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的基本規律來從事教育活動,做更有專業素養的教師

  在所有的專業領域中,人們經常將教師和醫生放在一起類比。兩者面對的都是人:醫生更多面對的是人的身體,教師則更多面對的是人的認知和思想;醫生面對的是各種年齡的人,而教師更多面對的是具有成長可能性的未成年人。

用教育的基本規律來從事教育活動,做更有專業素養的教師

  名師和名醫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極度稀缺資源。我和一位有醫學工作背景的朋友聊過關於什麼是名醫的話題。他跟我這樣描述:一個真正的名醫會不斷追求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好的治療效果。名醫和一般醫生並不在於前者能治好後者治不好的病(而且根據他們的觀點,真遇上了絕症誰也沒辦法),而在於前者的治療效果(預後)是可以預期的、是穩定的,因此病人找他們會比較放心。

  由此我想到,一位名師的核心標誌也就是兩點:一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佳的教學質量。比如像孫維剛這樣的牛人。二是名師的教學質量是可以預期的。在多年的教學經歷中,名師的教學質量是相對穩定的。不見得他能夠教好所有學生,但是他一定是大面積提升學生學業水平的。

  任何行業的從業者都有專業和業餘之分。這跟工作的年限有一定關聯,但是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專業和業餘的區別並不在於後者教不出一兩個好學生,而在於業餘者教出少數幾個好學生,還可能伴隨著比較多落後的孩子。這樣的教學質量整體上是糟糕的,相比之下,更加專業、成熟的教師的發揮要穩定得多。

  成為一個更加專業的教師,我個人有如下建議。

  有專業素養的教師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他面對孩子會始終保持微笑,儘管他生活中不見得就是一個喜歡微笑的人。但是他懂得微笑是拉近師生關係的有效法寶。專業的教師不會因為自己的一些個人變故影響工作,也不會因為學生花樣百出的錯誤和問題怨天尤人。

  有專業素養的教師遇到教學問題會躬身入局。儘管解決這些問題有種種限制和約束,但還是願意花時間尋找更好的教學資源和方法,而不是為了交差應付了事。因為他們懂得“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有專業素養的教師會有反思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規律的習慣。比如,一位優秀的初三班主任,能在模擬考後及時發現學生厭學、思想鬆懈的苗頭,會在學校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主動召集家長商量對策、協調溝通、取得共識。再如,面對班級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教育專家王曉春先生的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就給我們呈現了什麼是面對問題學生的專業處理方式,這些看似瑣碎的思路與方法具有現場性和具身性的。

  真實世界是複雜的,所有好的理念與理論,包括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我們都需要還原到現場。根據真實的處境和個體,設計、組裝、調試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把理念往細處切分,找到路徑的可能性就越大,方向就會越精準。

  當然專業的教師能在任何工作情況下都會為學生著想、為學生好。他們不會主觀上因為看到學生是問題孩而心存偏見,專業的教師更不會對孩子嫌貧愛富。

  所有的行業,都會有行業的規範和基本運行規律,教育行業一樣如此。行業的規範是工作的邊際。不越雷池也是對自我的保護。用教育的基本規律來從事教育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和學生的交流溝通要懂得人性,懂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命處境。學科教學則要緊扣學科本質,培育學生用學科思維去理解和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具有專業素養的人都是在動態中進步的。無論是當醫生還是教師,一流的從業者都是最出色的自我學習者。在我的從業經歷中,看到過很多年輕教師的天資很好,但不少如夜空中的煙花,稍縱即逝,最後未能在專業上走得更遠。但也有天資一般,甚至教學基本功很糟糕的,但恰如繪本《犟龜》中的陶陶,一步一步、步步紮實,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名師。

  懷擁空杯心態。讓我們一起改變一點點,一點點改變。我們定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