天能讓經得起大仙拜,地怕是還差點,還有鎮元大仙的地位高到不可思議,甚至能和元始天尊一起論混元道果。

什麼是混元道果。

混元道果是什麼?那是金仙成為承認需要達成的道果,一旦證得混元,那就是聖人了。看看這次鎮元大仙去上清天彌羅宮跟元始天尊論的是混元道果,也就是大家在討論如何成為聖人,而元始天尊已經是聖人了,而能跟聖人一起論道的怕也是聖人了吧,這就像是中國的外交部長跟美國對話,美國派出來的必須也是同等級別的人,不可能派出一個低級的人,這樣來人根本就聊不到一起去。

所以說鎮元大仙最少是聖人級別的了,既然是聖人級別的存在,那跟如來佛祖齊名有啥不對的嗎?大家都是聖人,真死磕起來,誰怕誰呀,不一定鹿死誰手呢,為啥要敬你。

四祖都是誰?

還有題主說到的三界之中稱祖的大神應該是,鴻鈞老祖,如來佛祖,菩提老祖和地仙之祖吧。其實這幾個人還是要分等級的,但是在西遊記中是沒有鴻鈞老祖的存在的,而封神中又沒有鎮元大仙的存在,這就導致鴻鈞老祖和鎮元大仙倆人根本就沒法做對比,就像關公戰秦瓊一樣,倆人不在同一紀元如何來比較。


但是在別的作品中還是有著這兩位大神同時存在的解釋的,話說在天地初開之時,這時先修煉到聖人的人物有兩位,一位是道祖鴻鈞一位是魔祖羅睺,這兩位一正一邪,倆人展開了大戰,最後道祖技高一籌,魔祖被消滅,而後鴻鈞老祖成為了天地間的第一人,在鴻鈞修煉到頂級的時候,開始收徒分封聖位,而鴻鈞的親傳三位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沒得說肯定是三聖了。

聖人來歷。

但是鴻鈞手中還有四位聖人之位存在,七聖必須分完,因為需要七聖管理天地,所以鴻鈞開始開壇講法,獲得有緣人,這時天地間的三千神魔都想成為聖人,但是現在成為準聖的人只有9人,這幾人分別是,西方的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妖族的大佬女媧娘娘,地界的鎮元大仙和紅雲老祖,還有鯤鵬祖師和帝俊和東皇太一和伏羲大帝。而聖位只還有四個,這時鴻鈞開始分封聖位,女媧娘娘因為後世需要造人功德是無量的,再加上女媧有著哥哥伏羲相助,所以女媧娘娘必得一位了。還有接引和準提因為是西方教的人,因為鴻鈞有計劃後期要發展西方教,西方教必須有人坐鎮,所以接引準提必得二位,這就剩下最後一位了,而準聖還剩6人,這該給誰呀,給誰都不合適了,最後鴻鈞一想,地界還沒人成聖,地界得有一位,於是這最後的聖位就給了紅雲老祖了,因為在天地之間紅雲老祖的人緣是最好的,給了他應該沒人搶了,於是最後的聖人資格給了紅雲老祖。

分聖大會就這麼結束了,本來得到聖位的人只要回去安心修煉最後就一定能成聖了,而其他人確實也是這麼做的,非這個紅雲老祖不這麼幹,非要拿著聖位四處晃盪,這可好,沒得到聖位的妖族幾位看不過去了,帝俊,東皇,鯤鵬聯手偷襲了紅雲老祖,搶了這最後一個聖位,紅雲最後逃到了五莊觀最後還是重傷不治死了,但是偏偏這最後一個聖位就不知所蹤了,帝俊東皇鯤鵬誰也沒有成聖。

鎮元成聖。

但是這個秘密卻在西遊中解開了,怕是最後這一個聖位是被鎮元子得到了,因為天地之間每一個紀元的聖人是有數的,多一個就得少一個,而鎮元子能跟原始一起論道,這肯定是聖人了,那他這個聖人是怎麼來的,這顯而易見了,紅雲老祖的這最後一個聖位怕是被鎮元子得到了,而帝俊東皇鯤鵬,都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呀。

還有這個須菩提祖師,這位在西遊中也是神秘的不得了呀,是什麼出身,會什麼本領,一概記錄不全,但是能僅用三年時間就教出來一個不死不滅的金仙的人,怕也得是聖人手段吧,所以這個菩提老祖也是聖人,而且還是強大的聖人,須菩提祖師還得是道教的人物,這遍觀三界,三清不可能了,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了,須菩提祖師怕是鴻鈞老祖的化身了。

所以題主所說的四位祖師級別存在,應該是鴻鈞居第一,須菩提居第二,如來居第三,鎮元大仙居第四了。


平凡的帝企鵝


對於這類神話問題,社長本人是具有強烈興趣的,所以在此與你好好談論一番:

首先,鎮元大仙道號鎮元子,又名與世同君,光看這個名號,就能想象的出鎮元大仙的壽命可謂是很長很長了,事實也的確如此。

我們先來看一下在西遊記內稱祖的四位大神:鴻鈞老祖,如來佛祖,菩提老祖,鎮元大仙。光論身份地位,不論其他,兩者一個是佛祖,一個是地仙之祖,在這方面鎮元大仙就已經是跟如來佛祖平起平坐。

再來看一下,在《西遊記》中,鎮元大仙並沒有提自己有多厲害,他的厲害都是由其他人表達出來的。

第一,鎮元大仙的人脈:

在西遊記原著中,鎮元子的門童在三藏疑惑鎮元子為何只供奉天地的時候曾解釋:

唐僧問,為何家師不供養三清、四帝,羅天諸宰,只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清風明月笑答: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了我們的香火。是家師謅佞出來的。”

這麼一看,鎮元大仙的人脈也是極其之廣,而且輩分之高可與三清平起平坐。且本就是地仙之祖,需要供奉的也的確只用一個天,至於多個地,怕只是為了成雙成對吧。

第二,鎮元大仙的實力:

西遊記想必大家很熟悉,孫悟空因為偷吃人參果,還砸了人家的果樹,被鎮元子兩次大袖一揮,連馬帶人帶回了觀,毫無招架之力,就如同如來佛的五指山一般。最後還是觀音過來,救了人參果樹,才擺平了事情。這就要說說,救果樹的時候,孫悟空找人幫忙,別人跟他說的話。

元始天尊的大徒弟長壽星對悟空說:那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是神仙之宗。而你雖得了天仙,卻還是太乙散仙,未入真流,壓根不是人家的對手。
觀音也曾對他說道:“你可知道那鎮元子是何人?就連我都要敬重他三分!”

再來說一說,鎮元大仙的那一株人參果樹:

人參果樹乃天地之靈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結出的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有緣的,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這麼一看,連寶物都這麼厲害,鎮元大仙的實力不可謂不強。

所以,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鎮元大仙本身的實力和人脈,都是足以跟佛祖齊名。

不過鎮元大仙在傳統道教中,並沒有這個人,他只出現於《西遊記》。

我是社長,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哦。


愛讀書的小姑洗喲


第一次聽說鎮元大仙是在《西遊記》裡,他有沒有在其他小說或是故事裡出現我沒有考證,也不太清楚。

《西遊記》用了三回筆墨寫了西遊師徒和鎮元大仙的故事,可謂是濃墨重彩了。分別是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第二十五回:鎮元仙趕捉取經僧,行者大鬧五莊觀;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相信各位看著標題心裡依舊把故事給順了出來。那麼鎮元大仙為什麼那麼厲害呢?

一、活的久

在第二十五回有一段文字:

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觀裡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那觀裡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鹹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本段雖然主要是突出人參果的妙用,但其中,有個詞非常有意思——“與世同君”,與世界同歲,可見其活的時間久,要知道活的時間久了那就會很牛逼。畢竟俗話說的好“薑是老的辣”何況比他大的沒有幾個。再者就是,人參果也是非常厲害的寶物,屬於鴻蒙之寶,有德者居之或者換種說法是有實力才能佔有。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出自五莊觀的春聯,也可以進行佐證。

二、朋友圈

道:“仙童,你五莊觀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養三清、四帝、羅天諸宰。只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得我們的香火,是家師父諂佞出來的。”三藏道:“何為諂佞?”童子道:“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看看大仙的朋友是三清四御,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耀只是晚輩,12元辰只是座下賓上不來臺面。可見鎮元子是和三清四御一個級別的,當然也能稱祖。且故事開頭,鎮元子就受元始天尊的邀請帶著46個弟子去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

混元道果是什麼?即混元大羅金仙果位,聖人果位,萬劫不磨不朽不滅。這就相當與現在的元首級的高峰論壇,你不到那個地位你不能聽也聽不懂。也如現在兩個量子物理教授交談,你彷彿聽天書。聊天話題特高端。

三、長得帥

頭戴紫金冠,無憂鶴氅穿。履鞋登足下,絲帶束腰間。體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顏。三須飄頷下,鴉翎疊鬢邊。相迎行者無兵器,止將玉麈手中撚

這個沒辦法,天天法力滋養,還有人參果當零食,帥是必須的。帥的人不管在哪都會有一席之地的。

四、法力強

那行者沒高沒低的,棍子亂打。大仙把玉麈左遮右擋,奈了他兩三回合,使一個“袖裡乾坤”的手段,在雲端裡把袍袖迎風輕輕的一展,刷地前來,把四僧連馬一袖子籠住。八戒道:“不好了!我們都裝在褡褳裡了!”行者道:“呆子,不是褡褳,我們被他籠在衣袖中哩。”八戒道:“這個不打緊,等我一頓釘鈀,築他個窟窿,脫將下去,只說他不小心,籠不牢吊的了罷。”那呆子使鈀亂築,那裡築得動,手捻著雖然是個軟的,築起來就比鐵還硬。

僅僅是袖裡乾坤一個小手段,就困住行者,是不是和佛祖五指山困住孫悟空有異曲同工之妙?

且不說,能掐會算的基本操作了。

五、性格好

大仙真是性格好

卻說那鎮元大仙用手攙著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聞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縱有騰那,脫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講到西天,見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還我人參果樹。你莫弄神通。”行者笑道:“你這先生,好小家子樣!若要樹活,有甚疑難?早說這話,可不省了一場爭競。”大仙道:“不爭競,我肯善自饒你!”行者道:“你解了我師父,我還你一棵活樹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醫得樹活,我與你八拜為交,結為兄弟。”行者道:“不打緊。放了他們,老孫管教還你活樹。”

說八拜為交,就八拜為交。這其中有沒有什麼深層次的貓膩,不在今天討論範圍內。

以大仙的地位見識,會救不活自己的樹?

三星聞言,心中也悶道:“你這猴兒,全不識人。那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雖得了天仙,還是太乙散數,未入真流,你怎麼脫得他手?

兩人身份地位差距極大,但是大仙可以想著和悟空做兄弟,我覺得不僅僅是背後的圖謀,也是對悟空的欣賞。三星來到大仙的五莊觀,還與大仙把酒言歡,可以說是大仙不在意出生地位的。

六、佛道爭

大仙躬身謝菩薩道:“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菩薩道:“唐僧乃我之弟子,孫悟空衝撞了先生,理當賠償寶樹。”三老道:“既如此,不須謙講了,請菩薩都到園中去看看。”

第一次看西遊的時候覺得大仙這番作態,感覺太謙卑。

不過這裡可以看一下觀音的身份:

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從這看又覺得的有些理所當然,畢竟是阿彌陀佛,見面給個面子。

至於,這裡面佛道的爭執。大家都是文明人,文明人只玩手段,掐指算物,算計一下菩薩,我拿住了你的弟子,你來不來救?也算是人生的享受。


總結

鎮元大仙,有實力有顏值,當然可以和佛祖齊名。


酷苦


他並不能和如來齊名,他只能和觀世音菩薩這等修為的人齊名,如來佛是佛教之主,你不能說鎮元子是道教之主吧,道教之主有3人,沒有鎮元子,有太上老君,無兩天尊等人。


帝美看西遊


如來是一個和尚:跟牛頓差不多高一點點: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