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年終盤點,教育界的未來最熱

今日,教育部在例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進行了2017年的教育年終盤點,其中有一個詞變成了各路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慕課”。

慕課即在線課程,就是我們平常所稱的在線教育。經教育部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慕課建設與應用在2017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多所高水平大學陸續在國際著名課程平臺開課,有關高校和機構自主建成10餘個國內慕課平臺,460餘所高校建設的3200餘門慕課上線課程平臺,5500萬人次的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課程,我國慕課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的年終盤點,教育界的未來最熱

教育的發展映襯著時代的變遷

也許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教育的形象,幾十年如一日的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孩子在桌前聽。但如果你足夠細心,會發現其實教育模式一直都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

從90年代至今,教育至少經歷了4次大的模式改變,傳統教育—數字化教育—互聯網+教育—移動+教育

1、傳統教育在90年代最為流行,廣播,電視,學習機,錄像帶。小霸王學習機,多少人記得當年背五筆字根的痛苦?青蛙打字遊戲,有多少人的青蛙始終沒有跳過河對岸?

2、數字化教育在新世紀伊始變成了各個學校為學生講解知識的新途徑。區域網學習,多媒體課件,成為了這個階段老師們教書的輔助手段。數字化電教室是許多學生嚮往的每週一節的微機課,是不是還有很多人到今天也沒明白為什麼當初進電教室需要戴鞋套?

3、互聯網+教育在10年左右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在線教育開始作為人們求知的一種輔助手段。各類在線學習網站上線,人們開始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掀起了無數人在線觀看的熱潮。

4、移動+教育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流。Kindle,喜馬拉雅,各類自媒體成為了移動+教育的主流模式,人們可以在任何場景任何時候管理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以達到學習的目的。

教育部的年終盤點,教育界的未來最熱

2017,在線教育的元年

2018,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4G網絡信號的全面覆蓋,用戶購買習慣的養成等人們已經可以在公交車,地鐵站任何地方拿起手機進行在線課程的學習。

那麼在線課程與傳統課程比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1、在線課程是實現縮小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徑。

受地區貧富差異,教育水平差異等問題,我們身邊依然還存在著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但在線教育的出現,實現了跨時間跨地域跨國界的交互,即便是鄉鎮裡的孩子,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接受頂級名校老師的教育;即便是中國的某個孩子,也可以接受英美等國的精英教育。

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與邊遠貧困地區的距離從萬水千山縮短到一屏之隔,在線教育開啟了教育公平的新模式。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全國中小學中,89.8%的學校實現了網絡接入,85.1%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互聯網搭建起一條信息的通道,大大提升了貧困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為那裡的孩子打開了一扇窗。”正如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所言,互聯網已成為有助於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力量。

2、在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教育的刻板嚴肅的印象

到了今天,互聯網已經滲入到了各行各業,隨之而來的就是互聯網發展所最為看重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同樣的給在線教育帶來了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在時間空間上的突破,更體現在教育的教、學、評、測等多個環節。在互聯網模式下,學習不再只是呈現、接收、反饋的過程,而是一種全新的認知過程。課程的建設也不再只是師生傳授,需要更加關注進度設計、用戶感受、社會參與等。以往我們在課堂上老師講什麼我們聽什麼的局面,在互聯網上將被很大程度的改變,更多的將會是人們想聽什麼,老師才會講什麼。這對每個學習者知識迭代,知識體系的豐富有著很大的幫助。

教育部的年終盤點,教育界的未來最熱

2017年,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2017年,也可以說是在線教育發展的元年。同樣的,2017年也是青核力大賽,青核力在線課程教育的元年。

《像少數派一樣思考》在線課程全面上線。

我們通過14個不同的財商主題,六個單元模塊,讓你正式對財商進行系統的學習。

你會在這裡認識許多來自全球各地的海歸精英,你會在這裡體驗許多從未體驗過的精彩課程,你會在這裡認識什麼是財商思維,你會明白什麼是被動現金流,什麼是時間管理,什麼是ESBI,什麼是企業家精神等等。

一套全新的課程,一個全新的人生,我們等著你來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