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請看這首詩,然後我有話說:如果唐詩是珠峰,這首就是喜馬拉雅

按照標題的邏輯順序,還是先請大家看這一首詩,這一首詩的題目叫做《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先請看這首詩,然後我有話說:如果唐詩是珠峰,這首就是喜馬拉雅


原詩淺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秋季時節,女子望雁南歸,由於思夫心切,面對月照空床,琴瑟無心的一種孤獨寂寞的心情。

詩的首句,便把人們帶入一個蕭瑟的秋境之中。天氣涼,寫的是感覺,為說明這種感覺,作者以草木搖落,露結為霜的物象加以強化這一感覺。

除了草木、露霜的靜物描寫,接下來,作者又以群燕天鵝南飛的動態描寫後,這才讓念君客遊在外,思夫情斷肝腸的主人公正式出場。

慊慊思歸句,是主人公斷想客遊在外的戀人雖然淹留它地,卻也一定會常念故鄉的。賤妾孤獨地守著空房,憂愁襲來就常思念不己,不知不覺中便會淚溼衣裳。

先請看這首詩,然後我有話說:如果唐詩是珠峰,這首就是喜馬拉雅


寂寞難耐,拿過琴來彈一首清商曲吧,但是這曲子又很短,很難表達我的情真意長。皎潔的月光照在床上,星河西下,這夜還是沒盡,牽牛和織女兩星遙遙相望,你們這是犯了啥罪竟落得隔河不得團聚。

整首詩語言清麗,意境纏綿,寓情於景,表現手法新穎別緻。

形式特點分析

從形式上看,這首詩有兩個很顯著的特點。

一是一韻到底。通觀全詩,我們會發現,這首詩和我們比較熟悉的詩的押韻形式有些不一樣。我們熟悉的詩,大多二四六八句是押同一韻。即使是絕句,二四句是必須要押韻的。而這首詩卻是平聲一韻到底,沒有仄聲的出現。

二是每句七言。或許有人要問了,每句七言,這本身並不奇怪,唐詩不就是以五言和七言為主的嗎?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是第一首七言形式的詩,這個顯著特點是不是就成立了?

先請看這首詩,然後我有話說:如果唐詩是珠峰,這首就是喜馬拉雅


這首詩的作者名字叫曹丕,字子桓,是曹操的長子,曹魏的開國皇帝。曹丕生於187年,卒於226年。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曹丕和父親曹操及弟弟曹植在文壇上並稱為三曹。

漢代及漢代以前的詩,多為四言和五言,七言形式雖然偶有所見,但沒有規範的運用。最早的七言詩,出自張衡之手,他的《四愁詩》,便是七言的雛型。《四愁詩》是總題,內容是以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為分題,表達的是思念美人的情感。每一個方位,也都是七言形式,且每題中都有一個虛詞“兮”。

僅以第一節為例: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以懷憂心煩勞。

此詩雖為七言,但實際上並沒有脫離開騷體。且詩題與詩句的關係模糊不清。又因當時未產生影響,很少有人效仿,也就是說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張衡的這首詩,雖然以七言形式出現,但純屬偶然,至多算是七言詩的雛型吧。

先請看這首詩,然後我有話說:如果唐詩是珠峰,這首就是喜馬拉雅


張衡的七言詩雖早於曹丕,但他的影響力遠不及曹丕。這種影響力有兩個方面,第一是政治地位

,曹丕為帝王,而張衡科學家的名聲更大。第二是文學地位,曹丕乃“三曹”之一,文學的影響力遠大於張衡。第三是作品本身,二人的作品放在一起作比較,曹丕的《燕歌行》明顯高於張衡的《四愁詩》。

歷史評價

文學的傳承與發展,必然會經歷一個時間過程。

曹丕的七言體《燕歌行》一經問世,便引起重視,四言和五言為主的格局便被打破,這種新的詩體以句子語言容量大、節奏新的特點得到社會的認可。後人多有評價,其中不乏精當和中肯之言。

秋風之變,七言之祖”,清代的何焯之評,可謂一語中的。

“七言古前罕有,至此始暢。”《文選集評》中的這一評語,更顯中肯。

而明代著名詩評家胡應麟則有“子桓《燕歌》二首,開千古妙境

”的極高讚語。

先請看這首詩,然後我有話說:如果唐詩是珠峰,這首就是喜馬拉雅


對七言詩發展作出最大貢獻的,要屬南北朝時期的鮑照。他的七言詩,技巧嫻熟,意境優美。既秉承了《燕歌行》的七言形式,同時還加以完善和發展。他將隔句押韻的形式引入七言詩的創作中,讀起來韻味更足,節奏感更強。他的許多名句,如“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綺幕。”、“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間之別鶴”等七言詩之佳句,都為後人所稱道。

鮑照的七言詩,令這一新的詩體形式有了新發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徑。這為後來初唐四傑的七言詩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更為唐代詩歌的繁榮乃至達到頂峰,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曹丕的《燕歌行》,打破之前的多以四言五言為主的表現形式。堪稱是七言詩的開山第一人,為唐代及以後的詩歌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如果把唐詩比作珠穆朗瑪峰,曹丕的詩則好比喜馬拉雅山。因為山是基礎,峰在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