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不慌?主城區建面1萬以下的樓盤只剩不到30個

最近可能不少人都在竊喜,重慶樓市下行了,房價還能堅挺嗎?

市場進入下行通道,確有其事。

九耀數據顯示,本該是傳統旺季的“銀十”前兩週的數據表現都不佳,以第二週為例商品房成交面積約43萬方(量級與淡季持平)、供應面積約20萬方(環比下降約69%)、成交均價約10400元/㎡(環比下降約7%),尤其是新開盤房源的去化率僅38%,幾乎是最近兩個月的最低記錄。

單週房價下跌,卻不能代表一切。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重慶9月新建商品住宅的銷售價格指數環比8月增加0.5%。而在銷售價格的分類統計中,重慶90㎡及以下、90㎡-144㎡和144㎡以上的商品住宅分別環比上升0.5%、0.4%、0.9%。

總結一下數據背後的“潛臺詞”:

1、單週價格價格下跌是短期變動,而且微跌的原因是“結構性下滑”。也就說,是因為住宅裡價格高的改善型產品最近賣得不好而造成的,價格不咬人的剛需和剛改該怎麼賣還怎麼賣。

2、從長期的價格變動情況來看,最近一年重慶主城區商品房的均價一直是溫和上漲的趨勢,不要被短期擾亂心神。

3、即便現在行情確實不怎麼好,但主城區商品房的建面均價仍在1.1萬左右。你若還想回到2017年以前的歷史水平,可能只能在夢裡實現了。

現實就是這麼殘忍。

我們也不禁想問,主城區還有沒有建面均價1萬以下的住宅(特別是高層)給預算有限的剛需購房者?

經過統計,我們發現,目前主城區建面均價1萬以下、是住宅且主售高層或洋房的樓盤,僅剩28個。大部分集中在巴南區、九龍坡區、北碚區;大渡口區、渝北區、沙坪壩區僅有1個。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已經沒有建面均價1萬以下的低價樓盤。如果按照80%的得房率反算套內價格,主城套內1萬以內的剛需樓盤已經沒有了。

巴南區

慌不慌?主城區建面1萬以下的樓盤只剩不到30個

巴南區建面均價1萬及以下的樓盤最多,有16個,多為高層,以及少量的小高層、洋樓和洋房。價格集中在建面8500-9500,主要分佈在魚洞、巴濱路板塊。最便宜的是御華蘭亭,高層的建面均價僅約8250元/㎡,但是遠在界石,屬於巴南區的遠郊板塊。

魚洞作為巴南的老城(也是巴南區曾經的中心),配套齊全、生活氛圍濃厚,但吃虧在城市界面較差、配套設施老舊,近幾年也不是區域發展的重點,缺少政策利好和資源傾斜。

巴濱路雖然被稱為重慶最後一條原生態的濱江路,打造方向也往生態、自然靠攏,但是配套短缺,尤其是沒有成熟的大型商業、公共交通也非常不便,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巴濱路現在雖然有很多樓盤在開發,但入住率低、人氣不足。

不過,平心而論,巴濱路江岸線非常長,又有兩江四岸的政策兜底,儘管現在不上不下的境況很尷尬,長期來看,發展潛力是大過魚洞的。

總體來看,當下的市場主流聲音仍執著於重慶向北還是向西,對於南邊的關注度,始終差一點點。由於缺乏區域號召力,即便巴南區一直是樓市供應的主力,價格也始終上不去,這對購房者來說是一個好機會,不妨多多考慮。

九龍坡區

慌不慌?主城區建面1萬以下的樓盤只剩不到30個

九龍坡建面均價1萬及以下的樓盤只有4個,基本都是高層,僅有1個小高層樓盤。這些低價樓盤明顯的共同點是距離九龍坡核心區的距離較遠,所在位置更偏於區域的遠郊板塊。

這些樓盤有多遠呢,拿恆大林溪郡來說,需要在楊家坪乘坐近1小時的毛線溝-西彭專線到達陶家工業園站,再步行8分鐘才到達目的地。又比如,到達蝴蝶裡需要從沙坪壩站換乘兩趟公交,加上步行時間,共約1個多小時。此外,春風十里、蝴蝶裡的名氣實在不算大,知道的人可能也不多。這些因素可能是導致樓盤賣不起價的關鍵因素。

從市場熱度來講,九龍坡和巴南之間可能差了一個渝北,但為什麼九龍坡的低價樓盤比巴南少這麼多?

因為九龍坡可供開發的地少啊!不同於新興板塊扎推的巴南和渝北,九龍坡可延展的板塊非常有限,要拿出新樓盤供應給市場,要麼是在老城區擠牙膏一樣賣點高地價的核心區地塊,要麼就改造棚戶區。不管哪一種方式,加在樓盤的成本都不低,最後買單的還是購房者。

北碚區

慌不慌?主城區建面1萬以下的樓盤只剩不到30個

北碚區建面均價在9千到1萬的樓盤有4個。建面約在90-130㎡之間,為高層和洋房兩種業態,其中3個都分佈在北碚新城,開發商知名度不算高(除了首鋼和禹洲)。

北碚區低價樓盤存在的原因,其一可能在於北碚區和主城區的割裂。縉雲山的阻隔給北碚區帶來一種距離感,提到北碚區,大部分人其實很難把它聯想成主城區的一部分,這也直接造成我們對北碚區的價值認同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是幾乎沒有的。此外,北碚除了蔡家和水土外,其它地方對外的吸附力實在不高,更像是一個自產自銷、自成體系的區域,缺乏對外部的價值號召力。

渝北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

慌不慌?主城區建面1萬以下的樓盤只剩不到30個

這3個區域建面均價1萬以下的樓盤,都只有1個,分別位於龍興板塊、大學城板塊、大渡口老城區。其中,龍興國際生態新城所在的板塊東北角,距離主城核心區較遠,缺乏和北區其它熱點板塊抱團發展的優勢;遠洋朗基楓樺四季則是地處大學城板塊內較偏的地段;天泰鋼城印象所屬開發商知名度不夠。

渝北區低價樓盤少很正常。自2003年重慶首次提出“一路向北”以來,從新牌坊到金開大道,再到照母山、禮嘉,然後悅來、中央公園,北區發展的每一步伴隨著重慶城市化的推進、人口的遷入,北區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最多的政策利好和資源傾斜。相應的,板塊發展速度、價值認同程度、產品的品質都比其它區域的其它板塊,高出不少。渝北區建面均價1萬以下的樓盤多,才是怪事。

再來說沙坪壩區。沙區老城已經飽和,要再拓展新的城市空間,只能往西永和大學城走。如果要在沙坪壩買房子,又買不上老城的房子,也只有去西永和大學城看。同時,在越來越響亮的“重慶向西”聲音中,高新區的建立和擴容升級、重慶科學城的落址,進一步強化了西永和大學城的價值前景。所以,在老城區新房寥寥、區域需求旺盛和規劃利好的強支撐下,沙區低價樓盤少,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