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都说傻人有傻福,可“傻哥”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40年前,我高中毕业后就成了一名知青。三年的知青生活就像地里的庄稼,有耕种,也有收获。随着岁月的流逝,那时的很多事都已经淡忘了,可有一个人却让我时时想起,这个人是村里一个非常老实的庄稼汉。

那时,他刚40岁出头,无家无业,是一个勤劳而贫穷的光棍,大家都叫他傻哥。那个年代,“光棍”在农村并不稀奇,贫、残、傻、懒,都可能导致一个男人终生成为光棍。可他却是一个例外。傻哥不但勤劳,还有几分聪明。可是为什么一直没居家,沦落成了“光棍”,的确有些让人想不通?

傻哥没有家,而且穷,可是很有自尊。村里谁家有什么好吃好喝的,有时叫他,但是他大多都不会去。他认为那样不好,欠下的人情日后也无法补偿。

知青往事|都说傻人有傻福,可“傻哥”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自从村里来了知青,寂静的农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傻哥和知青们处得很近,把知青的集体户当成了他的家,天天帮着拾掇、收拾。他很要脸面,即便知青们给他什么,他从不会轻易接受。实在推脱不过去,他也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

知青不会干的农活,傻哥主动承担。但凡有什么事弄不明白,大家都去问傻哥。久而久之,傻哥几乎成了集体户的一员。而我们这群离开父母的孩子,因为有了傻哥这个编外户员,遇事也有了主心骨,小日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男生们佩服傻哥是一个好庄稼把式,谁家有什么事他都会帮上一把,从不把力气当回事。他经常笑哈哈地说:“一个人也挺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干农活歇气的时候,有时他还会躺在田头哼上一段小曲,不过谁也没听明白他唱的是什么词,也没有人问他唱的是什么。曲跟风一样,唱过了也就飘去了,没有人当回事。

傻哥喜欢孩子,见了谁家的孩子,都会笑哈哈地抱一抱,偶尔也会从怀里掏出不知揣了多久的一块糖,塞到孩子的嘴里,然后冲着孩子笑着说:“叫爸爸!”善意而泼辣的妇女们此时通常会大胆地在傻哥的后背狠狠地拍上一巴掌,笑着和他开大胆地开玩笑。这时候,傻哥都是脸红脖子粗地傻笑,从不还嘴。

知青往事|都说傻人有傻福,可“傻哥”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傻哥在村人面前是绝不评论女人的。有时在集体户里,我们会悄悄地问傻哥:“傻哥,你说咱们户里哪个女生最漂亮?”他的见解倒还挺有水准。每次说完后总会说上一句:“哪说哪了,可不要出去瞎说。”大家都跟傻哥好,他的嘱咐大家都记着,没有人给他惹事,倒是惦记着怎么给他说成个媳妇。

村里有人说,傻哥年轻时,邻村有一个俊俏的姑娘,经常帮他照顾他那几个弟弟。那时傻哥是很快乐的。可是好景不长,姑娘后来病了,一段时间后就撒手走了。姑娘的死使傻哥的心头蒙上了阴云。傻哥从来没向别人诉说过,别人也就更不好去问。后来有人看见傻哥坐在姑娘的坟头,一哭就是几个小时。大家都猜测,如果这个姑娘不死,兴许会和他成为一家人。

我们当时都很年轻,傻哥和我们父母的年纪年仿,我们也乐于和他一起闲唠家常。因为他没有家,知青们每天下了工也没事,有时晚上就把傻哥请来,烫上好不容易弄到的小烧酒,喝酒,聊天。

我们当时也有些喝醉了,就和他闲拉扯:“傻哥,干啥啊?都40多岁的人了,你还东家跑、西家转的,给他们瞎忙活干啥啊?你看看你的那些弟弟,日子哪个过得不都挺好吗?可谁来管你了?你干嘛不自己找个老婆,生个孩子,何必喜欢人家的孩子,啃来咬去的。羊肉贴不到狗身上。”傻哥一脸的笑容立刻就无影无踪了,接着就是大把的泪珠子顺着胡子拉碴的脸上滚落下来。一瓶酒喝了个底朝天,他冲着楞眉楞眼的知青们大声说:“爷们,往后再喝酒,咱不唠这嗑行不?”说完,袖头抹着眼泪跨出了房门。

知青往事|都说傻人有傻福,可“傻哥”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自那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傻哥没有来过集体户。我们猜测可能是傻哥挑我们理了,或者是心里有了结,面子抹不开了,于是我们故意接近傻哥,针对大队的那头大黄牛什么时候下犊子的事,故意和傻哥争了个脸红脖子粗。我们哪里懂得牛什么时候下犊子这种事,完全是瞎掰,故意逗傻哥开心。于是,一切又像从前一样,集体户的饭桌上依旧有傻哥的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只是打那以后,大家深深地记住了傻哥的那把老泪,再也没人提及过让他伤心的那个话题。

流年似水。集体户是知青的驿站,这批来了,那批走。无论谁来了,傻哥都会送上一个憨憨的笑。谁走了,他都会抹上一把泪,再送上一程。知青大返城的时候,傻哥在集体户的房前屋后转了好几天,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走了,都走了。这帮孩子好啊!”

称作“集体户”的“青年之家”,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关门闭户后,集体户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对着都是带着对傻哥或深或浅的记忆回到了故乡,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

记得离开农村多少年之后,我偶然有一次机会路过那里,特意去看了他。他高兴极了。这时的他,更加苍老,连胡子都有些花白了,衣服有些脏。他看着我,感慨万千,嘴里连说了几遍“还是你们在的时候好”。他记性好,就连谁是哪年什么季节走的,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我对他说,大家都希望你去城里待几天,领你开开眼界,也下个大馆子。傻哥依旧笑着说:“这个情我领了,可是我不能去,那样太麻烦人了。你回去告诉他们,有空儿就回来看看。”这次见到他,让我的心里更加难过,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原生态。

知青往事|都说傻人有傻福,可“傻哥”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日子在不经意间过得飞快。后来,听说他进了敬老院,再后来他竟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五年前,我又回去了,去看望当年很照顾我们的老队长。当我向他打听起傻哥的时候,老队长一阵沉默,然后是一连串长长的叹息,和我聊开了傻哥的生平。

原来,傻哥共有兄弟五人,他是长子。父母死的早,留下的是一穷二白、不会说话的土地和张嘴要饭吃的一群弟弟。这样的境况在当时,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傻哥咬着牙挺了过来,他坚信就凭这清一色的男子汉,一年一年的长起来都是棒劳力,是不愁日子不好过的。就凭着信念,傻哥支撑着这个家。弟弟们没有遭太多的罪,纷纷上学、成家,而傻哥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他从来没有过怨言,因为打小,他爹妈为了让他有个大哥的样子,给他打了一个憨底,时间长了,大家就喊他“傻哥”。

后来,他给弟弟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了家,娶了媳妇,盖了房子。改革开放以后,弟弟们的小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的,最后只剩下孑然一身的傻哥清冷地过日子。他的行李卷总是从这家的下屋搬到那家的仓房,到后来几乎没了落脚的地方。平时,这几个弟弟没人会想起自己的哥哥,只有到了农忙时节,傻哥才成了香饽饽。他是弟弟们的免费长工,一挂车拴着四个家,忙完你家忙他家。

知根知底的,也没人敢给傻哥介绍媳妇。因为他太穷了,而且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知道,他那几个弟弟都不希望他成家,怕他同他们算账,把分到手的地再分回去,所以村里也没人愿意得罪人而去掺合他复杂的家事。他这就么无怨无悔地维系这份不知回报的手足情谊。

知青往事|都说傻人有傻福,可“傻哥”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他老了,再也不能在黑土地里摸爬滚打,给他们出力的时候,他就成了累赘。以至于弟兄几个甚至连一个阴暗的小屋也不让他再住了。这个时候,村里也看不下去了,就把已经风烛残年的傻哥送进了敬老院。

傻哥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村子,他很不习惯。他想所有的人。他经常坐在敬老院的大门旁,望着远方的大路,浑浊的老泪不时的挂在腮边,经常对人说:“送我回家吧,我要回家。”

敬老院里享清福的日子,他没过多久,在一个太阳还没出来的清晨,他就奔了天路。

他走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征兆。

我本想再写些什么,可是写到这里,却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