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區別?

史睿營養師


如何區分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

一、急慢性併發症:就急性併發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但年齡較大者易發生非酮症高滲性昏迷。就慢性併發症而言,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可發生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   

二、臨床症狀的區別:1型糖尿病均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如多飲、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無典型的“三多”症狀。為數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於臨床症狀不明顯,常常難以確定何時起病,有的只是在檢查血糖後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三、起病時體重的區別:發生糖尿病時明顯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顯,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無論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發病之後體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顯消瘦。   四、年齡的區別:1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下發病,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僅極少數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50歲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五、臨床治療的區別: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島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穩定病情,口服降糖藥一般無效。2型糖尿病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當的口服降糖藥治療,便可獲得一定的效果,當然當口服降糖藥治療失敗、胰島B細胞功能趨於衰竭或出現嚴重的急慢性併發症時,也是胰島素的適應症。

在中醫眼中,糖尿病又可稱之為絡脈損傷,所以治療時應把活血、化瘀、通絡等方法貫穿整個治療過程。

在此基礎上,還要根據每一位患者自身的體質和病情,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或清熱、或滋陰、或溫陽、或補氣、或化溼等等,同時延緩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進展。

而常用的藥物有:

1. 滋陰類藥物——黃精

《本草便讀》記載,黃精,為滋膩之品,久服令人不飢,若脾虛有溼者,不宜服之,恐其膩膈也。此藥味甘如飴,性平質潤,為補養脾陰之正品。黃精能補益肺、脾、腎三髒的元氣,加強臟器功能,祛除伏邪,有助於糖尿病的治療。

2. 補氣類藥物——黃芪

《本草備要》雲:“黃芪,治傷寒尺脈不至,又補腎臟元氣,為裡藥。”既可顧護受損的中焦,又可兼顧補益下焦。

糖尿病腎病水腫辨證多屬陰水,故益氣健脾之品必不可少。黃芪是其必用之品,且必重用。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重用旨在補氣健脾,使脾氣得生、水溼得運,從而減輕糖尿病水腫之症。

值得注意的是,黃芪保存不易,其中的有效成分——黃芪甲苷、黃芪多糖等有效成分,也較難通過日常泡水析出。對於普通消費而言,想要隨時補氣,就可以選擇好好黃芪。顆粒袋裝,服用攜帶都很方便;選料精良,結合現代提取工藝及指紋圖譜質量控制技術提取,效果更放心。

3. 養陰清熱類藥物——鬱金、大黃、葶藶子、薤白、桑白皮等。

現代中醫認為"血瘀”貫穿消渴病發病全程,活血化瘀自然成為治療的重點。2型糖尿病早期多肺胃熱,清肺胃時可加用涼血化瘀的中藥,如鬱金、虎杖、丹皮等;中期氣陰耗傷或溼熱夾雜,則可選用利水不傷陰的中藥:如雞血藤、益母草、薏苡仁、丹參等;晚期陰陽兩虛,水、瘀、熱毒兼夾,當分清標本緩急,可選用生大黃、葶藶子、薤白、桑白皮等中藥。


好好說健康


1型糖尿病:青少年多發,原發性的胰島功能完全損壞,所以需要胰島素治療,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

2型糖尿病:中老年多發,而且患者多半肥胖,糖代謝異常,需要藥物治療和食物輔助治療。但胰腺的功能尚在,只是“變弱”了。表現在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活性低,降糖效果不佳。

糖尿病暫時不能徹底治癒

患者一般需要終生服藥,對於不同的患者,醫生會選擇不同作用機理的藥物,以達到最好的療效。

血糖不穩定或持續過高對血管的傷害非常大,血糖過高是內分泌紊亂造成的,長期對血管的滲透性有影響,繼而出現糖尿病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冠心病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積極控糖!

常見用藥及不良反應如下:


更多健康知識,關注【健安生活】!

存在疑惑的老年慢性病知識,可關注後邀請小編回答~


健安生活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佔90%以上,多數是中老年人;1型糖尿病患者不到10%,多數是青少年和兒童。雖然都是糖尿病,1型和2型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有哪些?

首先,它們的發病機制不同,1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的絕對不足,而正是胰島素髮揮的降糖作用,因此血糖明顯升高。1型糖尿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遺傳因素在1型糖尿病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型糖尿病病因主要包括胰島素的抵抗,胰島β細胞的功能減退以及胰島素分泌不足等。遺傳因素在2型糖尿病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其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性和家族聚集性。在同卵雙生子中,2型糖尿病的同時發生的概率接近於100%,但是其病情進程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巨大的變異。從特點上來說,1型糖尿病起病較急,多數患者可以檢查出自身抗體,其治療主要依賴外源性胰島素,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一般起病較慢,病程較長。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相關抗體呈陰性,2型糖尿病初期可以通過飲食和運動療法,適當聯合口服降糖藥來控制血糖,如果降糖藥物無效了也需要使用胰島素注射劑,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要明顯低於1型糖尿病患者。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很多人被診斷為糖尿病後,經常疑惑於醫生寫的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他們問,

孫醫生是怎麼給我診斷我是1或2型糖尿病的呢?

也有些人在病情變化時,會問,

我是不是從2型糖尿病轉變為1型糖尿病了,病情是不是變重了?

目前的糖尿病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4種類型。

2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為常見的,大約佔所有糖尿病人群的95%,所以我們身邊的糖尿病人大部分都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發病時間晚,多在成年發病,病程比較長,發病時大約就已經有8-10年的病史。

病情比較隱匿,很多人沒有任何症狀,是在進行健康查體或者其他原因被偶然發現的。

進展比較慢,不容易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很多人以各種慢性併發症如大血管或微血管併發症來就診。

實驗室檢查會發現患者的基礎胰島素水平正常,胰島功能尚可,但如果糖尿病病史較長,那麼胰島功能隨著病程的延長也會出現逐漸衰竭的狀態。胰島相關抗體如GAD、IAA、ICA陰性。

2型糖尿病患者初診的時候如果血糖在10mmol/L以下,沒有明顯的合併症和急性代謝紊亂,可以不使用藥物,飲食及運動治療也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

如果飲食和運動不能將血糖降至目標血糖,也可以選擇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病史如果比較長,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也可以選用胰島素治療。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約佔糖尿病人群的5%,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

起病較急,病情進展比較快,首發疾病通常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重,血糖比較高,合併有比較明顯的急性代謝紊亂狀態。

1型糖尿病的胰島功能比較差,胰島功能曲線地平,胰島素不會隨糖的攝入出現分泌的情況。胰島相關抗體如GAD、IAA、ICA陽性。

1型糖尿病既往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也就是說,1型糖尿病的人群必須依賴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所以必須長期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否則就有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

由於實驗室技術的發展,目前在成人中也發現有1型糖尿病出現,這些人除年齡外,其他的發病特徵和1型糖尿病人群一樣,以往經常會被認為是胰島功能衰竭的糖尿病患者,而選擇胰島素治療。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現在的肥胖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兒童出現肥胖、高胰島素血癥、脂肪肝、黑棘皮症、多囊卵巢綜合正等代謝綜合徵的表現,合併的血糖升高就可以診斷為2型糖尿病,這些兒童通過嚴格的控制飲食,堅持鍛鍊,減重等治療,血糖也會逐漸下降,必要時可以配合口服藥物進行減重降糖。

綜上所述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無論在發病機理還是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上都是不完全一樣的,但是要注意兩者可能有不易區分的情況,就要藉助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區分,必要時可進行基因檢測來排除一些基因型糖尿病的可能。

我是孫醫生,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疑問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你好,糖尿病屬於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徵是高血糖。胰島素分泌功能缺陷兼併或者是生物作用受損則是導致高血糖的原因。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高血糖症狀,會造成眼部、腎和心臟還有血管以及神經等各組織的慢性損害甚至是功能障礙。而糖尿病分為1型與2型糖尿病,它們在症狀上有一些區別。

1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年齡輕,大多數患者都沒有30歲,大多都是突然患病,有明顯的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症狀,血糖水平很高,很多患者的首發症狀都是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清胰島素還有C肽水平低,檢測ICA和IAA或者是GAD抗體會有陽性表現。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只是口服藥物治療是無效的,需要使用胰島素來進行治療。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體重超標的人發病率比較高,常常會伴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還有動脈硬化等疾病。2型糖尿病沒有任何的早期症狀,或者是隻有輕微的乏力和口渴症狀,如果血糖增高不明顯的話,要經過糖耐量試驗才可以確診。患者的血清胰島素水平早期是正常的或者是有所增高,在晚期血清胰島素水平低下。


現在的醫學水平還沒有徹底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但是使用多種治療方法能夠很好的控制糖尿病的發展。糖尿病患者要了解一些糖尿病的基本常識,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打敗病魔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根據自身病情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關注我,瞭解更多健康信息。


儲護士來了


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區別是:

1、發病年齡。1型糖尿病常見於20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通常發病年齡在30歲以下,除了極少數病例以外。2型糖尿病大多數是40歲以上發病。

2、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餐後的血清C肽濃度明顯降低,而2型糖尿病血清C肽濃度多為正常或升高。1型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自身免疫標記如胰島細胞抗體、穀氨酸脫羧酶抗體、人胰島細胞抗原2抗體等。

3、發病時的症狀。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迅速,有典型的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等“三多一少”症狀,有些甚至出現酮症酸中毒,而且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時體重常為正常或消瘦。而2型糖尿病常常沒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很多是在體檢或患其他疾病時查出血糖異常的。發病時體重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之友


大家好,我是資潛醫生,我來說說我的觀點。糖尿病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病種之一,目前在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病發率已經高達九分之一,也就是說9個人中有一個患有糖尿病。而有的人患一型糖尿病,有的人是二型,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也很多人在比較哪種類型更為嚴重。為此小編來說說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區別。

1.定義上的區別——依賴VS幫助

一型糖尿病也被稱為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無法分泌所造成的。此類患者必須要用胰島素的治療,也就是俗稱的打胰島素來代替胰島素的分泌。舉個形象的例子,就是你幹不了活,完全沒有能力幹活,必須有人幫你幹活才行。這也就是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又被稱為成人發病型糖尿病。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受損但並不是完全的損傷。也可以說是胰島素的功能衰退和減弱無法正常的分解和分泌胰島素。所以此類患者一般用藥物促進胰島素分泌就可以了,但是有的患者損傷太嚴重,就必須要用胰島素來幫助治療。舉個例子就是你可以幹活,但能力不足,必須要有人幫助你一起幹活。這也就是二型糖尿病。


2.病發上的區別——先天VS環境

一型主要是因為自身的免疫系統缺陷造成的。先天的遺傳幾率比較大,和家族的遺傳史有一定的關係。

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因為環境的因素。比如說肥胖,高熱量飲食,運動量少,生活方式紊亂等都是造成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3.臨床表現——突發性VS潛伏性

一型糖尿病主要臨床表現就是突發性!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徵兆,突然就發生。而且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的時期。一般表現症狀為突然的口渴,飯量增多但是體重反而會下降,也就是俗稱的三多一少。

二型糖尿病主要表現在潛伏性!前期的症狀並不是特別明顯,只是有點兒乏力或者口渴。但是發現的時候往往都已經錯過了黃金期,導致有些併發症的出現。


一型糖尿病治療只能通過胰島素的注射才能控制血糖穩定病情。同時口服的降糖藥對一型糖尿病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二型糖尿病主要是通過飲食控制和適當的口服藥來控制血糖。但是是藥三分毒,長期的服藥容易對肝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會產生一定的抗藥性。

5.運動治療法的區別——無效VS有效

一型糖尿病的運動治療法不是完全無效,而是一定程度上的有效。如果病人注射了胰島素,那麼運動會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但若沒有注射胰島素就運動的話,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導致血糖上升。因為運動會加快血液循環,而胰島素不足就無法分解血液中的糖分,導致血糖上升。

二型糖尿病飯後的運動治療法是有一定的效果,因為吃藥後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所以運動後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將血糖控制。

寫在最後的話

但是!!!!!!!!!!!!!!!回答一個不是問題中的問題。

無論一型還是二型,只要患上了就要嚴肅的面對!不要逃避問題,要去解決問題,不是害怕更不是放棄。積極的配合治療,不要覺得不痛不癢就不在意。糖尿病這種東西真的不可怕,但併發症真的挺可怕的。

以上是小編關於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是資潛醫生,希望用我行醫的點點滴滴幫助更多的人。


資淺醫生


糖尿病是時下患病人數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臨床上主要將其分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在整個糖尿病患者中以後者為主,佔總數的約95%,兩者雖然都叫做糖尿病但是的確有很大的不同,以下就通過不同的角度介紹兩者之間的異同:

1、發病機制:目前兩型糖尿病的發病本質仍然還在研究之中,根據目前醫學界的認識,認為I型糖尿病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產生的抗體使胰腺的胰島細胞發生損傷,導致胰島素分泌的絕對不足而使血糖增高。II型糖尿病則是由於多種原因發生身體細胞對胰島素髮生抵抗,進而產生胰島素的相對不足,最終而導致的血糖增高;

2、發病年齡:I型糖尿病發病年齡多在兒童時期,II型糖尿病多在40歲以後,不過兩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現在II型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3、發病症狀:I型糖尿病多呈現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包括:口渴、飢餓、多尿、消瘦等,這與血糖過高有關,II型糖尿病起病多為隱秘,有典型症狀的較少,多表現為頻發的身體感染、乏力、肢體感覺異常等併發症時才被察覺;

4、診斷:血糖方面的診斷標準兩型糖尿病是一樣的,診斷I型糖尿病還需要有抗胰島細胞相關抗體的證據才能確診;

5、治療:I型糖尿病多診斷後直接需要胰島素替代治療,而II型糖尿病則可以根據患病的程度選取不同類型的藥物予以治療;

6、併發症:兩型糖尿病的併發症基本一致,由於I型糖尿病發病早,且血糖持續較高,因此如果不及時治療控制的話其發生併發症的時間要早於II型糖尿病;

7、預防:目前I型糖尿病幾乎無法預防,主要是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各種併發症。對於II型糖尿病,目前已經掌握了很多發病的危險因素,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相應的預防,多數人是可以避免II型糖尿病發生的。

以上僅就目前臨床對兩型糖尿病的認識進行了一些簡要的介紹,對於公眾來說加強對II型糖尿病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這主要是因為其佔糖尿病人數的絕大多數,且只要注意生活、飲食和起居,一方面可以對其進行預防,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緩相應併發症的發生。


精靈醫生


通過下面這張圖片就能一目瞭然的看懂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區別。

我是一名中醫大夫,精通中西醫兩套理論知識,擅長中西結合治療肺結節、腎病、息肉、腫瘤、糖尿病及男女不孕不育等的調養與治療,臨床經驗40餘年。如有相關問題諮詢,歡迎留言或私信,出診之餘我會盡量解答。


中醫綜合內科陳濟德


糖尿病除了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還可以分為妊娠期糖尿病。但是一型和二型有什麼區別,要是根據胰島素的功能情況來定的。

一型糖尿病屬於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需要終身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一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人群更趨向於青年人,或者更小的兒童,還有的孩子,先天性出生就是糖尿病,這種是先天性胰島功能缺乏或者是損傷從出生就需要用胰島素治療。這種體內的胰島素是分泌不足或者是相對缺乏的。但可能跟環境因素有關係,比如說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細胞免疫或者是體液免疫。


二型糖尿病趨向於中老年人,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胰島素功能都會逐年的下降,所以說老年人一般都會有一道功能的缺乏或相對缺乏。但是具有併發症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無併發症的患者,可以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有一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胰島素抵抗,除了應用胰島素外也需要加用增加胰島素增敏劑的口服藥物,所以需要個體化治療,除規律用藥以外,糖尿病患者還需瞭解糖尿病,進行相關的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等,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樂觀的心態,嚴密監測血糖變化,以便調整用藥。



綜上所述不管是一型還是二型,只要是確診糖尿病的話,都需要根據各個化驗指標及自身的綜合情況來制定合理個性化的治療,才能提高預後,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提高以後的生活質量。糖尿病並不可怕,您只需要得到良好的認識,血糖控制好了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享受完美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