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哪些步兵炮?

大樹200949431898


二戰中,德軍知名的步兵炮有:

75毫米口徑的le.IG18步兵炮、

75毫米IG37 步兵炮 、

75毫米IG42步兵炮、

76.2毫米M1927步兵炮(繳獲蘇聯的步兵炮的德國編號)

150毫米sIG.33步兵炮等。

一戰時,各國大打陣地戰,壕溝、碉堡、炮臺遍佈。炮兵裝備的75毫米加農炮威力已經顯得不足,打不動戰壕碉堡,只能依賴中型和重型迫擊炮打擊敵人。

但這些迫擊炮重量太大,移動不便,並且遠離前線,無法及時響應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為了獲得快速直瞄火力,德國步兵把小口徑火炮佈置在前線陣地,作為“側防火炮”。後來機槍取代了“側防火炮”,但德國步兵依然喜歡用步兵炮的高爆彈對付戰場上的“點目標”。

一戰結束後,德國研製出75毫米le.IG18步兵炮,為步兵提供直瞄火力支援,成為德國國防軍的標準步兵炮。

該炮於1937年定型量產,全長880毫米,重400公斤,炮口初速259米/秒,最大射程3793米。可以發射普通榴彈、高爆榴彈、空心裝藥穿甲彈,總產量:8266門。

二戰爆發時,共有3000門le.IG18步兵炮服役。後期被更大口徑的步兵炮取代。這門小炮還有兩個發展型號,le.IG18山炮和le.IG18F步兵炮(傘兵用)。

1937年進入75毫米 IG 37 步兵炮服役,作為一種步兵/反坦克兩用炮,炮彈有一部分與75毫米 le.IG18步兵炮通用,長1800毫米,炮口初速280米/秒,最大射程5150米,總產量2279門。

1940年,步兵抱怨75毫米le.IG18步兵炮威力不足,於是又研製出威力更強大的75毫米IG42步兵炮。全長1790毫米,重588千克,最大射程4800米,炮口初速280米/秒。

後來又出現了150毫米s.IG.33步兵炮。口徑149.1毫米,重1750千克,長1680毫米,最大射程4698米,炮口初速241米/秒。此炮威力雖大,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重了,接近兩噸,對步兵來說實在是不小的負擔。

以上這些就是德國在二戰期間,主要裝備使用的步兵炮型號。


和風漫談


步兵炮是一種短身管榴彈炮,身管短,炮口初速低,主要用於對土木工事以及士兵的殺傷,一般配屬步兵連、營、團級單位,它重量輕、靈活、不受地形限制。以直射為主,近距離直瞄射擊。

德國裝備的步兵炮主要有:

1.Le. IG 18步兵炮

Le. IG 18步兵炮是德國國防軍裝備的標準步兵炮。口徑:75毫米;總重:400千克;全長:880毫米;最大射程:3793米;炮口初速:259米/秒。

該炮主要用來用於直瞄支援步兵作戰,後逐漸被更大口徑步兵炮取代。

2.IG37步兵炮

IG37步兵炮,1937年進入德軍服役。該炮口徑:75毫米;總重:646千克;全長:1800毫米;最大射程:5150米;炮口初速:280米/秒。

該炮在二戰中全部在東線戰場作戰。到1945年春,仍有1300門75毫米IG37步兵炮在東部戰線的德軍中服役。

3.IG42步兵炮

1940年法國戰役結束後,德軍步兵團普遍抱怨其裝備的團級75毫米 le. IG18步兵炮的威力有限和反坦克能力不足。德軍軍備部門開始著手一種新的威力更強大的步兵炮的研製,這種新步兵炮的名稱就是75毫米 IG 42步兵炮。

該炮口徑:75毫米;總重:588千克;全長:1799毫米;最大射程:4800米;炮口初速:280米/秒。

4.SIG33步兵炮

SIG33步兵炮是二戰德軍產量較大的步兵炮,德國從1933年到1945年,一直不間斷的生產。該炮口徑:149.1毫米;總重:1750千克;全長:1680毫米;最大射程:4698米;炮口初速:241米/秒。

SIG33步兵炮在德軍中被大量配置在德軍裝甲戰鬥群(與虎、虎王、4號坦克、黑豹坦克一起協同行動)和步兵支援群中(與4號突擊炮一起伴隨步兵進攻)。同時,還衍生出了多種自行火炮型號。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近代,隨著製造火炮技術的進步,火炮射程越來越遠精度越來越精確,隨之而來的就是其重量的增加。而且戰場通訊到便攜式無線電研發之前非常困難,而且步兵要呼叫火炮的掩護和打擊還是十分困難,所以各國研發出了各種步兵炮用於步兵的直接支援,只要有並且大量裝備部隊參加了二戰,其中最著名德國有PAK3637毫米反坦克炮,150毫米步兵榴彈炮。



37步兵反坦克可謂大名鼎鼎,其由萊茵金屬公司1936年研發成功的一款輕型反坦克炮,其最大射程4km,發射塢芯穿甲彈可以在500米處可以擊穿均質純鋼鋼板,在二戰前的西班牙戰爭和二戰前期擁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因為當時的坦克最厚的正面裝甲一般也只有十幾毫米厚,最多也就是30毫米,37反坦克炮在面對t26,bt5等輕型坦克完全可以以之抗衡。雖然到了二戰中期的37毫米反坦克炮就開始不行了,但是還是裝備了超口徑榴彈,這種榴彈可以在100米處擊毀128毫米的裝甲,面對坦克完全不慫,甚至可以用來反步兵,因為其超大的戰鬥部可以有效殺傷步兵。雖然這種反坦克炮非常有用,但是德國還是換裝了50毫米反坦克炮,但是戰爭結束之前德國還是大量裝備這款反坦克炮。



綜上所述,PAK36反坦克炮是步兵火炮中的一代經典。


尼茨君


步兵炮的起源來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塹壕戰壓制敵方重機槍的需要。法軍是步兵炮的開路先鋒,使用三角架的37毫米1916年式TRP步兵炮最早大量投入使用。

M1927 76毫米歩兵炮

步兵炮也稱為營炮,是用來增強步兵分隊火力的一種炮兵武器。它能夠在步兵分隊指揮官的命令下立刻作出反應,它們通常設計成只有較短的後坐身管,以及較輕的炮架,以便快速地移動。

壓制重機槍的步兵炮需要良好的精度,因此通常平射。這種直射戰鬥模式,需要速戰速決,不然會被敵方重機槍、迫擊炮甚至火炮反壓制。因此,中國也成步兵炮為平射炮。

德國實用過的步兵炮包括:75毫米leIG18步兵炮;75毫米IG37步兵炮;76毫米IG260步兵炮;150毫米sIG33步兵炮。

150毫米sIG33步兵炮

以重步兵炮33年式為例

sIG33步兵炮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時期的步兵支援火炮,實際口徑149.1毫米,也是納粹德軍步兵科使用之最大口徑支援火器,主要用於壓制據點。

標準的德軍步兵營會配發2門作為攻堅火力,由於為步兵單位設計,射程較短,後來為了因應機械化作戰節奏等需求,因此出現車裝版本,但基本設計從1933年後就沒有重要變化。

英軍捕獲的150毫米sIG33步兵炮

重步兵炮33年式開發始於1926年,火炮未採機械化拖曳設計,而是由6匹馬拖運。炮管壽命為1萬發至1萬5千發之間。

在二戰爆發前受限於軍隊規模,sIG33大約生產了410門,直到戰爭爆發後才逐步增產,到德國投降前在德國步兵單位中佔有一席之地。


環球火力


步兵炮指營級別及以下的步兵隊伍建制內直屬火炮,主要以直射和曲射為主的小型火炮。因為在近代,隨著製造火炮技術的進步,火炮射程越來越遠精度越來越精確,隨之而來的就是其重量的增加。而且戰場通訊到便攜式無線電研發之前非常困難,而且步兵要呼叫火炮的掩護和打擊還是十分困難,所以各國研發出了各種步兵炮用於步兵的直接支援,只要有並且大量裝備部隊參加了二戰,其中最著名德國有PAK3637毫米反坦克炮,150毫米步兵榴彈炮。

37步兵反坦克可謂大名鼎鼎,其由萊茵金屬公司1936年研發成功的一款輕型反坦克炮,其最大射程4km,發射塢芯穿甲彈可以在500米處可以擊穿均質純鋼鋼板,在二戰前的西班牙戰爭和二戰前期擁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因為當時的坦克最厚的正面裝甲一般也只有十幾毫米厚,最多也就是30毫米,37反坦克炮在面對t26,bt5等輕型坦克完全可以以之抗衡。雖然到了二戰中期的37毫米反坦克炮就開始不行了,但是還是裝備了超口徑榴彈,這種榴彈可以在100米處擊毀128毫米的裝甲,面對坦克完全不慫,甚至可以用來反步兵,因為其超大的戰鬥部可以有效殺傷步兵。雖然這種反坦克炮非常有用,但是德國還是換裝了50毫米反坦克炮,但是戰爭結束之前德國還是大量裝備這款反坦克炮。

德國的75毫米le.IG 18型步兵支援火炮,其炮管非常短,如果從遠方看去,幾乎看不清這炮有沒有炮管。在步兵炮之中,它也算是比較有特色的火炮了。同那些身管很長高達威武的火炮相比,le.IG 18型步兵炮的炮管簡直是羞於見人。le.IG 18型步兵炮使用的炮彈,該型炮的口徑為75毫米。雖然炮管很短,但是大架則很長。該型火炮總共有3個子型號,一種是山炮,一種是用作步兵支援火炮,另一種則是空降兵改型。其中空降兵使用的型號生產數量最少,總共只有6門。le.IG 18型75毫米炮總共生產了1.2萬門,炮重為400千克,每門炮配備5人。使用的炮彈重量為6千克左右,但也有較輕的3千克炮彈,射速為8~12發/分鐘,射程為3.55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