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備份,哪些目錄是需要備份的,哪些是不必的?

紅伊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備份數據,是因為這個數據很重要,所以我們要去備份它。linux系統中,一切都可以是文件,感覺哪的數據重要就去備份。

下面我簡述下Linux系統目錄結構和需要備份的數據:

系統目錄結構

linux系統是目錄樹的結構,一切都都是從根開始,下面說明下個目錄的用途:

bin 二進制的普通命令
boot 系統引到程序存儲目錄
etc 系統配置文件存放路徑
home 普通用戶的宿主目錄
lib和lib64 lib庫的目錄
media 光盤掛載路徑
mnt 臨時掛載目錄
opt 可選目錄
proc 是虛擬文件系統
root 超級用戶目錄
sbin 只有root用戶才能用的命令目錄,“super bin”
srv 存儲本機或本服務器提供的服務或數據
sys 硬件信息以及內核模塊等信息
tmp 臨時目錄
usr 用戶的程序目錄
var 常發生變化的文件目錄

配置文件備份

linux系統一般是提供服務,我們稱之為服務器,在服務器運行中會提供各種服務,這些服務都會有自己的配置文件,管理者會根據情況配置自己的配置文件,但是當服務器反生故障配置文件丟失,我們就可以將已經備份的配置文件很快速的還原到服務器對應的目錄,這樣對我們的工作也減輕了不少的壓力。


上面說過/etc 目錄一般都存放用戶配置文件的目錄,我們可以將提供服務的配置文件進行備份,只要養成良好的備份習慣,就算出現故障,管理者也可以從容的對待。

備份常用命令

linux系統在使用時,經都在是命令行界面下來工作的,常用的備份命令有cp/scp/rsync/tar/dd

cp 可以將我們需要備份的數據考本(網友說系統不大整塊備份得了,添加dd命令)

scp 可用通過網絡將需要備份的數據拷貝到其他的linux系統中

rsync 可將對應的文件或目錄同步到其他linux系統或本地的其他目錄

tar 可以將需要備份的數據進行壓縮,配合上述的4個拷貝命令使用

dd 將磁盤的某個分區備份成一個BIN文件,執行:

dd if=/dev/sdax of=filename.bin bs=4M

總結

在當前數據倍增的時代,備份尤為重要,養成良好的備份習慣,對我們的日常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出現問題時,也會減少數據丟失造成的損失。

以上回答希望幫助到你,如有不同的見解歡迎批評。


IT大叔Cc


需要備份的目錄:

/bin /boot /etc /opt /usr /home /root /sbin /lib


以下目錄有的話,也要備份:

/lib32

這些目錄:/sys /lost+found /dev /media /mnt /proc /var可以不備份,但在恢復時必須手工建立這些文件夾;如果有 /lib64 ,應該是鏈接,也要在恢復後,啟動系統前建立;可能還有其它的一些文件,如,ubuntu下有 /initrd.img , vmlinuz,這不是必須的,但與引導配置有關;一些系統有selinux文件夾,如果不是空的,也要備份;


還有,一些服務可能會在 / 目錄建立一些文件夾,也必須備份;你應該貼一份你的系統的根目錄中的文件列表,以ls -al方式貼出,這樣容易判斷。



甲子聊創業


目前日常的工作中,都是不需要備份系統的,現在的操作系統都是運行在虛擬機或者容器內,上面跑著的應用都是多路的,單一系統損壞都不會影響雙活業務,只需要再拉起另外一臺進行應用部署即可。應用的數據都在後臺,程序都在svn上。而後臺的數據都在數據庫存儲上。

相對於目前正式的工作環境,都是不需要備份系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