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德國,誰更發達?

jun事


德國與日本相比綜合國力更強,政治影響力更大,科技實力和工業製造技術更先進,因此德國比日本更發達。



1.我認為德國的綜合國力比日本更強大,以下我們來對德國和日本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比較。德國國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有8270萬人口、2017年GDP是36518億美元、2017年人均GDP是44184美元;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公里,有1.27億人口、2017年GDP是48844億美元、2017年人均GDP是38550美元。從以上數據來看日本是全球第三經濟大國,德國是全球第四經濟大國。日本人口比德國多,日本國土面積比德國稍大一點,德國人均GDP比日本高一些。



2.德國是歐盟的領袖,德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僅次於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是世界第六政治大國。因此德國的政治影響力比日本高。德國可以參與世界的政治事務,比如中東和談、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內戰問題和烏克蘭危機等等國際問題;可是日本在很多情況下,無法參與全球範圍內的政治事務。在科技發展方面日本和德國相差不大,但是在科技尖端領域方面,德國的技術遙遙領先於日本。例如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幾乎都被德國、英國、美國瓜分。舉例說明同樣價值60萬元的寶馬汽車和豐田汽車,在配置和功能一樣的情況下,大家一定會選擇購買德國生產的寶馬汽車,因為德國的產品質量高、性能好、更安全。



3.在軍事方面德國和日本都走精兵路線,兩國都屬於軍事大國,不過德國在軍工產業和製造技術方面世界領先。二戰後德國努力彌補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並且重新成為了歐盟的領導者,德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方面,敢與美國和俄羅斯叫板;而日本一見到美國和俄羅斯就膽戰心驚,德國有可能成為新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日本國防力量依靠美國,根本沒有自主權,加上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日本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與德國相比小了很多。因此德國的綜合國力、科技水平、發達程度比日本高。


香堂風子


1,德國的汽車工業最發達。

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對於汽車的愛,已經是深入骨髓了。

先說德國人開車的速度。並不是每一輛車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都狂飆180的。車況(德國的老爺車,Van,箱式貨車並不慢,但是集裝箱卡車,Bus常常排成幾公里的車隊,他們的車速就在100左右,還有大量的拖掛車,轎車後面拖一個小房子啊,或者拖車裝貨的啊,也是100左右),駕駛員的自身條件(不得不指出女性普遍車速較低,老年人大多數也很慢,全家出遊,也就是老婆孩子在車上的車速一般也不快),路況(德國的高速公路十分擁擠,堵車是家常便飯,節假日甚至可能堵上幾十公里)。

即便如此,情況允許的話,在德國高速公路上仍有一小半的轎車車速在140以上(限速的公路也是如此),而且跑140的車也就超車的時候佔用一下超車道,超車道得保持160以上車速的才有可能比較長時間的佔用,當然不時得給車速在180以上的車讓道。而且在如此高的車速下,車與車之間的間距十分接近,最壯觀的就是上下班時間,車距不過10到20米,而每輛車都以100以上的速度在移動,真正的鋼鐵洪流。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高速公路是德國車輛行駛最多的,其次是類似於國道的次級公路,但是隻有雙向兩車道,在次級公路上大家一般溫柔的跑80-100(夜裡就不同了,因為次級公路彎道多,開起來樂趣十足,所以是飆車族的最愛)。而城市之內恐怕是跑得最少的,因為停車困難,車速慢,紅綠燈等等原因,大多數德國人在市區之內都情願選擇公共交通工具。

2,美國的汽車產業佔其本國GDP的份額最大。

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和建築業長期被稱為美因經濟的“三大支柱”。製造業地帶最集中的地區是大西洋沿岸中部和五大湖沿岸,號稱“鋼都”匹茲堡、“汽車城”底特律都在這一地區。太平洋沿岸造船、飛機、導彈、原子、電子、汽車裝配等工業規模巨大。南部得克薩斯等地石油蘊藏豐富,是重要的石油和化工中心。


若景若離


日本和德國都是當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那問題來了,日本和德國誰更強大?誰更發達呢?

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比日本和德國的實力,最後我不下結論,大家自己看。

基本狀況

日本國土面積38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27億,日本四面臨海,西側為朝鮮韓國中國,南側和東側太平洋,北側為俄羅斯,應該說日本的海陸情況是比較好的,漫長的海岸線,有利於發展海上貿易,但是鄰國都比較強大,所以成為地區強國阻力重重。


德國國土面積35萬平方公里,人口8100萬,德國東鄰波蘭捷克,南側與瑞士奧地利接壤,西側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相鄰,北部西側為北海,東側為波多地海,中間和丹麥接壤,德國有歐洲心臟之稱,路上交通連接東西歐,貫穿南北歐,非常便利,但是海岸線相對較少,僅2000多公里對於企業發展海上貿易和力量有一定的限制。另外,德國也有不少強大的競爭對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等。

經濟情況

2017年日本gdp為4.88萬億美元,處在世界第三,亞洲第二到位置;2017年德國gdp為3.65萬億美元,在世界第四歐洲第一的位置。

一個國家的強大,另一方面還是有他的著名企業來支撐的,我就不一一列舉日本和德國的著名企業,我給大家找了一個圖表大家自己來看。



地區地位

日本因為戰後沒有正式有誠意的像其他國家道歉,所以現在韓國等國家對日本仍然不滿,在政治地位上,日本擺脫不了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困境。


日本因為處於在亞洲大陸的東端,是一個和亞歐大陸分開的島國,和各國的距離都比較遙遠,所以與亞洲的聯繫不是特別強,再加上日本的政治地位比較低,經濟地位在第二位,是日本在亞洲的影響力有限。

德國在戰後很早就由他們的總理勃蘭特向波蘭以及全世界鄭重道歉,所以得到我全世界的原諒,在政治地位上有所提升,是歐盟的創始國,北約的成員國,地區話語權比較大。


德國在歐洲大陸的中心地帶,連接西歐,北歐,南歐,中歐,東歐,是歐洲第一經濟強國,第二人口大國歐洲和歐盟中地位舉足輕重,是歐洲歐盟老大哥。


張堯自媒體


單單隻從經濟上面看的話,日本比德國更發達

首先因為日本的人口比德國要多,同時日本人基本上每天上班的時間都要比德國人上班的時間要長。對於德國來講因為她是屬於歐洲國家,歐洲國家的人更崇尚的是自由,他們不會去加班。

同時加班工資也非常的高昂,老闆也不會做這種事,同時德國因為地方很小,不得不依靠它的重工業,德國人以嚴謹在世界上聞名,同時,他們的重工業製造業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



德國人的製造業大眾,奧迪,奔馳有很多很多。還有一方面主要是德國的地方小,跟日本比起來還是要比日本小一點,同時,德國人人口比較少日本比德國近多了五千多萬人口,還有一點就是日本的地域位置相對於德國來講要比德國好很多。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因為中國很多人都會去日本旅遊,因為日本近,反而,大家都不會去德國旅遊,同時日本的旅遊業也帶動了日本的經濟產量。

今日本已經和德國拉開了差距在2016年日本的經濟量為4.38萬億,德國的經濟總量為3.36w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可在下方評論)

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您的評論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激勵如果喜歡就請關注小洋國際


小洋國際


日本和德國都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都是普通人眼中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工業高度自動化,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先進國家。但是要說他們兩個哪一個更發達一些,這還真難住海事先鋒了,思來想去,還是日本更發達一些。

東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都市區,市區面積和人口世界最多。


從經濟總量上考慮,日本的GDP規模是4.3萬億美元,德國是3.5萬億美元,日本比德國高出25%強,從總人口看,日本超過1個億,德國則是7000多萬,日本也更多,而且日本的人均GDP也比德國高,這說明日本這個第三大經濟體的經濟基礎是很好的,社會財富是很充裕的。從這個角度看,日本在發達國家最重要的標準,也就是經濟指標上,比德國領先。

德國的社會高度發達,充滿了現代化和文化的氣息。


其次,日本的工業能力更強,日本的造船業是世界第三大,比德國高的多,日本的經濟大都來自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佔比很大,其中鋼鐵、汽車、核電、高鐵等工業領域都比德國強很多,在這個方面德國並不如日本強大。舉個例子,日本的豐田、索尼、松下、日立等都比德國的大眾、西門子等更具國際影響力,市場份額也更大。

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直升機航母,這是德國不敢突破的阻礙。


再者,日本的整體軍事力量也在德國之上。日本裝備有6艘8000噸以上的驅逐艦,德國一艘都沒有,日本還裝備了4艘直升機航母,每一艘排水量都是2萬噸左右,德國連一艘都沒有,日本還擁有一個位于吉布提的海外軍事基地,同樣,德國也沒有。因此,日本在軍事方面的增漲和力量在德國之上。

雖然德國高度發達,但是在社會的現代化程度上,比日本稍遜一籌。


因此,總的來看,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在經濟和軍事以及科技上,都比德國稍強一些,可以說比德國更加發達。


海事先鋒


比較發達程度,應該比經濟總量,人均GDP,優勢產業,國民幸福指數,未來發展的潛力等方面。

首先講經濟總量。2017年日本gdp為4.88萬億美元,處在世界第三,亞洲第二到位置;2017年德國gdp為3.65萬億美元,在世界第四歐洲第一的位置。日本勝。

第二人均GDP。德國國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有8270萬人口、2017年GDP是36518億美元、2017年人均GDP是44184美元;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公里,有1.27億人口、2017年GDP是48844億美元、2017年人均GDP是38550美元。德國勝。

第三,目前日本的經濟支柱產業是汽車,機床,機器人,動漫。比較全面,既有傳統優勢,又有現代前沿發展的硬科技,更有文化優勢。德國五大優勢產業:汽車,電子電氣,機械裝備製造業,化工,新能源。偏向重工業和電子汽車行業,是實實在在的工業強國但文化產業落後於日本。綜合來講個人偏向於日本。

第四,未來潛力。日本注重創新驅動,德國注重嚴謹求實。未來兩國肯定會勢均力敵。

第五,國際地位,這個德國明顯強於日本。

綜上所述,兩國實力非常相近,具體的比較還要看未來兩國的戰略,和現在具體數據。


忍強


兩個國家都是世界經濟超級強國,但兩國有很大不同,日本的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製造業都處於世界領導地位,我們身邊幾乎所有家庭,所有生活領域,所有尖端領域都有日本的東西。日本是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高尖科技產品出口是日本人的優勢,他必須如此做,否則,日本經濟很難支撐下去。 相比之下,德國的經濟狀況與日本有著很大差異,德國重工業極其發達,鋼鐵、機械、化工、汽車、電氣等很多重工業都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因為德國的資源是很豐富的,尤其是煤炭資源。比如,汽車業的大眾、奔馳、寶馬、奧迪等都是德國的品牌,很多精密的醫療手術設備也都產自德國。另外,德國的農業也是很發達的,國內耕地廣闊。德國的地理位置也很不錯,北臨波羅的海,境內又有萊茵河與多瑙河這些航運大河,周圍國家都是經濟發達國家,貿易便利,所以德國也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 所以,總的來說,日本經濟更發達一點,但德國的差距不是很大,兩個國家都是高度發達的國家。


呼褐工作室


作為曾經的盟友,如今日本和德國在經濟實力上都很強大,經濟排名還是鄰居,位列全球第三和第四位。同樣都是製造強國,想必很多人會好奇,拋開經濟總量單純對比,到底哪個更發達?

1、德國民眾產出、收入均大大高於日本,連連漲薪更讓日本陷入尷尬

一談到發達,相信不少人的第一想法,就是比較兩國的軍事實力、領先產業、更強更大的企業以及國際影響力等等。其實,要想知道哪個國家更“發達”,還不如從一些更貼近民眾的方面去了解,比如社會產生效率、民眾生活質量、幸福感等等。

相比日本,德國無論是從民眾的生活,還是從國家經濟宏觀方面,更有發達國家的特徵和持續向上的潛力。

在人均GDP方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7年,德國的人均GDP高達44469美元,排在世界第17位;日本的人均GDP則是38428美元,排在第23位。

德國的產出效率更高,自然也決定了德國的民眾收入更高。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7年德國人均國民收入達到43490美元,日本達到385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勞動者工資年年增長,日本卻不斷原地踏步。

注:工資增長

可能很多人會說,德國產出高、收入高並不能代表德國民眾生活質量優於日本高。事實上,國際社會上運用了“人類發展指數”來衡量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該指數參考了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收入和平均壽命等多方面的指標數據,顯得更為客觀。

一般來說,指數達到了0.800以上,就說明這個國家達到了極高的“標準”。據《2018年人類發展報告》的結果,德國的人類發展指數達到0.936,排在世界第5名;日本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909,排在世界第19位。從側面說明,德國民眾享有相對更好的生活。

2、德國經濟向來穩健,全球多國難以望其項背

德國能取得現階段的社會發展成果,與其長期穩定的經濟發展有密切關係。德國的經濟穩定,可謂世界罕見,在經歷了石油危機、美國強迫貨幣升值(貿易)、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等重多坎坷經濟事件後,德國仍能保持穩定發展,並未出現大多國家經濟上的“大起大落”,有效地鞏固了經濟發展的成果。

反觀日本,一次廣場協議徹底讓其“失去了二十年”,經濟疲軟和萎縮仍然是日本現在、甚至是未來揮之不去的陰影。可以說,日本的經濟已經徹底喪失了活力,猶如“落日黃昏”。

兩國的發展境遇不同,很大程度跟兩國對製造業的態度有關。眾所周知,德國重視實業發展,向來主張以發展製造業為導向,這使得德國獲得了許多引以為傲的工業成績。除了熟知的汽車產業,德國還拿下了世界第一大機械產品出口國、最大的化工產品出口國。時至今日,德國仍然是當之無愧的製造強國,連美國恐怕也要“讓步三分”。

3、日本製造業或被中國全面趕超,經濟“脫實向虛”是“致命毒藥”?

當然,日本的製造業也很強大,但已是“明日黃花”,例如半導體、核工業、造船、電子電器、鋼鐵等傳統優勢行業,要麼已經被中國趕超,要麼就是在被加緊追趕的路上。頻繁的各種日本製造作假案,更是突出了日本製造業加速衰落的窘境。

這種尷尬的境地除了與“吃老本”的心態有關,還與日本經濟“脫實向虛”有關。從股票市值來看,德國的股票市值佔GDP的比重差不多一半左右,而日本接近100%。由於日元借貸幾乎零成本,東京至今是世界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投資市場的成熟顯然正給日本帶來負面效應。

儘管德國在很多方面都優於日本,但這不意味著日本弱於德國,日本同樣也有過人之處,例如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上,日本有52家,德國有32家;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單位種植產量居世界第一;鐵路普及率和技術成熟度,在全球數一數二;日本文化產業高度發達,風靡世界......不過,如果日本仍然選擇不思進取,那麼未來全面落後德國只是時間問題。


金十數據


消費

德國和日本都是發達國家,但日本人口較多,對全球遊客更具吸引力,因為日本一直致力於提高其文化競爭力。但由於歐盟和歐洲兩極分化,德國和少數幾個小國越來越富裕,大多數歐洲國家變得越來越窮,它可以吸引更多來自歐洲和敘利亞等國家的人......

出口

這是德國最重要的部分,一些答案提到德國可以走得更遠的原因。但它佔德國GDP的40%左右,但僅佔日本GDP的15%。另一個原因是德國,所有發達國家,所以發現增長比日本更難。如果日本願意,日本很容易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找到增長,因為它比包括南韓在內的鄰國更先進。那麼,如上所述,由於其他國家的崛起,市場份額可能會下降,但這也發生在德國。

出口可能很重要,但如果你看一下美國的貿易平衡,那就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所有發達國家要求其公司在自己的國家生產產品然後將其出售給世界,那麼它們可能會有更多的出口。這就是德國出口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像大眾,寶馬等最大的德國公司似乎非常國際化,而他們在德國擁有大量的小型供應商。

投資

德國在開發東部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正如消費中所提到的那樣,兩者都發展了,所以應該是穩定的,而德國人有更多的機會,因為東部地區的開發時間不到30年。

德國有更高的方式,但它與出口無關。歐盟是一個偉大的工具(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德國和法國的政治家為此投資),德國脫歐將成為歐洲的中心。難民也在做出貢獻,這是接收難民的重要因素。德國似乎正在以正確的方式開展工作。與此同時,亞洲的情況要複雜得多。如果日本開始致力於改善與鄰國的關係,那麼德國的機會就不會太多,但如果情況變得更糟,日本將像過去20年一樣度過艱難的冬天。


走進伊拉克


日本和德國,誰更發達,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推敲。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兩國的歷史底蘊,隨後再看看看兩國曆史軌跡以及現代化建設情況,最後我們再比較兩者的綜合國力。

德國,一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兩次都是以一對多的國家,並且兩次都是戰敗國。二戰後,德國國內一片廢墟,但到了5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一片大好,德國抓住機會,實行去軍事化發展,德國全民加入生產,從50年代到80年代,這期間德國保持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5%以上的增長,甚至在60年代超過12%的增長率。80年代以後,德國經濟似乎沒有那麼迅速的發展,增長率基本保持在2-3%的增長。這是德國經濟自二戰後的發展情況。我們再看看日本的經濟,日本做為二戰戰敗國,他的遭遇比德國更慘,它受到美國原子彈的轟炸使得他二戰後迅速陷入貧窮,但是當時日本政府看到國民陷入貧困之中,便發動全民大生產運動,幾乎當時日本所有國民都勒緊褲腰帶,一鼓作氣的投入生產,到了六十年代,日本經濟實現迅速飛躍,甚至超過德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不過,經濟總量方面,德國日本相差不大,德國人口8000萬左右,日本人口1.27億人口,人口相差也不大,我們來看看近幾年世界國民生產總值排。



(2002年~2012年世界主要大國GDP排行)

德國在經濟總量上一直屈居日本之後,但由於國內人口基數原因,使得他們的經濟實力不相上下。既然經濟差不多,那我們比較其他方面。我們來看看德國和日本在教育方面的發展。我這有份2006年的教育投入數據,德國投入教育資金1426億歐元,佔到了當時國民生產總值的6%左右,而且德國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投資都達到了5%以上,由於在教育事業的投入巨大,使得德國得科技,生產實力異常雄厚;我們看看日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每年都會投入超過1萬億人民幣於教育事業。




(世界主要大國教育投入及國民教育程度)

上圖是世界幾個經濟大國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以及各國國民教育程度對比,德國和日本不相上下,教育普及率都達到了90%,可以說兩國在教育方面實力也是相當的。

我們再來看看科技方面,日本每年諾貝爾科技獎得主數量幾乎保持世界前三的位置,德國近年來似乎在科技方面沒有什麼大的突破,德國日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如何呢?我這裡有一份日本國家對世界經濟大國科技方面的投入情況,一起來看看。


(日本研究員統計世界主要大國科技投入曲線圖)

我們通過投入曲線可以看出,日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曲線一直壓在德國上方,而且日本在科技投入近幾年持續平穩增長,而德國呢,出現波動但總體算平穩,可以看出日本在科技投入方面超過德國,近幾年世界科技發明貢獻量日本也是超過德國的,綜合科技實力日本強於德國。
(世界主要大國綜合實力圖)

這是一張世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統計圖,軍事方面日本和德國都差不多,因為他們的軍事發展都受到聯合國的制約。排除軍事方面,其他軟實力日本都高於德國。所以我們討論德國和日本誰更發達,需要通過多方面比較,最有說服力的就是經濟實力,教育實力,科技實力,這三方面日本都高於德國,自然綜合國力日本要超過德國的,但是,日本和德國都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強國,不僅歷史上是,現如今也是不可忽視的兩個強國,中國的發展還需要借鑑這兩個國家的發展歷程,做出必要改正,爭取在各方面超越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