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今天去八里,剛好經過陳家弆,這裡是我18年前的母校,說起母校,中學有兩所。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們已經走出校園很多年,我們大家都經歷了創業的艱辛,體驗了生活酸甜苦辣,收穫了耕耘的春華秋實。起初我在王廟中學讀書,1999年秋季,陳弆中學建設落成,我轉學到了這裡,我便是這裡第一屆學生。

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由於農民大軍進城,很多孩子轉到了城裡,生源較少,再加上八里還有另一所中學。2013年,陳弆中學停止招生,由中學變為小學,如今校園裡建了一所幼兒園,讓這裡更加充滿活力。

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說起王廟中學,也是我的母校,20年沒去了。王廟中學在學校住宿,與現在的學生條件比起來,真的天壤之別。每天晚上9點半熄燈,之後很多學生就點起煤油燈看書,怕查夜的老師看到,打開床頭的箱子蓋立起來堵住燭光,那個時候叫做開夜車。初一宿舍有火爐子,但是煤炭限量,每週一筐(yan)子,一天就可以用完。到了初二新宿舍建起來了,沒有火爐子,整個宿舍20人左右,打通鋪,早晨冷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洗臉,有些學生談戀愛注意形象,每天早晨梳頭打扮注意形象

,說起這個讓我想起了初中時代所謂的情書......

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食堂的飯也是白水面,交給學校食堂面和清油,學校發給一兩、二兩、一斤等不等的飯票,一勺為1兩,一碗一般為2兩,學校做飯的馬師和父親在黃灌工程一起幹過活,關係熟悉,給與照顧,經常多給一點面。一電壺水5分錢,每天課間操的時候將水壺放到灶房門口,中午下課的時候水灌好了,就去拿水票領,這就是80後的初中生活,我們沒有陪讀,沒有電磁爐,就這樣經過那個年代。

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前一段時間去寺南村,路過,看到昔日的校園夷為平地,曾經很多學生從這裡走出,如今再也聽不到曾經的歡歌笑語。回想那開心的往事,那快樂的校園,不為別的,只為那份純真的友誼和青澀的依戀……18年前,我們帶著幼稚,滿懷著憧憬,為了追求對未來的理想,從各村走到一起,在我們那不能忘記的母校中,留下了我們不能忘卻的人生足跡。我們獲得了快樂,培育了友誼,以至於我們逐步的走向社會,可謂是窮開心的年代。

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這張圖片是1999年王廟中學的畢業照,當一位同學發到群裡的時候,很多人都半天找不到自己。現在看來,那個年代流行長髮,流分頭。讓我想起了我們嘴裡說的一段話:流分頭,不戴帽,穿上皮鞋呱呱叫,上火車,不要票。時間過的真快,一晃19年過去了,很多同學已經功成名就,也有些正在和我一樣在拼搏的路上。無論如何,我們平安健康的過著就好,人生就這樣,平平淡淡,日去月來,一白一晝,經歷著悲歡離合,擁有者喜怒哀樂。

由於思緒雜,寫的比較亂,或有錯別字敬請諒解!

謹此文,獻給我們逝去的19載時光。

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最後我弱弱的問一句:自從我們學了大澤鄉起義這篇課文後,畢業時都說:苟富貴,勿相忘。你做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