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核彈就可以毀滅一個城市的傳聞是真的嗎?

安之若素


如果撇開核爆以後,核汙染對人體的危害,其實,核彈的爆炸威力被人為地擴大了,以至於人類談核色變,事實上大可不必。

小時候,就看到過原子彈爆炸時,教人們如果有效地避免遭原子彈打擊的宣傳小冊子,原子彈沒那麼可怕,也是可以躲避的。

當年,美軍投擲在日本廣島、長崎上空的原子彈,用當下的眼光來看,那些都是小玩意,爆炸當量尚不足2萬噸。

廣島、長崎才多大的面積和人口,兩次核爆炸死傷加一塊也就20萬人,並未做到將這兩座城市全部摧毀,受損最大的是原子彈的核爆中心,方圓不過幾公里,幾公里以外對建築物和人體的破壞和殺傷就大幅度銳減。

一般單彈頭的洲際導彈,核爆炸當量大多在百萬噸級,一般都在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進行核試驗,因此,很少有百萬噸級甚至千萬噸級的核爆炸,人類也從未在城市進行百萬噸級及以上的核爆試驗,因此,一枚核彈就可以毀滅一座城市只是人們的想當然,並未經過實戰的檢驗。

核彈如果能夠在高空2000米左右處爆炸,對地面形成的衝擊波傷害就會大幅降低,但由於放射性物質下沉,卻依舊能夠造成非常可怕的核輻射傷害。

對一座500平方公里上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來說,一枚核彈是無法徹底將其全部毀滅的,當年,廣島和長崎大都是木結構的建築,特別容易被原子彈爆炸的衝擊波摧毀。

現在,城市到處都是鋼筋混凝土的高層建築,一枚不足2萬噸的原子彈投擲下去,對這座城市的破壞就是毛毛雨,除了讓民眾恐慌,絕對摧毀不了,受損僅是原子彈爆炸的核心區域而已,對其他區域影響並不大,在不考慮核汙染的前提下。

因此,核武器爆炸,讓世人擔憂的不是摧毀一個城市,而是核爆炸產生核輻射,才是人類最為頭痛的無解之招,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能發電廠4號反應堆發生嚴重洩漏及爆炸事故,大約有165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輻射,後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涵蓋了大面積區域。

切爾諾貝利核能發電廠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事故導致數十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而致命或患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


國平軍史


放到現在,毀滅一個大型的國際都市,需要36顆核彈。

首先,現在的城市規模是二戰時期的廣島、長崎不能比的。現在東京的人口是4200萬,而二戰時廣島的人口才25.5萬,長崎人口只有17.4萬。是現在東京人口數量的165分之1,和240分之1。

咱也不搞科研,就是談個大體思路,為了方便理解,也不用搞的太精細,粗略的定一下:現在國際型大都市,它的規模是當年廣島、長崎的200倍。想達到當年轟炸廣島、長崎的效果,那也得需要200枚原子彈。

問題是當年廣島是死傷十幾萬人,長崎死傷加一起不到9萬人,都只是重創,談不上摧毀。而且現在城市的強度,仍然是當年廣島、長崎的木板屋不能比的。高樓會擋住、吸收很大一部分爆炸能量。所以要想達到摧毀的效果還得漲價:360枚原子彈。

扔在廣島、長崎的是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彈。爆炸當量是1.5-2萬噸。現在各國普遍裝備的都是第二代核武器:氫彈。這個氫彈的威力屬於上不封頂,可以達到恆星的級別。以現在的技術水平,造出1枚氫彈,威力等於360枚原子彈,是小菜一碟,但賬還不能這麼算。

簡單的講1枚當量100萬噸的氫彈,它的實際殺傷力並不是1枚當量2萬噸原子彈的50倍,而是隻有25倍。因為爆炸的殺傷力並不是1+1=2,而是1+1=1.5。

想摧毀一座大型城市,最高效的辦法並不是在它的頭上扔一枚巨型核彈,而是每個區扔1枚中型核彈。這樣爆炸的比較平均,爆炸能量浪費的相對較少。而現在一個大型都市基本上也都是36個區左右的規模。

現在一枚標準的核彈,當量在30萬噸左右,是廣島、長期原子彈的15倍。但它對現代城市的實際殺傷威力應該是10倍。咱們上面算的想摧毀現代大都市需要360顆原子彈,換成氫彈,就是我開頭說的:36顆。

美國的三叉戟導彈,上面搭載了12顆核彈頭,每顆彈頭的當量30萬噸。3枚導彈,總共36顆彈頭,一個區扔一顆,摧毀一個國家的首都,這是標配。

像問題說的“一枚核彈摧毀一座城市”,這裡面有個混淆的地方,就是這一枚核彈指的是:一枚搭載核彈頭的導彈。並不是一顆核彈頭。一枚導彈,搭載12枚核彈頭,摧毀一座中型城市,這是成立的。摧毀大都市,翻3倍。

如果你生活在國際型的大都市,1年365天,每天24小時,其實都有3枚洲際導彈+36枚核彈在瞄著你。即便是二線城市,如果這裡有什麼特長,那也會有1枚導彈+12枚核彈在常年盯著你。

1顆核彈頭摧毀1個區。

1枚導彈+12顆彈頭,摧毀一座中型城市。

3枚導彈+36顆彈頭,摧毀一座大型都市。

現在的核彈壓根也就是這麼設計的!


銳度何老師


如果按摧毀一個城市的標準來說,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對城市的毀傷程度其實是遠遠小於東京大轟炸的。


簡單的拿數據來說一下這件事吧。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在日本廣島相生橋上空550米的高度第一顆用於實戰的“小男孩”原子彈爆炸。爆炸當量為1.6萬噸TNT

有兩張航空照片廣為流傳

被核爆前的廣島

以及:

被核爆後的廣島。

大家的一個感覺就是目之所及即為城市。照片中的所有建築幾乎全被夷為平地。可見原子彈爆炸威力之巨大。

然而廣島的全景是這張照片:

我們所看到的相生橋邊的三岔河口在照片上連1/10的面積都到不了。僅僅是原子彈爆炸爆心的部分。

任何一枚核彈爆炸爆心部分被夷為平地是毫無懸念的。實際上夷為平地的照片最大的那個圓圈半徑僅僅為1公里。

造成建築物摧毀的5psi的超壓範圍半徑在1.64公里,因此在航拍視野內1公里範圍內所有的建築全被夷平。

超壓達到5psi的1.64公里的概念是多遠呢?大概在直線的路上乘坐2站公交車的距離大概就妥妥的離開了死亡圈子。

如果放在城市的概念上來看,基本上任何一個小城市,公交車路線的距離都不會少於10站了。

當然還有更外邊的圈子,這些圈子分別是熱輻射的範圍和1psi超壓的範圍熱輻射的範圍內會使未經防護的人達到3度燒傷的傷害程度,而1psi的壓力(每psi為1磅/平方英寸)則會震碎建築物玻璃。這些傷害就遠遠達不到摧毀一座城市的目的了。


廣島的毀滅實際上來自於日本的建築傳統——木質結構建築。

在原子彈爆炸時形成的高溫引燃了廣島的木結構建築物,加之衝擊波行成的超壓將火焰推到更大的範圍內,這樣廣島才經歷了一場大火而顯得被摧毀得蔚為壯觀。從現場照片來看則是一大批木結構的房屋焦土之中零星的矗立著幾個水泥結構的建築——這些水泥磚石建築物都保持完好。


這場大火,則蔓延了廣島的1/3面積。


以上也就是廣島被原子彈爆轟的基本情況了。從圖片上看市中心部分被摧毀或燒燬,其餘城市部分依然完好可以運作。


實際上廣島沒有被摧毀的另一個佐證是廣島的港口和鐵路運輸並沒有中斷,在廣島核爆炸的第二天,難民們就可以乘坐火車逃離廣島。當然了——這裡就有了山本疆的故事了。

這個日本人在廣島經歷了核爆炸後,急於回老家,於是就乘火車回到了長崎……


說回毀滅城市:一個城市是一個複雜而完備的“有機體”,將至摧毀則是要毀滅掉這個城市的交通、供水、供電、廣播、生產等諸多方面的功能性。然而城市的靈魂在於城市中每一座建築物的功能特性。要摧毀建築物則需要將5psi的超壓覆蓋於城市的大部分範圍。需要摧毀廣島這樣一座小城市需要多大的核武器當量呢?——300萬噸

300萬噸的核彈5psi超壓半徑大約是132公里,這才是毀滅一座城市所需要的當量。是廣島原子彈的200倍。


當然了超過30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世界上一共才有771枚。而超過當時廣島規模的城市世界上一共有大約有1.2萬個。

所以說一枚核彈摧毀一個城市的說法並不完整。


軍武數據庫


人民日報姚秀軍:五星紅旗備導彈!一枚毀一個城市,核彈傳聞是真的;示假萬導箭上弦,萬導齊射杜絕真。


輝煌成就952


一顆核彈是否能夠摧毀一個大型城市,是取決於核彈的當量,還有就是核彈爆炸後造成的核裂變和核輻射才最致命的,一般可以輻射幾十甚至上百公里,所以從理論上來講是可以摧毀一個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