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通過讀書或習武,進而入朝為官,為皇帝效忠,這是以前很多人的夢想。然而,有一個人,他通過這條路,做到了丞相, 卻在臨死之前說:做個普通人該多好!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古代押送犯人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記》

公元前208年,七月,正值夏天,清晨的太陽剛剛升起,咸陽地牢的大門“吱呀”著打開了,一隊黑甲衛士,押著秦相李斯和他的兒子,從幽暗的地牢出來。李斯已經從宣讀的二世皇帝聖旨中知道,這是要把他和他兒子押到菜市場行刑示眾,將要施加給他的刑罰是“五刑”,外加“腰斬”。五刑是古代酷刑,墨、劓、剕、宮、大辟,就是割掉鼻子、挖掉眼睛等致殘不致死折磨人的手法。腰斬,顧名思義,就是攔腰把人斬為兩段。而這些,就是這位曾經協助“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大秦丞相李斯,將要遭受的刑罰。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李斯被囚禁

在被押往菜市刑場的路上,從地牢出來的李斯,感受著久違的陽光,年過古稀的他,回想起曾經的努力和輝煌,最後想到了年少時的家鄉,眼角的淚水,順著他臉上的褶皺流下。他不由對邊上同樣囚衣囚服的兒子說:“我想和你在老家縣城的東門外,牽著黃狗,一起打獵追野兔,過普通人的日子,已經再也不可能了!”,父子兩人相互抱頭痛哭。李斯的全家及三族(三族,即曾祖父以下,所有兒孫後代),都被處以極刑,場面十分慘烈,圍觀的人無不落淚。

從沒有背景的平凡讀書人,到輔佐帝王一統天下,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到最後被誣陷,身死族滅,悽慘收場。李斯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實現了社會地位從底層到高層的階層跨越,在頂峰時,又跌落下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人性是複雜的,李斯曲折的一生,埋藏著很多啟示,也埋藏著很多警示。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李斯畫像

李斯年輕時,原是楚國上蔡倉庫的小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編制的倉庫管理員。年輕的李斯,過著單位和家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有時,人一生的觀念,改變,往往源於某些細小的事情。有一天,李斯在上廁所時,發現廁所的老鼠瘦骨嶙峋,十分瘦小,吃的是骯髒的東西,看到人來了,就很驚恐,一溜煙躲進廁所板縫裡。後來,李斯又看到倉鼠(倉庫裡的老鼠)肥頭大耳,在谷堆裡有吃有喝,住的是大房子,看到人也不驚慌,跟廁所的老鼠比起來,樣子很是舒服愜意。李斯猛然頓悟:“人跟老鼠一樣。沒有出息的,像廁所的老鼠一樣,一輩子畏畏縮縮的窩著過日子。有出息的,像倉庫谷堆的老鼠一樣,吃香的喝辣的,一輩子衣食無憂,榮華富貴。這些,是由所處環境地位決定的”。明白這些後,李斯開始精心謀劃他的未來之路。當時的李斯,還只是一個小人物,他追求富貴和地位的動機,人之常情,也無可厚非。錯就錯在,隨著他地位的上升,成國家重臣,肩負帝國命運後,他仍然死守著他的“倉鼠理論”。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青年時的李斯

年青的李斯選擇辭職,離開了在當時算收入穩定的倉庫管理員崗位。背井離鄉,來到趙國,師從荀子。荀子,就是說出那句名言“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的人,現在我們經常討論的“善惡論”中的“人性本惡”就是李斯的老師荀子提出來的。荀子由“人性本惡”推導出,人需要用教育來引導,這個理念領先西方教育學上千年,非常有才學。李斯在荀子辦的學校裡刻苦學習,學成畢業時,他的同學韓非等人都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國家效力。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戰國後期的秦國

李斯認為,當時山東六國都在衰落(包括他自己家鄉楚國),而秦國實力最為強大,去到秦國,最有機會實現他跨越階層不甘於平庸的理想。 李斯的選擇,沒有絲毫情感因素,是基於理性分析,根據天下大勢,趨利避害。當今市場經濟有句話:“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大家創業或就業都想著往風口去,兩千多年前,李斯就已經這麼幹了。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少年嬴政

李斯來到秦國時,正好趕上秦莊襄王去世,秦王嬴政剛繼位,此時嬴政年少,年僅13歲,還沒有親政,秦國朝政都由權臣呂不韋把持。李斯投靠呂不韋,憑著他在荀子那裡學到的才學,得到了呂不韋的認可。呂不韋提拔他為郎官,這個官職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政策研究室科員”,官職不大,但離決策層很近,能夠有機會接近掌權者,提供施政建議。李斯表面上在這個職位兢兢業業地為權臣呂不韋辦事,實際上卻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機會,想辦法接觸嬴政——這個“日漸長大成人”的秦王。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李斯轉而投靠已成年的秦王

李斯通過察言觀色,知道少年嬴政有大志,想要親政掌權,就投其所好,於是幫秦王嬴政出謀劃策,將當年對他有提攜之恩的呂不韋扳倒,革職查辦,然後,又逼呂不韋喝下毒酒自殺。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由張鐵林飾演的呂不韋

李斯通過扳倒呂不韋,成為了秦王嬴政的親信,加上他確實有才能會辦事,升官速度跟坐火箭一樣,很快升至“長史”(大致相當於現“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等職位,最後坐上了呂不韋原來的官職——丞相。

在李斯升至丞相的官途中,有個小插曲。前面提到過,當年李斯的同學韓非回到了他自己的國家韓國任職,寫出了名振天下的《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秦王知道李斯的同學韓非的賢名後,想讓韓非到秦國為官,為自己效力,但韓非不肯,韓王也不放人。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韓非子畫像(“子”是對學術有成的人的敬稱)

秦王嬴政發動軍隊攻打韓國,韓國軍隊比秦國弱小太多,韓王不得不答應嬴政,讓韓非“出使”秦國,“委婉”地把韓非送給了秦王嬴政。韓非想要報效自己的國家,卻被自己的國君“賣”給了秦國,是很憋屈的,在秦國,韓非的“心情狀態”不好,不是很配合秦王。但李斯知道,他的這位同學,才能在他之上,以秦王嬴政對韓非的喜愛,這樣下去,如果哪天韓非“回心轉意”,一定會取代自己作為秦王寵臣的地位。

於是,李斯就跟秦王嬴政說,他很瞭解他的老同學韓非,韓非就是來秦國做間諜的,韓非是要暗地裡幫助韓國的。秦王嬴政大怒,下令把韓非關進打牢。李斯立即派人偷偷潛入關押韓非的牢裡,用毒藥毒死了他的老同學韓非。不久後,秦王覺得自己也許誤會韓非了,後悔關押韓非,派人去赦免韓非時,發現韓非已經死了。李斯在嬴政年幼時,投靠的是權臣呂不韋,在嬴政長大後,又轉投嬴政,扳倒恩人呂不韋,殺害同學韓非,李斯以他的精明和無情,一步步登上了丞相之位。

隨著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稱皇帝,李斯這個秦國丞相,也水漲船高,成為了秦帝國丞相,含金量足額足份。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秦始皇以及秦朝疆域

為了威懾六國遺民,穩定大局,秦始皇嬴政東出巡視天下,命秦相李斯、宦官趙高、小兒子胡亥陪同。不幸的是,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巡視至平原津(今河北山東一帶,古黃河渡口)時,突發疾病。秦始皇知道自己這次挺不過去,在臨死前,寫下詔書,讓負責在長城防守匈奴的長子扶蘇回咸陽主持他的葬禮,繼承皇位。但是,詔書剛寫完,還沒有交給使者發出去,秦始皇就嚥氣駕崩了。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大太監趙高

趙高是個奸險的人,秦始皇在時,趙高不敢亂來。始皇帝一死,趙高就放飛自我,暴露本性了,他知道扶蘇痛恨自己,如果扶蘇繼位,自己肯定沒有好果子吃,於是就截留秦始皇的詔書,慫恿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跟他大哥扶蘇搶位子。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趙高與胡亥

胡亥年少,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再加上腦子也不好使,根本不是常年在宮廷裡摸爬滾打的趙高的對手,原本膽小怕事的他,三言兩語就被趙高忽悠得一愣一愣的,覺得自己是有皇帝之命,相信了趙高會一直幫助他。趙高明白,在秦始皇生前的餘威下,自己這個大太監,目前在朝堂上還沒有什麼分量的,必須有丞相李斯的支持,才能辦成這事。於是去找李斯,希望得到李斯的支持,一起合力,廢長立幼,擁立胡亥。李斯一開始,是嚴詞拒絕的。

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史記》

能在宮裡混下去的太監,特別能混到趙高這個位置的大太監,都有一種本事,那就是深諳人性弱點,善於威逼利誘。趙高發揮了他最擅長的本事,對李斯施展了威逼利誘的手段:“你不支持胡亥的話,扶蘇繼位,肯定會重用跟他親近的蒙恬,你的丞相位子難保。如果支持胡亥的話,你有擁立之功,官位肯定穩穩的!”。李斯知道,扶蘇賢明,扶蘇比胡亥更適合繼承皇位。答應趙高,會擾亂帝國秩序,將剛安定的天下推向混亂。不答應趙高,自己的丞相之位不保。一邊是國家大義,一邊是個人私利。這時,李斯本該堅持自己開始的態度,斷然拒絕趙高。但李斯猶豫了,他奮鬥了一輩,好不容易爬到了丞相這個位置,實在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書生出身的李斯,終究鬥不過泡在宮廷權謀裡的趙高。在趙高的軟磨硬泡、威逼利誘下,李斯的自私念頭佔了上風,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跟趙高一起,篡改秦始皇遺詔,害死皇長子扶蘇和將軍蒙恬,擁立昏君胡亥。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公子扶蘇,接矯詔後自殺身亡。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趙高既然能為了排除異己殺害扶蘇、蒙恬,也能為了徹底掌權再殺了他李斯。趙高善於逢迎諂媚,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帶著胡亥長大的太監,秦二世胡亥十分相信趙高,趙高在胡亥面前告李斯的狀,汙衊李斯謀反。此事關係重大,胡亥也不敢輕易定罪,只得將李斯打入大牢,讓趙高先查明真憑實據。其實,李斯只是自私到想保住自己的官位,並無反心,李斯當然是否認這些強加給自己的罪名。

據《史記》記載,趙高在牢裡對李斯施加折磨,刑訊逼供,李斯忍受不住苦痛,只得先在趙高面前假裝承認自己謀反,再想辦法向秦二世證明自己的忠心。後來趙高又反覆折磨李斯,每次都讓李斯承認罪行,為了免遭趙高折磨,李斯只得每次都重複認罪。這時,趙高去報告二世皇帝胡亥“李斯已經認罪了,皇上可以派人跟我去證實”,趙高帶著秦二世胡亥的人再去牢裡訊問李斯,李斯不知道二世皇帝的人也在,還沒有施刑,就習慣性認罪。胡亥的人也不知道其中實情,看到沒有用刑,李斯就認罪了,就確信李斯是要謀反的,隨後就把情況彙報給了胡亥。胡亥大驚,心想原來李丞相看似忠心,卻暗中謀反,這還了得,下旨將李斯腰斬,滅李斯三族。胡亥被趙高矇在鼓裡而不自知,後來趙高還整出了“指鹿為馬”這樣的戲碼,將秦二世胡亥身邊的人徹底清洗一遍,換成自己的親信。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當時的大秦帝國,自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項羽、項梁、范增、劉邦、韓信、張良也都起兵了,已經烽煙四起,風雨飄搖,李斯不死,也許還能再勉力支撐。李斯死後,大秦就真的是被胡亥、趙高掏空了。

公元前206年,也就是李斯死後的第二年、秦始皇死後的第四年,劉邦與蕭何、張良、陳平、樊噲、曹參等人率軍攻入函谷關,進逼咸陽。秦皇族子嬰殺趙高,開城投降,大秦就此滅亡。

從書生到丞相,再到被斬,臨刑前,他長嘆:好想做個普通人

項羽、劉邦滅秦

李斯的一生,隨著大秦掃滅六國,一統天下,而走向輝煌。而大秦帝國,則伴隨著李斯陷害扶蘇蒙恬,伴隨著李斯敗於趙高,走向衰亡。

李斯是古代“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倉鼠理論”對於年青時地位低微的李斯來說,激發了他的上進心,但這套功利主義理論,在他成為朝廷重臣後,卻是災難。李斯有著能謀善斷的才能,在秦始皇的掌舵下,能夠一展抱負。但始皇帝死後,李斯的缺陷也就暴露無遺了,他的自私自利和無原則無擔當,將他自己,也將秦帝國,一步步推向深淵。

你怎麼看呢?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