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近1400年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連江縣來說,人口超60萬,隸屬於福州市。唐武德六年(623年),從閩縣分出部分地區設立溫麻縣,同年改名連江縣,"以縣治連接江水故名"(宋《三山志》),也即連江縣這一建制始於唐朝初期,距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歷史了。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近1400年


首先,連江縣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在地理位置上,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閩江口北岸,西傍省會福州,南部琯與琅岐島隔江相望,西部與福州市馬尾區長安村毗連,是閩江口(福州市區、連江縣、長樂縣)的北翼。介於北緯26°07′-26°27′,東經119°17′-120°31′之間。東北與東南臨海,東為東引島,距縣陸地最近點42公里,距大陸最近點9.25公里,北與西北同羅源縣毗連,西與西南同福州市晉安區緊鄰,南隔閩江與琅岐島相望,極南為壺江島。就連江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閩越地。閩越,是先秦時期的部落名稱,屬百越的其中一支,閩越部落是先民之一,也是閩越國的前身,於公元前334年建立閩越國。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近14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福建省連江縣一帶屬閩中郡這一建制。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今福州市連江縣一帶屬會稽郡(郡治在今蘇州)管轄。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設立冶縣(今福州),該地區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連江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西晉泰始年間(265-274年),在伏沙(今敖江鎮白沙村)設立溫麻鎮,該地區屬之。太康三年(282年),設立溫麻縣時,境域廣闊,從閩江口連江沿海之北一直到閩浙交界,涵蓋連江、寧德、福安、周寧、壽寧、霞浦、福鼎、柘榮等8個縣(區)。南北朝時期,今連江縣一帶仍屬溫麻縣這一建制。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近1400年


公元607年,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溫麻縣併入原豐縣(治所福州,後改稱閩縣)。在唐武德六年(623年)又從閩縣析出,重新設立溫麻縣,同年改名連江縣,"以縣治連接江水故名"(宋《三山志》)。由此,就連江縣這一建制,始於唐朝初期,距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歷史了。唐朝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連江縣的縣衙所在地從伏沙遷移到今址,因地形似展翅鳳凰,又名鳳城。唐大中元年(847年),割連江縣北1個鄉設立羅源場(後改為羅源縣)。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又割連江縣的部分地區給羅源縣。至此,連江縣境域基本穩定。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近1400年


最後,南宋時期,升福州為福安府,連江縣屬之。元朝建立後,設立福建等處行中書省,連江縣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連江縣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後,連江縣屬福建省福州府。到了1914年,連江縣屬閩海道。1928年,連江縣直屬於福建省。1961年11月,連江縣劃歸福州市。1971年,連江縣改屬寧德地區。1983年7月,連江縣再次歸屬於福州市。如今,連江縣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截至2018年底,連江縣總面積達428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66萬人。對於連江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