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為什麼先打歐洲而不是先打宋朝?

莫安奈


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和歐洲只有一次短暫的交鋒,當時蒙古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攻打金國方面,至於南宋,蒙宋兩國根本不接壤,成吉思汗想打南宋也夠不到

由於咱們初中課本的古代史講得都非常快,通常一個朝代一兩頁紙就介紹完畢了,以至於許多人都簡單地認為改朝換代非常容易,只需要一場戰役或一次政變就可完成。

但實際上一個帝國的建立通常要經歷至少半個世紀的征戰以及幾代人的努力,蒙古帝國的建立也是如此,絕非成吉思汗一人完成的,成吉思汗只是蒙古帝國的奠基者。(蒙古帝國的全面鼎盛時期踏平了大半個亞歐大陸,這個版圖是由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三代人共同完成的,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帝國的疆域剛剛擴張到中亞地區。)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之後主要的敵人時金國,但金國是蒙古的宗主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成吉思汗最初未敢輕舉妄動。

1208年,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即位成為大金皇帝,完顏永濟是個碌碌無為之輩,成吉思汗之前在靜州向大金國獻貢時曾見過此人,對他頗為蔑視。在得知完顏永濟繼位的消息後,成吉思汗便決定南下攻伐金國。而為了伐金,早在1205年蒙古就開啟了對西夏的戰爭,意圖剪除金國左翼。

1209年蒙古軍第三次攻伐西夏,西夏向金國求救,但完顏永濟竟然以“敵人相攻,我國之福也,何患焉?”為由拒絕出兵援助西夏,導致金國和西夏的同盟徹底破裂,西夏被迫向蒙古乞和,並駐蒙伐金。

1211年,在經過前後長達五年的準備後,成吉思汗統兵約10萬人南下進攻金國,蒙古軍在突破金國的邊牆之後,在野狐嶺與45萬金軍決戰。

此戰金軍統帥完顏承裕本希望藉助野狐嶺多山的地形遏制蒙古騎兵,但是完顏承裕將兵力佈置的太過分散,而且野狐嶺多山的地形由使得金軍各部之間通訊受阻,蒙古軍得以集中兵力主攻金軍大本營,金軍潰敗。

野狐嶺大戰標誌著蒙古對金國的戰爭拉開了序幕,而面對蒙古的入侵,金國統治者接連犯下嚴重的戰略失誤,使得蒙古得以在戰爭中日益強大。

不過金國畢竟是中原大國,受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金哀宗上臺之後,金國先後修復了與西夏和南宋的關係,開始全力應對蒙古入侵。與此同時金哀宗也啟用了一大批名將固守“關中-黃河防線”,多次打敗蒙軍南侵,甚至蒙古大汗窩闊臺領兵親征關中都被金軍擊敗,最後是蒙古軍強行繞到南宋才得以攻入金國腹地,並在三峰山團滅金軍主力,金國的滅亡才不可挽回。

蒙古和金國之間前後打了24的年戰爭,史稱蒙金戰爭,最後是在蒙古的第二位大汗窩闊臺才完成了滅金大業,而成吉思汗早在滅金前七年就已經去世了。

除了統一蒙古以外,成吉思汗一生中主要攻滅了西遼和花剌子模兩個國家,就連西夏也是在成吉思汗死後才滅亡的。當然沒有成吉思汗的奠基,蒙古帝國是不可能崛起的,但是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帝國只是剛剛形成雛形,蒙古全面的擴張以及開始對歐洲和中東的入侵,還是要等到窩闊臺汗、貴由汗和蒙哥汗時期。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時的疆域,此戰成吉思汗主要的目標是要滅的花剌子模,雖然在此期間蒙古軍也從高加索南部攻入歐洲,與羅斯聯軍爆發了戰爭並擊敗羅斯聯軍,但成吉思汗時期蒙古軍還沒有大規模入侵歐洲,蒙古軍當時的主要精力仍舊放在了金國身上)

至於南宋,在成吉思汗時期是根本夠不到的。因為由於西夏和金國的阻隔,蒙古和南宋壓根就不接壤,你讓成吉思汗怎麼去攻打南宋,難不成要飛過去?

當時成吉思汗對於南宋是採取聯合的態度,成吉思汗知道南宋和金國是世仇,所以他希望能與南宋南北夾擊金國,待滅金之後再滅南宋。

(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與南宋並不接壤,成吉思汗根本不可能攻打南宋)

不過對於蒙古拋出的橄欖枝,南宋君臣卻保持了高度的清醒,南宋雖然仇恨金國,但靖康之恥的教訓猶在眼前,當年北宋就是連金滅遼,才導致引狼入室。

如今的局勢與北宋末年出奇的相似,南宋政府又不傻,自然不會重蹈北宋的覆轍。即便是金國腦子進水,在蒙金戰爭期間還數次入侵南宋,但南宋政府都保持了相當的剋制,在擊退金兵之後沒有繼續追擊,目的就是為了保住金國,替自己擋住蒙古。

南宋的中立態度一直持續到三峰山之戰後,眼瞅著金國已是大勢已去,在南宋名將孟珙的建議下,南宋才在無奈中選擇與蒙古合作,以期能夠多佔領一些中原土地,使自己贏得更多的戰略空間,為日後蒙宋戰爭做準備。


千佛山車神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在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都沒有發動過對歐洲的戰爭。

成吉思汗之所以沒有先打宋朝,而是先向西攻打花剌子模,這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和地理位置有關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南宋的周邊有大理、吐蕃、西夏、金國等,或許與蒙古有著一定的接壤,但是很少。大家都知道南宋時期基本上是被欺負的,不管是金國、西夏還是吐蕃軍事戰鬥力都要比南宋強。蒙古要想攻打整個南宋,就會深入到被金國、西夏和吐蕃的包圍圈中,他們只要在蒙古與南宋的接壤處,斷掉蒙古軍隊的後勤,蒙古軍就會全軍覆沒在南宋。

第二、與成吉思汗的個人有關

在早期蒙古是一個分裂的政權,很不團結,在這樣情況下戰鬥力自然不行,於是就被強盛的金國欺負,成吉思汗的親人還有死於金人之手的。所以,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第一個想幹的就是金國,而且也確實是這樣的。只不過後來冒出了一個花剌子模,這個國家當時也是比較強盛,很是瞧不起蒙古帝國,時常發起挑釁,這樣幾經挑釁之後,成吉思汗發怒了,直接揮師西征,將花剌子模打得落花流水,當花剌子模被打得不能再有任何還手之力後,成吉思汗這才開始對西夏、金國、朝下手,只不過在剛剛要滅掉西夏的時候去世了。


吾愛說歷史


鐵木真是人類史上最強大的遊牧帝國——蒙古帝國的締造者,13世紀他統一了了東亞草原上幾乎所有的遊牧部落,然後冠之以“蒙古”新組名,從而將世界上最野蠻的力量進行了整合。繼而爆出了來自大漠草原上洪荒之力。

鐵木真建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後他的對外攻擊目標是與臨近的金國和西夏,事實上同樣依靠野蠻的遊牧騎兵起家的這兩個國家並不好打,女真人的鐵浮屠和西夏的鐵鷂子都曾是重裝騎兵的利器,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國家的戰力都大不如前,而蒙古人所倚重的輕騎兵則蒸蒸日上。而蒙古與南宋之間正是隔著金國和西夏。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時代的形勢

起初面對蒙古人的攻勢,金國和西夏採取的是聯合對外的形勢,而成吉思汗很快改變策略,在打擊金國之後,主攻西夏,然後就將西夏的党項人給打服了,西夏人開始配合蒙古人進攻金國,而金國從東北一直到中原並不是很好打,蒙古人與金國之間也是時戰時和,金國在抵抗的同時不斷向蒙古人送錢送美女,然後將都城從中都(北京)遷到汴京(開封),而金國的東北的殘餘女真人勢力建立起東夏國,契丹人建立東遼國,於是成吉思汗讓大將木華黎經營東北,而自己將目光投向西方。

在成吉思汗建國後蒙古西部的部落乃蠻部仍然不願意服從成吉思汗的統治,乃蠻部的頭領就是太陽汗,他帶領他的人馬跟成吉思汗狠狠幹了一場,結果被成吉思汗大敗,太陽汗戰敗身死,他的兒子屈出律卻逃到了西遼,而且在西遼混的相當不錯,不僅成為了西遼皇帝的女婿,甚至後來還喧賓奪主的當上了西遼的皇帝,於是成吉思汗發動了對西遼的戰爭,並攻滅西遼。

西遼滅亡後,蒙古就與中亞大國花剌子模接壤了,而在蒙古商隊被花剌子模人殺害後,蒙古人開始對花剌子模的戰爭,這就是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結果就是曾經稱霸中亞的花剌子模在蒙古人的打擊之下土崩瓦解。

成吉思汗死前的形勢圖

花剌子模滅亡的時候,他的末代國王逃往裡海,成吉思汗命令朮赤和哲別進行追擊,而這一路蒙古軍隊就在追擊末代花剌子模國王默罕默德的命令之下,順便掃蕩了高加索及東歐地區,而成吉思汗自己去追擊花剌子模的太子扎蘭丁,一直追擊到印度。此後成吉思汗東返草原,並在途徑六盤山的時候病逝,他死之前,西夏國再次反叛,他的遺言中制定了滅亡西夏、金國和南宋的佔領。

成吉思汗死後不久西夏滅亡,而後在窩闊臺大汗時期,蒙宋聯合滅亡了金國,從此蒙古開始和南宋接壤了,並開始發生衝突,第四代大汗蒙哥時期,蒙古語南宋大規模開戰,甚至蒙哥還死在了宋朝釣魚城下,也就說小說中的被楊過所殺,直到第五代大汗忽必烈時期,蒙古才最終攻滅南宋。

蒙古滅宋之前的形勢圖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兒子,也就是說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宋之間並不接壤,所以是無法進攻南宋的。


大東北的小豆包



成吉思汗時,蒙古大軍雖然也兵鋒抵達歐洲。僅僅是高加索和東歐的一小部分。成吉思汗的主要兵力是攻打金國。

金國採取了北守南攻的戰略。即攻佔蠶食南宋的疆土,來彌補被蒙古侵佔的土地。金國的這一戰略使南宋與蒙古結盟。

成吉思汗時不打南宋,轉而西征歐洲的原因很簡單明朗:

一、成吉思汗的頭號敵人是金國。南宋是金國的死敵。而蒙古與南宋是同盟。

二、蒙古不與南宋接壤。

三、成吉思汗西征攻打花剌子模,是因蒙古商隊被花剌子模所殺。

四、成吉思汗遠征歐洲,是花剌子模滅亡後,派兵追擊花剌子模國王。追至東歐時,掃蕩佔領了該地。

所以,成吉思汗時期,主要敵人金國。由於蒙古商隊被殺。專門進攻花剌子模。使金國又多存續的一段時間。


楊朱學派


蒙古人南下有三道屏障,繞過長城'只能通關,不利大量騎兵一起行動,二是實力強大的金國,也是蒙古族的宗主國,要取大宋,還要過黃河,那真難為成吉思汗了,因此被成吉思汗封的第一個國王就是木華黎,他的任務就是阻斷金國中都的敗兵退守女真人阿骨打的發祥地遼東,另外就是負責監視宋朝的軍事動相,因任務很堅艱,木華黎在成吉思汗最後一次遠征中病故,給成吉思汗造成了巨大的心裡壓力,後來蒙古人在忽必烈的帶領下,從嘉峪關南下,進攻襄樊,才打開了宋朝的大門,那時的宋朝已經很衰弱了,很快就被蒙古人滅亡了,金庸的神鵰俠女中就有描述,在襄樊一戰中郭靖戰死。


用戶9884099716905


其實吧,這事就是個意外,成吉思汗一開始真沒打算興師動眾往西打,完全是因為一箇中亞大國,花剌子模,的自大與貪婪挑起了事端。

當時成吉思汗希望打開西方的商路,派遣了400多人的商隊,帶著大量金銀財寶出使花剌子模,花剌子模的一個總督見財起意,聯合花剌子模二貨國王,殺了商隊所有人,分了商隊財務。到了這時,成吉思汗還是不想打,派了使者要求花剌子模交出兇手,了結此事,但這二貨國王看不起蒙古人,不但沒交出那個總督,還把成吉思汗派來的主使殺了,將副使剃光頭,趕了出去。。。自此仇就真的大了,成吉思汗就發動了對花剌子模的滅國戰爭。

再糾正提問中的一個錯誤,成吉思汗沒打算,也並沒有打歐洲,成吉思汗西征就是為了復仇,在滅亡了花剌子模後,成吉思汗就回蒙古草原了,之後沒幾年就死了。打到歐洲的是成吉思汗的子孫。


依與夢


我們知道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並沒有南下攻滅南宋,而是選擇西征,在其孫子忽必烈時其家族才完成大一統建立元朝,那麼成吉思汗為什麼先打歐洲而不是宋朝?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宋朝人十分剛烈,這一點可以從崖山海戰可以看出來。那一仗是宋朝戰敗,結果南宋重臣陸秀夫寧願揹著少帝投海自盡也不願投降元軍,十幾萬軍民也陪著少帝投海。十幾萬!這可是很大的數目,足以可見宋人多頑強。

二,宋人善戰。趙匡胤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人還能鎮守邊疆長達幾百年,可見宋朝並不是一個軍事弱國。並且我國自漢朝開始,一直有著抵抗遊牧民族的戰鬥經驗,傳承到宋朝也保留下來了。宋朝的官吏制度十分嚴謹,一旦出事立馬能快速組合出軍隊來對抗,不像歐洲制度那麼渙散。



三,蒙古人熟悉歐洲。蒙古軍隊起初是花剌子模徵召的,所以他們對歐洲的土地、文化非常瞭解。成吉思汗覺得先把西邊的一大塊土地拿下,再從這片土地上徵收士兵,火藥,武器去攻打南宋也是一個很好的戰略計劃。

成吉思汗打仗有個習慣,就是在攻城之前會通知城裡的人投降不殺,不投屠城,並且他說到做到,死在他手下的人民數量不下兩億。


隨著南宋最牢固的屏障襄陽被蒙古人佔據,南宋最終也淪陷了。不過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難被征服的國家,蒙古人統治我們一百年後還是被我們驅趕走了。女真人雖然統治了我們幾百年,但最終也被漢文化同化,所以中國人的意志是堅不可摧的,成吉思汗必須拿征服歐洲的戰績來恐嚇漢人,這是成吉思汗不先攻佔宋朝的主要原因。


如史如畫


歷史上元朝有三次西征,分別為1219—1224年蒙古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之戰;1235—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窩闊臺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1252年一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

所以從三次西征來看,只有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發動的,而第二次蒙古西征才打到了歐洲,此時的從成吉思汗已經去世,所以不能稱成吉思汗先攻打歐洲而不先打宋朝,因為這兩件事成吉思汗都沒有參與,嚴格來說和成吉思汗關係不大,這些事情都是由他的子孫完成的。

關於蒙古對南宋的戰爭,從1235年的沔州之戰就已經開始了,此時恰恰趕上蒙古國第二次西征,而此次西征也是蒙古征服東歐的西征,所以說蒙古對歐洲的戰爭和對南宋的戰爭,是同時開始的。只不過此時的東歐和南宋相比,弱的像菜雞一樣,也就先被蒙古滅了,而南宋卻一直堅守到1279年元朝建立8年後才被滅國。

那為什麼蒙古選擇先現將主力放在西征上,而後才是滅金、滅宋呢?這個原因就是多方面的了。

第一點,宋朝是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宋朝相較於當時東歐、西亞地區,就在於南宋是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有著比東歐、西亞更先進的制度,可以有力的調動國家資源抵抗入侵。而即使南宋國土面積再小,也佔據著半個中國,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8000多萬的人口。國力強盛,科技軍事實力都是東歐和西亞的公國、部落無法比較的。

第二點,宋朝長期執行防守戰略,經驗豐富。

宋朝自建國以來,除了在建國初期有主動對外用兵之外,在後期幾乎一直被北方的鄰國攻打,遼國、西夏、金國,幾乎都不停的同宋朝作戰。宋軍雖不主動進攻,但在防守方面,可謂經驗豐富,武器精良,城防堅固。而一向以野戰著稱的蒙古軍隊,遇到不得不下馬的攻城戰,便遇見了對手。

這也是為什麼成吉思汗在去世是留下遺囑,利用宋金世仇,連宋滅金的原因。蒙古連吞併漢化的金國都如此費力,當遇見防守實力更強的南宋,自然要積累力量,消化從各個征服部落、國家獲得的攻城經驗和技術,再來進攻最後這一個對手,這個表面看上去溫溫柔柔,實際上異常兇猛的對手。

第三點,當時東歐和西亞一盤散沙,無力抵抗。

蒙古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蒙古的對手是什麼樣子的呢?簡單概括就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毫無戰鬥力可言。伏爾加河的欽察部是戰是降內部產生對立。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分散的諸公國,各自為政,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此時的歐洲,在蒙古眼裡就是一支待宰的羔羊。

因為此時蒙古的西方衰弱,而南方的宋朝卻實力強勁,所以蒙古選擇了先西后南,但在蒙古不斷西征的過程中,蒙古對南宋的進攻並沒有放鬆,一直在不停地進攻南宋消耗南宋的力量。為了徹底滅亡南宋,還採用了大迂迴策略,將南宋周邊的國家一個個攻滅,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包圍南宋。

最後在幾十年的持續用兵之下,才徹底滅亡南宋,也可見南宋的實力強勁了。柿子要撿軟的捏,不是沒有道理的。假如蒙古在最初就不管不顧一味死磕南宋不放,也許會被南宋拖死,有沒有之後的大元都不一定了。

以上為狼君個人見解,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我是狼君,喜歡狼君的觀點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加關注


狼君歷史


趣談史間奇事,曉悟歷朝真理!

成吉思汗擁有卓越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指揮,事實上成吉思汗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把宋朝納入自己的囊中,甚至連怎樣進攻怎樣安排都已經準備妥當。

可是突然之間來了一封信,徹底改變了成吉思汗的戰略目標,並且將矛頭直接指向了歐洲,而不是南宋。

事件回顧

最開始的時候成吉思汗是非常熱愛和平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是這件事情是真實的而且是有效的。成吉思汗最開始率領軍隊佔領大片土地之後,就已經停止了作戰,並且修身養息,準備拿自己國內的土特產,包括牛羊和一些動物的皮毛,與西方國家和南宋進行貿易交換,按照成吉思汗的想法,自己既然已經佔領了這麼一大片土地,那隻需要及時行樂,好好享受就可以了,畢竟普天之下已經沒有對手了。

成吉思汗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當自己的使臣拿著大量的牛羊前往歐洲的時候,卻突然發現歐洲根本不買賬,甚至還為了貪婪自己的寶物,把自己派去的使臣全都給殺掉了。

那個使臣被殺的地方在花喇子摩這個地方,用現今的版圖來看在阿某汗地區。我們有理由相信,成吉思汗此時一定是非常生氣的,畢竟自己本著友好合作發展的態度與西方積極主動的進行貿易,結果貿易還沒完成呢,自己的使臣卻全都死光了,看著這封信之後成吉思汗非常生氣,生氣的樣子非常可怕。

於是成吉思汗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跪在地上向上天祈求,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更希望自己能夠滿載而歸。

等等滿載而歸,這是要去哪兒?沒錯,成吉思汗將矛頭直接指向了歐洲,暫且拋棄了宋朝,在成吉思汗的鐵騎碾壓之下將歐洲打了個落花流水,並且輪著花樣的玩,成吉思汗原本認為歐洲本就是不毛之地,所以打一下阿某汗教育他們一下就行了,可是誰能想到歐洲竟然也有富庶之地,他們的土地非常的多,他們的女人也比較漂亮,於是成吉思汗就愛上了這個地方,每次自家農場的牛馬長得差不多了,便帶著自己的部隊來歐洲玩幾天,至於玩過之後歐洲變成了什麼鬼樣子,成吉思汗才懶得管。

唯一比較憋屈的就是宋朝,原本說好要打自己的,等了一年兩年什麼東西都沒有,於是宋朝就懈怠了,誰知道還沒有鬆懈幾年就被別人打了屁股。

沒錯,這就是事實

之前之前一直有人告訴我們老虎的屁股摸不到,為什麼摸不得呢?因為你一旦摸了老虎的屁股之後,老虎就非非常生氣,然後趁你不備咬你一口。可是相比較而言,成吉思汗似乎比老虎要可怕的多,因為成吉思汗從來不是趁你不備咬你一口,而是你惹到他了,他就會千方百計的折騰你,收拾你。

誰也不知道,在這一系列戰爭當中歐洲究竟損失了多少玩意兒,歐洲的歷史究竟倒退了多少年。這也怪不得成吉思汗,誰讓某個國家自己耍賤,閒著沒事非要欺負人家一下呢。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於忽裡臺大會被推舉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軍隊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橫掃歐亞大陸的各大強權,建立起一個只有19世紀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方可與之匹敵的大帝國。

為什麼成吉思汗一生並未進攻宋朝,反而向西進軍呢?

這就要從1206年的忽裡臺說起,在這次大會上,鐵木真就已經定下了自己的目標,對於遭受金國壓迫極深的蒙古人來說,統一之後的矛頭首先對準了金國,為此,鐵木真定下的方案是先剪除金國的附庸西夏,爭取與宋朝的聯合,一起攻滅金國。

因此在最初的幾年,成吉思汗將攻伐的重心放在西夏之上.

  • 1205年便已經率軍劫掠西夏邊境.

  • 1207年又以西夏拒絕納貢為由,率軍抄掠西夏各地。
  • 1209年第三次進攻西夏的時候,蒙古軍隊已經勢如破竹,直逼西夏首都中興府。

可以看出,這一段時期,大蒙古國的重心是在對西夏戰爭上,至於當時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權,根本沒有入侵的必要。

這裡有一個謬誤需要糾正,成吉思汗雖然向西進軍,但終其一身,蒙古軍隊最遠只抵達了裡海地區,從未踏入歐洲的土地。進入歐洲的乃是第二次西征中的長孫拔都,而成吉思汗兩次西征的原因,一是為了解決乃蠻部太陽汗之子屈出律而率軍攻打西遼,於1218年向西滅亡了西遼;而第二次的西征則完全是因為一起外交事故。

1217年,與蒙古交好的中亞大國花剌子模截殺蒙古商隊,不想分出精力的成吉思汗本想和平解決此事,他也不希望蒙古少了一個貿易對象。在憤怒之餘還是選擇了派出使臣責問花剌子模的摩訶末,要求給出答覆,但摩訶末竟然誅殺蒙古使臣,消息傳來,怒火攻心的成吉思汗於1219年召開忽裡臺,正式出兵花剌子模。

當時西征的蒙古軍隊已經擁有大批善於使用火器和攻城器械的僕從軍,1221年底便席捲花剌子模全境,雖然摩訶末在蒙古大軍的攻勢下無計可施,但其子扎蘭丁卻屢次擊敗蒙古軍隊,給予蒙古軍隊以一定的打擊。但最終孤身抗敵的扎蘭丁難以抵抗精兵強將的蒙古大軍,成吉思汗於1222年親自率軍追擊扎蘭丁,一直衝進了印度。哲別、速不臺的軍隊則追擊另一支花剌子模軍隊,一路跨過高加索山,最遠打到了黑海北岸地區,並且擊潰當地的羅斯人王公與波洛伏齊人的聯軍,最終因為平定西夏的需要,1225年,蒙古軍隊回到了蒙古,準備征討西夏與金國。

成吉思汗沒有進攻宋朝的另一個原因

在蒙古軍隊攻破並佔領金國許多州縣的情況下,金國選擇了入侵南宋以彌補失去的領土,這就讓蒙古有了假道於宋消滅金軍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與南宋保持友好關係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也能減少蒙古軍隊的損失。

成吉思汗於1227年西夏滅亡前夕去世後,南宋與蒙古在1232年達成了聯合滅金的協議,並且承諾滅金後河南土地歸於南宋。南宋卻並未認識到,一旦金國滅亡,蒙古為了戰利品和滿足參戰將士們晉升所需要的土地封賞,勢必會南下攻宋。

於是1234年,南宋軍隊出兵河南的時候,蒙古與南宋的戰爭便不可避免了。

升級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