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冷冰器時代,弓箭是最重要的武器,而不是刀槍?

十品龍


弓(弩)箭是一種遠距離投射武器。將縮小的槍矛用器具彈射狩獵,人類發明了弓箭。一句話:箭就是用來高速投射的小長矛。可以塗毒藥、糞便,箭頭製作成倒鉤、破甲頭、重箭來增加殺傷力,還可纏著油綿麻放火。明《五雜俎-卷五》載:“十八般:一弓、二弩、三、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黃、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頭、十七錦繩套索、十八白打(指:“徒搏”赤手空拳,徒手搏擊)。

古代戰爭,還是以使弓箭戰鬥為主!現代武器槍炮、導彈,也是模仿箭射靶子,遠距離發射使用。中外影視劇中,多宣軍隊傳手執兵器,讓人以為古人靠刀劍長矛肉搏,立轉乾坤,匹夫之勇,熱血沸騰,以為戰場打杖是這個樣子,這是不對的。導演很少拍弓箭手大作戰,不利於突出主角光環,看手執冷豔鋸,場面好不熱鬧,穿著的漂亮的盔甲,槍劍飛舞、耍皇家儀仗隊發明的~關刀闊斧、評書捏造的800斤空心大假錘,超現實了,觀眾看得最喜歡。射箭戰鬥太枯燥!

3萬年以前,人想吃肉得打獵,用手或獸皮套扔石頭,投擲尖的木棒,之後人類就開始使用弓箭。中國古代北方遊牧、狩獵民族精於騎射,史書上記載的是匈奴誇耀自己,控弦之士三十萬。沒有說控刀槍之士三十萬。《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人類與獵物相此,力量或奔跑、飛翔速度基本都是輸的。等人拿刀槍到伸手的位置,早逃走了或被反撲了。印度有個普通野獸,一隻豹子進村,幾百個成年男人也抓不住,非常兇猛!一般人的戰鬥力,可比不上狼和公牛。沒有遠射武器,兔子都追不上。

用弓箭、投標槍、大炮這些使用遠射武器相此,帶箭可以多達幾十支,蒙古軍隊可帶100多支,刀劍、標槍,帶1、2支,帶大炮又屬於集團重武器。守城,步戰、馬戰、船戰、火戰、偷襲,埋伏,用箭射遠敵最實用。中國古代,用什麼武器能連續擊中一一不比自己身體、武藝差的許多敵人?李陵帶5000步兵,給上級大部隊運輸糧食、武器,被8萬匈奴單于親領騎兵在荒漠遭遇包圍,當時騎馬打步兵,運用好可以~以一敵十。但李陵部激烈戰鬥十幾天,最後推馬車前行,轉戰幾百裡,殺傷幾萬人,最終一天居然射出巨量的50萬支箭,幸虧任務是往前線送弓箭,一人當天平均射出100支箭。真的是弓箭手對弓箭手大作戰。戰前李陵向漢武帝彙報,帶的5000人都是招募的荊楚勇士、劍客,力可縛虎,射必中的。箭射完,用刀劍與匈奴弓箭戰鬥,一天就失敗被俘了。可以抓住老虎的5000個大力劍豪,遇到強敵,沒有弓箭,也是敗亡。

弩亦弓屬,相傳為黃帝所造,亦名窩弓、其發矢不仗人力,而用機括,力強而及遠,較弓為烈。古代吃人猛獸遍佈世界,獵人一般可當地雷用,箭頭塗上毒藥,獵虎豹。

古人說將才、帥才,國家的強者,都是一一精於騎射!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胡服騎射後,最傑出的將領。訓練敢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破匈奴騎兵十幾萬。

隋唐時期的軍隊基本上以使用弓為主。有"三箭定天山"的輝煌戰例。什麼陌刀、長槊,是沒辦法射箭後,玩命的近身武器。

大唐開國皇帝李淵,從小練箭,年輕時竇家比箭招女婿,他兩箭射中了畫屏上孔雀的眼睛,技壓群雄,贏娶竇家美女。可是李淵的箭法並不單用來把妹的,在戰場上也是箭無虛發,神勇無比。隋煬帝的下令鎮壓山西的起義軍,他奉命率軍駐紮在龍門城,毋端兒率領數千人來攻,李淵以少敵多,率軍出城,全副武裝,領十餘騎兵馳馬突入敵陣 ,左右開弓,射出七十餘箭,無不中的,毋端兒的軍隊膽寒,李淵的軍隊乘勢攻擊,賊軍逃亡。大勝後清查敵軍屍體時,發現李淵箭無虛發,都射在了致命之處。

宋朝佔領了青海東部地區,當地的羌族首領阿章聯合其他部落叛亂,王舜臣是種樸部將,帶兵被敵人包圍,在戰場之中,居高臨下,拔出箭矢,彎弓射擊共一千多次,箭無虛發,羌軍無不應弦倒地。由於射箭次數太多,王舜臣的指頭開裂,血流至肘,憑藉了王舜臣的一己之力,宋軍終於平安脫險。堪稱是戰鬥中的殺人冠軍,單人戰績無人可及。

英國軍隊的長弓手,英法百年大戰中,幾乎戰無不勝。法國制弓技術差,射程近,無法還擊,貴族穿著笨盔甲,來硬著頭皮擋箭,穿不起的小兵就更慘了。在英法戰爭的中前期,由於英國長弓手的巨大優勢,在平原作戰中,法國軍隊經常吃大虧,被壓制了近100年。因此,在古代歷史上,各國培養弓手,都是一個耗資巨大,而且耗時很長的重要事情。弓手是很專業化的兵種。很長時間裡也是遠程攻擊的幾乎唯一手段,17世紀後,隨著熱兵器崛起,弓箭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宋代弓弩手佔了宋軍士的70%,大家認為步兵一上來,都是舉著刀槍、狼牙棒的,絕對是個誤會。

宋弓弩技術為中國曆朝最多,像「三百步外貫鐵甲」的神臂弓,以及「一發可中數十人」的床子弩,均為代表作。“諸處馬軍每一都槍手,旗頭共十三人,其八十餘人並系弓箭手;步軍每一都刀手八人,槍手一十六人,其七十餘人並系弩手”。“更不學槍刀,雖各帶劍一口,即元不繫教習”。

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隊和後代,氣吞萬里,消滅了47個國家,一直打到歐洲。700個民族歸附,蒙古人最大時征服4500萬平方公里土地,統治6億人口。穩定時期3500萬平方公里疆域。元史·記載:“元起朔方,俗善騎射,因以弓馬之利取天下”。三歲小兒即系之於鞍,從眾馳騁。五六歲即教之乘馬,持小弓短矢練騎射。稍長,即令上馬追狐逐兔,四時業田獵,故弓馬嫻熟。

武備志裡記載的弓有便有開元弓、槽稍弓、槽壩弓、大稍弓、小稍弓、陳州弓、竹弓、生漆下面之弓、西番木弓。武備要略中記載的弓有太平寨弓、通用弓,前者形制與高麗弓類似。

而此時高麗弓的射程質量、朝鮮人的射技,中外無不讚嘆精良。朝鮮拖住隋、唐、元、明、清後腿,弓箭是其長項,頑強之至,因為對其援助或征服,導致自己內亂的有隋煬帝、紅巾軍,明朝抗倭,努爾哈赤乘機崛起、清朝甲午海戰,唐朝、元朝自己其它原因倒臺。由於屈服朝貢,只免於被明朝吞併。按照《明會典》的記載,明代初期,明弓的拉力分為四個等級,40斤、50斤、60斤、70斤。制弓材料因地制宜,《考工記·弓人》記載,制弓需要“六材”,即“幹、角、筋、膠、絲、漆”。弓由有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弓弦構成;箭包括箭頭、箭桿和箭羽。箭頭為銅或鐵製(現代的箭頭多為合金),杆為竹或木質(現代多為純碳或鋁合金),羽為雕,鷹或鵝的羽毛。是軍隊與獵人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清朝清帝規定“國語騎射”是八旗的根本。弓匠製作的官弓,最終制成要四年。清軍在崛起和入關一統中國的時候,其軍隊主力八旗為騎馬~重步兵,以騎馬機動,到達戰場後下馬步戰,先以弓箭射擊,再進行肉搏衝鋒的打法為準,所以八旗兵必須練就長時間的騎馬能力(便於機動)和高超的射箭技術。在當時火器和弓箭各自的優點、缺點。火器的好處是練習時間短,缺點是在射速上一時間還超不過弓箭。弓箭的射速高,但是練習時間長。八旗軍卻沒領悟到自己皇帝的苦心,他們的弓箭練習時間越來越少,就連祖先留下的射獵也忘的一乾二淨。乾隆皇帝死後,東北地區的八旗軍在圍獵時就公開的向周邊的獵戶買賣獵物,連嘉慶皇帝也拿他們沒辦法。八旗軍丟掉射箭功夫的後果是: 搏鬥能力很差,鴉片戰爭面對英軍的刺刀時往往一鬨而散。

弓箭這種簡單而又偉大的工具的發明,使得人類從此可以在遠距離上準確並有效地殺傷目標,不必再冒著巨大風險近身肉搏。這堪稱"火器誕生前,人類雙手最偉大的一次延長"。

武打小說中的人,絕對多數不是軍隊和獵人,弓和箭袋佔很大位置,日常攜帶不便,基本不用弓。

武打片中的拳腳(白打),實在是十八般武藝排最末。誇大徒手的作用,真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悲哀,這絕對是: 港臺作家在禁槍之後的一種義和團式的意淫。


十品龍


1、距離,弓箭能在遠距離殺傷對手。

2、刺死砍傷,箭頭進入體內發炎引起嚴重的損傷,在沒有青黴素之前。這就是致命傷。

3、大量而使用簡單。弓箭熟練掌握較為簡單。對體力和運動能力都弱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