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緩刑,緩刑期過了有案底嗎?

春風十里棋如局


‘’都被判了緩刑了,你說有沒有案底?‘’

依我之見:被判緩刑就是確認犯罪被判刑罰的有條件不執行,但肯定就是有‘’案底‘’。

為什麼這麼說是‘’有案底‘’呢?

因為所謂‘’案底‘’,是指行為人之行為構成犯罪在公安、檢察、法院等辦案機關留下的記錄和檔案資料。

什麼是緩刑?‘’緩刑‘’是經人民法院審判後確認被告人被指控犯罪的行為是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法被認定構成犯罪;鑑於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丶作用、法定刑、以及犯罪後所具有的依法可以從輕`減輕處罰的諸如自首、立功的法定情節和積極搶救傷員、全部賠償損失、被害人或家屬達成‘’刑事和解協議‘’等酌定從輕情節;經法庭審查被告人的犯罪行為符合適用緩刑法定刑在三年以下徒刑或拘役判處,判處緩刑(有條件的暫不執行)也不致危險社會的適用條件而在判處刑罰時宣告適用緩刑。

綜上,判處緩刑是確定構成犯罪後,在判處刑罰時宣告有條件的暫不執行,‘’緩刑‘’就是有罪的‘’案底。


唐先明75443043


對於被判緩刑,緩刑期過了是否有案底這一問題,大白可以一定以及肯定的告訴您,被判緩刑,即使緩刑期過了也一定會有案底的!犯罪行為會寫進檔案一輩子,沒有修改的可能性。


大白先來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緩刑,通俗點來說,就是如果你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經構成犯罪行為了,法院宣告你罪名成立,並對你量刑完了。但法院還想給你一個改正的機會,在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時間內進行考察,看你在這段時間都表現,是否還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是否可以減輕處罰或免予懲罰,亦或者適用於原刑罰。緩刑本質上仍然是刑事處罰,是要被記錄檔案的。

我們再來了解下案底,所謂案底,是指司法機關對於判決後形成的案卷,所保留的檔案資料。根據《檔案法》等法律規定,刑事處罰案卷要保存60年。因此,宣告緩刑的案底是終身的,是不能消除的。

留下了案底,這將是你一生的汙點,也代表著你和今後的好多機會都將無緣,比如心儀的工作,以後的升學、入伍、提幹,就業都會受到影響……當然,如果是未成年人,檔案是會被封存的。

對於案底是終身的,不可修改的,這一點是否合理大家還有一些爭議,就像一些網友所說,因為一些小事被留下案底這個汙點一輩子,影響一輩子,誰還沒有犯錯的時候,這一點還有待商榷。也有網友指出,犯了錯就必須接受懲罰,而案底正可以給人一種警示,不光對自己,也對他人的警示。我國的法律制度正不斷完善,緩刑制度也不斷在完善,希望未來的中國法律將更加公正,更具人性化!

法律的尊嚴不容踐踏,希望大家遇事三思而後行,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塵世大白


在本質上,緩刑也是一種刑罰,是法官判決被告人構成犯罪後的一種懲罰手段。因此,被判緩刑後當然會留下案底。


我們通常所說的案底,是指刑事犯罪記錄,即指某人過去犯法或犯罪行為的記錄,又稱為"前科"。個人的刑事犯罪記錄,存於當地或上至國家級的檔案中,是自然人的歷史另類表現。

也就是說,只要被告人被法官判決有罪,那麼在他的檔案裡就會留下刑事犯罪記錄,那麼就會留下案底。

所謂緩刑,是指法官對構成犯罪的被告人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如果經查該被告人犯罪情節較輕、有悔罪表現、沒有再犯的危險、並且不會對所在社區造成危害,那麼就可以對其宣告緩刑。在本質上,緩刑是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即如果在緩刑考驗期內被告人遵紀守法,那麼就不在執行原判刑罰;相反,如果在緩刑考驗期內被告人違法亂紀,那麼就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既然緩刑是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而不是附條件撤銷罪名,因此被判緩刑也不意味著不構成犯罪。既然被判緩刑也是構成犯罪的一種刑罰,當然會在被告人的檔案裡留下案底。

當然,根據法律規定,未滿十八歲週歲的未成年人構成犯罪被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其犯罪記錄會被封存,即該未成年犯罪分子的案底並不會對其造成什麼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週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冰焰


題主,你想多了!緩刑只是一種安逸的服刑方式,它是無形的,不管你願不願意他一直在那,就算刑期滿了,你也會像其它刑滿釋放的人一樣,一個汙點跟著你一輩子!

緩刑只是換一種方式服刑而已

緩刑是一種法律寬恕的判決,它主要針對犯罪情節較輕和影響一般的罪犯(暴力犯罪除外),被判處緩刑的罪犯,只是不用進監獄服從而已。但是你要接受派出所、司法所、社區的綜合監管與考察,隨叫隨到不能離開當地,保持24小時聯絡暢通。緩刑期間一旦再次違法,或者違反了緩刑的規定,兩次以上,將會被取消緩刑,即可投送至監獄服完剩餘刑期!

刑期過了,你與刑釋人員一樣

被判緩刑的人,腦子裡要時刻繃著一根兒弦,時刻提醒自己與正常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哪怕別人打你,除了正當防衛以外,你都不能輕易還手。好不容易熬到刑期過了,你以為就煙消雲散了?想得美!凡事有過刑事處罰的人,你的這個記錄會跟著你一輩子,以後你所在的區域發生什麼違法犯罪事件,你會先引起懷疑和排查。因此即使行滿了,你依然要夾著尾巴做人!

一招犯了罪,貽害幾代人

不僅如此,有過刑事前科的人,以後兒孫在考取公務員,或者參軍從政,都會在政審這一關被切掉,那時審查機關不會管你是不是緩刑,你是不是冤枉的,他們只會在乎你的這段不光彩的記錄。所以說人要遵紀守法,不可一時衝動,更不能貪慾過重,不然因為你的一個人身錯誤,貽害幾代人的幸福與未來!


棟哥遊新疆


那麼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緩刑:緩刑是有條件不執行的一項制度,但在一定期限內仍然有執行原判的可能。

什麼是案底:案底是一個人的刑事犯罪記錄。


那麼現在再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判處緩刑的也屬於形式案件,刑事處罰。那麼法院肯定會留下犯罪記錄。只要是犯罪記錄都會被永久保存,並且不能消除。

但有一點,除非是當時犯罪時年齡未滿18歲。並且判刑時間必須是在五年以下的,本著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法院會對犯罪記錄進行永久封存。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週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也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即使在未滿18歲的情況下,一旦有了刑事犯罪記錄、儘管是緩刑……依據相關法律條款犯罪記錄會被封存,但案底會一直被保留著不會因為是末成年而被消除。

以身試法,必將繩之以法。任何人都別去挑戰法律的紅線……


水煮老牛慢火燉


案底是什麼,我理解你說的案底就是前科或者曾經犯罪的記錄。

被判處緩刑,緩刑期過了,有案底嗎?

很簡單,被判處緩刑,說明嫌疑人的行為構成犯罪,已經被判處刑罰,緩刑只是有條件的不執行,既然被判處過刑罰,你曾經犯罪的記錄,也就是前科必然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是有案底的。


刑律說法


所謂案底實則是指刑事犯罪記錄。被判了緩刑首先說明你已經構成犯罪了,並且判處了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六個月以下的拘役,只不過犯罪情節較輕,可以適用緩刑,不用實際去監獄裡坐牢。緩刑期滿以後,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但是不意味著就沒有對你判處刑罰,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被判了緩刑,一樣有案底。


法眼瘋語


白紙黑字,板上釘釘的事兒,被判緩刑也不例外。“緩”是延緩執行,不是說你沒事兒。也不是今兒警告你一下,明兒再找你算賬那麼回事的。

你作奸犯科,違了法犯了罪。是吧,咱警察叔叔把你請到所裡,讓你好好想想,哪年哪月在哪個旮旯幹了不該乾的事,拿紙給你寫上錄個口供,完事後你簽字畫押,確認自己說的違法事實。這就是案底,也是你的犯罪記錄檔案。


無論你犯了小罪還是犯了大罪、死罪,這案底都會在公安機關的檔案室裡給你存著。一旦犯罪,案底便成了你這一生洗不掉的汙點。什麼去汙粉、漂白液啥的都不好使。

緩刑適用於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是法院對犯罪分子出於各種原因的考量所做的延緩執行。既然是犯了罪後的判決,就算緩刑期過了但案底依然在!
要想沒有案底,就該規規矩矩做人做事,別一副屌炸天,“天王老子”的作派。正所謂不作不死越作越死的快!


極品教育看點


所謂的案底就是刑事犯罪記錄,既然是犯罪記錄,只要被法院判決犯了罪就會有記錄,與服刑方式無關。緩刑只是過了緩刑考驗期,原判刑罰不再執行而已。刑事犯罪記錄會伴隨一生。

我有一個朋友,因交通肇事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的,已經過了緩刑考驗期在深圳務工,由於也是高學歷人才,技術也不錯,公司派他出國時結果因為有犯罪記錄被卡住了。


圍爐品茗話百態


只要是公安機關立案審查過得基本都會有案底,更何況是判刑了呢!就算是判緩刑也是有案底的。

只是緩刑試用於罪惡不是太大或者還有回頭可能的人。像未成年,被迫犯罪或者間接犯罪的,或者有自首的,又或者有立功表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