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麼意思?

leonides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出處是《詩經·鄭風》:

《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何為“青青子衿”?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就是指學子穿的青色衣領的服裝。後世直接用“子衿”代指讀書人。

你那青青色的衣領啊,是我的憂傷長久的心思所在。

這有什麼難理解的?不就是當下的校園青春文學?

你穿著雪白的襯衫,一直晃悠在我的腦海。

用文言文說就是:“白壁其衫,我思欲狂。”

從這個角度,就更可以明白,所謂詩經的淳樸就是少修辭,直抒胸臆。

為什麼我們覺得今天的青春小說俗,而《詩經》雅呢?

是文言文的緣故。文言文的字詞相對於白話文更加精煉、節奏感和韻腳更強,所有才會有格律詩的產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用白話文寫古詩,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的感覺。

而《詩經》產生的時期,是中國文學的初期,整體對詩歌、語言的表達都是從簡的——並非故意從簡,而是不會複雜——所以我們稱之為淳樸。

而當代流行歌詞,在文學發展到如今相當高階的時候,如果還是一味就簡,忽視整個社會文化的提高,不懂得如何在意境中含蓄,就容易產生“口水歌詞”——我們稱之為流俗。

但是口水歌詞同樣能夠大肆流行,因為它符合人類最基本的感情表達。俗就俗點,怎麼了?多的是人喜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們視之為高雅,其實在當時的鄭國,這句話未必就不是我們今天的——“我想念你白色襪子的味道”。

所以,對魏晉之前的詩歌,只需要弄懂文言文中間各個字詞的意思就夠了,不要想得太深,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就是便宜從事,簡單說話。

聽不懂而覺得高雅,其根本原因在於聽不懂。


梧桐樹邊羽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看到很多朋友對“青青子衿”這四個字長篇大論解釋,學識淵博固然值得敬佩,但是無月竊以為大可不必如此,太過細碎,咬文嚼字過了頭,便有掉書袋的嫌疑了。

青青子衿

青青子衿,簡單來說就是指的古代的讀書人,因為那時候的讀書人喜歡穿青色的長衫,所以,青青子衿就是泛指古代讀書人。


一代儒生,一襲青衫,說的就是這麼個意味。

悠悠我心

簡單來說,就是我心所求的意思。

兩層意思

這裡的所求有兩層意思。

一類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女求男。

古代的讀書人和今天的讀書人不同,今天是義務教育,滿地都是讀過書的,古代培養一個讀書人很不容易,往往一個鄉里,讀書人都屈指可數。

讀過書的人知書達理,說話做事都和普通人不同,在人群中顯得脫穎而出。

而且讀書人打扮也都清新脫俗,不像那些在田裡勞作的粗糙漢子。

對於廣大女子來說,心裡想的那書生就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即儒雅,又容貌清秀,當然都希望嫁給那儒雅的俊俏書生了。

另一類意思,就是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

古代先是舉孝廉,後是科舉登科,讀書人,就是王侯將相心目中的那些賢能之士。

此處,求賢若渴的心情,絲毫不亞於少女萌動的春心。

這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喜歡無月的朋友可以關注,大量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初讀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是詩經裡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也是千古以來人們耳熟能詳的佳句。

那這句詩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是什麼意思呢?

原文如下分為三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衿,即襟,衣領。古代的衣服領子和衣服是連在一起的,青青子衿,就是青色的衣領,也就是在領口的位置。


這首詩是一首戀人之間的情詩。詩人是一名女子,她所愛慕的男子是一位身穿青色外衣領的男青年。這是這首愛情詩的第一句前半句,一上來寫的是愛慕的人的青色的領口。

林棲品讀詩經時說,這句千古佳句寫得實在太好了。

有人會說,這有啥好了?不就是寫青色的衣領嗎?

如果讓你去描寫心愛人的樣子,你會怎麼寫?你或許會寫戀人的容貌,戀人的神情,或者言談舉止。

我們看這首詩歌裡,詩人描寫什麼了?我們看不到詩人心愛的男子到底長什麼樣。

雖然詩裡沒有寫他的容貌,也沒有神情描寫,卻只寫了他的衣領和玉佩這樣的細節,而這就是文學上非常細膩之處。

這樣的細節,寫出了詩人看戀人的視角,這就是文學的絕妙之處。

在古代,處在愛情中的女子,是非常羞澀、矜持而含蓄的,面對心愛的男子,她都不敢抬頭看,她的目光是略微向下的,害羞的,所以她視線範圍內是戀人的青色衣領和他隨身的青色玉佩。

她低頭的視角,她的矜持,她面對所愛之人時的那份緊張和羞澀,細細品讀才能品出這千古佳句的妙處。

《毛詩》裡將“子衿”解讀成學子,這也被很多大家派所認同,所以現在“子衿”也成了一種指代學子的標籤。《詩經》裡很多詩,每個人讀都會讀出不一樣的感受,這也是經典流傳千年仍為經典的原因。

回到這句詩,詩句的細膩文字背後寫的是這樣一場青澀美好的愛情,這位女子的微妙情感,真是低迴無限,意味綿長。

清代的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裡寫道:“悠悠我心者,不得見而思長也”

意思是女主人公對所愛之人的思念之情濃烈無比,而又因見不到戀人,心中空洞寂寞,憂傷難耐,思念綿長。

詩的後半部分是寫女子的因思念產生的小埋怨。出於女子的矜持和羞怯,我不去找你。

即使我沒有去看你,你怎麼就不主動來找我呢?想你的心情抑制不住,你不來,我又不能過去找你,我就每天登上高高的城樓向遠方眺望,希望能見到你的身影。一天見不到你的身影,就如同隔了三個月那麼長。

這寥寥幾句,就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女主人公焦急難耐的心情。她等不來男子來看她,這對她來說是無盡的煎熬,於是她吃力地爬上城樓,不時地向遠處眺望。

結尾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更是成了男女間表達相思之情的千古絕唱,唯美動人,又淋漓盡致。

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我是樂兮,愛讀書,喜歡文字的溫度和美好。如果我的文字能給你帶來溫暖和美好,請轉發,關注。

簡樂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黑色。古代青指黑色。

子:男子的美稱

衿:衣領

悠悠:這裡我認為是思念憂慮的樣子

可譯為: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原文為: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 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 子寧不來

挑(tao )兮達(ta )兮 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子衿,子佩:以物代人,睹物思人。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又在嗔怪這位男子,既無音信,又不來見她。很是生動。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更是表達出了對這位男子的思念之情深。



顧念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表顏色,我覺得是黑色,是周朝時讀書人的服飾,“青”本身有黑色的意思,如“青絲”就是烏黑的頭髮,黑色在周代是一種象徵高貴的顏色。

“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如“孔子”“孟子”等。

“衿”是衣服上靠近衣領的部分。具體看下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說青青的你的衣衿啊,牽掛著我的心。“悠悠”應該是憂愁思慮的樣子。用“衿”代指男子,表明男子讀書人的身份的同時,我私下想象一個高大英俊的男子胸前偎依一個嬌小可人的女孩子,衿的位置是女子視線所容易看到的,還能聽到男子的心跳聲。

讀這兩句總想起幾句歌詞——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既然想念就是不見,這兩句詩緊接著是“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就是說縱然我不去找你,你怎麼就不給我捎一點音訊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見這兩句是女子思念愛人的句子。不過曹操在他有名的《短歌行》中化用這兩句表達對人才的渴慕。

查到一個有意思的評價,分享一下:

錢鍾書指出:“《子衿》雲:‘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於人也。已開後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管錐編》)

好風讀書


【書文小品】詳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麼意思?


前言

這句詩出自《詩經·鄭風·子衿》。長期以來,這首詩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樣,被誤用了。現查閱資料,對這首詞的疑點做一些解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此詩的主旨。

一、基本字義解析

在古典文學批評史上,這句詩一直存在著很大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青青子衿”該如何釋義。

1. 關於“青青”的釋義,目前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表示學子,一種是衣服的顏色,為疊詞。我們可以結合文獻來看看究竟一種比較正確。

“青”在《說文》中解釋為:“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

先秦一直流行著“五行說”:天地間有水、火、木、金、土五行,從五行又延伸出五德、五味、五色。其中五色為青、赤、黃、白、黑,人們稱為正色,五色之外的顏色成為非正色。

先秦時非常重視禮樂教化制度,對服飾色彩有嚴格規定,顏色本身就代表不同的身份等級,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底蘊,比如漢代賈誼《過秦論》中說“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黔”原本是黑色的意思,因為在戰國和秦朝,平民百姓都是頭戴黑色的方巾,所以“黔首”一詞便代指普通民眾。

又如西周、東周的天子都是穿青色的衣服。直到秦始皇,才開始穿黑色的龍袍,因為秦始皇十分迷信陰陽五行學說,他認為夏朝是木德,殷商是金德,周朝是火德,殷商取代夏是金克木,周推翻商是火克金,而秦取代周,是水克火。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東方為木,是青色,南方為火,是赤色,西方為金,是白色,北方為水,是黑色,中央為土,是黃色,秦位於北方,因此,大秦的衣服、旗幟都是黑色的。

那麼《鄭風·子衿》中的“青青”應該也是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因為按照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衣服是不能亂穿的,穿錯了可能會丟命。據考證,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先秦時期,青為正色,穿有青色衣服的人一般是學子身份。

《毛傳》中,“青衿”被解釋為“青領”,朱熹在《詩集傳》中說“青青”為“純緣之色”,據現代學者常森考證,“純緣”表示衣領邊緣之色為純色,以“父母在衣純以青”相對應。

明代顧夢麟在《詩經說約》中考證,父母健在的,孩子的衣領處著青色,如果是孤兒,衣領處則是素色。

我認為,從語法結構上來講,“青青”只是前綴,修飾後面的“子衿”,沒有實意。

2. 目前“子衿”的釋義,也有兩種:一種是衣領,一種是衣帶。

關於“子衿”是衣領的說法,目前學術界分為三類:

第一類,“子衿”代指學子。《毛詩》中將“青衿”解釋為“青領”,認為是先秦學子的服飾,《鄭箋》、《毛詩正義》中都是這麼認為的。

第二類,“子衿”代指男子(所於私者)。這類說法以朱熹為代表,他在《詩集傳》中說:

“子”男子也,“衿”衣領也......此亦淫奔之詩。他將“子衿”指定為淫奔女子思念的對象。

第三類,“子衿”指野服。這種說法是王質在《詩總聞》裡提出的,他說“此己在位而故人在野者也。青衿,野服,當是相思而欲見之意,望其來而不肯至者也”。

也就是說“子衿”表示自己在朝廷做官,而朋友在民間,他希望朋友能來做官,但是朋友不肯。由於缺乏相關史料證據,這種說法在學術界基本不採用啦。

“子衿”表示衣帶。

這種說法主要是從《禮記》中來的:“(天子)而素帶,終闢......並紐約用組。”鄭玄註解說:“紳長制......紳,謂帶之垂者,紳,重也謂重曲而舒申。其制:士長三尺,有司長二尺五寸”。

先秦時不但對衣服的顏色有規定,而且對衣帶也有嚴明的等級規定,衣帶也是身份的表示。

在《爾雅》、《釋器》、《方言》中,也是將“衿”解釋為“衣帶”。

結合上文對“青青”和“子衿”的訓釋和考證,“衿”解釋為衣領更加合理。而“青衿”一詞在發展中已經形成古制,後世常常引用,比如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毛詩原解》中說,學子和子衿一同出現,是古今都認可的,羅典用清代學子穿藍衣為例子,指出“青青子衿”其實是表示學子要肩負重任。

根據歷代典籍和評述,我認為青衿是表示學子的意思。

3.“悠悠我心”

《說文》中講“悠,憂也”,悠的本義是憂思、綿長的思念,結合上文得出,這句話的意思是:眾多的學子啊,我的內心很憂鬱,很思念你們。

二、《子衿》主旨的分歧

因為對“子衿”所代表的的人物有爭議,所以人們在確定這首詩的主旨時,也產生了很多爭議,一般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是“主政說”。這類研究者根據社會背景,認為詩歌是為政治統治服務的。當時的鄭國處於亂世,學子休學,學堂廢棄,學子們想見而不得見,因此產生相思之情。或者是人們勸誡統治者要興教育和學校,育人才;或者是賢能的人對現實紛亂的憂慮等等。

我比較贊同這種說法,因為詩歌解讀一定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學子之間因為學校廢毀,不能相見而產生相思之情,在後世的詩文中也是常見的。

第二種是“主情說”,這種說法的代表是宋代的朱熹和王質。朱熹認為這是一首“淫奔詩”, 所謂的“淫奔詩”就是指舊時私自投奔所愛的人。關於這一觀點,我認為還有待商榷,因為朱熹處在“理學”的鼎盛時期,他認為不符合禮教的行為都是不合法的,而且這也與當時鄭國的亂世國情不符合。

後來在“淫奔詩”的基礎之上,又發展出男女交往說、兩賢者思慕說等等。

民國時期,仍有一部分學者如王闓運、馬其昶等仍沿著鄭國政治衰亂、教育不興的背景研究,得出“師憂廢學說”,他們認為這是當時的賢者對亂世中政教荒廢的憂慮和對振興學校的呼喚。

新時期時,人們受西方思潮的影響,開始對《子衿》進行新的闡發,他們把《子衿》看做是戀愛詩,並從一些動詞如“挑”、“達”等入手,認為這是寫女子等待情人的心理活動,從而提出“心理描寫說”,又如聞一多、餘冠英、高亨等從民俗的角度,指出這就是一首愛戀詩。

後記

《子衿》主旨的解讀紛繁複雜,但是我們只要抓住詩中人物的身份,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一定能夠得出合理的結論。長期以來,人們將這首詩作為愛情詩看待,可能有一點誤解。但在古代社會,引用詩歌抒發情感,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你引用這首詩表達你的愛慕之情,也沒有錯。

以上拙見,請各位文友多多批評指正!你還知道哪些被誤用的詩句呢?來留言區告訴我吧。


圖|網絡


書文小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麼意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句話出自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膠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辭就是上面這首《短歌行》。

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就提到它,後來經過小說家渲染,更是家喻戶曉了。但此詩究竟寫什麼?唐代吳競說它“言當及時為樂”(《樂府古題要解)。羅貫中則又給此詩蒙上“詩讖”的迷信色彩,說曹操“烏鵲南飛”諸句是不祥之兆,預示他赤壁之戰的失敗。這些說法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認為還是清代張玉穀說得對:“此嘆流光易逝,欲得賢オ以早建王業之詩。"(《古詩賞析》卷八)陳沆也指出:“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是隨口吟詠《詩經》中的名句。自續二句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對情人的深情相思,變成自己對賢オ的渴望了。“呦呦鹿鳴”四句,是《詩經》中誠懸熱情歡宴賓客的詩篇,曹操又信手拈來,表示自己期待賢者的熱誠。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又把賢者比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內;可望而不可及,不由使人“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感謝“越陌度阡”遠道而來的賢士們、屈尊相從,在今日的宴會上促膝談心,真感到大的欣慰!可是我知道還有大批賢士尚在歧路徘徊。他們像飛烏鵲,擇木而梄,繞樹三匝,還沒有最後選定歸宿。

於是曹操對天下賢才發出由衷的呼喚“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示自己有寬廣的政治胸懷,求賢之心永無止境,猶如大海不辭涓流,高山不棄土石一樣。

並且,他以禮賢下士的周公自勵,號召天下賢才來歸,開創一個“天下歸心的大好局面”。這四句詩氣魄宏偉,感情充沛,表現出統一天下的雄心和進去精神。在千古詩人中,只有曹操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能寫出來,也只有他能與之相稱,至今讀之,猶覺豪氣逼人。

曹操橫槊賦詩抒發其一片愛才心意,感情是真實的,是符合他的為人的。陳子展教授《談曹操》一文中評論曹操的失望“慷慨悲涼,千古絕調”。其詩之風格恰與其人之人格相稱。



我是予小草,我來回答。

用現代話來說是一個女子對男子的愛慕和追求,在簡單點就是我很中意你,你的一娉一笑都讓我如此心動,是一種戀愛心理的描寫。

它出自與《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詩經時期的風氣,自然樸實。一個女孩子,在城闕等待她的情人,等了很久他還沒有來,等的姑娘都著急了,來回不停的走。一天不見,就像隔了三個月似的。


後來,在三國的時候,曹操也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在短歌行這首詩當中,當然含義也是完全不同了,不再是戀愛的心理描寫,而是對招納賢才的渴望。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引用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在漢代起有學問的人,太學生都是穿青色的衣裳。意思是青衣的知識分子,有才能的人呀,是我心裡所仰慕的,我在想如何招攬你們成為我的得力干將,與我一起完成千秋大業。


我的回答到此結束,謝謝大家關注@予小草說電影


予小草說電影


在我第一次讀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就浮現了一幅畫面,一位窈窕淑女在城樓上眺望著並淺聲吟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她在等待著那個衣服純青的人兒。這句話出自《國風·鄭風·子衿》,詩經裡面非常有名的一篇。

青青子衿(jīn)

青色是一種美麗而憂傷的顏色。

①青衿,指漢民族服飾。直譯為戀人的衣領,但其實指的是扮作春神的年輕人所著的青衿。

②子:指的則是男人。

青青子衿,就能波動人心中思念的人;

青青楊柳,總會勾起送客離別的場景。

在滿眼青色的季節裡,灑滿了離情和傷感。

悠悠我心

①悠悠:指的是憂思一直綿延不斷

②我心:指的是焦急等待春神的少女之心。

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待她的戀人。我們都會因為氣味,陽光下的白襯衫或者一些小細節對一個人好感加劇。“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

曹操著名的《短歌行》也曾引用了這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說的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為一名著名的政治家,表達對賢才急切的渴求。




早安讀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是詩經裡流傳最廣的一句話。

全詩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首詩的意思是:

你的衣領是青色的,我的心境是悠悠的。

即使我沒有去會你,難道你寧願斷音信?

你的佩帶是青色的,我的思念是悠悠的。

即使我沒有去會你,難道你就不能前來?

尋找你呀兩眼望穿,我就在城門閣樓上。

一日我看不見你呀,就像三個月那麼長!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女子對一個身穿青色長衫的公子濃濃地思念之情,從日思夜想,到來到城門閣樓上眺望,來回走動,心煩意亂,就是不見心上人出現,或者有書信傳來,想起他穿著青色長衫的瀟灑模樣,更是思念不已,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其中,表達了那種少女即思念戀人,又幽怨、惆悵、埋怨之情,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歡迎點贊、留言、關注,個人觀點,歡迎交流互動,共同學習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