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兵三”彈道導彈時速24000公里,算不算超高音速武器?有何依據?

things


高超音速速武器是指速度遠超音速的武器。一般指的是臨近空間的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巡航高度可至臨近空間的飛機、導彈、炮彈等有翼或無翼飛行器的總稱。

由於性能和特性的不同,超高音速武器之間也有許多的劃分。比如彈道導彈末端突防速度可達二三十倍音速,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超高音速武器,但是其飛行軌跡大部分在大氣層外;一般特指的,同時也是目前最受重視的,則是飛行軌跡位於大氣層內的超高音速武器。如果要更詳細說明的話,甚至可以說是特指採用衝壓發動機的飛行器。

所以民兵三導彈,在嚴格意義上並不算高超音速武器。美國陸軍目前正在研製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計劃於2021財年發射一枚超高音速導彈,無論是在技術積累還是在人才方面,美國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因此,當美國決定開發超高音速導彈這款目前來看沒有防空網能夠有效攔截的武器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引來多方矚目。今年初俄羅斯成功試射先鋒超高音速導彈,可以說是將西方國家給驚出了一身冷汗。而美國高調宣佈開始研發這一類的武器,無疑是對俄羅斯的不對稱作戰力量的再平衡。

超高音速導彈之所以難以攔截,一是其速度超快,留給防空網絡的反應時間非常有限,大大壓縮了攔截時間;二是其位於大氣層內飛行,機動變軌的性能更出色,攔截時無法按照既定軌道進行攔截。如果再利用錢學森彈道乃至桑格爾彈道來“打水漂”,那麼完全可以說是百分百能夠命中目標,攔截的概率無限接近於0。

當然,超高音速導彈威力巨大,但是相對的弊端也很明顯。開發困難自不用說,另一個問題就是由於速度過快,甚至於可能產生電離雲,極易被敵方的光電雷達發現。不過,由於超高音速武器本身速度極快,光電雷達發現它時基本也沒有什麼機會來通知己方防空網絡發動攔截,因此這個缺點在現代來看並不是大的缺點。


科羅廖夫


民兵3是美國第三代陸基洲際導彈,也是目前美國唯一的陸基戰略核打擊核心,它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3萬千米,圓概率誤差約300米,可以攜帶3個分導式核彈頭,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但是在美國尤其注重空中和海上核打擊力量的情況下,民兵3服役已經近半個世紀,其性能相對於白楊M和東風41來說已經顯得相對落後,近年來試射更是屢屢失敗。不過作為一種超遠程洲際彈道導彈,其末端速度能夠突破15馬赫(約1.8萬千米/小時),依舊可以劃入高超音速武器的行列。


高超音速武器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定義的,一般指的是最高速度達到5馬赫以上的武器。民兵3洲際導彈的導彈高度超過1000千米,中段大氣層外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末端由於重力加速度的加層,最高速度可以達到15馬赫,很明顯屬於高超音速武器的行列。不過彈道導彈只能算作是廣義的常規高超音速打擊武器,主要是因為彈道導彈的彈道相對固定,更加容易被提前探測和攔截,其中尤以陸基洲際導彈最為突出。
▲民兵3導彈試射

民兵3屬於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導彈,這種導彈無法進行移動,所以在部署之時就已經做好了打擊目標規劃,設定好幾個預先攻擊的城市或者地點,然後提前計算出各種發射參數,一旦需要發射,輸入提前計算好的參數就能夠按照固定彈道飛過去進行攻擊。彈道導彈在飛行過程中的航路相對固定,一般不會發生多少彈道偏移,所以敵人如果通過偵查衛星、遠程戰略雷達等實時探測到你的導彈發射,那麼就能夠馬上計算出你要攻擊的目標和飛行路線,在導彈飛向目標的這幾十分鐘內就能夠組織起多次有效攔截,最大限度的減少導彈突防幾率。

▲彈道導彈海上攔截原理

目前全世界彈道導彈攔截系統最為強大和多樣化的國家就是美國,並且由於其海外軍事基地和同盟國較多,可以在對手的導彈發射地周圍佈置預警雷達,因此普通的洲際彈道導彈已經越來越難以突破其防禦網絡而打擊美國本土,這就催生了新一代的高斌音速武器的誕生,所謂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就是既具備常規彈道導彈的五倍音速以上速度,又具有巡航導彈一樣詭變的彈道,這就是所謂的錢學森彈道和桑格爾彈道。這兩種彈道雖然有所不同,但實際上都是設想導彈能夠在大氣層邊緣進行不停地跳躍而最大限度的規避攔截。


▲三種彈道對比

那麼如何實現這種跳躍彈道呢?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方法就是為彈道導彈加裝乘波體彈頭,乘波體是一種複雜的流線體構型,在其高速飛行時能夠與空氣相互作用而在表面產生強大的激波,而激波又會產生升力,由於升力不斷地增加和減少,乘波體就會不斷地下降和上升,由此就彷彿在大氣層上騎馬一樣上躥下跳,因此也就得名為乘波體。由於乘波體的這種上下跳躍會因為各種環境因素而發生變化,因此其彈道是完全無規則的,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攔截乘波體高超音速武器基本無解!而這種武器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超音速武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民兵3這種常規導彈導彈基本上可以被排除在外。



高超音速武器尤其是超遠程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現簡直可以說是美國現有彈道導彈攔截系統的災難。美國從冷戰開始,耗時半個世紀,耗資數萬億美元所打造的陸海空天全方位彈道導彈攔截網絡在這種武器出現以後就變成了一張可有可無的窗戶紙,基本上一捅就破。自從俄羅斯先鋒導彈、匕首導彈以及我國的東風17出現以後,美國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為他們從冷戰後保持了近三十年的戰略優勢從此喪失殆盡!而迫於壓力,美國從去年起也開始加速發展陸基高超音速導彈的研製,隨著多個項目的開花結果,未來老式的民兵3導彈很可能會被新式的高超音速導彈所代替,一代梟雄也終將退出歷史!

▲美國已經展開的多個高超音速武器計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下子弄這麼多,不怕撐死?


軍武吐槽君


所謂高超音速武器,簡稱"高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高超",就包括美國LGM-30G型"民兵"-3導彈,就是一個指標——最大飛行速度,超過6倍音速就是"高超"!但是,這種標準的武器,也就是中遠程彈道導彈,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出現!而我們通常所說的"高超",是狹義的,不是這麼簡單,有很多標準,具體如何呢?




首先是狹義的"高超"武器,既不是巡航導彈,也不是傳統的彈道導彈。不僅速度高,而且彈道詭異、反傳統、非主流!傳統彈道導彈,俗稱"二踢腳",彈道就是個拋物線,上去衝出大氣層,再掉下來,返回大氣層,再擊中目標。返回大氣層,術語叫做"再入"。傳統彈道導彈,拋物線彈道很固定,顯得很笨,後來往導彈上加控制面,加變軌發動機,這樣就能變1-2次軌道,但還是很笨,美國一系列導彈防禦系統,比如宙斯盾的AN/SPY-1系列,薩德的AN/TPY-2型雷達,很容易跟蹤導彈,並測算出整個彈道。下為傳統彈道導彈的彈道。

所以,狹義的"高超"武器,搞出來就是為突破,現有導彈的性能限制。"高超"在重返大氣層時,不僅速度快,而且彈道完全不同,可能是滑翔式,在大氣層邊緣滑翔;或者是多次往返大氣層,出來再進去,進去再出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打水漂"!另外,進入大氣層後,一些"高超"還能有螺旋形彈道。下圖是"錢學森"型彈道,和"桑格爾"彈道,都是"高超"武器典型彈道,也可能是兩種彈道的組合。"高超"武器,既然飛行軌跡如此不規律,就是要突破現有導彈防禦系統防禦,包括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GBI、KEI,以及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包括陸基和海基宙斯盾,以及薩德等系統!下圖為高超彈道,再下圖為薩德的雷達。


目前各大國,都在抓緊進行"高超"實驗和裝備。比如俄羅斯,已經在米格-31上,裝備了空射"匕首"高超導彈,在2016年完成了“鋯石”高超導彈首次陸上試射,射程約400千米,速度馬赫數5~6。另外,今年第一個"先鋒"高超導彈團,也要服役!俄羅斯未來,就是戰略火箭兵的"先鋒"、海軍的"鋯石"、空天軍的"匕首",從大到小的高超"三劍客"!下3圖就是"三劍客"。




美國則在2010年4月26日,試飛HTV-2型"全球打擊高超武器",可以在臨近空間軌道,以20倍的聲速飛行8000公里,但是實驗失敗後,該型號多年沉寂。未來,美國將首先裝備AGM-183型"高超"導彈,性能距離HTV-2差很遠。總體上,美國由於之前的輕率,距離已經裝備"高超"武器的俄國,和東方大國,已經有了明顯差距。


軍事作家陳曦


所謂“高超音速武器”,是繼螺旋槳、噴氣推進器之後,航空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成果,主要包括巡航導彈、滑翔式導彈、精確制導炮彈等。

一般學界認為速度超過5倍音速以上的武器,都屬於高超音速武器;由於此類武器航程遠、速度快、結構簡單、性能超卓而備受各國青睞,目前,美俄中等世界軍事強國,都在研發自身的高超音速武器。

前幾年,我國在西部一個導彈基地第二次試射了一枚Wu-14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引發了當時國內外軍界的高度重視,被認為是戰時非常難以攔截的武器,具備刺破現有反導體系的能力。

超高音速武器,這個概念的提出,也不過數年的時間;其實,並不存在關於高超速武器的統一概念,東西方軍界基本上是各說各話,對於此類武器在今後實戰運用中的性能還是有一定分歧的。

至於美國的“民兵三”,是洲際彈道核導彈,發射後會衝出大氣層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公里/秒,相當於23.6馬赫,且“民兵三”的彈頭在末端突防時,其最大沖刺速度甚至會達到30馬赫以上,具備飛得快、飛行時間短,不易被對方攔截的特點。

因此,套用高超音速武器的概念,從飛行速度5馬赫的標準來判斷,美國“民兵三”彈道導彈,完全當得起“高超音速武器”的稱號。

但軍界關於高超音速武器,是撇開彈道導彈的,所有彈道導彈包括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在軍方眼中不屬於高超音速武器。

軍方所謂的高超音速武器基本上屬於新概念的武器,用來執行戰術打擊,在一小時內能打擊全球任何目標,而不是類似裝上核彈頭進行戰略打擊的彈道導彈。

從戰術打擊和戰略打擊的角度來看,軍方對於高超音速武器的劃分,也是符合軍事鬥爭需要的,讀者也是可以理解的。


國平軍史


如果單從速度來看,不光是民兵3,世界目前現役的許多彈道導彈都可以歸為高超聲速武器。

但是目前國際上所說的高超聲速武器一般指的是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是指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巡航高度可至臨近空間的飛機、導彈、炮彈等有翼或無翼飛行器的總稱。

之所以在彈道導彈已經能夠達到高超速的情況下單獨列出高超聲速武器這一新概念,就是為了對二者加以區分。相比傳統彈道導彈較為固定的拋物線彈道,高超聲速武器具有彈道低、機動性強等特點,攔截和探測難度更大,也能減少被當成是戰略彈道導彈的誤判而引發局勢失控,所以戰場適用性也更強。

由於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可大大擴展戰場空間,所以其巨大的軍事和經濟價值十分引人注目。當今,高超聲速飛行器已成為世界各軍事大國紛紛投資的領域,成為21世紀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所以民兵3不能視為高超聲速武器。


蘭順正


我們首先要確定幾個概念,首先你說的時速指的是洲際彈道導彈彈頭下墜時的末端速度,並非導彈的爬升速度和中段飛行速度,其次洲際彈道導彈屬於大氣層外飛行的武器,最後彈道導彈和它的名字一樣是依賴彈道飛行的一般無法改變運動軌跡(中國的東風41除外這貨有特殊設計)。明確彈道導彈的概念之後我們再來說現在所謂的高超聲速武器,高超聲速武器指的是巡航速度5馬赫以上並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武器,武器種類不限可以是飛機導彈火箭,這種武器必須經過特殊的氣動外形設計(比如乘波體和升力體),來確保其飛行時的升力和可操縱性並且儘量的避免激波的干擾。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彈道導彈之所以不是高超聲速武器的原因是,1.巡航速度沒有達到5馬赫以上,2.無法在大氣層中持續飛行,3.軌道固定無法機動


開著皮卡打坦克


武器的分類名稱也要看歷史淵源的,不是速度高就叫高超音速武器,彈道導彈放一邊,激光武器還沒說話呢。

目前高超音速武器的定義,特指“近空間高超音速飛行器”(NSHV),速度在5馬赫以上,但是主要在大氣層內活動,可以利用稀薄大氣層實現變軌機動。這樣就把傳統的彈道導彈劃在了圈外。




味冷


民兵導彈19.4倍音速,是高超音速嗎?


VictorUSA


一般的導彈都是超音速的,試想一下,要是導彈的速度還沒有戰鬥機速度快,那款導彈一定是廢物導彈,無用武之地。洲際彈道導彈那就跟不用說了。不是超音速,目標又大,根本不用防空導彈攔截,戰鬥機發一個空空導彈就給你攔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