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功力從何而來?

古董一尊


書法功夫從何而來;這個話題不是一兩句說的清楚的,搞明白的;

首先,書法是文字藝術的表現形式,更是文學、修養、品德內在文化的滋養。

有人寫的一輩子字,都沒有入門;有人專研、勤學、專注,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用了很少的時間取得藝術成就,遠超他人。說明書法和寫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書法功夫來源,概述如下:

1、是對書寫工具的認識和熟悉;“筆、墨、紙、硯”的起源、種類、製作工藝、特性以及使用效果等等;

2、對古代碑帖的瞭解:碑文的大意,起源,碑文和墨跡字帖的區別等;

3、選擇碑帖學習的深入程度:根據個人特點,選擇喜歡的碑帖,深入學習研究,從碑帖、碑文、古人書寫習慣、字體結構、用筆、章法、墨法等仔細分析學習;

4、好的學習習慣和持之以恆:學習書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堅持、日積月累的過程;

5、交流學習:經常向名人書家學習,給予指導,進步是驚人的;

6、長期對文學的熱愛,提高自己的知識範圍,入古、學古、才能出古創新.


戲墨館


書法的功力從何而來,我想大致不外乎從這幾方面入手吧

1勤:有句成語勤能補拙,就是說明勤奮能彌補自身的不足。有很多書法方面取得成績的,與他們的勤奮是分不開的。在我的身邊有個老師,本來書法已經很有成就了,但仍然每天堅持練習至少6個小時,他說有時能練8個小時。坐到那就不起來了。各種字體都研習,所以每次來寫,都非常得心應手。麼有生疏感覺。

2能吃苦:要寫好字,必須能撲下身子,下苦功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絕對是不行的。不是那個老故事講的,王獻之學書法,寫完三缸水,寫了一個大字,讓老爸看,老爸給加一點,成太字。再讓老太太看,老太太說了一句,吾兒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象羲之。也許這是一個故事,但說明了下功夫的重要性。

3,書寫方式:一般練習書法的人,開始都是坐著臨帖,肘是擱在桌子上的,但如果寫書法

作品,大概都是站著,懸肘。懸肘需要長時間練習,功力自然上身。好比戰士練槍,有的給槍上掛磚頭,或者其他東西。也是練習臂力的方法。長時間站著練習,經常累的腰痠腿疼,能堅持下來的,肯定會有成功的。

總之,書法的功力,來自於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誰堅持下來,就能取得好成績。

不足之處,還望方家批評指正!








三秦曉露1


臨帖


無墨居士


我個人認為:書法功力正是日積月累出來的。提升功力也沒有別的竅門,只有一個字一個字地練下去。勉強說,也有一個竅門:一門深入。一本範帖每天兩個小時,練上五年,也就應該具有了基本功夫。如果練幾個月的歐體,然後又練幾個月的顏體,再練幾個月的柳體,復練幾個月的趙體,最後幾年下來,從功力的角度,我認為不如始終只練一種字體。打個比方,練習拳術,說白了無非就是速度、力量、招數等幾個可數的要素,即使能打百家拳,也無非是招數繁多而已,速度、力量才是基本功夫。書法也是這樣,基本的筆畫、間架是所有書法家的相通、根本之處,書法家相異的風格只是枝葉、末節。過分的追求風格的變化,也就往往會忽視基本的東西。



石頭記T


要回答書法功力從何而來之前,我們還是先探討一下到底什麼是書法的功力,在我看來,書法雖然深奧,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將其看的太為複雜,歸根結底式的總結一下,書法功力無外乎三點

一、手上的功力。

書法是用手寫出來的,這一點不存在什麼異議,我們從接觸書法開始就著重訓練對手的精確控制,從顫顫抖抖到平平穩穩,從歪歪斜斜到橫平豎直,從坐姿枕腕到站立懸肘,無一不是追求手部的穩定、準確、可控、細節表達清晰,使之達到心手合一的境界,以滿足書法的變化以及章法的要求,反觀,如果對手部控制不力,欲圓反方,欲直反曲,欲豐滿反纖細,欲絲連反斷續,寫不由心,書不達意,如此這般的話不是學不得法就是欠缺錘鍊,火候不到談何功力。

二、書法知識的掌握。

所謂的書法知識就是書法的歷史、種類、名家、宗系。這些瞭解的是否透徹,分辨的是否清楚,臨摹的是否傳神,運用的是否合理等等,不是看你有多少天賦,而是看你研習了多長時間,磨鍊了多久的歲月,對這些知識能不能夠精通。書法浩瀚,欲集大成非一日之功。

三、文學功底。

有人說書法就是寫字,與文學有什麼干係,我覺得這個概念可不能混淆了,書法要表達出來的詩詞歌賦貼,四書五經傳,哪一樣不在文學範疇之內,在這點上面可萬萬偷不得閒,如果拿起筆來淨寫些白話,字再美也是牽強附會,怎麼會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呢。

知道以上三點既是書法的功力所在,再回答書法功力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就不難了,簡單的說,書法的功力是練手練出來的,是學習學出來的,是讀書讀出來的,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你必須下苦功,費力氣,長年累月的去鑽研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如果這三點能夠輕鬆嫻熟的掌握運用,那麼我相信,在書法創作中,信手拈來也必定能夠成為令人讚賞的精品。





元磊文傳


一、天賦與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學習 ,才會對書法神之往之,才會有學習的決心。如果你天賦異稟 ,從小對這種抽象符號比一般人領悟的好,如小孩一塊練字 ,你對字的筆畫,結構把握的準,不僅學得快,學的像,還能指出其他人的不足,那麼,這就是天賦了,你在書法學習的路上就像搭上了快車。

二、安靜與孤獨。學習書法是一個人的耕耘,默默的,靜靜的。外面的喧囂和熱鬧都不屬於你。

三、勤苦與毅力。書法是人書俱老的藝術。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春困秋乏,一日不可懈怠,日摹夜揣,坐寫行思,不敢一日不動筆,多日不動,眼疏手生,數月不動,功力廢止一半。還有學習書法經常會遇到瓶頸期,迷茫痛苦,只能咬牙堅持。

三、方法與技巧。不能一個人在那盲修瞎練。掌握了方法就是掌握了書法法門的密碼。鄭誦先強調學習書法的順序不能顛倒,初學者先從漢魏碑刻學起,而不是楷書。臨帖要先讀貼,讀透每一個字,筆畫特徵、結構、章法,每一個筆畫的長短粗細,角度大小形狀,是如何起行收的,筆畫之間是如何穿插避讓,每一行字是如何映帶左右,氣勢貫通的 通篇是如何佈局的等等,再臨,再默寫。可以拜師親領教誨,可以通過網絡自學

四、專精與博修。在學習時,不能見異思遷,今天看著這個好學幾下,明天看那個好練幾筆。一定要先鑽一家,完全掌握要領,再學其他。小篆、大篆、隸書、行書、草書、楷等,每一種字體都要練,每一種都有多個書家,根據自己性格愛好選好一家都要學習數年,熟練掌握再學另一家。

中國書法是人書俱老的藝術 ,活到老學到老。相傳,王獻之練了三年一點都還沒學像,何況我們呢?所以拼命攻下一家,再轉下一家,各個擊破。

五、有我與無我。每日筆耕不斷,終於你的字和古人大家相差無幾了,這不是學習書法的目的,你不是他們的複製品,藝術總要傳承,總要創新。齊白石說“似我者死,學我者生”。你守住了傳統,還要努力掙脫傳統的束縛,走出傳統,糅合百家,創造出自己的風格。這也是最難的。

六、修煉與修養。要想讓自己的書法格調高,還要練習字外的功夫,即多讀書,讀哲學 、文學、美學、音樂等,全面提高你的藝術修養,藝術是相通的,這些字外工夫會讓你走得更遠。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個人修為,要“取次花叢懶回顧”,抵制金錢與世俗物質的誘惑,少參與給點錢就安照要求書寫的活動,少些媚俗,多些文人的風骨。

書法,這種抽象藝術,中國的文化符號,博大精深,是一生修為的厚積薄發,是人書俱老的藝術。


得閒居主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這個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絕非易事。答案就是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法技巧的功力包含筆法、結體,章法、墨法,甚至還要具備對毛筆、紙張性能的深入專業研究,這些都是致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書法藝術創作最高境界的基石。所以說學習書法絕非一日之功,不要說普通人,就是極具天賦之人,不加以勤奮練習,也是徒勞無功的。

比如書聖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就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成了一座“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稱做“墨池”所以至今還有“臨池學書”的傳說。長大後的王羲之字已經寫得相當好了,但他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堅持練字,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的夫人為此勸說道:“你的字已經寫的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王羲之卻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由此被公認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像這樣的事例從古至今數不勝數,可見大家們都是如此,我們凡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勤奮呢!

當然書法的功力也絕不僅僅只侷限於嫻熟的技法,以及紮實的基本功這一技術層面之上,這個層面只要做到“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數十年如一日以這個心態去修行就可以達到的。

書法要想上升到藝術的境界,只侷限於嫻熟的技法,紮實的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注重精神層面的修養,要想進一步提高藝術造詣,就必須從文學上努力和下功夫,書家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廣博的文化素養,書法的境界是提高不上去的。

人是書法之基。中國書法與其他各類藝術顯著的差別之一就在於書法品評以人品為先。劉熙 載在《藝概·書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被歷代書家們推崇的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由於他為官清正,剛正不阿,所以被世人稱為 “心正則筆正”,顏真卿一身正氣,因此,他的書法氣勢博大,神采飛揚。正所謂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只有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加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方才能寫出的書法具有的書魂,否則就成了沒有價值的筆墨遊戲。


以上皆是自己的一些淺見和自己臨寫的趙孟頫《洛神賦》,歡迎書家一起交流學習。

#書法愛好者#書法#我要上頭條


紅茶書畫美學空間


書法除了閒熟的筆調(筆法)之外,要有氣力,也就說依靠內功指揮手腕,心神安定,全神貫注方能練出好的書法字體來。


李漢芳


學習任何一門技藝,都需要練好基本功,這是不言而喻的。中國書法作為中國漢字的一種傳統藝術,想要真正的學好,當然更需要練好基本功。因為書法字體的多樣性,可能很多小夥伴在剛開始決定學習書法的時候都會比較迷茫,比如在“應該從哪種字體開始練起”、“每種字體有什麼不同”、“基本功是什麼”、“怎樣才算基本功合格”的問題上糾結,為了讓大家正確、完整的瞭解“何為書法的基本功”,大家要認真看喲。

書法的基本功問題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對基本功的認識與理解也各執其說。最常見的一種提法是:將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紮實。究其原由,大概是從古人所說的:“欲學草書,先通楷書”那裡來的。古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學草書,必須要首先通曉楷書的法理。從實踐的意義上看,這句話說得非常對。因為草書(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行書)的許多法理是源自楷書的,行草書與楷書有著非常密切的“血緣”關係。但是這句話指的只是學楷與學行草的一種遞進關係,是一種由一及二的邏輯關係,並不是說的基本功的問題。

如果依照認為“楷書是行草書的基本功”的判斷的話,那麼就可以認定“隸書是楷書的基本功”,“篆書是隸書的基本功”了。還可以推斷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如果再往下推,那什麼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這顯然不成邏輯。另外,“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說法也非常偏頗。如照此說來,寫《毛公鼎》、《散氏盤》者肯定是沒有基本功的,那時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為何物。顯然,這樣的提法也是極為不科學的。往往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楷書寫得很好的人,行草書未必就寫得好。行草書寫得好的人,楷書也未必寫得絕對好。我們還發現,某人歐楷寫得很好,又未必顏楷、褚楷、趙楷都能寫好。主攻篆、隸者,楷、行、草未必精;擅於行、草者,篆、隸、楷也未必能。

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是何種字體,各自都有著本身的內在規律與方法法則,一種字體練好以後,並不意味著其它字體就可以不練而自能。這裡,雖然各種字體之間和各種書體之間,有著相應的某種內在規律可以相互借鑑,但其個性的規律與法則是無法相互替代的。比如,通過長期對《張遷碑》的臨擬之後,只能寫出具有《張遷》氣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寫出《石門頌》,寫出《曹全》、《華山》等風格迥異的隸字來。只有必須經過對各碑逐一的臨習與獲法之後,才能再現某碑的字體風格,否則,如果沒有經過這種研習與臨習的過程,想要隨意寫什麼就能寫出什麼,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還可以肯定地說,專攻一家,不能取代他家,專攻一體也難以取代它體。

再有,不同的字體與書體對基本功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所側重。篆、隸、楷屬靜態字體,在筆法與結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較嚴格,更講究筆法的精確性和穩定性,對行氣、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則講求筆法字形的變異性和靈活性,講求行氣、章法的節奏性、通暢性和和諧性,講求墨色的層次韻律。同時,不同的字體、書體與不同的風格、流派,對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側重。寫北碑一系,要求對方筆的刻畫能力要強;寫篆要求對圓筆弧線的把握能力要強;寫懷素、王鐸要求對連續而快速的馭筆能力要強;寫二王要求對行氣韻律的控制能力要強;寫鄭板橋要求對穿插爭讓的調度能力要強等等。因此,從微觀角度講,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篆有篆的基本功,楷有楷的基本功,隸有隸的基本功,行、草有行、草的基本功。

那到底什麼是書法的基本功呢?我們認為書法的基本功,應該是書家各種技巧能力的綜合能力。既駕馭毛筆的能力、駕馭字形的能力、駕馭墨法的能力、駕馭行氣、章法的能力。簡而言之,書法的基本功是:“書法家駕馭筆法、墨法、章法技巧水準的綜合的能力”。我們可以以體育運動相類比,其基本功應是一個人的:耐力能力、爆發能力、彈跳能力、柔韌能力、平衡能力、反應能力等等。這些體能的總合才是運動員的基本功。其綜合指數越高,基本功就越好,同時,他可從事的體育項目就越廣,出成績的可能性就越大。駕馭筆法、墨法、章法能力越強的人,其水準越高的人,基本功就越厚。他可以能寫好任何字體與書體,同時,在藝術的層面上,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技”與“藝”屬兩個不同的層面,基本功是屬“技”的範疇。技法與技巧全面的學習和訓練過程,就是基本功的積累過程。這種技法、技巧的學習與訓練,最主要的是通過不斷地和大量地臨帖來完成的。鑑此,審視一個人基本功的好壞,從其臨習碑帖中便可以得到檢驗。(檢驗的標準應該是:1、所臨作品必須在筆、墨、章三法上要守原帖,不能似是而非,只臨其大概。2、選帖要多角度、多風格,不能只限一種字體,一種風格。)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的基本功非常紮實的話,那麼,不管臨什麼碑什麼帖,都不會有障礙,都可以做到形神兼備。具體說來,書法的基本功包括:馭毛筆的能力.駕馭毛筆的能力就是控制鋒毫的能力。古人云:“善書者不擇筆。”其要義是說,書寫能力強(控制毛筆能力強)的人,不在意毛筆的好壞。不論是什麼種類的毛筆,在善書者手裡都能很好地控制,寫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點畫。不同的字體(字體指篆、隸、楷、行、草等比較概括的字體樣式)與書體(書體指具有風格特徵的具體的書寫樣式,如顏體、歐體等)在筆法的法度上有不同的方法法則,主要體現在點畫的造型上。其筆法技巧的關鍵所在,就是運用筆毫和調領筆鋒將點畫的造型準確地刻畫出來,並且,要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美的效果。筆法的技巧實際上就是控制鋒毫的技巧。“唯筆軟而奇怪生焉”,要能夠和善於充分利用筆毫的這種多變的性能特點,去刻畫高質量的、優美的、豐富多變的點畫造型。這是書法基本功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

駕馭墨法的能力書法的創作是靠墨的具體體現來展示點畫的造型的,進而展示字形和行氣、章法的。因此,控墨的問題是基本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墨是寫在宣紙上的,這裡就有一個墨與紙的關係問題。孫過庭《書譜》所說的“五乖五合”中就提到了這個問題,既“紙墨相發”。“紙墨相發”就是墨法技巧的關鍵。所謂“紙墨相發”是指墨的濃談度要與紙的滲化度相和相調。紙質的不同發墨的程度不同,有吸水性大小和厚薄的差異。紙的吸水性越強,發墨的幅度就越強越快,吸水性弱,發墨的幅度就小而慢。厚紙發墨慢,薄紙發墨快。墨的水分越大發墨越快,水分越小發墨就越慢。對紙墨的性能要必須有所瞭解。墨法技巧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施墨。書法作品墨色的層次變化完全是靠控制來完成的。它需要書者要有很強的控制筆速的能力和控制筆中含墨量的能力。飽筆當快,渴筆當慢。

駕馭章法的能力駕馭作品章法的技巧,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駕馭字形的能力.字可工整,可欹變,可重大,可瘦小。工整而不死板,欹變而不失形,重大不肥鈍,瘦小不飢傖。

二是駕馭行氣的能力。篆、隸、楷書的行氣須勻和與整飭,強調和諧、統一;行、草書的書行氣須通貫與流暢,並強調節奏、韻律。這是行氣中必須要把握好和表現充分的技巧。

三是駕馭整篇作品構成的能力,或者說是駕馭行與行之間的構成能力,也就是駕馭大章法的能力。篆、隸、楷須整體和諧統一,首尾一致。行、草書須行與行之間的對比、爭讓、應承、穿插等技巧要有淋漓盡致的展示。綜上所述,凡是書法所含的各種各樣的技巧,都應當納入基本功的範疇。基本功的訓練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練好基本功要注意的問題。我認為不管要練什麼都要堅持,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堅持才是最大的努力。


超級科學奶爸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不是說來就能來。這需要對筆墨紙認知到到位,對書法中的點線面審美正確,加之年頭長短,勤奮程度決定的。咱們常見得那些曬書法的多數認知不正確,都是側鋒入筆,又光又滑,再就是在那拖,拉,刷,,,,何談書法功力!很多人寫了一輩子,行家說沒入門兒!下邊兩幅字大家好好看一看比一比,第二幅是韓紅寫的,第一幅是田蘊章寫。我是很有感觸,也替書法專業人士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