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桃花紅”,今天不講婺源的花,來聊聊婺源私藏於山谷盆地中的一箇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它就是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的理坑村。理坑始建於北宋末年, 因村中百姓勤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節,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文人學者贊其為“理學淵源”,故起名為“理源”。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經歷了崎嶇山路的顛簸,在入口下緩緩走進村子,就被眼前出現的水墨古村所驚豔到了!山溪由東向西呈S形流經村莊,溪流長約10餘米,微派古居林立兩岸,百姓人家臨水而居。粉牆黛瓦馬頭牆,青蔥的遠山、別緻的小橋,一併倒映水中,一個唐風宋韻的古老村莊瞬間靈動起來。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理坑素有“書鄉”之稱,自古耕讀傳家、文風鼎盛、是著名的進士村。明代以來,先後出過兩位相當於國家總理級高官,工部尚書餘懋衡、戶部尚書餘懋學,還有大理寺正卿餘啟元,司馬餘維樞,知府餘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進士1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書鄉”之名實至名歸。徜徉在這書鄉之中,再浮躁的心靈也能平靜下來。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理坑村山溪自東北向西南流動,水清澈而具有活力,為了彌補快速直接的水流缺憾,當地人在村口水去之處,建了一座橋當為水口,在水口和村落中間的河床上,布了一些木條和石碣,以此來減緩水流的速度,從而達到納水的效果。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古老的青石板路整潔乾淨,小巷四達通達,縱橫於村,據統計全村大小街道多達68條,與江南水鄉西塘的弄堂頗為相像,而勝於西塘的是這裡保留著眾多歷史古建築。理坑村民對家鄉樸素的愛,和仕宦輩出的自豪感,融合在世代口口相傳的故事裡,融入村莊的意象和血脈。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古樸的理坑,幾百年時光流轉,依然閃耀著文化的遺韻和光芒。現代與歷史的碰撞,最能激起創作者的靈感。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小村雖小,但卻保有明清最完整的官宅。其中崇德堂建於清代嘉慶年間,門樓為徽派建築中典型的商字形。寓意為高人一頭,充分顯示了徽商突出商賈地位的心理訴求。商字門體現了民間藝術的審美情感,蘊含與體現了傳統儒家思想與徽商思想的文化內涵。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崇德堂主人是一名棄商從政且一路官運享通到成為大理寺卿(相當於今天 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餘啟,古宅內部也是典型的徽派風格設計,頗為敞亮。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走進精緻小巧的小姐樓,光線穿過狹小天窗,剛好落在閣樓上,鏤空雕花圖案雋永精緻無比。微光淡影,不禁讓人遙想大戶人家豆蔻女子,倚窗繡女紅,一顰一笑百媚生。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天官上卿,是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餘懋學的府邸。明代萬曆年間工部尚書餘懋衡清廉忠君敬業,雖深得皇帝信賴,卻遭同僚妒忌,奸臣誣陷。五次託病辭官,後遭讒言被削職為民,直到崇禎皇帝登基,追功復職。“天宮上卿”外形凹凸不規則,暗示了餘懋學坎坷不平的仕途人生。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每一處古宅,最吸引人莫過於每一家敞亮的天井。天井,是對宅院內房與房之間或房與圍牆間所圍成的露天空地的稱謂,在建築功能上起著納陽、採光、通風、集水、防潮與美化環境等作用。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花廳,是一座距今400多年曆史的園林式建築,高大軒昂的青磚門樓,明代末年百萬富商萬和仁居於此。花廳的建築佈局融合了蘇州園林的風格,門樓考究,內為迴廊式佈局,當中有一跑馬樓,兩側廂房由迴廊相連,中間空出方形大院。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花廳,是一座距今400多年曆史的園林式建築,高大軒昂的青磚門樓,明代末年百萬富商萬和仁居於此。花廳的建築佈局融合了蘇州園林的風格,門樓考究,內為迴廊式佈局,當中有一跑馬樓,兩側廂房由迴廊相連,中間空出方形大院。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理坑村明清時期官宦輩出,較好地保存了這些明清古宅,形成了國內罕見的頗具規模的明清特色官邸古建築群,因此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登高望遠,路上偶爾一位當地的村民,熱情地帶我穿村過巷,來到一處小山坡,原來這裡可以看到理坑的全景。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走過小橋,眼前喧囂的理坑村被臨摹進了畫框裡,活靈活現地還原了理坑的古樸氣息。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來自全國各地的美術學院學生專注認真的身影,三三兩兩散落在屋簷、在橋邊、在田間,構成了融入村莊的一道靜謐風景。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熱愛徽州古村落的學生,在油菜花田裡頂著烈日揮動著手中的畫筆進行創作。無論是作業的學生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攝影人,大家都用各自不同方式記錄這美麗的古村落。

漲知識!婺源理坑,明代兩位總理級高官家鄉,國宴錦鯉竟來自這裡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美術學院學生專注認真的身影,三三兩兩散落在屋簷、在橋邊、在田間,構成了融入村莊的一道靜謐風景。熱愛徽州古村落的學生,在油菜花田裡頂著烈日揮動著手中的畫筆進行創作。無論是作業的學生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攝影人,大家都用各自不同方式記錄這美麗的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