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涅斯特河左岸會不會被俄羅斯正式吞併?

嶺南海心


其實德涅斯特河沿岸有個不被承認的國家: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它還有三個名稱: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外特尼爾斯坦共和國、或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 。它的民族主要有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和保加利亞族。從地理位置上看,這塊狹長而彎曲的地區只有四千多方公里。但這個國家卻是蘇聯解體後保留蘇聯印跡最多的國家。




而它的國旗也很奇特,就是蘇聯國旗的變形版。保留的蘇聯的鐮刀錘子的國旗。就連軍隊體制與軍裝都延續蘇聯軍隊,這一點任何前蘇聯國家都比不上。



雖然這個國家不被外界承認,但獨立性很強,就連旁邊的摩爾多瓦共和國都要受制於它。因為摩爾多瓦電力設施大都建在摩爾達維亞,動不動就會讓摩爾多瓦出現斷電情況。

現在它只與阿布哈茲、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和南奧塞梯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也在積極尋求外交環境,準備與歐洲其他國家建立外交,但這種可能性很小。 雖然摩爾多瓦一直想把這一地區納入版圖,但由於俄羅斯在該地區駐紮軍隊,摩爾多瓦不敢輕舉妄動。這個地方雖然是獨立的地區,但是駐紮俄軍,也算是俄羅斯的附屬國吧!

看過烏克蘭拍的一部戰爭電影,說的是頓涅斯克機場爭奪戰,戰爭中東部軍隊一戰士被烏克蘭軍人抓獲,審訊戰俘時候,東部戰士就說:烏克蘭脫離蘇聯20多年以來,只會賣家底和賣土地,沒有幫助他們發展經濟!他祖祖輩輩是礦工,平均壽命是53歲!他們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孟德爾的豌豆園


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實際上已經獨立了,總面積4163平方公里、人口約50餘萬人,俄軍還在此部署了上千名軍人保衛當地俄羅斯人的安全,並且鼓勵國內的俄族人遷移到這個氣候相對溫暖的地區來,尤其是那些退休人員更適合這裡的氣候,因此這裡的三分之二都是退休人員,堪稱俄羅斯的養老院。



但是,將這裡併入俄羅斯存在棘手的麻煩,首當其衝的就是人口問題,當地民族構成為32%是羅馬尼亞人、30%是俄羅斯人、29%是烏克蘭人,和俄族人口占到一半以上的克里米亞相比,這裡並不是俄羅斯人的天下。可能有人會疑惑,既然如此為什麼2006年的全民公投結果顯示,97%的人願意成為俄羅斯的自由邦獨立呢?

這個不難理解,因為當地被俄羅斯軍事控制,歐安組織也表示質疑這種投票的真實性。但是即便如此,俄羅斯已經保持當地現狀十多年了沒有必要在此時打破。普京和葉利欽辛苦的控制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其目的不是圖那點地,而是不讓摩爾多瓦併入羅馬尼亞。



看看1990年的調查可知,德涅斯特河東岸集中了摩爾多瓦90%以上的電力產能,以及絕大部分的工業產業,佔到整個摩爾多瓦GDP的40%以上,很明顯控制了這個地區就抓住了摩爾多瓦的經濟命脈!讓它永遠地成為效忠俄羅斯的小弟,這才是普京想要的結果。換言之,俄羅斯不會為了一個東岸共和國而放棄整個摩爾多瓦。


當然了,俄羅斯肯定不乏現有這個共和國的野心,有了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就能在背後威懾烏克蘭,確保它的忠誠,他也不缺少法理依據,因為在歷史上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從來也不是羅馬尼亞的一部分,這裡最早屬於奧斯曼的管制區,直到1504年才出現受制於奧斯曼的摩爾多瓦大公國。

1812年摩爾多瓦被剛剛打贏了俄土戰爭的沙皇拿走如上圖所示,搞笑的是這裡原本是屬於沙皇小弟羅馬尼亞國王的,而作為補償沙皇幫他奪取了奧斯曼的多布羅加地區。但是,即便在被羅馬尼亞國王控制的時期內,也僅僅包括今天摩爾多瓦本土的範圍,並不包括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如下圖所示)



十月革命爆發後,整個隸屬於沙皇的摩爾達維亞公國分解為兩部分,最大的一部分也就是今天的摩爾多瓦控制區,被併入了羅馬尼亞,而本文討論的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地區,以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的名義併入了烏克蘭如下圖所示。


隨後在蘇聯的統治期內,當地的羅馬尼亞人遭到和車臣人一樣的待續,它們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斯大林還大量移民烏克蘭人和俄羅斯進去摩爾達維亞,造成了今天這裡民族雜居的現狀。這樣說來,羅馬尼亞可以拿走摩爾多瓦卻沒有足夠的理由拿走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


兵器世界


德涅斯特河左岸是怎樣一個地區呢?這裡其實和烏克蘭內戰中取得事實上獨立地位但未被國際社會認可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情況頗為類似:目前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已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但國際上並不承認這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如今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史絕大多數國家繪製的世界地圖中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都被繪製在摩爾多瓦的版圖之內。德涅斯特河左岸與格魯吉亞境內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以及阿塞拜疆境內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並稱前蘇聯四大飛地,這四個地區都屬於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事實上獨立的政治實體。儘管這四個地區的獨立地位均未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但這四個地區彼此之間互相承認各自具有國家主權。那麼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簡稱德左)這種事實上的獨立而不為國際社會承認的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呢?這還得從蘇聯解體說起。

蘇聯解體後幾乎所有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處理國內俄羅斯族的關係問題,這是因為蘇聯解體後幾乎在各加盟共和國都留下了大量俄羅斯族人口。如今的烏克蘭危機除了身處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地緣博弈的焦點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獨立後的烏克蘭未能處理好國內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的關係問題。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曾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摩爾多瓦:摩爾多瓦獨立時境內同樣生活著相當數量的俄羅斯族裔,這些人在心理認同上更傾向於俄羅斯而非摩爾多瓦。早在1989年還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摩爾多瓦決定將摩爾多瓦語作為官方語言,由此引起了摩爾多瓦境內的俄羅斯族裔的強烈反對。1990年9月2日生活著德涅斯特河東岸的俄羅斯族人宣佈成立“德涅斯特河東岸蘇維埃共和國“。1992年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同摩爾多瓦政府軍爆發戰爭並導致大約1500人喪生。戰後至今儘管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屬於摩爾多瓦領土,可實際上摩爾多瓦對此地只有名義上的管轄權,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實際上已成為像烏克蘭內戰中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一樣事實上獨立的政治實體。不過德左地區之於摩爾多瓦又不同於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之於烏克蘭:烏克蘭獨立後曾長期控制著頓涅茨克礦、盧甘斯克等地,只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這兩地才逐漸脫離了烏克蘭的控制;相比之下德左地區的情況則更為複雜:蘇聯解體是在1991年12月25日,而德左地區早在1990年9月2日就宣佈成立”德涅斯特河東岸蘇維埃共和國“。歷史上德左地區的確屬於摩爾多瓦,然而那時摩爾多瓦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而非獨立的主權國家,在摩爾多瓦正式成為獨立國家之前德左地區事實上就已脫離了摩爾多瓦,也就是說獨立後的摩爾多瓦儘管被國際社會公認享有對德左地區的主權,可實際上卻從未真正對德左地區行使過一天主權。德左這種事實上的獨立狀態已持續了近30年。

德左的面積只有4400多平方公里。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我國首都北京的面16410.54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德左的面積相當於北京的四分之一略多,德左的人口在50萬左右。就是這麼一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且不享有國家社會正式認可的國家身份的地區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卻一度被譽為“軍火之國”:在上世紀軍火交易頻繁的年代國際市場上和黑市上售賣的武器中相當一部分就是產自德左。早在蘇聯時代德左就是重要的工業中心城市,同時也是主要的武器生產儲備基地。不過如今德左武器的生產銷售能力已越來越差,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其實就在於一個窮字。蘇聯解體後連俄羅斯都因為缺乏足夠的資金對武器裝備進行維修保養而不得不自廢武功:蘇聯時代服役於海軍的基輔號、明斯克號兩艘航母最終都不得不提前退役,最終俄羅斯海軍只保留了庫茲涅佐夫號這一艘航母。既然連身為前蘇聯最大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都不得不自廢武功,那麼作為彈丸之地的德左就更不用說了。同時由於德左不被國際社會認可為獨立國家,因此在外交上處於孤立封閉的狀態,難以正常參與國際貿易。如今的德左是全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隨著兵工企業的設備老化和技術人員外流已是德左的軍工體系遭到了沉重打擊,而在失去對外軍火貿易這一最後的救命稻草之後德左的經濟形勢更是雪上加霜。德左地區的蘇聯情懷非常濃厚:如今德左的國旗、國徽仍沿用著蘇聯時期的鐮刀、錘頭,經濟上仍沿用蘇聯的公有制經濟體制,貨幣也繼續沿用蘇聯時代的貨幣,最高會議仍被稱為蘇維埃,十月革命節仍是最重要的法定節假日,列寧的塑像仍隨處可見。在1992年德左和摩爾多瓦政府軍的衝突結束後這裡駐有一支1510人的維和部隊——這支部隊由500名俄羅斯人、10名烏克蘭人以及500名摩爾多瓦人、500名德左當局的人組成。如今名義上擁有德左主權的摩爾多瓦在當地的實際影響力其實還不如俄羅斯。2006年該共和國舉行的全民公投結果顯示:當時97%以上全民公投參與者贊成獨立並讓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下一步加入俄羅斯。2014年04月17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最高委員會議員一致請求俄羅斯領導層承認其獨立。

那麼在德左有較強影響力的俄羅斯是否可能像對待克里米亞一樣直接將德左合併到俄羅斯的版圖之內呢?從2006年德左的公投結果來看:德左地區絕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加入俄羅斯的。不過頗為匪夷所思的是德左地區並不是像克里米亞那樣的俄羅斯族佔據絕對人口比例優勢的地區。德左地區事實上的獨立狀態的確是當地俄羅斯族居民和摩爾多瓦政府之間的矛盾造成的,然而德左的確的民族結構其實是極為複雜的:在德左地區的人口中摩爾多瓦族約佔32.1%、俄羅斯族約佔30.4%、烏克蘭族約佔28.8%、保加利亞族約佔2.5%。實際上摩爾多瓦、俄羅斯、烏克蘭三大族裔在德左幾乎呈三足鼎立之勢,這和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佔據人口絕對多數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按說即使會有一部分摩爾多瓦族和烏克蘭族支持德左加入俄羅斯,可再怎麼著也不應該出現高達97%的贊成率。也就是說2006年的德左公投顯得和當地的民族結構不符。其實這樣的公投結果並不難理解:畢竟俄羅斯一直在當地維持著軍事存在,另一方面德左作為全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幾乎完全依賴於俄羅斯的經濟援助才得以維持。包括歐安組織在內的諸多國際組織質疑這次公投的真實性並拒絕承認公投結果。當然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俄羅斯也遭到了來自西方國家的阻力,可俄羅斯最終並沒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讓步,那麼在德左問題上俄羅斯是否會複製克里米亞模式呢?應該說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克里米亞在併入俄羅斯之前烏克蘭是曾對其進行長期控制的,因此當俄羅斯發覺烏克蘭有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時就以吞併克里米亞作為牽制;然而名義上歸屬於摩爾多瓦的德左地區卻從未真正處於摩爾多瓦的控制下,事實上俄羅斯一直在這裡保持著軍事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又何必再冒著巨大的外交風險去吞併德左呢?克里米亞問題已使俄羅斯在外交上處於相對較為被動的局面,那麼又何必再多生事端呢?況且俄羅斯即使拿下了德左,那麼得到的也是一塊隔著烏克蘭領土的飛地,而飛地的治理成本無疑是非常高的。也許有人會說美國不是有阿拉斯加嗎?俄羅斯不也有加里寧格勒嗎?那麼再多一塊飛地似乎也未嘗不可。事實上加里寧格勒這塊飛地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早在蘇聯時代加里寧格勒就並沒劃歸鄰近的立陶宛而是劃歸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如今俄羅斯的地緣外交環境並不理想:北約東擴的勢力已延伸到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由於克里米亞問題導致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緊張,在高加索地區存在格魯吉亞和車臣問題,在敘利亞俄羅斯也必須維持自己的軍事存在,在遠東則存在與日本的島嶼爭端。

既然俄羅斯需要在如此之多的戰略方向上發展,那麼為什麼還要在德左保持自己的軍事存在呢?事實上俄羅斯在德左保持軍事存在並非是想佔領這塊彈丸之地,俄羅斯真正的意圖並不在於德左而在於摩爾多瓦,說得直白些就是俄羅斯絕不可能為了德左這塊彈丸之地放棄自己在整個摩爾多瓦的戰略利益。這麼說也許令人費解:俄羅斯和摩爾多瓦的唯一關係似乎就是曾同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然而摩爾多瓦早已成為獨立國家,況且俄羅斯和摩爾多瓦都不接壤,這樣一個遠離自己的彈丸小國會對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有何影響呢?其實摩爾多瓦和烏克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樣都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國家戰略博弈的焦點地帶。摩爾多瓦和自己的鄰國羅馬尼亞同宗同源——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曾建立過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摩爾多瓦3個國家。在後來的歷史變遷中特蘭西瓦尼亞被併入奧匈帝國,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則被併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如今的羅馬尼亞國家是由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合並後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獨立而成,一戰後羅馬尼亞從匈牙利手中收復了特蘭西瓦尼亞、從俄國手中收復了原屬摩爾多瓦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二戰後蘇聯重新佔領了比薩拉比亞地區並將其設置成為自己的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後將其改為摩爾多瓦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摩爾多瓦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也就是說如今的摩爾多瓦正是由蘇聯的摩爾多瓦加盟共和國發展而來。在歷史上摩爾多瓦曾是羅馬尼亞的一部分,事實上摩爾多瓦語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視為羅馬尼亞語的一種方言的。獨立後的摩爾多瓦幾乎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全國55%的人口處於歐洲貧困線以下。相比之下羅馬尼亞儘管在富國扎堆的歐洲也屬於一個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國家,但和摩爾多瓦比起來就好得多了:羅馬尼亞的人均GDP接近於摩爾多瓦的4倍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摩爾多瓦希望和自己同宗同源的羅馬尼亞合併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時羅馬尼亞也一直有恢復歷史上所有羅馬尼亞人領土的“大羅馬尼亞”夢想。然而摩爾多瓦這種希望和羅馬尼亞合併的念頭恰恰對俄羅斯的戰略利益構成了影響。

俄羅斯一直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視為自己的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而北約和歐盟的持續東擴已然使俄羅斯感覺自己傳統的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受到了威脅。事實上俄羅斯近年來同格魯吉亞、烏克蘭的衝突正是在俄羅斯與北約、歐盟博弈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摩爾多瓦儘管不和俄羅斯接壤,卻緊鄰烏克蘭。要知道眼下烏克蘭正是俄羅斯同北約、歐盟博弈的焦點所在:俄羅斯為避免烏克蘭倒向西方國家後引起自己戰略空間的進一步縮水而介入了克里米亞問題和烏東內戰。羅馬尼亞在冷戰時期也曾是蘇聯陣營的國家,然而自從1989年羅馬尼亞政壇劇變以來就開始致力於改善同西方國家的關係。2004年3月29日羅馬尼亞加入了北約。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又加入了歐盟。如今的羅馬尼亞早就是北約和歐盟的成員國之一了。如今摩爾多瓦的存在相當於在身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的羅馬尼亞和烏克蘭之間構築了一個緩衝地帶,而一旦摩爾多瓦同羅馬尼亞合併就意味著北約和歐盟的勢力進一步東擴——這道理其實很簡單:摩爾多瓦同羅馬尼亞的合併其實只有一種結果就是領土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經濟更發達的羅馬尼亞吞併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之前與北約、歐盟達成的一切協議都同樣適用於摩爾多瓦地區。一旦摩爾多瓦被納入北約和歐盟的勢力範圍,那麼北約、歐盟勢力同烏克蘭之間就再無任何緩衝區了,同時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摩爾多瓦被納入北約、歐盟勢力範圍將對烏克蘭造成極強的心理暗示。目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本就已很緊張,烏克蘭已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向西方靠攏的跡象,一旦摩爾多瓦被納入北約、歐盟的勢力範圍之內無疑會進一步刺激烏克蘭加入北約、歐盟的積極性,而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歐盟就意味著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進一步擠壓——屆時北約、歐盟的勢力真要全面推進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了。

目前德左地區實際上處於俄羅斯的高度控制之下。一旦摩爾多瓦同羅馬尼亞合併,那就意味著至少在名義上德左地區也將成為羅馬尼亞名義上的領土。屆時在作為北約、歐盟成員的羅馬尼亞境內存在這麼一塊事實上的俄羅斯飛地無異於在北約勢力的背後插入了一枚釘子,德左將成為俄羅斯制衡北約東擴的一大有力武器。事實上維持這麼一塊處於俄羅斯高度控制下的緩衝地帶遠比延伸國土對俄羅斯更為有利。如果俄羅斯吞併德左能得到什麼呢?德左地盤不大、人口不多、經濟落後,俄羅斯還需要為維持對這塊飛地的統治而支付鉅額開支。況且德左儘管處於俄羅斯的高度控制之下,但俄羅斯目前在這裡還遠沒發展到可以掌控全局的地步。德左地區緊鄰北約成員國羅馬尼亞,當地的主要民族摩爾多瓦族正如上文所說實際上本身就可以視為羅馬尼亞族的分支,可以說當地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心向羅馬尼亞的。這意味著一旦在此地採取軍事行動可能會引發與羅馬尼亞的摩擦。俄羅斯當然無懼羅馬尼亞,問題在於羅馬尼亞是北約成員國,這和不是北約成員國的烏克蘭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說如果俄羅斯強行吞併德左可能誘發和北約的衝突。在目前的現實格局下維持現狀其實對俄羅斯最為有利:俄羅斯在德左維持著軍事力量的存在,從而有效遏制了北約軍事力量向摩爾多爾的滲透;另一方面俄羅斯又並非對德左實行全面控制,至少德左的內部事務是由德左當局自行處理,這就使俄羅斯得以不必負擔當地的行政事務開支。對俄羅斯來而言:在自己面臨來自多個方向的戰略壓力的情況下沒必要再開一個口子,因此將俄羅斯在當地維持軍事存在的現狀無限期維持下去其實就是最佳策略。事實上不只是俄羅斯,對摩爾多瓦而言:拖字訣也是最佳策略——摩爾多瓦根本無力解決俄羅斯在德左地區的軍事存在問題,只能選擇耐心等待俄羅斯國內政局有變之時再設法解決這一問題。其實如今的德左當局採取的也是拖字訣:如果強行宣佈獨立或加入俄羅斯不僅會使自己遭受國際制裁,而且也會加深與境內的摩爾多瓦、烏克蘭等族裔的隔閡,儘管俄羅斯族掌握了德左地區的政權,可他們並不佔當地人口的多數,宣佈獨立或加入俄羅斯未必不會遭到抵抗。這樣一來維持現狀也就成為一種務實的選擇,對德左當局而言:反正目前這種狀態已拖了將近30年左右,也不介意再繼續拖下去。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就今天俄羅斯的經濟和國力而言,是沒有能力去併吞德涅斯特河沿岸。原因很簡單,俄羅斯和他國的麻煩太多了,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去惹更多的麻煩,尤其是像德涅斯特河沿岸這種和俄羅斯隔著一個烏克蘭的飛地——治理成本非常的高!雖然德涅斯特河沿岸和俄羅斯可以通過黑海和進行交通。

俄羅斯在歐洲有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在東歐有因為克里米亞而反俄高漲的烏克蘭,在高加索有格魯尼亞和車臣問題,遠東有北方四島和看似解決但人情湧動的外東北問題。

東、西、中都有狼煙,這就是現在俄羅斯所面前的情況,還沒有算有將俄羅斯拖入泥潭的敘利亞——即便俄羅斯放任敘利亞反對派的存在,但要維持敘利亞政府,就必須保持不定的軍事存在在敘利亞,這就需要高額的軍費。


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其實是歷史遺留

1、德涅斯特河沿岸,在傳統上是屬於摩爾多瓦。1504年拜託奧斯曼帝國的直接統治,成為摩爾多瓦公國的一部分。

2、1792年,俄羅斯和奧斯曼簽訂《雅西和約》,俄羅斯宣佈放棄德涅斯特河沿岸。當時德涅斯特河沿岸主要是摩爾多瓦人(羅馬尼亞人)。

3、18世紀晚期,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開始大規模在德涅斯特河沿岸殖民。1812年,德涅斯特河沿岸和比薩拉比亞被奧斯曼帝國割讓給俄羅斯。

4、1918年,十月革命後,摩爾多瓦宣佈獨立,後又加入羅馬尼亞,但德涅斯特河沿岸留在烏克蘭,以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加入蘇聯。這個時期,羅馬尼亞人依然是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居民主體。

5、1940年,蘇聯佔領比薩拉比亞,將比薩拉比亞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合併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6、蘇德戰爭期間,德國將德涅斯特河沿岸歸還給羅馬尼亞;

7、1944年,蘇聯重新佔領摩爾達維亞,恢復統治。

8、1989年,摩爾多瓦準備與羅馬尼亞合併,德涅斯特河沿岸對此反對,並在1990年9月2日宣佈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解體後改名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9、1992年,摩爾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進行內戰,造成約1500人喪生,最後因為大規模的群眾抗議而中止;但在停火協議簽署後,俄羅斯繼續駐紮幾千人的軍隊在德涅斯特河沿岸。

10、1994年,摩爾多瓦和俄羅斯簽署俄羅斯撤出軍隊的協議,但俄羅斯以國家杜馬未批准拒絕執行;

11、2004年,因為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分離主義者強行關閉羅馬尼亞語學校,摩爾多瓦對德涅斯特河沿岸進行制裁

12、2006年,德涅斯特河沿岸進行全民投票,97%的人支持獨立並加入俄羅斯;

13、2017年11月,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新一輪5+2談判在維也納進行。

德涅斯特河沿岸所轄地區

德涅斯特河沿岸目前的尷尬

雖然德涅斯特河沿岸宣傳獨立,但至今只有三個國家承認其合法性: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以及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這三個非聯合國會員國的承認

也就是說基本上,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合法性基本上沒有得到一個聯合國會員國的承認。

德涅斯特河沿岸,在摩爾多瓦的地位是:

擁有特殊法律地位的自治區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民族構成

德涅斯特河沿岸人口在2004年是555347人,相比2001年的633600人是下降了差不多10萬人。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民族構成:摩爾多瓦人(羅馬尼亞人)32%,俄羅斯人30%,烏克蘭人29%。

2006年能夠有97的人支持獨立,顯得和德涅斯特河沿岸民族構成不相符:

32%的羅馬尼亞人不可能會同意加入俄羅斯。而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只有59%的比例,就是有一般的羅馬尼亞人同意加入俄羅斯,也不會出現有97%的贊同率。

這也是德涅斯特河沿岸2006年投票結構被拒絕承認的原因。


俄羅斯和烏克蘭鬧翻後德涅斯特河沿岸前途不明

現在來看下德涅斯特河沿岸的衛星地圖

從圖上可以看出,德涅斯特河沿岸就在摩爾多瓦和烏克蘭之間,雖然有德涅斯特河作為交通流入黑海,可以作為和俄羅斯的交通通道。但一旦獨立,這河就難以成為俄羅斯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提供物資的通道,原因就在於出海口。見地形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德涅斯特河和黑海出海的地方都是烏克蘭的領土。在烏克蘭反俄的情況下,俄羅斯如果想要穿過烏克蘭領土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提供物資,只能在歸還克里米亞的情況下烏克蘭才會允許——但俄羅斯會為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放棄克里米亞嗎?

可能性不大!


目前各方的最佳策略

對於俄羅斯來說,在自己面臨多出領土糾紛或紛爭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再開一個口子,加一把火燒自己。因此無限期拖延,就是最佳策略。

對於摩爾多瓦來說,實在無力和俄羅斯對抗,因此最佳策略也就是拖延解決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等待最佳有利時機的到來——俄羅斯內外交困之時。

對於德涅斯特河沿岸來說,強行獨立會導致自己被制裁。出於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包圍之中的他們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好主意。因此,最佳策略也就是拖,反正就是這樣過唄~~沒什麼大不了!

對於德涅斯特河沿岸的人來說,目前現狀最方便,有三國國籍讓他們選擇:

摩爾多瓦國籍、俄羅斯國籍、烏克蘭國籍。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人數較少的國籍:白羅斯、以色列、土耳其等。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獨立於1990年,是在蘇聯解體時成立的,當地很多人要求併入俄羅斯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不過一直沒有成功。


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位於和摩爾多瓦交界,背後是烏克蘭,處於和歐洲北約接壤的地區,俄羅斯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留有駐兵,俄羅斯是因為防止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併入摩爾多瓦,失去戰略要地才駐兵的。

至於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能不能被俄羅斯吞併?我是這樣看,有心無力!

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已經給俄羅斯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俄羅斯嘴上強硬,心在滴血,通過吞併克里米亞帶來的後果,已經讓俄羅斯痛徹骨髓,雖然俄羅斯現在已經過了最困難的時候,但俄羅斯不是沒有記性。

俄羅斯對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的窺視由來已久,看看在這個地方的駐軍,我們就該明白,假如時機到了,這個地區必然被併入俄羅斯,之所以現在還沒動靜,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克里米亞的效應,讓俄羅斯非常忌憚,現在的俄羅斯任務是消化克里米亞帶來的影響,而不是繼續吞併。

其次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位於摩爾多瓦和烏克蘭之間,位於歐洲北約的最前沿,如果吞併克里米亞,不說美國,就是歐洲國家也不願意,這就會搞壞和歐洲的關係,直接和北約兵戎相見,這是對俄羅斯不力的。

最後,國家大環境也不允許,現在的俄羅斯,敘利亞,伊朗的問題焦頭爛額,加上烏克蘭還沒平息,這時候在沾染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就會給俄羅斯帶來更加不利的局面,整個歐洲都會對俄羅斯防範升級,這不是俄羅斯所要的。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與其霸佔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不如讓這個地區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更有利於俄羅斯,在方便的時候俄羅斯就會吞併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我想俄羅斯就是這樣認為的吧。


春風踢碎鬼門關


德涅斯特河左岸短時間內不會被俄羅斯吞併,但是從俄羅斯對領土的渴求及建立緩衝區的需要,俄羅斯是不會放棄這一戰略要地的。實際上從蘇聯解體到現在俄羅斯仍然實際控制著這片領土。

由於摩爾多瓦本土與德涅斯特河左岸不同的政治需求,兩者在1992年爆發了內戰,內戰結束後,俄羅斯在此駐紮了數千名俄羅斯士兵,已維護德涅斯特河左岸的安全。但從俄羅斯戰略需求上來說,由於羅馬尼亞成為北約成員國,俄羅斯需要一塊戰略要地來應對北約的東擴,同時俄羅斯也防止摩爾多瓦加入羅馬尼亞或者北約,直接威脅俄羅斯後花園烏克蘭的安全。只是現在的烏克蘭已經與俄羅斯分道揚鑣,這讓德涅斯特河左岸顯得更加重要,但是現實情況讓俄羅斯並無法輕易的“吞併”德涅斯特河左岸。

第一,俄羅斯雖然在德涅斯特河左岸有軍隊及軍事基地,但是沒有像樣的戰略、戰術基地,無法控制全局。而且德涅斯特河左岸緊靠北約的羅馬尼亞,一旦在此地採取軍事行動會讓北約找到插手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機會,畢竟德涅斯特河左岸還有相當數量的羅馬尼亞人。

第二,德涅斯特河左岸民族關係和信仰差異更深、矛盾更錯綜複雜。德涅斯特河左岸只要分佈著摩爾多瓦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三者的數量相差不大,三者的利益訴求不僅相同,雖然都同意加入俄羅斯聯邦,但是俄羅斯人的利益訴求與講俄語民族的利益又是不同的,參考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少數民族就可以知道加入俄羅斯聯邦後將面對什麼樣的局面。

第三,經歷了克里米亞後的俄羅斯在經濟上有相當程度的衰弱。雖然德涅斯特河左岸相較摩爾多瓦經濟算是比較發達,但是放眼歐洲仍然是歐洲經濟最窮的地方。因此在俄羅斯沒有完全消化克里米亞的情況下,俄羅斯不會對德涅斯特河左岸下手。

因此,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俄羅斯都會維持德涅斯特河左岸現狀不變。但是這只是時局的限制,俄羅斯只能收起“利爪”,但當機會允許時,俄羅斯一定不會放棄的。


昨思今明未武


曾經去俄羅斯參加一活動認識了德涅斯特左岸的大學外辦的老師。其實吞不吞併這是個偽命題,對於俄羅斯來講多個勢力範圍下的緩衝地帶比延申國土更有價值。談一談我和這位外辦老師瞭解到的信息,下圖是那個外辦老師德左的蘇聯式護照,但是大部分德左的人要不持有俄羅斯護照像這個老師,要不持有烏克蘭或者摩爾多瓦的護照,所以他們出行不會因為德左不受承認而困住。這個外辦老師的俄羅斯護照就是鐵證,俄羅斯幾十年的經營下的德左現狀。而且德左的老師參加俄羅斯政府組織的官方活動,更是鐵證。

還了解到德左大學的文憑儘管不受外界承認,但是和俄羅斯合作已經可以讓德左的文憑通過俄羅斯外交部的認證得以去其他國家留學。 而且德左的大學並沒有外界認為的那麼封閉,已經參加了歐盟的erasmus交換項目,德左的學生可以去歐盟交換並且互認學分。


波蘭那點事


如果摩爾多瓦加入羅馬尼亞的話,那麼德涅斯特河左岸完全有可能併入俄羅斯。只要摩爾多瓦保持獨立,德涅斯特河左岸不會併入俄羅斯。


用戶132877908


德涅斯河左岸被烏克蘭丶羅馬尼亞給包圍住了,俄國目前不可能吞併。如果德左地區強行獨立,將會被血腥鎮壓,這無疑會給俄國帶來一場不必要的嚴峻考驗。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當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時,烏克蘭為何不趁此出兵德左,至少當時有可能拔掉這個俄國哨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