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區口罩都敢截胡?大理無理背後,一座沒有外援城市的慌不擇路

疫區口罩都敢截胡?大理無理背後,一座沒有外援城市的慌不擇路

“惡貫滿盈”段延慶的老家大理,又作惡了。

因為“應急徵用”途經當地,發往重慶、黃石、成都等地的多批防疫物資——口罩,這座地處西南邊陲的18線小城市,這兩天被罵出了翔。就連新華網都貼出大字報:大理,你“欠理”了!

在重慶、黃石方面地不斷催要下,在輿論一輪又一輪地抨擊怒斥下,大理官方不僅改口答應歸還口罩,還捱了雲南省的一頓通報批評。真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活該!

從這出鬧劇中,有人看到權力的無法無天,有人反思危急關頭地方割據、以鄰為壑,但似乎很少有人想過一個問題:為啥是大理,而不是諸如溫州、武漢等城市“應急徵用”過路口罩呢?

是因為大理疫情更嚴峻嗎?但再怎麼嚴峻,能跟溫州、武漢比?我查了下最新的數據,截至2月6日下午14點,大理州總共確診8例,整個雲南是128例,還不及溫州一市的三分之一。雖然不能說安全無虞高枕無憂,但在全國顯然不是最嚴峻、物資最緊張的地方,甚至連“之一”都算不上。

是因為後者的政府更文明守法嗎?開什麼玩笑,鄂省官場、紅會、CDC都是些什麼貨色,還沒看清嗎?再說了,性命關頭,易子而食的事情都發生過,誰還顧得上五講四美三熱愛?

那麼,大理為啥會這樣慌不擇路?

在三土看來,大理的最大焦慮在於,自己既缺乏醫療救治及物資生產的能力,又完全沒有外援,處於被遺忘的境地。

疫區口罩都敢截胡?大理無理背後,一座沒有外援城市的慌不擇路

不可否認,像非典、新冠這種突發傳染病,即便是北京、武漢這些醫療資源極其充沛的城市,剛開始也可能被打個措手不及。但因為具備強大的抗擊打能力,所以在經受住第一波疫病攻擊後,這些城市的反彈力和迅速動員能力是驚人的。

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有著強大的外援,並非一座城在戰鬥。

都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危急關頭,多個朋友多條路。人是如此,城市亦然。中國城市的外援模式,大抵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溫州型。這類城市大多有著悠久的海外經商或移民傳統,因而擁有數量龐大的外海僑民。

目前,海外溫州人達到68萬,分佈在131個國家和地區,這不僅使得溫州成為中國少數GNP大於GDP的城市,而且一旦溫州甚至浙江有難,迅速可以調動全球資源,幫助地方共渡難關。

以這一次抗擊新冠肺炎為例,從1月24日開始,海外溫州人就已經積極行動了起來:

1月24日,西班牙溫州總商會採購10萬個醫用口罩,運往湖北、溫州;

1月25日,在泰國的溫籍僑胞分赴泰國各藥店及相關醫療企業,採購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服。泰國溫州商會執行會長繆仁照將籌集到的第一批捐贈物——11萬個口罩和5000副手套,通過南航空運到廣州,再轉運至溫州機場;

1月26日,由在美國硅谷工作的溫籍青年組成的微信群“硅谷溫州職業青年”開啟捐款接龍,並組織採購口罩,由回溫的群友或親友直接帶回國內,定向捐給溫州醫院;

1月27日,法國中法服裝實業商會名譽會長、瑞安市僑聯副主席胡仁愛帶著5大箱2800個FFP2口罩來到巴黎戴高樂機場交付託運,第二天抵達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1月29日,意大利北部文成同鄉會捐贈的首批發往溫州的醫用口罩、防護服在米蘭機場啟運。

……

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有了這支強大的海外援軍,溫州那位從嘉興起家的姚同志,才有底氣與白巖松在央視上談笑風生。“網紅市長”的軍功章裡,有海外溫州人的一半功勞。

疫區口罩都敢截胡?大理無理背後,一座沒有外援城市的慌不擇路

另一種是武漢型。這類中心城市往往擁有大批一流的高校與企業,而這些高校、企業又大多構建有屬於自己的全球人脈、資源網絡,一旦所在城市突發危機,這些非政府的全球網絡將被動員起來,以支援、協助官方。

像這一次武漢疫情爆發後,武大全球校友的表現就堪稱優秀。

在聽說武漢從醫院到市民,口罩供應嚴重短缺後,他們不僅一家店一家店的掃貨,幾乎把美歐很多國家的口罩買空了。而且在武漢封城後,校友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航空公司、各地機場、物流公司,到民航局、領事館,想盡各種辦法解決口罩的物流寄送問題。

疫區口罩都敢截胡?大理無理背後,一座沒有外援城市的慌不擇路

疫區口罩都敢截胡?大理無理背後,一座沒有外援城市的慌不擇路

而身為武大校友的小米創始人雷軍,不僅在疫情爆發之初就發表公開信,表示小米從1月23日啟動對武漢緊急援助。而且還積極聯絡各地校友,建立“武大海外採購群”,瘋狂“掃貨”募集物資。

2月4日凌晨1點,一批重達85噸的緊急物資運抵武漢天河機場,其中包括11.7萬件防護服、155萬件醫用口罩、以及6.1萬個護目鏡,它們被定向捐贈給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醫療機構。

這批價值2000萬元的防護物資,由雷軍、毛振華、蔣錦志等一批武大校友採購自韓國。據說,當時他們定下的一條採購原則是:

有多少買多少,不設採購金額上限“掃貨”!

偉哉,武大!壯哉,武大人!

疫區口罩都敢截胡?大理無理背後,一座沒有外援城市的慌不擇路

跟溫州、武漢相比,大理就要可憐多了,可說是“內無糧草,外無援兵”。

雖然作為旅遊城市,這裡常年不乏來自各地的遊客,但遊客之於旅遊地的心態,大抵類似於恩客之於青樓小姐。平時可以一起嗨皮,但大難臨頭,首先想到的肯定還是家中的正室。

所以這一回,雖然疫情並不算特別嚴峻,但大理還是急了,然後,智商降了,昏招出了,挨批評了……

這事給我們的啟示是:選城市,還是得選那些有錢、有資源、有外援的大城市。這樣的城市,即便遭遇突發的疫病災禍,也往往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及時的救援。

至於像大理這種18線小城市,玩玩可以,要是都學某些文藝傻白甜那樣,賣掉北京的房子,移居當地常住下來,那就實在蠢不可及了。資產縮水不說,萬一有個什麼突發狀況,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到時候你就知道比起保命,詩和遠方就是個屁。

還是那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中國的未來、個人的前途都在大城市。小地方,即使沒有疫情,也應儘早逃離。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