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海洋史上的豐碑:他發明了集裝箱,而集裝箱改變了世界


人類海洋史上的豐碑:他發明了集裝箱,而集裝箱改變了世界

集裝箱改變了世界

在當今社會,無論你是以公司的名義與國外的商家進行對外貿易,還是以個人的名義從國外的網站上購買一件商品,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且運輸成本也不再那麼高不可及。據世界海運組織分析,目前世界上有90%以上的貨運貿易是通過海運進行的。不計其數的貨物被裝進集裝箱裡,再被起重機裝載入船。整個過程方便快捷,井然有序。對許多人來說,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但是你知道嗎?僅僅在幾十年前,海洋運輸貨物的方式,卻有著另外一番光景。

美國經濟學家馬克·萊文森在他的著作《集裝箱改變世界》一書中描述說,在20世紀50年代,一艘離開美國前往德國的貨船,經常會裝載近20萬件獨立的貨品。這些貨物會分成1000多個批次到達碼頭,然後由許許多多的裝卸工人進行人工裝船。整個過程不但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而且價格非常高昂。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名叫基思·坦林格的男人橫空出世,他發明了現代意義上的集裝箱,不但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海洋運輸方式,而且為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鋪平了道路。

運輸業巨頭的雄心與困境

基思·沃爾頓·坦林格是柑橘種植者的兒子,於1919年3月22日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蘭治。長大以後,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機械工程學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為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工作,專門設計用於生產B-17轟炸機的工具。

人類海洋史上的豐碑:他發明了集裝箱,而集裝箱改變了世界

現代滿載集裝箱的貨輪

二戰結束以後,坦林格加入了布朗工業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末,他開始和美國企業家馬爾科姆·麥克萊恩創辦的海陸聯運公司進行合作。也正是從那時起,他和海洋運輸業正式結緣,和集裝箱之間的故事也就此展開。

麥克萊恩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卡車運輸巨頭,當時他正在想方設法地讓他的卡車運輸服務更具競爭力。他想到了一個主意,想利用船隻將自己擁有的卡車運往美國東海岸的城市。於是在1955年,他收購了美國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沃特曼輪船公司。

麥克萊恩最初的計劃是製造能夠運載他的卡車的滾裝船,並將運輸成本降低近75%。然而,這個想法真正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卡車輪胎會佔據寶貴的空間,而且他也無法將卡車一輛接一輛地堆疊起來。為了找到解決方案,他求助於當時的合作伙伴布朗工業公司,該公司為麥克萊恩提供卡車拖車,而在該公司擔任工程副總裁的,正是基思·坦林格。


集裝箱誕生的關鍵:扭鎖的發明

在海洋運輸史上,用密封的金屬箱子運輸貨物的想法很簡單,而且由來已久。事實上,從19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金屬箱子,被用來運輸像煤這樣的笨重貨物。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無法在商業層面有效地進行規模上的擴大。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缺乏一種安全的技術來使集裝箱能夠在卡車或貨船上進行固定和堆疊,也缺乏與之相對應的配套工具或設施,包括吊車、船隻和碼頭,更不要說規格和尺寸不統一帶來的各種不兼容問題了。

人類海洋史上的豐碑:他發明了集裝箱,而集裝箱改變了世界

堆滿集裝箱的青島港

在這樣的背景下,麥克萊恩向坦林格提出了一個想法,想讓他設計出一種完美的集裝箱,既要提高容量,又要降低成本,還要實際可行。於是坦林格開始了對集裝箱的研究,並最終發明了真正可以讓集裝箱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機械裝置——扭鎖。他首先將集裝箱封閉起來,然後在集裝箱的每個角都做了一個帶槽的孔眼,再把扭鎖放入其中。這樣,兩個集裝箱就可以堆疊在一起,然後利用扭鎖將它們牢牢地鎖定在一起。

在裝卸的時候,起重機也可以很方便地鎖定在集裝箱的四個角孔上,然後把集裝箱輕鬆提起。此外,扭鎖也可以用來將集裝箱固定在卡車或貨運列車的底盤上。這一切,都讓集裝箱的裝卸變得更加簡單和輕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現代意義上的集裝箱,終於誕生了。


處女航的考驗

1957年10月,麥克萊恩公司的 “蓋特威城”號貨輪正式啟用了坦林格設計的集裝箱,裝載好了第一船貨物,計劃從紐瓦克出發,駛往邁阿密。但是沒有人知道此次航行的結果如何。特別是,有人擔心船艙內高高堆起的集裝箱,可能會在顛簸的大海上移動,由此引發事故,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人類海洋史上的豐碑:他發明了集裝箱,而集裝箱改變了世界

集裝箱的標準照

為了檢驗集裝箱在航運過程中的狀況,坦林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貨船啟航之前,特別去了紐瓦克的一家商店,買下了商店內所有的模型粘土。當集裝箱被裝載到船艙上時,他用鉛筆刀切割下粘土塊,然後把它們楔入到集裝箱的角柱之間。四天後,當“蓋特威城”號停靠在邁阿密時,他取回了這些粘土塊,看看它們在航行中被壓縮了多少。結果表明,集裝箱堆的移動不超過十六分之五英寸。坦林格設計的集裝箱系統順利通過了考驗。

艱難的標準化之路

集裝箱在海洋運輸方面的作用,就像亨利·福特的裝配線在汽車生產方面的作用一樣。它通過將貨物進行標準化處理,將鐵路、公路和海洋貨物運輸整合到一個單一的協調系統中來提高效率。在集裝箱化之前,貨物處理要求碼頭工人將箱子、包、桶等容器分別裝入到散裝貨船貨艙的不規則空間裡,這一過程不僅緩慢低效,而且時常會導致大量貨物在港口“消失”。如今,熟練的起重機操作員可以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從卡車底盤上取下一個20噸重的集裝箱,並將其放入集裝箱船上的一個貨槽中。而且在整個過程中,貨物基本上不可能被偷竊。

人類海洋史上的豐碑:他發明了集裝箱,而集裝箱改變了世界

集裝箱就這樣被吊裝上船

然而,這場集裝箱標準化革命的進展卻十分緩慢,主要是因為其他公司很快就通過模仿,生產出了自己的集裝箱設備,以提升貨物的裝卸和運輸效率。到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集裝箱的尺寸或型號不同,由此引發的不兼容問題越來越多。最終,這促使美國標準協會特別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公司都開始積極行動起來,想讓委員會同意,把他們自己的設計作為行業標準,一場激烈的爭論隨之而來。

在這個過程中,坦林格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說服麥克萊恩,讓海陸聯運公司放棄了之前申請下來的扭鎖和角柱的專利,從而打破了僵局。1965年6月,美國標準協會通過了一項基於海陸聯運公司設計的國家標準,但略有修改,以防止該公司享有商業優勢。三個月後,國際標準化組織採用ASA設計作為世界標準。

永不磨滅的豐碑

集裝箱標準化之後,全球各地都開始按照這套統一的標準對相應的配套設施進行重建,包括運輸貨物的卡車,裝卸貨物的起重機,裝載貨物的輪船,甚至還包括港口和碼頭。到了70年代末,集裝箱在國際貿易中幾乎已經全面普及。

人類海洋史上的豐碑:他發明了集裝箱,而集裝箱改變了世界

正在裝運集裝箱的車輛

集裝箱革命對世界貿易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是許多人始料未及的。貨物通過集裝箱進行海洋運輸之後,運輸成本大幅下降,在商品交易總成本中所佔的比例簡直微不足道。另外,它還使許多之前不能運輸或不便運輸的貨物,能夠輕而易舉地裝入集裝箱,很方便地發往目的地。集裝箱的使用,也使得貨船上的空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航運能力大幅提升。

世界經濟由此蓬勃發展,加速進入了全球一體化的新時期。

隨著科技的進步,集裝箱的發展也日新月異,越來越現代化、科技化和數字化。但這一切,都是在坦林格的偉大創新的基礎上所取得的進步。2010年,坦林格因其遠見卓識和創新理念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吉布斯兄弟獎章。該獎項旨在表彰那些在應用科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2011年8月27日,坦林格離世,享年92歲。坦林格為推動海洋運輸和世界貿易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將永遠銘刻在人類海洋史上。(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