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英軍駐紮德國幾十年早已完成歷史使命,英國脫歐後會從德國撤軍嗎?

書香劍氣


英國在德國駐軍是二戰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駐軍,這與英國脫不脫歐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即使英國脫歐,也不會從德國撤軍。

二戰後,戰勝國作為對德國的懲罰,英法美蘇四國對德國實施了分區佔領,實際上除了這四個國家以外,還有荷蘭和比利時在德國也有駐軍。

但在上個世紀東德與西德統一後,蘇聯逐步從德國撤走了駐軍,後來荷蘭和比利時也從德國完成了撤軍,所以目前在德國駐軍的只剩下美國、英國和法國。

德國在二戰以後積極反省歷史問題,向戰爭受害國家進行了道歉和賠償,也獲得大部分國家的諒解,按理說英法美的駐軍早該撤走了,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是,這其中涉及到一個關係的轉變,那就是現在英法美在德國駐軍,不再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駐軍,而是以北約盟友身份的駐軍。

二戰後,美國為了控制歐洲的軍事力量和防務體系,並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抗,美國主導建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根據北約的防衛條約,各成員國實行集體防禦,各成員國可以在彼此國家之間進行駐軍,這樣英法美留在德國的駐軍就不再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駐軍,而是以北約盟友身份所進行的駐軍。

英國是德國的北約盟友,英國繼續在德國駐軍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英國脫歐與英國從德國撤軍沒有任何關係。

英國和美國作為鐵桿盟友,在德國保留大規模的駐軍(美國約3.5萬人,英國約2萬人),這是美國在歐洲的戰略部署。德國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德國是美國駐歐洲司令部所在地,不管是美國,還是英國都不會從德國撤軍。


銘蘇先生


如果英國不脫歐,或會考慮從德國撤走那2萬大軍,因為大家畢竟都在歐盟這個大鍋裡混飯吃,不看僧面看佛面。賴在人家的地盤上不走,都70年了,情面上總是掛不住。

如果英國在約翰遜首相的帶領下,在10月31日之前實現了硬脫歐,那情況會有所變化,英國就不會考慮從德國撤軍了。即便美國負氣撤軍到了波蘭,英國也會耍賴皮留下來,德國趕都趕不走。

道理很簡單:雖然英國是主動與歐盟鬧分家的,但也還是見不得歐盟好,更是嫉妒德國的強大和在歐盟的老大位置。脫歐後英國定然會與美國合流,定然會跟著美國屁顛屁顛地亂跑。美國能放心地把軍隊從德國撤到波蘭嗎?肯定還要留下英國的軍隊盯著看著監視著德著。

也就是說,即便美國從德國撤軍了,也還要留下一支便衣隊。



美英兩國7萬大軍駐紮在德國境內,整整70年了。真的是完成了歷史使命嗎?當然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英大軍駐紮德國,開始承擔的任務是防止德國法西斯勢力復辟反彈,又去禍害歐洲世界;後來性質有所變化,駐軍的任務變成了冷戰世界的北約板塊對決華沙版塊,主要是防止前蘇聯勢力西進,當然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蘇聯解體至今快30年了,俄羅斯繼承了衣缽,華沙組織解散,德國統一,歐盟崛起,歐元堅挺,俄羅斯根本沒有實力對歐洲造成威脅了。

這個時候,英美聯軍7萬還駐紮在德國,似乎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美國的歷任總統在面子上還是過得去——佔著人家德國的地盤,再不好意思收所謂的保護費。70年來,德國也習以為常,駐軍就駐著吧,反正又不花德國納稅人的錢。權當是歐洲大陸和美國之間的一座橋樑。



可特朗普總統上臺後,把國家戰略和意識形態商業化。幾乎對一切事物總拿做生意的那套來衡量——虧了還是贏了!

於是,特朗普開始在北約成員國中加收保護費,而且下了死命令,各國軍費要提高到GDP總值的2%,這讓德國總理默克爾很不爽,她帶頭聯合了七八個成員國進行抵制。德國的軍費非但不漲,還在逐年下降。

默克爾的理論非常簡單:美軍佔著德國的地盤,還要讓德國掏大錢,豈有此理!美軍要留下,費用自理;美軍要撤走,滾彈。這個“彈”當然指的是核彈。意思是連人帶彈都滾。



幾十年來,美國在北約成員國的歐洲部署了150件核武器,在德國境內有30多個核彈頭。本來名義上是保護德國和歐洲的,如此一來就把德國和歐洲變成了火藥桶。

德國和美國的矛盾在不斷升級。美國再三威脅要撤走在德國的美軍。而德國拿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其實心底裡早就巴不得美軍趕緊滾蛋,滾的越遠越好。

此情此景,英國臉上能掛得住嗎?難道不會觸類旁通嗎?雖然70年來,英國絲毫沒有提及費用的問題,可2萬大軍70年的耗費也不是個小數字。如果美國真的撤軍波蘭了,那英國還有什麼理由賴著不走了呢?



確實沒理由。70年來,英國之所以能夠在德國順利駐軍,除了那點戰勝法西斯的餘威,再就是仰仗美國的威儀,他們是粘連在一起的,德國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打狗還得看主人。

如果美軍撤走了,德國還會顧及英國的臉面嗎?肯定不會。或許用不了多久,德國就會下逐客令,將英軍從德國的土地上趕走。因為眼下的德國根本不可能把英國放在眼裡,德國早就把英國甩出了三里地!何況英國還鬧脫歐與歐盟各國離心離德。

如果說德國給美國幾分面子,是考慮到美國是北約的老大或世界的頭號強國的話,那德國為什麼要給英國面子呢?日不落帝國早已淪落到三流水平,英國的面子值幾個錢呢?所以下逐客令還是客氣的。



那英國將會認什麼樣的藉口繼續駐軍德國呢?當然還得狐假虎威——借美國的勢力,還得美國站出來發句話——英國代表美國繼續在德國駐軍。考慮到自己還是一個被管制的非正常國家,如果美國把話說到這份上,德國也確實再不好強說什麼了。那就保持現狀吧!英俊愛呆就待著吧。


書中有毒


在德國的駐軍中,有美國的,有法國的,還有英國的,美國、法國、英國在德國駐軍,是二戰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控制,德國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不管英國會不會成功脫歐,只要美國不從德國撤軍,英國和法國都不會從德國撤軍,英國、美國、法國都要防止德國納粹的復辟!

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德國宣佈戰敗之後,世界各國為了防止德國納粹死灰復燃,很多國家都選擇在德國駐軍,英美法三國在德國駐軍,蘇聯也在東德駐軍,荷蘭、比利時也在德國駐軍。東德和西德合併之後,蘇聯從東德撤兵,荷蘭和比利時也從德國,駐軍,最終只留下英美法三國的駐軍。如果蘇聯不從東德撤軍,今天的德國領土上,會有俄羅斯駐軍。

題主說,2萬英軍駐紮在德國,幾十年過去了,英軍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實際上沒有,英美法三國在德國駐軍的目的,就是阻止德國的崛起,阻止德國納粹的復辟,只要德國沒有滅亡,德國總有一天會復辟。現在的德國,已經在崛起的路上,德國和法國要建立強大的歐洲軍,德國和俄羅斯改善關係,和美國唱反調,默克爾做了這麼多,就是要讓德國再次偉大,要讓歐盟偉大!

英國脫歐,就是狙擊歐盟,狙擊德國。德國是歐盟的領袖,英國一旦脫歐成功,歐盟就會四分五裂,一個四分五裂的歐盟,不堪一擊,就沒有辦法用歐元代替美元,無法完成“去美元化”,無法瓦解美元霸權,美國霸權就不會崩盤,美國不崩盤,不衰落,德國永遠無法崛起,永遠都受美國的控制。

美國讓英國脫歐,就是要達到這一目的,就是要讓德國等歐盟國家永遠臣服於美國,讓德國等國家聽命於美國,美國不可能從德國撤兵,英國也不可能從德國撤軍,就連法國這樣的國家,都不想再受到德國的侵略,都要利用在德國的駐軍來威懾德國,讓德國不要輕舉妄動!

英國已經衰落,美國正在衰落的路上,英美已經擋不住德國的崛起,德國和俄羅斯改善關係之後,德國被英美欺負的時候,俄羅斯總是替德國說話,有俄羅斯給德國當保護傘,一個強大的德國即將站在英美的對立面,和英美為敵,遏制英美對外擴張!

至於英美法在德國的駐軍,目前是不可能撤軍的,德國自由等,等美國徹底衰落之後,美國無法再支撐全球的霸權體系,英美要麼主動撤軍,要麼被打得滿地找牙,被迫撤軍!


老鱷魚觀天下



要搞清楚這2萬英軍駐紮在德國的任務是什麼,才可以明白英國脫歐後,會不會從德國撤軍的問題。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根據協定盟軍對德國進行佔領,蘇聯佔據德國東部,也就是以後的東德,法國,美國,英國佔據除蘇軍佔據的部分,聯合進駐。柏林也被四國分別佔領,蘇聯佔據東部柏林,其餘三國佔領區就是西柏林。

冷戰時期,德國分別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東德,在其餘三國的支持下建立起西德。不久冷戰爆發,東西方對峙形成兩大集團,華沙集團與北約集團。西德在於各個國家簽訂和平條約後結束了被佔領的地位。但基於當年冷戰的大背景,所以盟軍原來佔領德國的軍隊,就成為北約軍隊繼續駐紮在德國,防止來自東方集團的進攻,英軍也是北約的成員,繼續留駐在德國。

冷戰結束,蘇聯與德國商定,在德國支付40億美元以後,蘇軍撤離了德國,成為第一支撤離的盟軍部隊。但駐德國的美軍等都沒有撤離,因為雖然華沙集團解散,但北約並沒有解散,北約為了防止俄羅斯的威脅,還是繼續留駐在德國。

英國脫歐,就是脫離歐洲聯盟,不再與歐盟形成單一經濟體,英國將對獨立於歐盟,具有自己獨立的稅收機構。也不在享受歐盟的貿易優惠政策。但英國明確宣佈,英國只是退出單一經濟體,但繼續留在北約內,與其他國家保持防衛一體,也就是作為北約軍隊,駐德國的英軍會繼續留在德國。


橋本看日本


2011年英國國防部就宣佈撤出海軍駐軍計劃,逐步撤回所有駐德國英軍部隊,2019年全部撤完

英國在2010年的戰略防禦評估中建議從德國撤軍。

2011年BBC消息,英國國防部正式宣佈從德國撤軍,以節省每年2.5億英鎊的駐軍開支。

皇家蘇格蘭龍騎兵衛隊的駐德裝甲兵部隊在下薩克森邦的伯根-霍內訓練場進行實彈演習(2004年)

英國從德國撤軍的計劃為:

2012年撤軍1800軍人及其家屬回英國;

2016年撤軍1.5萬軍人及其家屬回國;

2019年撤出最後的4500軍人及其家屬。

雖然英軍從德國撤出,但英國還是會在和北約相關的訓練在德國進行,即便英國退歐以後。

2010年英國關閉的在德國奧斯納布呂克的軍事基地

駐德英軍

首支駐德英軍是二戰後建立的英國萊茵河集團軍。

駐德英軍主要駐紮在德國西部的北萊因-西發里亞邦及下薩克森邦。

駐德英軍鼎盛時期有:英國陸軍第1軍和4個師級部隊。冷戰結束時,英國從德國撤回3萬英軍。

2012年8月時,駐德英軍約有21500名軍人,加上文職和家屬,總共有4萬人,每年給德國當地帶來15億歐元的GDP。

黑爾福德的英國陸軍第1裝甲師基地,該師為駐德英軍的主幹部隊

2009年後的駐德英軍有:沙漠之鼠第7裝甲旅、鐵拳第20裝甲旅、第1裝甲師、102後勤旅。主要配備的武器有挑戰者2坦克、戰士型步兵戰車、AS-90 Breveheart型榴彈炮、多管火箭炮、裝甲運兵車、瞪羚直升機及山貓直升機。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二戰結束之後,為了防止德國東山再起,再次發動世界大戰危害歐洲,美蘇英法四國對德國實行分區佔領,蘇聯解體後,蘇聯軍隊撤走,但是美英法軍隊仍然留在德國。

二戰結束至今已經74年,德國經過改革,實行民主制度,而且對二戰深徹反思,已經不再威脅歐洲國家,而且德國的軍事實力過於低下,駐紮在德國的美英法軍隊不僅起不到壓制德國的作用,反而要保護德國。

德國與英法以及波蘭等國同處於北約,加上美英法等國在德國擁有駐軍,起到了保護德國的作用,只要德國不想發動戰爭就可以高枕無憂。



美英法等國不會入侵德國,德國的國防安全幾乎萬無一失,因此德國的軍隊建設和軍費支出方面越來越差。

德國於2011年取消義務兵役制,聯邦國防軍由全職、兼職以及志願兵組成,德國軍隊已經全面懈怠,德軍應美國要求前往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但是原本用來運送武器裝備的卡車裡裝滿了火腿和啤酒,德軍消耗的啤酒比其他國家軍隊總量還要多。


2018年德國軍費開支為35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九位,看起來不低了,但是還不到德國GDP的2%,2018年北約峰會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出馬,要求歐洲國家的軍費開支提高到GDP2%以上。

8月9日,美國駐德國大使威脅德國,要麼提高軍費支出,要麼美國撤軍,但是德國在野黨議員迪特馬爾•巴爾奇提醒美國,別忘了把部署在德國的核武器也帶走。

英國新任首相約翰遜曾表示將會在10月底之前退出歐盟,按照目前情況來看,英國軍隊已經沒有駐紮在德國的必要。但是如果美國也撤軍,英國軍隊只能選擇留在德國。

二戰前期,德國權力發展軍事實力,但是對外卻是打著體育比賽的幌子,英國和法國都沒有意識到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發展,直到二戰爆發才發現德國的軍事實力遠遠超過英法,但是為時已晚。

無論德國對外表現的多麼真誠,多麼善良,英法兩國都不可能放心大膽的把軍隊撤走,美國可以撤軍,因為德國不管怎麼發展都不是美軍的對手,而且德國也根本打不到美國。所以只要有可能,英法兩國就不可能撤軍,尤其是在美國威脅撤軍的情況下。


視野新觀


題主的問題:2萬英軍駐紮德國幾十年早已完成歷史使命,英國脫歐後會從德國撤軍嗎?

德國人早就想把駐紮在本國的外國軍隊攆走了,可惜這些軍隊走不走不是德國人說了算,而是美國人說了算。

美國、英國等在德國駐軍有著很強的歷史背景。

想當初,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把整個歐洲打成了一片廢墟,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崛起威脅到歐洲的安全,美國、蘇聯、英國、法國等國在德國境內駐紮了大批軍隊。

(同盟國在1945年佔領德國示意圖)

後來,東西德分裂冷戰開始,德國又成為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對抗的前沿。那時候,這個國家隨時會成為戰場,一不小心就會被從地球上抹去。

好在當時的德國人不糊塗,在這種軍事高壓之下沒有放棄經濟建設,很快創造了萊茵河奇蹟,再次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

但是,歷史原因和現實中的強大讓各國從來沒有放棄對德國的防備。所以,在冷戰結束兩德合併的時候,德國就遇到了歐洲各國的抵制,他們生怕統一之後的德國再次威脅到歐洲安全。在德國多次承諾之下,各國才勉強同意。

(1990年德國人慶祝統一)

統一之後的德國已經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各國在德國的特權也已經取消。

各國在德國的駐軍除了監視德國,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防備東方的蘇聯。當時德國處於東西方冷戰的前線,華約和北約大批軍隊在這裡對峙,隨時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因此雙方都在這裡保持了相當規模的軍隊數量。

冷戰結束後,西歐各國已經失去了東方蘇聯的巨大威脅,國家安全環境大為改善,德國也不再是東西方陣營對峙的前線。

此時對這個國家來說本土已經沒有必要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因為,各國在德國土地上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實際上,除了俄羅斯在1994年撤走了駐紮在原東德境內的軍隊之外,美英只是減少了在當地的駐軍,時至今日也沒有完全撤走。

可見,冷戰之後英美等國駐紮在德國的軍隊在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使命的情況下,又賦予了駐德軍隊新的歷史任務。

任務主要有兩個:

  • 第一,密切監視德國。

目前,除了英國在德國境內駐紮了2萬人之外,還有美軍3.5萬人。如果加上兩國的文職人員和家屬,總人數得有10萬左右。

如此龐大的軍隊規模可以保證德國在任何時候都不敢輕舉妄動。

美英這麼做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德國這個國家自從崛起之後就不甘心居於人後,雖然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讓他老實多了,但是強大的經濟實力讓德國再次有了充當歐陸玩家的想法。

所以,最近德國一直對美國的號令消極應對,試想如果沒有美國和英國在這裡駐軍,估計過不了多久德國就得反天。

  • 第二,對抗俄羅斯

這支龐大的軍事力量駐紮在德國除了監視德國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對抗俄羅斯。

雖然冷戰結束了,但是作為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實力尚存,美國及其盟友對這個國家仍然沒有放棄圍堵。

(駐德國的英國第一裝甲師基地)

所以,在德國的駐軍除了監視德國之外,還有有一個任務就是對抗俄羅斯。

估計也是同病相憐的原因,德國有議員曾經建議德國和俄羅斯聯合起來對抗美英,可惜在美英大軍的監視下,德國人也只能逞口舌之快了。


以上可見,英國在德國的駐軍和他脫不脫歐美英必然聯繫,所以英國人不會因為脫歐從德國撤軍!


歷史風暴


英國脫歐屬於歐盟範疇內的事,英國在德國駐軍屬於北約範疇內的事。英國要退出歐洲與英國軍隊撤出歐洲,沒有必然的聯繫。

英國脫歐,屬於主動的“光榮孤立”。這是一種自私行為。

英國脫歐,目的是維持英國自身不受歐洲制約的行動自由,也不願意為歐洲盡義務。

但英國仍然會扮演制衡者的角色,維持與歐洲大國之間的均勢,英國軍隊會繼續駐紮在德國,跟隨美軍對德國、對歐洲施加影響控制力。

駐紮德國的英國陸軍皇家驃騎兵坦克團照片

英國在德國駐軍,名義上是在北約框架內保衛德國,防禦俄羅斯侵略。但這一概念早已名存實亡。

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撤走了在原東德駐軍,現在對德國並不構成威脅,德國反而與俄羅斯在經濟上打得火熱,被特朗普斥責“德國已成為俄羅斯的俘虜”。

若德俄之間有歷史遺留問題,那也只是俄羅斯攫取了德國東普魯士。兩國為領土歸屬問題要動粗,主動權由德國把握。

英國在德國駐軍,仍然屬於二戰勝利國對戰敗國派駐佔領軍性質。

二戰結束後,美蘇英法派軍隊對德國實行四大區分區佔領,還有荷蘭比利時也派出軍隊跟隨美英法在德國駐軍湊熱鬧。

斗轉星移,隨蘇聯解體,俄羅斯、荷蘭、比利時軍隊都已撤出德國,唯獨美英法軍隊繼續賴在德國不走。名義上是在北約框架下協防歐洲,但有一個明顯事實,北約並沒有安排德國在歐洲其它國家駐軍,這是對德國繼續管控限制的必然現象。

德國在北約名義下對外派駐有軍隊嗎?也有,這就是派駐阿富汗、伊拉克幹苦差事,還要自己掏錢。

北約已過時,有跡象表明德國早已對北約厭煩和不滿。

德國一貫在北約消極怠工,不出力為不願意多掏冤枉錢,已引發美國強烈不滿。

特朗普要求德國將在北約的軍費提升到佔德國GDP的2%。即由現在每年400多億美元增加至約800億美元,這還不是美國對德國要求的終極目標,終極目標是要德國將軍費提升到佔德國GDP的4%,達到每年1500—1600億美元。

默克爾強烈反對美國的橫蠻要求,拒絕大幅度增加德國軍費。德國也一貫不購買美國先進武器,例如德國空軍主力裝備是128架歐洲颱風戰機。

德國颱風戰機

德國還宣佈要與歐洲國家聯合研製第五代戰機,顯示不願意為美國推銷的F35戰機掏錢。

特朗普數次威脅由於德國不願意多掏錢,美軍要撤出德國。

但默克爾無動於衷,意思清楚不過;美軍要撤就撤,德國隨水推舟,恕不遠送!還有德國政客諷刺說;“請美國將部署在德國的核武器也一併撤走”。

只要美軍繼續留在德國。即使英國脫歐,英國軍隊也會繼續賴在德國不走。

即使英國軍隊撤出德國,它也可能會追隨美軍入駐波蘭限制德國。對有內涵的德國來說,英國貴族,實為一群已沒有檔次格調的賴皮蟲。


諶人


都什麼時代了?英國這不是找死?接下來叫滅國?財富和政冶不是誰牛?人心才是一切?財團不管你多牛?也就叫比黑社會高級?有本事進中國和俄羅斯試試下?


專215923861




首先要破解一個誤區:即使英國在德國有駐軍,也不是以佔領軍的身份。我們說,二戰遺留下來的傷痛,在歐洲地區消解得最徹底,這完全有賴於德國的徹底反省。

在德國國土上,至今還保留多個國家的軍隊,與佔領軍無關,而是以北約軍隊名義進行駐紮。與此同時,德國軍人在歐洲其它國家有分佈,也是以北約聯防的名義。

所以誠如提問所說,英國在德國部署兩萬大兵,也是基於把德國當做與俄羅斯抗衡的前線看待。至於未來英全部撤出德國,要麼是接受北約總部的調遣,要麼就是英國主動裁軍,養不起那麼多軍隊。更有可能是英國脫歐成功後,北約軍隊組成內容會出現調整,有可能會減少對英軍的需求。



總之,作為歐盟核心國,和北約成員國,德國不會主動反對英國在自己國內駐軍,同時德國也攔不住英軍離開的腳步。

俗話說:爹死孃家人,個人顧個人。英國脫歐是咎由自取,而英軍是否還在德國駐紮,或許德國和英國都做不了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