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藏普洱茶——誤區有三個,精髓就一字

瞭解家庭藏茶要點是第一步,第二步就要知道哪些是該避免的藏茶誤區,才不會讓自己的茶,毀於無知。

家庭藏普洱茶——誤區有三個,精髓就一字

誤區一:生茶熟茶不分開

熟茶用生茶去“渥堆”發酵製成的,理論上好像是同一種東西,既然是同樣的東西,為啥不能放在一起陳化呢?

原因很簡單,生茶的陳化,是內含物在氧氣、微生物、茶葉內活性酶等作用之下,發生的一系列氧化、聚合、分解等生化反應,而熟茶經過人工發酵,其內部所生存的微生物種類已與生茶不同,即生茶,熟茶影響陳化的條件是完全不同。

生熟一起放,兩者難免會互相影響,而且熟茶經歷過人工加速轉化,所以它的陳化期,要原比生茶來的短,一起存放還容易混淆,錯把熟茶當生茶拿出來,結果一喝,卻發現差強人意。

家庭藏普洱茶——誤區有三個,精髓就一字

十年普洱生茶餅

誤區二:紫砂存茶一勞永逸

紫砂器皿的確有很好的防潮作用,但用紫砂放茶並非就可以一勞永逸,更不能不理不睬,任由器皿被太陽照射,觸地碰牆,用紫砂器皿存茶,需要做的密封保護功夫,並不會比其他器皿少。

何況,紫砂價貴,短期用紫砂器皿存放茶葉是可以的,但如果是長期存放,還是要棉紙,筍殼,加紙箱,成本低廉,效果良好。

家庭藏普洱茶——誤區有三個,精髓就一字

筍殼包裝的十年普洱生茶餅

誤區三:乾旱環境也可以存茶

我們一直都在強調,潮溼對於普洱茶的損害,那乾旱環境是不是就能讓普洱茶很好陳化——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說廣東倉陳化的茶,放三年等於北方倉放十年,正是因為恰當溼度的“輔佐”,才能夠讓普洱茶陳化得更好。

乾旱的氣候環境下存的茶,陳化緩慢,而且少了溼度的影響,口感也不太盡人意,想要茶存好,溼度不可少。

家庭藏普洱茶——誤區有三個,精髓就一字

箱裝普洱茶

存普洱茶,雖然有很多要顧及的方面,但其實精髓就一字——勤,不貪圖方便,不因為“懶”對茶有所懈怠,你的茶自然能夠存好。

紫砂壺有句話叫“人勤壺不懶”,同樣的,存普洱茶也一樣——人勤陳不差,人勤茶不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