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母親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母親視教子為大任,並作為修身齊家的根本,可謂是不同凡響的存在,在論語之中有一句話叫做: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我們可以很清楚的從這句話裡看到,如果母親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著想的話!那麼母親其實也可以在華夏社會之中全力攻讀聖賢書,在華夏諸多聖人名流之中佔據一個聖人之位,但是我們的母親為了我們,依舊放棄了所有,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走上正確的道路,不要走上了歪路而奉獻了自己的青春。這更讓我們深信了一句話:這世界上把一切承擔下來,最後卻把自己遺忘的人,只有父母親。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父親

母親是最動人的一個字眼;父親是最沉默的話題。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過;子不立,父之惰。教育子女,母親又豈能袖手旁觀呢?把教子的責任背在了肩膀之上,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呀!

一心給予。不聲不響,便會發現時光本身就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教子不懈,潤物無聲,才會發現家有兒女初長成的快感。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搖籃

母親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師,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所接觸的學校。不論你是從事著什麼樣的職業,是父母就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責任。無論你的孩子是優是劣,最重要的是你是孩子心靈設計師,在幫助自己的孩子認識著這個世界的美好,而不是黑暗。

人的壽命不過短短几萬天,絕大部分都不超過120年,但是屬於自己父母的卻是幾十年,整整佔據了孩子一半的時間。因此我們更要抓緊時間,從孩子小時候抓起,莫負春光!

知道了世界有多大,才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只有讓自己的孩子廣開視野,走向世界,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有能夠承擔自已應有的責任。

正所謂古人有云: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伽利略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牛頓

伽利略的偉大是因為母親常常讓其關注小事,積少成多,當你轉過頭來時,你就會發現你的小事已經成長為了參天大樹;牛頓的不朽是因為當所有的教師放棄了牛頓,並讓其退學後,他的母親反而經常鼓勵他,他需要什麼書籍,其母親再苦再難,也要給牛頓買回,讓的牛頓有了豐富的學識,認真的研究了蘋果為什麼要往下掉?而有的人失足正是因為不關注腳下的一舉一動,從而照成了疏忽——細節決定成敗,父母決定孩子的未來。

任何成功的家庭教育,無一不是從小事起步的。教育孩子,誰要是疏忽了小事情,那她就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母親。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讀書

穿的布衣,百事可忍;嚼的菜根,百事可為;讀的詩書,萬事皆通。

教孩子讀書,易;教孩子讀一輩子的書,難。嚼的菜根,一生讀書,是大境界,真功夫,令人嚮往。可是,引領孩子步入此等境界確實大學問,苦功夫。

而想要步入此等境界,需要的人生路上不斷遇到的每一位人,更是有著與每一位人交流之後需要人解答的人存在,而這個人一定是自己的父母。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貝多芬

據說貝多芬在沒有鋼琴的情況之下,只需要在自己的鞋子之上綁上一根弦,照樣可以奏出令人嚮往的、美妙的旋律,這才是真功夫。

曾經一位母親這樣告訴自己的子女:每天走過鐘錶前,請你耐心的傾聽一下時鐘的滴答聲,然後想象一下:每一聲滴答聲,都有一隻時間小鳥飛走了!教育孩子珍惜時間是家教的第一課。正所謂: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時間無痕,只剩回憶;時間無息,只留蒼白。

不簡單就是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情。今日事,今日畢,成為了習慣,一切就會發現其實很難得事情往往是最簡單的事情。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黃庭堅

聖人黃庭堅說過: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讀書貴在堅持有恆,更貴在每一天讀著相同的書都能夠發現新的知識。不想讀書,一年四季都有理由可以尋找:春天不是讀書的好日子,夏天炎炎正眠,過了秋日又冬至,收拾書籍過新年。

“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這一古連生動的道出了古往今來讀書人的兩種命運:活讀書,縱覽古今,學富五車成棟樑;死讀書,滿腹經綸,死水一潭成腐儒。

聰明的人總是用別人的大腦來填充自己的智慧,補充自己的大腦。一個人聽不到自己的才華的聲音,才真正意味著才華在自己的身體上落地生根。

這句話是先哲說的:為什麼你說的如此大聲,而我卻聽不到你究竟在講著什麼呢?讓孩子注意傾聽同行們或者朋友的聲音,也許是更大的學問。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要告訴孩子:老師是那些知道1+1=2的人,而大師則是天下人都迷了路,他卻知道方向,而且知道該怎麼去走的人!

為什麼要走上萬里路?因為只有你行走過了之後,才會知道這座山究竟有多高,從而堅信比山還要高的是自己的腳:為什麼要讀萬卷書?因為只有讀過了萬卷書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有多大的海洋從而堅信世界上比海洋還要大的是自己的心靈。

一定要告訴孩子到路上去準備,如果不讓孩子去路上準備,你的孩子往往就會落後他人半步,而這個半步卻決定了你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成功的距離。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走的遠,世界就會離你越來越近;走的越近,世界就會離你越來越遠。所以出行要趁早。

我在家很好,我不孤單,真的,我真不孤單

哥倫布

麥哲倫用了地圖對比馬可波羅遊記地理,環遊了世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而哥倫布沒用地圖,他用的是自己的智慧與信念,從而發現了新大陸。

朗朗的讀書聲,確實比不上賣手藝數錢的時候更要讓人快樂,但是知識卻會把人帶到更遠而又廣闊的天空。別忘了“遺子黃金滿屋,不如教子一經”。

瞄準天空的人總比瞄準樹的人要射的更高。今日給孩子一個學習是金的理念,今日給孩子一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得理念,明天孩子就將會給你一個驚喜。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出了學校之後,在家經常讀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