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土廣袤、資源豐富、實力較弱的鄰國加拿大,美國為啥沒“歪心思”?

蘇中山


【面對國土廣袤、資源豐富、實力較弱的鄰國加拿大,美國為何沒有動歪心思?】呵呵!美國對加拿大沒有動歪心思,非也非也,加拿大面積近一千萬平方公里,人口僅僅只有3000多萬,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美國如果吞併加拿大,整個北美大陸就是美國一個國家的了,美國人怎麼可能不動歪心思?其實美國對加拿大何止動過一次歪心思,不過最後都被揍的鼻青臉腫,沒有陰謀得逞罷了。

那就捋一捋歷史上美國對加拿大的兩次歪心思:

1、歷史上的美國卻真的想要吞併加拿大,美國早在沒有獨立,還是英國北美殖民地時,就打過佔領加拿大的歪主意。在美國還是英屬十三州,宣佈獨立的兩年前(1774年),就起兵入侵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區。美國真是個獨特的國家,在還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時就開始了擴張道路。

美國前身——北美十三州,起因是英國的加拿殖民地一部分原是從法國手中奪過來的,其中魁北克地區居住著大量的法裔人口。英國人為更好的控制這片區域,讓法裔人口不鬧事,做出了大量的妥協讓步,頒佈實施了《魁北克法案》。 主要內容是魁北克轄區擴大到密西西比河流域往西大片地區,而北美十三州人(美國人)如果進入這一地區不僅受到英國人的管制,還要受到法裔人的法律管制,並給與天主教在這一地區特權。




此舉激怒了正在醞釀著獨立得十三州人,魁北克擴大轄區正是十三州人的囊中之物,擴張的對象,這麼可能讓這些法裔人奪走。 1774年冬,北美十三州人組成兩支軍隊進入加拿大,欲把魁北克地區變成北美第十四州。結果:在這場冬季戰爭中,在加拿大人的頑強抵抗下,十三州將領蒙哥馬利將軍戰死,另一位將領阿諾德將軍身受重傷,不得不撤出加拿大,加拿大人很給力,打敗前美國人的入侵,“美國人”的計劃落空了。

2、1812年戰爭(第二次美國獨立戰爭)。



1812年,美國人趁著英國陷入歐洲大陸戰爭(拿破崙戰爭)之際,開始再一次侵吞加拿大的陰謀,派兵進攻加拿大,然而加拿大人民兵不是吃素的,在英國軍隊的帶領下,加拿大人對美國入侵者進行頑強的抵抗,其中戰爭期間幾次拉鋸,一度英國軍隊與加拿大民兵攻入美國境內,一把火燒了美國白宮,這也是著名的歷史事件,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一段非常不愉快的電話通信中,還提到加拿大軍隊燒白宮的這段歷史。

最後美國沒有得到任何便宜,打個平手,才有後來的門羅主義的誕生,兩次入侵加拿大碰壁後,美國人放棄對加拿大擴張念頭,之後開始對南部鄰國墨西哥的摧殘。

所以說不是美國不對加拿大動歪心思,而是動了歪心思被打了回來,之後就放棄了歪心思。


大正看世界


面對國土廣袤、資源豐富、實力較弱的鄰國加拿大,美國為啥沒“歪心思”?

相信大家已經看到了加拿大大麻合法化的新聞了,我本來還想替題目中的“實力較弱”的這個詞為加拿大辯解幾句,但真的感覺,如果加拿大民眾定力不強的話,過不了幾代,就診的是“實力較弱”了。

其實加拿大和美國在歷史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只不過是美國侵略了幾次,沒有成功,那還不如就留一個非常聽話的鄰居在北邊。

而且,美國和加拿大的關係從護照免籤就可以看出來了,加拿大護照是唯一一個不用網上提前註冊就可以進入到美國領土的,(其他在美國免籤計劃上的國家,需要提前在網絡上申請旅行計劃書,才能入境)。之前美加兩國國民在邊境地方可以拿駕照或者身份證就能過境,但自從911之後,美國和加拿大都規定了只有持有護照才可以過對方的邊檢。

所以,經過歷史上幾次失敗的侵略,美國也認識到了不可能把加拿大攻下來,那就還是做好鄰居吧。不過特朗普和特魯多這兩個“雙特”的關係,看著可不像好鄰居的樣子。


本來世界觀


美國怎麼可能不動“歪心思”呢?實際上,對於他的南鄰墨西哥和北鄰加拿大,山姆大叔都曾動過手。只不過墨仔比較弱,所以被山姆連打帶搶,割走了約一半的國土,而加哥則比較強悍,每次動手都能讓山姆吃點苦頭,所以才有今日的局面。

接下來咱細講,首先要說一句話,那是:“美國命裡註定將擴張到北半球的整個西部。”這話誰說的呢?美國第2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當然,美國人也不會胡亂出手,他們看準了時機,那就是1812年,當時英國人正為拿破崙忙得焦頭爛額,部署在加拿大的兵力僅剩下人——你瞧:美國人自然會覺得:時機來了!

所以,美國陸軍部這就制定了一份吞併加拿大的計劃,具體而言是兵分三路,一路進攻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二路由安大略湖兩側並北進;三路從底特律北進。

但大家都知道,美國是由幾個州組成的,吞併加拿大,並不能讓所有的州都獲益,所以有的州就對此很冷淡,結果是美軍招募不到足夠的兵力,結果三路就變成了一路,只攻打聖勞倫斯河支流及五大湖區。

雖然如此,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還是信心滿滿,他表示:“今年將加拿大地區兼併,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

應該說傑斐遜的話不是白講的,當時美國軍力達6萬有餘,而加拿大雖然兵力有所增加,也只有7000英軍和一萬民兵加上若干印第安人

美國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佔了絕對優勢。從理論上,美國打敗英軍奪取加拿大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戰爭發展卻出人意料。從1812年開戰到1813年初,美軍的三路攻勢簡直就是一塌糊塗,西路的進攻很快變成防守,僅有700人的英軍居然攻克底特律,迫使2500名美軍投降。而在中路,1000人的英軍也擊退了3000美軍的進攻。東路,最終也因民兵拒絕配合而無疾而終。

這個時候,英國海軍來到北美,封鎖了美國東海岸,美國人試圖在陸地上取得勝利,他們反攻奪回了底特律,隨後在集中一萬多人圍攻當時的加拿大首府蒙特利爾,結果卻被擊潰。到了1813年,戰爭反而演繹在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為報復當年美軍焚燒多倫多市國會大廈,英軍放火焚燬了白宮和國會大廈。

戰爭的結局,是加拿大獲得了新生,一是美國完全放棄了對加拿大的領土要求。二是英國人決定成立加拿大聯邦(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屬於加拿大的一場獨立戰爭)。

但美加之間的互相算計並未到此結束,實際上到了1921年,加拿大又制定了“國防部一號計劃”,該計劃認定美國想入侵加拿大,因此不如先發制人進攻美國。所以加拿大計劃先集中兵力攻擊美國的西雅圖等城市進攻,打亂美國的軍事部署,然後退守本土,固守待援(還是等英國來支援)——這份計劃,加拿大一直盤算了十七年,直到1928年英國的力壓之下才被迫取消。

(參加閱兵的加拿大軍團)

這邊放下,那邊卻又起來唸想了,1930年的美國,居然又打起了加拿大的主意,制定了一份“紅色戰爭計劃”。美國的盤算顯然要比加拿大人精,他計劃打蛇打七寸,加拿大舉國主要資源就在東部地區。控制了東部,整個加拿大就沒戲唱了。

但戰爭終究是下策之下策,美國當時尋思來尋思去,最終還是專心拼經濟——那就是羅斯福新政。當美國從大蕭條中解脫出來,也就沒有了找加拿大晦氣的必要——所有的戰爭,背後都有經濟的因素存在。最終,美國放棄了“紅色戰爭計劃”。

國際關係就是如此,隨後,加拿大解密了“一號計劃”,美國解密了“紅色戰爭計劃”,美加兩國發現彼此彼此,還不如相逢一笑泯恩仇——到現在,美加再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已經為零。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別看加拿大現在人畜無害,如果有人搶他土地,那裡的人也是曾經蠻族的後代,骨子裡也都是不自由,不如死的主。被打敗可能,被佔領不可能。不像法國或伊拉克那種熊包。不要以為只有中國人不怕死,美加這種歐洲移民國家,民族觀念不強,但國家觀念甚至比我們都要強裂。侵犯了他們的核心利益,拼起命來也都是很角。


以下評論純屬虛構


啥資源,要啥資源,以為美國是俄羅斯啊只對土地和石油這些最原始的資源感興趣?美國和別的國家打交道就關心兩個:一,市場;二,價值觀。關心市場就是把自己生產的產品和服務賣出去換回來錢,從這一點上說美國和全世界所有國家都願意打交道,因為都是潛在的市場,而加拿大是美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價值觀呢,就是自己標榜的民主自由以及自由市場經濟的價值觀,跟美國走的近的基本上都是這類國家,如英加澳日韓德等,這些美國的鐵桿小兄弟。美國和加拿大連防空體系都是一體的, 北美防空司令部在加拿大。


CMISLTD


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像美國和加拿大這樣意識形態互通得國家,語言互通,連口音都一樣,文化互通,NHL, NBA, NSL... 都是兩國球隊組成的,兩個國家都是G7成員,世界最繁榮得經濟工業體系國家,甚至加拿大有比美國更好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福利,加拿大每年向美國輸油,供電,天然氣,人家為什麼要打架呢?


無敵姜北


早就動過歪心思了,不過當年美國動歪心思的年代還是大英帝國是老大,沒打到狐狸還惹了一身騷,見白宮都被英軍一把火燒了。等到美國成了老大,再也沒了機會和理由,加拿大也成了美國小弟和戰略緩衝。機會白駒過隙,過了這個村,再想找下一個機會,不知何年何月才行。大機遇,就意味著大動盪。


暗黑大菠蘿


加拿大面積將近一千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卻只有三千多萬。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美國為什麼不敢加拿大的主意?

其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歷史的原因

面對如此大的一塊肥肉,難道其近鄰美國就沒有覬覦過嗎?答案是不但覬覦過,而且還兩次入侵過屬於加拿大,英國出手,美國的入侵都失敗了。尤其是第二次戰爭,英國攻佔了華盛頓,焚燒了白宮和國會大廈和國會圖書館。多虧美國人民頑強抵抗,這才使得英軍沒有在戰爭中獲勝。

通過這兩次戰爭,使得加拿大宣佈正式加入英聯邦。以後,美國也曾動過念頭,面對強大的英國也只能胎死腹中了。

2、國力原因。打鐵還需自身硬,加拿大現已高度發達,國力強盛。外加它和其他幾個國家一起,同在英國的象徵性領導下,就算是美國也不敢貿然去進攻它。

3、戰略原因,美國面對俄羅斯的巨大威脅,加拿大可以成為戰略緩衝。加拿大的存在猶如美國的一個天然屏障。

綜合上述原因,美國只能把加拿大看做是友好的鄰邦。


老感見聞


美國是史上最溫和的帝國,雖武力強大,但不會去佔領他國領土,一般都是為了扶持親美政權,推行自己的價值觀。這是由美國的本質決定的。美國表面上看是一個世俗國家,本質上則是一個宗教國家,95%的美國人都信奉新基督教,就連總統就職都要手捧《聖經》向上帝宣誓。而新基督教教義有很強烈的傳教要求,它認為人類是上帝創造的,是上帝的兒子,世界都應當信奉基督,世界應當是大一統的基督世界,因此要求教徒廣泛傳播新基督教義;但另一方面,新基督又反對強迫信教,因為那有違基督“博愛”的精神,主張自覺自願,認為這才是真心信奉上帝;同時,新基督認為上帝愛每一個人,人人都是平等的,民主、平等、自由是上帝賦予每個人的權利。美國的這一本質,是美國憲政制度得以確立的基礎,也決定了它具有干涉別國內政主權的嗜好,又決定了它不會以強佔別國領土奴役別國為目的,而是以推行其價值觀為宗旨。而就加拿大而言,無論是人口來源,價值觀念,還是政治體制,與美國都很相似,美國根本沒必要對其動歪心思這也是由美國的本質決定的。


獨來獨往163022338


美國不傻,與鄰為敵等於自己給自己添亂。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他是不會在身邊樹敵的。美國對外四處駐軍乘人之危從中漁利絕不會惹火上身因為加拿大不會輕易的屈服,一旦陷入無法自拔的戰亂他就會四面楚歌得不償失啦!霸權主義就會土崩瓦解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