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話說軍世】戰爭是檢驗武器裝備能力最好的方式,許多曾經被認為“偉大”的軍事發明,在殘酷的戰爭中表現的意義不大,比如說今天本文的主角:水上飛機母艦,這種艦艇,在民國時代,我們也曾擁有。


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從“混日子”到“應急”的水上飛機母艦

在二戰以前的主流意識中,戰列艦仍是海軍主力艦艇,搭載飛機的母艦是輔助艦艇,日子還是比較“好混”的;尤其是在一戰時代,由於飛機性能原因,海軍飛機的主要作用是偵查,和艦炮射擊落點的校準,加上大多是民船改造,便宜又好用(便宜是重點),因此即便是在一戰後,也有國家造了不少來充實海軍規模。


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不過二戰的帶來,讓航母和艦載機成為了時代的主宰,而他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就沒有那麼好運,實力不濟的它只能繼續混日子,只有一個國家將它帶到了一個“新”高度,這就是日本。


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日本在二戰時代“創造性”的發展了航空戰列艦,將伊勢級戰列艦後部甲板改造為與水上飛機母艦相似的佈局,載機數量達到了22架,雖然說是應急改造,但是還是很有“創意”的,只是實際戰鬥力堪憂。

水上飛機母艦被淘汰有三個主要原因:

1、核心原因:艦載水上飛機落伍。


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水上飛機母艦同航母一樣,核心打擊力量來自艦載機,不過相比較於航母的艦載機,水上飛機天生的缺陷卻限制了它和母艦的發展,雖然也擁有較快的飛行速度,但是水上飛機的結構決定了它無法像戰鬥機一樣輕盈靈活,在空中優勢決定海戰結果的時代,水上飛機已經徹底的落伍了。

2、技術原因:飛機操作效率低下。

水上飛機母艦相比較於當時直接起飛和降落的航母艦載機,水上飛機彈射和回收效率不高,,彈射方式看似高大上,但是與現代航母的蒸汽彈射起飛不同,水上飛機母艦的彈射可以理解為“用彈弓彈射飛機”(也可以看成現實版“憤怒的小鳥”)。


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更為致命的是降落方式,因為沒有航母的直通甲板,加上水上飛機自身的原因也決定其必須先落在水裡,然後在由母艦的起重機一架一架撈上來,不僅對海況要求很高,回收飛機的速度也很慢。

3、時代原因:護航航母和直升機崛起。

其實,雖然沒有航母那種戰鬥力,但是水上飛機還具有救援和護航的優勢,對於海戰落水的飛行員等,水上飛機可以直接降落海面完成救援,同時戰鬥並不激烈的護航任務,也很需要飛機的支援遠距離巡航、驅離和攻擊潛艇。


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但是,直通甲板護航航母的出現,不僅建造費用也不高,還提升了護航的效率更高,雖然也曾試驗過驅逐艦搭載水上飛機,但是水上飛機還是漸漸的在軍艦上消失了,而後來直升機的出現,更是讓遠海救援變得更直接有效,直升對軍艦機的搭載要求也更低,水上飛機母艦,漸漸的與時代脫節了。


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曇花一現:民國時代也曾擁有

其實在民國時代,我們也曾經擁有“航母”,也就是水上飛機母艦,1923年奉系軍閥的張大帥為了加強海上力量而得到了“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雖然航速至於12節,飛機只有2架,但依舊是一個開始;


波瀾不驚:航母的孿生兄弟“水上飛機母艦”發展簡史


而後來的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萬噸,載機達到8架,同時還能搭載1000名士兵和登陸艇,無意間就成為了亞洲“兩棲攻擊艦”的雛形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