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在工資構成中或將淡化,最終會實現按勞分配嗎?你對工資構成有何建議?

百姓茶館話人生


我覺得教師職稱嚴重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職稱工資差距過大而且基本奮鬥在一線的主要是年輕老師和中年老師,職稱級別高的往往已經不奮鬥在教學一線了,不僅如此,教師工資除了跟受職稱影響很大外,就連物業補,取暖補我們這邊都和職稱掛鉤,高的和低的補助能差到4000到5000,難道這個合理嗎?年輕人壓力那麼大,難道物業補和取暖補也應該和職稱掛鉤嗎,強烈呼籲教師行業跟公務員一樣,實現自然晉級,對於工作業績特別突出的,發績效工資有所傾斜,或者教學競賽表現提出的給予獎金獎勵,這樣才能使教師更加心平氣和的投入到教學中


地山論教育


我是堅決支持取消職稱的。教師工資就按學歷,按教齡劃分檔次,每檔工資相差不用過大,適合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則。至於如何獎勤罰懶,可以按照所謂的德能勤績進行考核,公平,公正,公開,獎勵的經費當然是在績效工資中扣下的百分之三十里出。這樣教師的收入差距不會過大,怨氣就會少很多,氣順了,反而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現在的狀況是,教師之間相互牴觸,相互猜疑,妒忌,搞得人心惶惶。尤其是一年中評職稱那段時間裡。


貓哥162604536


雖然目前教師工資依然按職稱的高低發放,而且差距巨大,但是相信不遠的將來,教師職稱在工資構成中將被淡化,最終會實現按勞分配。原因在於:

一、2014年10月1日開始實施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各地教育單位在2016年全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也就是說教育上2016年之前退休的和2016年之後退休教師所拿退休金相差巨大,雖然專家們說保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退休待遇不降低,但實際來看,2016 年以後退休的教師所拿工資幾乎和企業退休工人的工資差不多,不知道是否像專家說的那樣,在制度完善後給補齊。

但是到底補不補,補多少的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並軌已成事實,但是問題是教育上一直以來工資的發放並不像企業那樣按勞分配,一直以來都是按職稱和教齡的高低來分配工資的,這就造成很多老師在貧窮中煎熬一輩子才換得退休時相對高一點的退休工資。

例如,目前教育上教師工資的職稱高低依然決定著教師工資的高低,大多數教師新入職時不過2000左右的工資,工作十年後晉升為二級教師才有望突破3000,而之後再工作漫長的二十年才有望晉升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後才有望突破4000-5000左右的工資待遇,而此時也意味著即將退休,很多老師在教育一線工作一輩子能拿4000多元錢的工資總數不過短短几年,大多數時間只能拿3000塊錢左右,這和某些企業高級技術職工比起來確實太窮了,如果退休後工資又回到2700左右的低工資時,則意味著老師一輩子平均工資3000左右,這和當下人們的消費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相比也未免太低了。

因此,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企事業養老金並軌制度進一步完善後,教師職稱工資將會被淡化,教師在職期間的工資將大幅度上漲,並實現按勞分配,保證廣大教師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積極性。

二、教師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一直以來飽受詬病,教師職稱改革從未停息,而淡化職稱工資的呼聲最高,而按勞分配的制度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支持,但前提是教師工資要漲到相應水平才能實施開,因為如果按勞分配,廣大老教師可能會因工資低無法保證生活。

三、說到對教師工資構成的建議,目前教師工資由薪級工資即職稱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崗位津貼、地方補助等部分構成,而其中佔比最多的就是職稱工資,這也造成廣大評不上高級教師的工資一直居於低水平。小徐老師建議,大幅度降低職稱工資的差異,提高教齡工資,保留績效工資,鼓勵多勞多得,鼓勵廣大老師長期穩定任教之心,相信這樣的工資構成會更有利於廣大教師提高工作積極性,為教育事業不余余力的奉獻終生。

廣大一線教師們,您們怎麼認為,歡迎補充交流。


指尖教育帝國


教師職稱的評定,讓很多教師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教學工作量是一樣的,教學水平不分伯仲,就因為名額少,只能有人評上掙的多,有人沒評上掙的少。這是產生教師之間評職的重要矛盾之一。如果將職稱在工資構成中逐漸淡化,把教齡、學歷以及日常工作的業績考核綜合進去,那麼能更好地體現在按勞取酬,不能一職定終身,這讓後面的教師還有什麼動力和積極性呢?

老教師的作用不可小覷,他們是年齡大了,體力、精力、創新力都不如中青年教師。但是不可否認他們曾經也年輕過、曾經為教育事業奮鬥過、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奠基石。為什麼到了評職稱的時候,不優先考慮他們呢?在工作年限這方面,應該傾向於老教師。

另外,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普遍較低,高級職稱的名額少,業務培訓機會也少,工作環境差,不少鄉村教師因工資待遇無低及職業發展前景黯淡等原因,而選擇另謀職業,教師隊伍的匱乏,使得生源流失,鄉村教育陷入尷尬的境地,職稱評聘在政策上也應優先於這些鄉村教師。

很多教師辛辛苦苦在教學一線工作了大半輩子,黑髮染霜,一身的職業病,在退休的時候只是一箇中級職稱而已,對此,很多教師感到十分無奈,評職難已經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如果公平、公正、透明度方面再不得保證的話,難免引起教師們的不滿。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我個人非常支持教師職稱在工資構成中淡化,而支持按勞分配的工資結構化,下面我來談談我個人觀點。

首先,對於一個高級職稱來說,可謂是拼搏一輩子,到退休還有很多老教師沒能評上,很寒心,而自己的努力付出也很多,如果教師職稱將在工資中淡化,實現按勞分配,我認為是非常有利於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提高。



其次,我認為工資構成中,主要以按勞分配為主導,職稱和工齡為輔發放,為了評職稱,各種條件的評審,很容易造成其中環節的不公平公正,所以作為一名年輕人教師希望能夠按勞分配為主。


最後,能者多勞,能者多分,我不希望辛苦了一輩子的教師因職稱而寒心,而是用自己的倖幸苦苦的付出收穫到的。


小學音樂時老師


敢問題主,工資按勞分配,怎麼定?

勞,應該包括勞動量和勞動效益吧?先說勞動量,教育工作加教學工作加管理工作加後勤保障工作,都有勞動量,咋衡量?

單說教學工作,備講輔批考評補改,這些環節的勞動量,又咋稱量?再者,鄉鎮所在地以上學校,大班額及超大班額比比皆是,超過百人的班級也不是個例,在村小,10人以下學生的教學班,為數不少,這勞動量,又咋區分?

再說勞動效益,常規工作完成的有好有壞,教學質量有高有低,教師工資與"勞"的效益,又該咋對應?

綜上,老生以為,呼籲縮小職稱工資差距沒錯,輕言以工作量大小發放工資,只能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剛上班時的共同心理,過過嘴癮罷了。

建議,敬業樂業加精業,吃透晉升職稱文件細則,實幹加巧幹,早日晉升職稱,這是王道。

悟空問答,老生參與。個人觀點,歡迎文明交流,言語粗俗者敬請自重並繞行。



老生暢談12


那些說拿了高工資的老教師不該拿嗎?你以為他們沒有年輕過沒有奮鬥過?我自己教過十餘年雙科,最多教過63人的五年級雙科。畢業班也教過十餘年,那時候的幹勁是實實在在的。班主任費7.5元,拿了將近二十年七塊五的班主任費,工資一兩千也拿了二十年左右,難道老了多了一級半級的有什麼不公平嗎?將來每位教師都有老的時候。不能因為老了就忘記了曾經的付出,就得拿最少工資。那流血負過傷的老兵國家就該不管不問了唄!


自由女神321


在中國教育界,評定職稱以決定教師待遇的唯一途徑。在過去長期的歷史歲月中,是指引教師奮勇爭先的不二法寶,廣大教師為了評上高級職稱,除鑽研教學外,還參加各種培訓:外語、計算機應用、優秀論文都不可或缺。成就了許許多多的教學專家學者。時至今日,它的缺點也不斷被放大,甚至成了影響教師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第一,高級職稱的名額很少,佔10%左右。中級職稱佔40%,50%是初級職稱。一且各職位定員定額,長期不變,中、初級職稱的人要想突破,難上加難,而高級職稱的人,一旦獲得,終身不變。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工作崗位的變化,一些高級教師的作用甚至比不上中初級的教師。第二,不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僵化而缺少活動,職稱終身制(待遇)使一些獲得高級職稱的人失去了奮鬥的方向,和尚撞鐘過日子。幹多幹少一個樣,嚴重傷害青年教師從教熱情!(時間關係,待續)


拼搏支撐


關於職稱的討論在全國範圍之內已進行了很久,對於職稱的諸多垢病多數人基本上已形成共識:就是職稱傷了廣大教師的心,特別是職稱的終身制更是使社會主義同工同酬,多勞多得的分配基本原則受到嚴重破壞,進而成為笑柄,是滋生腐敗產生社會矛盾的溫床,職稱必須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為此,在今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中央主要領導都作了明確講話,大家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至此仍有少部分人提出不同意見,主要是晉為高職者,我們應該拍拍心口想想為了少數人既得利益能讓多數人終身痛苦嗎,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不就明瞭啦。

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教師從教的初心是什麼,是為職稱嗎?教師立身的使命是什麼,是獲取金錢享受嗎?顯然,這種功利拜金主義的思想是極端錯誤的,與新時代黨對老師立德樹人的要求背道而馳。


俯首儒牛309


前幾個月我對教師職稱是肯定態度的,也寫了一些觀點,也批評了一些否定職稱的言論。最近有機會回到工作過的幾所學校,接觸到了許多同事和領導,言談中也聊到教師職稱問題,沒想到一談到這話題都憤憤不平,有些甚至罵爹罵娘,促使我改變了以前"肯定"之觀點。現在教師職稱變味了,就說這麼一件事吧,與我一起戰鬥的一位同事非常優秀的,要說教學水平業績資歷都沒得說的,但就是沒法晉升高級,什麼原因呢?沒指標,學校裡已有高級教師數目是飽和的,退一個才能補一個,而目前沒有退的,也無法有指標,其他什麼二級一級職稱也是如此,一個大學本科生入校以8年了,由於沒指標仍是初級~,職稱在這裡成了一潭死水,教師意見大,領導意見也大,一位領導說,我校教師一百多號人,各段職稱都飽和了,偶爾來一個指標不夠用,爭的"頭破血“,我給誰呀,職稱已嚴重干擾了學校工作。聽到了這些看到了現實,我無語了,我在想,職稱初心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