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潛艇怎麼那麼怕毫無防禦力的反潛飛機?潛艇攻擊飛機有多難?

永遠十八歲的大叔


不是有些潛艇,是大多數潛艇都比較懼怕各類先進的反潛飛機。其實潛艇防空作戰最大的障礙就是如何有效探測飛機並進行制導,想要防空只能上浮,但是上浮又是告訴別人我在這,成了不打自招。如果能保證隱蔽性那麼防空導彈可能根本用不上,所以還是以躲和藏為主。下圖為二戰時期裝備防空炮的VIIC型潛艇,同樣也只是在水面狀態使用

潛艇這種在水下作戰的武器面臨的最大麻煩就是水,因為水會對的電磁波、可見光和紅外線有很嚴重的屏蔽和吸收作用。所以很多潛艇上配備的魚雷都是“線導魚雷”,在魚雷後面拖著幾十公里長的細光纜進行實時數據傳輸,否則使用無線電通訊和制導那麼信號在水中沒有幾十米就衰減了,只有當魚雷接近目標時才轉為引導頭引導模式。下圖為俄羅斯Fizik-1魚雷,螺旋槳後面的圓筒就是導線桶

這問題放在防空上也是一樣,潛艇在水下受到水的影響無法有效追蹤飛機和精確定位,也沒辦法通過數據鏈接收其他艦艇/飛機追蹤的實時數據,這樣就無法對導彈進行參數裝訂。所以潛艇在水下很難使用防空導彈進行有效防空作業。如果想要進行防空,那麼潛艇需要上浮或低深度潛航升起雷達或天線進行探測或接收數據鏈數據,但是這樣就等於把自己暴露,成了不打自招了,現代反潛機雷達有能力對潛艇通氣管進行捕捉。下圖為高新反潛機,機鼻下方黑色的凸起就是雷達

即便潛艇具備水下發射防空導彈的能力,那麼防空導彈出水的一瞬間就會被反潛機捕捉,這樣就等於間接把潛艇位置暴露,因為導彈發射位置就是潛艇位置,這也喪失了隱蔽性。這樣被捕捉到位置的潛艇會立即遭到附近的反潛機圍攻,潛艇再快也快不過飛機。所以不管是潛射還是水面發射,潛艇的防空作戰其實是在用隱蔽性來交換,但是潛艇最大的優勢就是隱蔽,一旦喪失了隱蔽性那麼潛艇就變得毫無意義,在水下就等著被宰割,反潛魚雷、反潛導彈會給你一頓招呼,然後永遠變成“潛艇”。這樣為了防空暴露自己實在是得不償失甚至可以說是主動自殺。所以現代潛艇一直以來鮮有裝備專業防空導彈。下圖為某型潛射反艦導彈出水,可以看到特徵非常明顯,很容易被捕捉到

有的潛艇攜帶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或其變種用於水面應急防空,比如下圖為“基洛”級潛艇裝備9K38防空導彈,最大射程5公里。但只是用於水面應急,比如被迫上浮……一旦用了這種導彈那麼基本就是魚死網破了,千萬不能專門為了打這架飛機浮出水面

德國未來會推出一款“潛艇交互式防禦與攻擊系統IDAS”。他是利用潛艇探測大型反潛直升機釋放的拖曳聲納,導彈發射後在水下飛行狀態利用光纖制導,出水後轉入紅外製導攻擊反潛直升機,射程只有15公里,也只能用於對付反潛直升機。但是還是回到上面說的,潛艇只要把防空導彈放出去那麼就等於告訴反潛機這個位置有潛艇,又會喪失潛艇的隱蔽性。


雛菊西瓜Peterpan


潛艇的潛,就是潛水,潛水才是潛艇的強項,潛水的目的,就是強調隱蔽性,以便出其不意地對水面艦艇、商貨船等高價值目標發動突然襲擊,然後開足馬力逃之夭夭,迅速脫離現場。

觀察自然界飛鳥對魚類的攻擊,幾乎都是飛鳥佔據了上風,魚類唯有深潛,才是安全可靠的,出來冒泡就非常有可能被飛鳥逮捕;設想一下,固定翼反潛機和反潛直升機,是不是就是飛鳥,潛艇是不是水中的游魚,反潛機和潛艇,事實上就是飛鳥和游魚的關係。

倘若潛艇出來冒泡,即便通氣管狀態航行,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反潛巡邏機在很遠就可以探測到潛望鏡狀態的潛艇,待迅速精準定位潛艇的位置時,可以空投反潛魚雷、航空深彈等攻潛武器進行打擊,一般在空潛對抗中,潛艇的勝率極小。

二戰時,即便有潛艇裝備有大口徑機槍和機關炮,在空潛對抗中,潛艇大概率完敗,毫無勝算,因此艇上的大口徑機槍和機關炮,聊勝於無,僅起到一定的壯膽作用。

參考重型巡洋艦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在與空中戰機的對壘中,艦上即便有數十門乃至上百門高射炮,火力不知道要比潛艇強多少倍,在空中打擊下不是戰損就是徹底沉底,潛艇上的那幾門機槍和機關炮有個鳥用。


冷戰時期,英法德美蘇等國,都為潛艇開發了潛射防空導彈,但真正水下深水狀態發射防空導彈的極少,關鍵是受阻於對空中目標探測的不便。

因此以上幾個國家開發的潛射防空導彈,大都數屬於潛望鏡狀態發射,對空中目標並不具備優勢,此狀態下的潛艇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遠遜於空中目標對潛艇的探測,在發現即殲滅的當下,企圖憑藉潛艇在潛望鏡狀態下用防空導彈掠殺空中目標,事實上威險係數非常高,除非反潛機探測人員都在打瞌睡,潛艇才有勝算。


當代潛艇可以裝防空導彈,但都是近程防空導彈,潛艇打空中目標的難度,就是深潛的潛艇無法探測空中目標,而空中目標卻可以投擲聲吶浮標等反潛工具探測到水下的潛艇,再通過精準定位,即可用反潛武器對潛艇予以攻擊。

而潛艇要探測到空中目標,唯有潛望鏡狀態,伸出對空探測雷達,才能發現空中目標,但此時的潛艇卻非常容易被反潛機所捕捉到,對潛艇來說就非常危險了。

總之,潛艇不是萬能的,必須將潛艇的最大優勢發揮出來,那就是隱蔽接敵,打了就跑不與對方高航速的反潛兵力周旋,迅速脫離海戰場,保命為第一要務。同時軍方必須認識到潛艇的不足,在空潛對抗中,潛艇基本上沒有勝算,必須承認並清醒認識之,企圖在潛艇上安裝防空導彈對抗空中目標,與二戰時的潛艇裝備大口機槍和機關炮沒什麼區別,在和空中目標對抗上,潛望鏡狀態下的潛艇,無疑是自殺,自保都困難。

無論反潛機如何挑釁,潛艇惟有深潛,高掛免戰牌,方為上上策,這是由潛艇的作戰特點所決定的,如同古代行軍打仗,不利己方作戰時,就緊閉寨門,力求自保再說。


國平軍史


潛艇和反潛飛機的關係相當於海鷗和魚兒的關係,海鷗天生就是吃魚為生的,他們是天然的敵人,魚兒卻很少有難反制海鷗的能力。雖然他們這兩對之間很類似,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潛艇和反潛機已經可以相互反制了,只是潛艇由於需要在水下保持隱蔽性航行,能反制反潛機的手段十分有限而已。

颱風級核潛艇

P8反潛機

潛艇作為海底最隱蔽的殺手,首先是保持自身的隱蔽性,保持自身的實力,在需要的時候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對目標進行打擊。然而反潛機就是專門為了能發現海底下航行的潛艇而設計的,反潛機可以通過攜帶聲吶浮標,對海搜索雷達,安裝磁異探測儀設備對潛艇進行大面積廣泛的搜索任務,目前是世界最重要的偵測潛艇的手段。一個是潛艇想要隱身,而反潛機為了反潛艇的隱身,搜索他的存在。一旦被反潛機發現,自己的身影,就會被反潛機攜帶的反潛魚雷和反潛深彈攻擊或者是反潛機呼叫前來的其他攜帶武器的飛機和艦艇的聯合攻擊,其被擊沉的概率都十分高了。因此就算反潛機本身沒有攜帶武器,潛艇被發現也是十分危險的,曝光在反潛機的偵查,隨著都有可能遭到打擊,帶來滅頂之災,因此潛射當然是十分害怕反潛機這個天敵的。

卡27反潛直升機

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潛艇技術也是日新月異,在反制反潛機偵查方面,也是在不斷提高能力,一方面加深潛艇下潛的深度,減小噪聲降低讓反潛機可探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潛艇的潛對空武器上進行了不斷的研發,已經可以在潛艇上安裝潛空射導彈,對反潛機直接發起攻擊。但是潛艇在潛空導彈攻擊上難度並不小,因為潛艇是在水下航行,在水下偵查空中的反潛機,特別是通信系統(水下信號傳輸,導航,探測難度極高)受到很大限制,技術難度至今不能突破,相應的對空搜索雷達在水下也很難發揮作用,通常需要浮出水面,進行偵查或者通多潛望鏡等設備偵查,通過這些手段發現反潛機進行攻擊,不難看出潛艇想反制反潛機手段十分有限,弄不好還會被飯反潛機首先發現,最後得不償失。

我國反潛機

總的來說,反潛機是世界主要大國才有的高端裝備,反潛機作為一款反制發現潛艇的主要手段,潛艇的的生存概率受到了挑戰。但是各國在潛艇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尤其是核潛艇更是難以被探測到。擁有核潛艇的五大國仍然大量裝備了核潛艇,說明了潛艇仍然是十分強大生存能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想在面對茫茫大海,想要搜索一個潛艇也是大海撈針。


藍海夢想666


怎麼說吧,一個武功再怎麼好強的人是不會主動去惹一個不會武功的黑幫頭領,雖然他不會武功,但是他可以讓自己的手下去打,而反潛飛機就是"黑幫頭領"的角色。在反潛作戰中,搜潛是最為關鍵,因為只有發現了對方前提才能進行攻擊,而如何發現對方潛艇則是一大難題,因為浩瀚的大洋麵積實在太廣,潛艇將自己的身影隱匿於大洋之下,想要在大洋當中搜索敵人潛艇就相當於在沙漠裡尋找像半顆米粒大小的金子,難度非常大。


所以反潛飛機除了裝備對海搜索雷達還要裝備可投放的聲納浮標,而反潛機尾部有一根磁異探測針,用磁場來搜尋水下的潛艇,同時也要擁有良好的通信指揮設備。因為反潛機發現海面異常的時候,在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一般都會用通訊設備調動相關海域附近的反潛軍艦、反潛直升機去搜尋。而且會容納這些大型設備反潛機的體型一般都不小,所以通常還能帶一些反潛武器,在一些緊急情況下,反潛機的武器裝備同樣直接可以攻擊敵方潛艇。
美國用波音客機改裝的反潛機


反潛深彈的攻擊

而潛艇之所以不敢主任招惹反潛機也有自己的原因,因為反潛機要發現潛艇要比潛艇發現反潛機要容易得多,而一般潛艇身上也不會裝備防空導彈,更何況反潛機又不是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如果正面硬剛反潛機的話自己還不一定能打得過,這反潛機也不是非打不可,潛艇最大的優勢在於能下潛到海面下躲避攻擊,有時候直接下錢就OK了,幹嘛還要招惹反潛機呢?潛艇的任務不是防空打飛機,而是隱匿於海洋尋找有價值的攻擊目標,並給予出其不意的打擊。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潛艇是不是可以設計一種智能防空導彈,還有一套拖拽式防空探測雷達系統,當發現敵機時下潛,同時釋放出拖拽式雷達漂浮在水面上,鎖定敵機,深水之下無法發射導彈,但是導彈可以設計成固定在潛艇殼體外部,導彈裡面有堅固的氣囊能承受巨大水壓,那麼可以在幾百米的深度釋放防空導彈,導彈靠浮力自然浮出水面,由鎖定了敵機的雷達系統遙控點火發射攻擊敵機,你們覺得可行嗎?


東北男2019


目前來看,航空反潛是最有效,也是對潛艇威脅最大的反潛作戰樣式。迄今為止,對於各類航空反潛飛行器潛艇除了規避沒有更好的辦法。

反潛飛機的防禦能力這個問題需要客觀看待,在對空防禦上反潛飛機的確沒有任何防禦能力,但對於潛艇來說,其集搜索和攻擊為一體,不僅僅可以攜帶觀測設備、聲吶浮標,還可以掛載反潛魚雷、深水反潛火箭彈甚至反艦導彈,並非沒有任何防禦能力,這是個常識錯誤。

曾經也有國家進行過潛艇安裝防空導彈試驗,但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有兩個主要的技術瓶頸有待解決:

第一個,如何實現發現、鎖定反潛飛機。一般情況下,現役的防空型驅逐艦主要依靠安裝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來實現對空搜索探測、鎖定以及後續的制導。我們都知道艦載相控陣雷達需要安裝一定的高度,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雷達因地球曲線而帶來的探測盲區,高度和探測距離成正比例關係。

潛艇從佈局上來看,安裝空間也只有指揮塔,但是潛艇經常需要下潛作戰,這將大大影響到雷達的探測距離和探測角度;同時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帶來的將是如何克服壓強,雷達電子設備本來就屬於精密儀器,這都是有待解決的技術難題之一。

沒有有效的探測手段,就算潛艇安裝了防空導彈也沒有太大作用,因為防空導彈作戰需要眼睛看得到,發射後還需要相應的制導追蹤,引導導彈最終命中飛行目標。當然隨著防空導彈技術的發現,現在已經出現了發射後不管的型號,未來或許有一席用武之地。

這也引申出第二個問題,如何克服防空彈藥出水問題。通常潛艇發射潛射反艦導彈。魚雷都是在水下一定深度發射,潛射反艦導彈上艇首要解決的就是導彈如何出水的問題,潛射防空導彈亦是如此。

防空導彈需要克服水下發射帶來的一系列技術問題,而且要保證導彈出水後命中目標,否則導彈一旦發射潛艇的位置也就暴露了,很快就會被對手立體反潛兵力形成合圍,後面的結局不言而喻了。

另外,現代反潛不僅僅是航空反潛一條線,一般在航空反潛力量力量出現的同時,附近一定會有相應的水面艦艇編隊。要知道現代水面艦艇的航速普遍在26節以上,部分艦艇高航速可達30節以上,潛艇一旦被發現,很難通過機動擺脫水面立體反潛體系的追蹤。

因此,不解決這兩個問題,潛艇防空基本上都是空談,或者說只是書齋學者的空想而已,實際意義並不大。


鷹鴿分析


事實上潛艇的天敵就是飛機。


自從德國在一戰期間大量使用潛艇以來,反潛逐步成為了許多國家海軍的重中之重。從一戰後期開始,反潛巡邏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根據統計,協約國反潛兵力共消滅德國潛艇140艘,其中6艘德國潛艇為飛機單獨擊沉。

英國皇家海軍博物館中的航空反潛深彈


在二戰中,反潛飛機得以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岸基、水基、艦基三位一體的反潛機體制,它們各具特色,相互配合,取長補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搜潛設備方面,吊放式聲吶、漂浮式聲吶、搜索雷達、磁場探測儀、探照燈等裝備到反潛機上,使搜潛手段更加豐富,搜潛範圍更廣,搜潛準確性更高。在攻潛武器方面,普遍裝備了深水炸彈、火箭、魚雷等,足以對當時的潛艇造成致命毀傷。二戰期間,飛機共擊沉潛艇412艘,佔潛艇損失總數的37%,飛機和水面艦艇協同擊沉潛艇47艘。

二戰以後,隨著潛艇技術水平的發展和反潛作戰新的要求,逐步形成了岸基反潛飛機、水上反潛飛機和反潛直升機三大系列。岸基反潛飛機與其它反潛平臺相比,具有搜索速度快、作業範圍廣、作戰威力強、潛艇難以發現和反擊等等特點,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各國海軍反潛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下面舉一下蘇聯海軍伊爾-38反潛機典型反潛戰術

一般出動3架飛機搜索敵方潛艇,距離基地1500-1700千米範圍內,以巡航速度450-550千米/小時在高度7500-9000米飛行,每架飛機攜帶216枚聲納浮標。在使用聲納浮標進行搜索時,到達搜索區後,飛機會進行圓周飛行,以便根據搜索區地球磁場強度變化來對即在磁探儀進行校準。隨後,機群便會在假設的敵潛艇活動範圍進行搜索。聲納浮標投放高度一般為50-3000米不等,飛行速度則在280-450千米/小時之間,聲納浮標探測距離則會在1.8-9千米之間。如果是用雷達搜索且天氣條件較好,一般飛行高度則會在150-5000米。

伊爾-38投擲聲納浮標


當聲納浮標探測到敵潛艇後,反潛機會用無線電通知岸上指揮所。之後,飛機會繼續保持對目標的跟蹤,後續3架則各自攜帶聲納浮標以及2枚魚雷,以便實施直接打擊。

而對於潛艇來說,攻擊飛機非常困難,最佳手段就是儘量下潛,保持靜音,不被對方發現。儘管有些潛艇嘗試裝備潛空導彈,不過實際效能到底如何還有待檢驗。


榮華之武器堂


不是有些潛艇,而是所有潛艇都怕反潛機,在潛艇不具備防空能力的時候,根據世界各國反潛作戰效能評估,一旦潛艇被反潛飛機發現、跟蹤、鎖定則很難逃脫,其對抗生存概率不超過30%(注意,這裡指的是潛艇被反潛機發現後的逃脫和生存能力,不包括搜潛過程)。反潛直升機和反潛巡邏機作為專為“搜潛、攻潛”而生的裝備,當然是潛艇的天然剋星之一,潛艇首先需要確保如何不被發現,其次就要考慮被發現後如何對抗。以往的潛艇被反潛機發現後只能被動逃離,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主動防空硬對抗。要知道在任何作戰過程中,如果你只有被動躲避的能力而缺乏積極進攻的手段,那麼先天上就已經輸了。

反潛機的作戰特點

當潛艇開始用於海戰的時候,反潛作戰也隨即開始,隨著技術進步,反潛直升機和反潛巡邏機逐漸成為反潛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蓋因其相較於其他反潛裝備具備高機動性、廣闊的搜潛範圍、靈活多樣的反潛方式和便於利用空基優勢建立“多平臺協同反潛網絡信息支點”。反潛機自身可以攜帶吊放式聲吶(直升機)、聲吶浮標、海平面搜索雷達、磁異探測器等“搜潛裝備”,還可以攜帶反潛魚雷、航空深彈等“攻潛設備”,並可以通過數據鏈與其他反潛力量共享反潛信息、協同作戰。


潛空導彈的發展

基於上文所述的各種原因,世界各潛艇大國也展開了積極的潛空導彈的研製的“逆襲”之旅。潛艇攻擊飛機,主要難點在於目標信息獲取和潛空導彈研製所需特殊技術方面,這些無疑對於電子信息技術的要求極高,所以雖然蘇/俄也積極跟隨世界腳步進行潛空導彈開發的時候,其技術性能就比較落後,比如說其SA-N-5潛空導彈系統,只能在水面航行狀態或潛望鏡深度發射,及其不利於潛艇的隱蔽性和生存性。反觀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的潛空導彈發展,則是日新月異,發射方式和能力“花樣百出”。

1、潛空對抗時如何獲取目標信息

潛艇想要在潛空對抗時攻擊空中單位,首先就要及時獲取反潛機的目標信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指潛艇基於海洋環境獲取天然隱蔽優勢的同時,也成為信息探測的天然弱者,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對水下探測、導航、通信的難度大增,對空探測更體現出潛艇的“近視和弱聽”。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潛艇探測反潛飛機的目標信息,依然需要依靠偵測飛機的聲信號、雷達信號、紅外特徵等物理特性。潛艇可以利用聲吶系統直接探測反潛機的聲信號,但是飛機的聲音經過空中、水面、水下多層傳遞散失,對於聲學探測設備來說探測的技術難度極高,需要具備高度發達的聲學理論和技術研製能力。此外,潛艇在潛望鏡航行狀態下,可以使用搜索潛望鏡發現空中目標,水面航行狀態下可以利用搜索雷達探測反潛機等。如今,潛艇探測空中目標的手段更具多樣性,可以攜帶外置設備如“浮標、無人航行器、微型無人機”等,利用這些外置設備上的傳感器探測空中目標信號,並經上圖中的通道E傳遞給潛艇上的接收機。也能通過對空偵查兵力發現目標,並將空中目標信息通過通訊系統傳遞給潛艇,這就屬於協同作戰的範疇了。但是無論如何,這些探測手段,都具備極高的科技含量,不是一般國家能夠研製的。

2、潛空導彈的技術

目前、美英德法等國研製出各種型號的潛空導彈,我們選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德國IDAS的潛空導彈來略作講解:這種潛空導彈系統由艇上火控系統、發射儲運箱、紅外圖像處理系統、導彈尾部矢量控制、制導光纖、導彈本體等各部分組成(如上圖)。

IDAS潛空導彈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在水下發射,線導並裝備可視化導引頭,該導彈光纖制導+紅外成像導引頭,賦予了導彈在出水後自動搜索範圍內空中目標、進行追蹤攻擊的能力,並且從發射後不用管到發射後認為可控兼備的攻擊模式,提高其命中能力。由於本文篇幅有限,關於潛空導彈攻擊飛機的其他難點就不再贅述了,下面放上一些潛空導彈的性能對比,以供參考:


裝備空間


因為相對來講,反潛機更容易發現水下的潛艇,而潛艇想要對天上飛機進行定位就沒那麼容易了,其實在現階段,如何保證潛艇在水下能夠進行可靠的通信,都還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因為電磁波的能量在水中會衰減的很厲害,尤其是波長短、頻率高的電磁波,能量更容易被海水吸收,而剛好大部分雷達的工作波長都處於短波、超短波、和微波波段

,所以,尋常的雷達通信手段對於在水下的潛艇來說是行不通的,潛艇的水下通信一般採用低頻率的長波、甚長波以及超長波波段進行通信。

▲無線電波段

但即使是採用一般長波通信時,對潛艇的深度也是有要求的,比如使用甚低頻(VLF)通信時,潛艇的潛航深度要求是10~15米,而當使用極低頻(ELF)通信時,理論上可以在水下100米~150米左右的深度進行通信,

不過有一點,對於雷達波來說,通常頻率高、波長短作用範圍相對較短,但是定位精度更高,而頻率低、波長長的雷達波雖然工作距離更遠,但是定位精度就相對有限了,所以,對於潛艇和反潛飛機來說,一個在水下,一個在空中,處於兩種完全不同介質中,飛機可以很輕鬆的用聲吶來探測水下的潛艇,但是潛艇就基本上沒什麼有用的手段來發現定位空中的反潛機了。
▲IDAS防空效果渲染圖

▲IDAS潛用防空導彈

這就是潛艇防空的悲哀,畢竟天空上飛的,比起地上跑的、海里遊的,確實有著先天的優勢,反潛機只要知道了潛艇大概的位置,再丟幾發反潛深彈下去,那潛艇通常就只有兩個選擇了,投降或者被擊沉。至於潛艇有沒有防空手段,有,但是作用有多大不好說,現在其實還處於初步的研究中,比如德國的IDAS“潛艇交互式防禦和攻擊系統”,即Interactive Defence and Attack System for Submarines,該系統的打擊手段主要是使用一種潛艇用輕型光纖制導導彈,在水下打擊對方的反潛直升機,如上圖所示,為IDAS的防空渲染示意圖和潛用防空導彈結構簡圖。


但是,這玩意其實就是在已經被反潛機盯死了的情況下用來拼死一搏的,因為其發射深度比潛艇的潛望鏡深度低不到哪裡去,基本上就是貼近水面發射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沒有潛艇會浮上來跟反潛直升機同歸於盡的,因為就算你打掉了反潛直升機,那麼自身的位置肯定也同時暴露了,然後對方的反潛護衛艦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圍過來用魚雷招呼你,所以,就目前的技術來看,德國的IDAS防潛艇空系統只能看成是一款在最後關頭用來拼死一搏的武器,當然了,關於潛艇的防空,目前走在前列的就是德國。


哨兵ZH


潛艇攻擊飛機那就有些難了,電磁波在水中傳播的距離非常有限,也就幾米,或者說十來米,所以潛水艇要想用防空導彈攻擊飛機,必須浮出水面,導彈發射後必須快速下潛規避,而從發現目標,識別目標,鎖定目標倒最後公里目標會用很長的時間,這個時間在我們看來可能不長,但是對反潛飛機來說,已經非常的充足,反潛飛機會在潛艇還沒有完全浮出水面之前發現目標,並對其實施攻擊,潛水艇的速度有比較慢,和飛機比起來好比蝸牛對老鷹,分鐘被反潛魚雷王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