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兒子死前痛罵諸葛亮,劉備也沒有躲掉

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劉備何德能建立蜀國,諸葛亮功不可沒。劉備在位時,拜諸葛亮為蜀漢丞相,劉禪在位時,拜諸葛亮為相父,由此可知,對於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人來說,後世之子必須繼承其父的能力和才華,否則,那就一定會遭後人,會遭他人說閒話。畢竟虎父無犬子!

諸葛亮兒子死前痛罵諸葛亮,劉備也沒有躲掉

諸葛瞻

那麼問題就來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時候,那時的諸葛瞻才8歲,如今從我們這個角度來出發,8歲時的我們還在上小學2年級,對於一個孩童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噩耗。在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諸葛瞻一生都活在自己父親諸葛亮的陰影中。年輕氣盛不適合諸葛瞻,相反他身上揹負的東西太多了,壓力來源於朝中各位大臣,來源於父親的豐功偉績,來源於此時處於岌岌可危的蜀國的內憂外患。

諸葛亮兒子死前痛罵諸葛亮,劉備也沒有躲掉

自殺殉國

綿竹戰役敗北後,諸葛瞻自殺殉國。在他選擇自刎之前,曾有人勸他退防成都,以成都為守,但他心裡清楚,此時的蜀國已經是強弩之末。如同其父諸葛亮臨終一樣,諸葛瞻也是抱憾離世,自刎之前,他曾說“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此話何意呢?

諸葛亮兒子死前痛罵諸葛亮,劉備也沒有躲掉

三點遺憾

從諸葛瞻的這句遺言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有三點遺憾!第一點遺憾是他無法幫助蜀國除去奸人,常言道,庸主配庸才,劉禪聽信小人之言,諸葛瞻致死都難以瞑目。第二點就是他與其父北伐觀點不同,諸葛亮和姜維的思路都是主張伐魏,而諸葛瞻則希望先養尊處休,發展壯大國內實力,強軍富民。而他卻沒有能力阻止姜維繼續北伐此為他的第二憾。第三點就是他沒有為蜀國守住這個江油地位,無顏面回國。

諸葛亮兒子死前痛罵諸葛亮,劉備也沒有躲掉


但是深入分析諸葛瞻的三點遺憾,前兩點分別是責怪先主劉備和先父諸葛亮的。一是劉備用人不才,選擇劉禪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如果劉備當時能夠選一個賢德之人作為自己的繼承人,蜀國也不會有如今的地步。二是痛斥父親的北伐方針,連年的北伐,一步步地消耗著蜀國的自身實力。8歲就喪父的諸葛瞻能有如此眼界,也屬一代英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