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顛倒了因果,決策還能做對嗎?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比較和選擇的學問。一個人要做出正確的選擇,首先要把比較的東西拿出來,放在天平兩邊去比對。而經濟學要教給大家的是,在比較的時候不僅要看見那些看得見的東西,也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每次在北大教經濟學入門課時,我給學生推薦閱讀的第一篇文章,都是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100多年前寫的《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 1848)。

巴斯夏在文章開頭就斬釘截鐵地說,好經濟學家與壞經濟學家的區別只有一點,壞經濟學家只能看見可以看得見的後果,而好經濟學家卻能同時權衡可以看得見的後果和通過推測得到的後果。

是否能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是一個人有沒有受過好的經濟學訓練的重要標誌。

破窗理論的故事

巴斯夏這篇文章,首先舉了破窗理論的例子。破窗理論說的是,一個頑童把窗戶打破了,窗戶的主人就要去買玻璃,這將刺激玻璃的生產。製造玻璃的工人完成訂單以後,有了錢,就可以去買麵包,麵包工人又可以去買衣服。這樣就推動了一連串的生產。破窗理論的支持者說,有破壞才有進步,多難興邦,破壞本身就是好的。

這種思維在社會中非常常見。每一次社會經歷災難,每當有颶風、地震、海嘯時,總會有一些經濟學者站出來,說災難雖然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它又為下一輪就業和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帶來了機會。

這種說法真的有道理嗎?多難真的能夠興邦嗎?如果多難能夠興邦,那些避免了災難的國家豈不是吃虧了?

要回答這幾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來看看破窗理論常見的幾個變種。

破窗理論變種之一:國家發展破窗理論有一個變種,說的是,有些國家走了很大的彎路,做了很多錯事,但回過頭來看,發現幸好當時做了那些錯事,這個國家才有了後來的發展。比如說,德國經歷了“二戰”,日本遭到原子彈轟炸,所以後來才發展得很快。

一件事情發生在前,另一件事情發生在後,我們當然不能讓歷史重來,試看這個國家如果沒有前面的經歷,後面會怎樣。但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如果其他國家也想像德國、日本那樣有高速的發展,它們是不是也得像德國那樣,先被“二戰”摧殘一遍,像日本那樣,先挨幾顆原子彈?當然不是。這就至少說明,災難不是繁榮的必要條件,不是必須先蒙受災難,才能享受繁榮;不是要先做一陣子壞人,才能變成好人。

這兩個國家如果不遭遇那些創傷,資本的積累會更豐富,經濟基礎會更好。同樣的道理,剛才那個破窗的故事中,如果窗戶沒有被打破,這戶主人所擁有的資源,就可以用來從事其他生產,可以產生更多的財富。這些由於創傷而消失的其他生產和財富,是我們不容易看見的。

破窗理論變種之二:工人就業破窗理論的另一個變種,是關於工作機會的。這種說法認為,老人不早點退休,不把職位讓出來,年輕人就不會有工作;如果機器太好的話,機器就會替代工人,工人就沒有工作可做。可見,老人工作時間太長,或者機器太先進,對社會發展都不利。

可是,讓我們倒過來想想。我們的社會本來是有推土機的,現在不用推土機,改用勺子挖土,那我們的社會是會變得更富裕,還是更貧困?如果我們所有的人,都提前20年退休,那整個社會是會更富裕,還是更貧困呢?毫無疑問,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會一落千丈。

巴斯夏還曾經用反諷的方式寫過一篇文章《蠟燭製造商關於禁止太陽光線的陳情書》(The Candle Maker's Petition, 1845)。這篇文章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以後,蠟燭工人的工作減少了,因此蠟燭商希望國會議員禁止大家使用陽光。

確實,如果大家都儘量採用陽光,蠟燭工人的工作就會減少。但實際上,蠟燭工人不會永遠失業,不會永遠找不到工作,他們可以從事別的工作。問題是,別的工作是什麼呢?沒有人能夠說出來,這得靠想象。

馬車跟汽車之間的替代也是一樣。有了汽車,馬車伕就要失業了。

經濟學家會說,我看得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我預測馬車伕最後能找到工作。問題是,新的工作是什麼呢?沒人知道,只能想象。

破窗理論變種之三:節省物資芝加哥大學的史蒂芬·列維特(Steven Levitt)寫過一部膾灸人口的著作《魔鬼經濟學》( Freakonomics, 2005 ),書中有這麼一個例子:很多環保主義者反對用大量的塑料袋來包食物,因為這會造成很大的浪費。但這位經濟學家說,塑料袋用得越多,食物保鮮的時間就越長,食物的浪費就越少。我們要看到的,不僅僅是用了多少塑料袋,還要看到,如果不用塑料袋,要扔掉多少食物。因此,切中要害的問題是:到底是該多浪費一些塑料袋,還是該多浪費一些食物?

看見看不見的東西要靠想象力在這些破窗理論的變種中,看得見的,是自然災害、人為破壞、人的衰老、工具落後等問題帶來的就業機會以及花費掉的物資;而看不見的,是替代方案所導致的隱形的淨損失。

如果沒有發生自然災害、沒有人為破壞,如果人能生活得更健康,機器能更先進,那些沒被破壞的資源和節省下來的時間與勞動力,原本可以用在生產其他更有效的東西上;而如果多用了塑料包裝,是可以節省更多食物以及準備食物的時間的。

認識破窗理論謬誤之所以困難,是因為連經濟學家自己往往也說不清楚,那些節省下來的時間、人力和資源能用到什麼新的工作和生產上,而那些多花費的物資又會帶來多大的隱形利益。要理解好這個問題,得靠一點想象力。

當然,有必要澄清一下,並不是說凡是看不見的都比看得見的重要。而是說,每當我們做決策的時候,還要充分考慮那些暫時還看不見的,甚至是永遠也看不見的因素。

思考題

請舉出一個例子,有什麼東西,是我們看不見,但實際上又非常重要,在我們做決策時不容忽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