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為一味常用中草藥,其名猶如一個溫柔大方的姑娘

白薇為較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清血熱、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的功能。用於溫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發熱、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等病症。

白薇之名由來:

中草藥中有很多的名字取得非常好聽,比如:白薇、紫菀、龍葵、雪見、白芷、半夏、佩蘭......其中有很多名字要不作為影視名字要不就是作為人名或文人的筆名。如:《仙劍奇俠傳三》中的唐雪見、龍葵、紅景天、徐長卿、重樓,這些都是來源於中草藥的名字。再比如:我們近代有個女文學家叫黃彰她的筆名就是白薇。

為什麼這些中草藥的名字能取得這麼好聽呢,我覺得中草藥取名大多是根據其植物的形,有些花草長得柔美豔麗自然就會被古人賜個好名,古代的文人起名比我們現代人可講究的多。當然有些花草的名字也跟典故有關,比如說一種草藥因一位人的名字而出名,那他的草藥名就來自於人名。比如說:徐長卿

那白薇這麼好聽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其名的由來:“薇,細也,其根細而白也”,原來白薇這名字是因為它的根比較白細,所以在此真心佩服古人的起名水平。

白薇,為一味常用中草藥,其名猶如一個溫柔大方的姑娘

白薇的種類:

白薇主要可分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

直立白薇:植物體具白色乳汁。根莖短,簇生多數細長的條狀根。莖直立,葉對生;具短柄;葉脈在下面稍隆起。傘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花黑紫色。

蔓生白薇:與白薇相似,區別在於植物體不具白色乳汁,莖上部纏繞下部直立,葉質地較薄。花小,初黃綠色,後漸變為紫色,花冠裂片內面被柔毛。

白薇,為一味常用中草藥,其名猶如一個溫柔大方的姑娘

白薇的功效及作用:

  • 《本經》:"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痠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
  • 《別錄》:"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久服利人。"
  • 《綱目》:"治風溫灼熱多眠,及熱淋,遺尿,金瘡出血。"
  • 《現代實用中藥》:"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腫,又用於急性熱病中末期之灼熱及衰弱病之消耗熱,肺結核之骨蒸潮熱等,有清涼性滋養之效;又用於小溲亦澀,肺熱咳嗽等證。"
白薇,為一味常用中草藥,其名猶如一個溫柔大方的姑娘

白薇的食用禁忌:

《本草經疏》:"凡傷寒及天行熱病,或汗多亡陽過甚,或內虛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後內虛,腹中覺冷,或因下過甚,洩瀉不止,皆不可服。"


草藥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最好禮物,值得大家去珍惜!想要了解我們生活中的中草藥的可以加關注哦,小編會每日更新關於中草藥的小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