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媽媽脾氣不好,只是媽媽太累了,暴脾氣的媽媽是時候休息下了

簡尼爾森《正面管教》一書的中心主旨:採用溫柔且堅定的教育方式管教孩子,主要通過溫和的溝通方式,堅定的立規矩態度,遇與孩子成為朋友關係

。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卻存在著一個的攔路,這個攔路虎是什麼呢?我覺得一定是媽媽們的暴脾氣了!

當媽的,可以說幾乎沒有不對孩子發脾氣的,縱使你天仙下凡,不食人間煙火,但碰到孩子搗蛋調皮、老公不管不問,照樣也要化身河東獅吼,放開嗓門對孩子大吼大叫!

不是媽媽脾氣不好,只是媽媽太累了,暴脾氣的媽媽是時候休息下了

經常有育兒專家表明態度:媽媽壞脾氣是最“毀”孩子天性的,這一觀點包括我在內,很多寶媽都支持。但是有一點真的很難,那就是如何讓媽媽不發脾氣?

說到這裡,我們來捋一捋為什麼媽媽的脾氣這麼不好呢?我覺得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懷孕到分娩的焦慮

懷孕的十個月,寶媽經歷從驚喜、忐忑、迫切到焦慮等等一系列心情。看著滿肚子妊娠紋,發愁到翻來覆去胡思亂想,生產時的疼痛讓人痛不欲生,產後抑鬱無人理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寶媽的壞脾氣也不是一天堆積的。

不是媽媽脾氣不好,只是媽媽太累了,暴脾氣的媽媽是時候休息下了

第二,全職媽媽生涯的心酸

在某個短視頻平臺上,曾經流行過一個系列的視頻,名字叫做“不提前回家,不知道老婆是這麼辛苦”!

視頻中,丈夫偷偷提前回家,一進門看到的是妻子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鏟子在廚房炒菜,隨著動情的音樂,丈夫心懷感激和愧疚,上前擁抱妻子和孩子,嘴裡念著“辛苦了,辛苦了”。

苦不苦?那種感覺只有當媽的能懂,那是無數個夜晚,寶媽熬夜給娃餵奶喂出來的,那是一手孩子一手鍋鏟帶出來的,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真不是寶媽忍不住給孩子發脾氣,全都是生活的油鹽醬醋給逼的。

不是媽媽脾氣不好,只是媽媽太累了,暴脾氣的媽媽是時候休息下了

第三,網絡放大了寶媽的“怨恨”情緒

女人大都是感性的,雖然婚姻讓愛情變得有些現實,但女人依舊是喜歡浪漫的。而男人的,生活讓他們愈發的現實,愈發理性。因此,當過於感性遇到理性,就容易迸發矛盾。

現在網上“毒雞湯”短視頻很多,他們抓住人的矛盾點,故意引導你的情緒,甚至喊出“女人只要還在生孩子,男女就不可能平等,現在的社會文明配不上女性的言論”。

婚姻是什麼,家庭是什麼,孩子是什麼?這些惡意營銷號抓痛了人的心,關鍵是很多女性還真的“信”了,鬧離婚,對孩子發火。網絡放大了寶媽對婚姻對家庭的不滿,孩子也就承擔了這份怒火。

不是媽媽脾氣不好,只是媽媽太累了,暴脾氣的媽媽是時候休息下了

那麼,媽媽該怎麼平復心情,做一個溫柔堅定的媽媽呢?

首先,對自己

《當幸福來敲門》中,有一幕對我自己影響很深,那就是在一次快要崩潰的時候,自己為自己鼓掌,心裡對自己說:加油, 你可以的!

對於寶媽來講,當我們真的被孩子調皮搗蛋折磨到怒火中生或者身心疲憊的時候,其實正是需要我們平復心情休息的時候。一方面,心裡安慰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該怎麼做?我能怎麼做?另一方面,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完美的媽媽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要在自己的掌控和節奏中,對孩子認真負責,並且享受與孩子相處的快樂時光。

不是媽媽脾氣不好,只是媽媽太累了,暴脾氣的媽媽是時候休息下了

其次,對家人

寶媽的壞脾氣,也有很大一部分責任與爸爸的不作為有關,本身照顧孩子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而如果爸爸不管不問,甚至嘲諷“不就是照顧小孩子,有什麼可累的”,這種負面情緒對媽媽的影響是巨大的。爸爸應該多理解體貼媽媽,她們身心足夠疲憊了,需要是安慰和幫忙,而不是指責和任務。

最後,對孩子

當媽媽的天然對孩子有一種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達到自己心中的要求,但結果往往不如意,這種反差讓媽媽對孩子更加嚴厲,脾氣也更加暴躁。其實,不妨我們稍稍降低一點對孩子的要求,與孩子多溝通,共同制定目標和計劃,這樣孩子完成的更好,媽媽們也更輕鬆。

我知道,完全不發脾氣真的很難,但孩子終究是我們的心頭肉,為了自己為了孩子,我們要漸漸學會控制自己心情,讓自己情緒得到放鬆,教育方式也逐漸去適應孩子,堅持下去,相信你一定是個優秀的好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