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神祕的天坑

與長江三峽毗鄰的重慶奉節縣有一個神秘莫測、堪稱世界之最的特大型天坑,因它位於該縣境內小寨村,故被人們稱之為小寨天坑。所謂“天坑”,從地質學角度解釋,即“漏斗形下陷地貌”;又一說是數億年前隕星撞擊所成。天坑邊沿由峭壁懸崖圍成,呈桃形,短徑520米,長徑622米。坑內四面山峰向下延伸,鐵壁般合圍成漏斗狀,直至坑底。站在天坑邊沿向下俯視,目光一落千丈,令人魂飛魄散;站在坑底向上仰望,彷彿就在十八層冥冥洞府之中,肅殺陰森,令人毛骨悚然,廣闊的天空只留下一個小小的亮點。坑底一條陰河從西南方流向東北方,露出段長為110米,寬約4米,河水黑綠,但清澈見底。

1997年4月,一支由英國考古學家威廉·霍德博士、天文學家敦切利薩博士、地質學家威爾金斯博士聯手組成的科學考察隊抵達奉節小寨天坑。他們決定在以往基礎之上力爭得到新的資料、數據,通過對天坑成因等進行詳細研究,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4月17日上午,天氣晴好,考察隊沿西邊一條羊腸險徑下到天坑底部,由密密麻麻的海螺、貝殼化石凝結成的岩層呈現在他們面前。待安裝好超導遠紅外探測攝像器,就天坑底部自下向上數百米的峭壁做逐一圓周掃描時,考察隊發現,峭壁內約6米深處竟隱藏著7只直徑為4米的大圓球!這些大圓球呈曲線排列,球面上還刻著一些無法破譯的文字和符號。經“裂變徑跡法”測定,圓球距今有7500萬年—8000萬年,主要成分是金屬鈦,而包裹圓球的岩石密度為3.2克/立方厘米—3.4克/立方厘米,和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差不多,這使大家驚訝不已。

有趣的是,在天坑底部,威廉·霍德博士居然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恐龍頭骨化石。就此,威廉·霍德在他的日記裡曾這樣寫道:“4月20日,考察隊繼續對中國奉節神奇天坑著手考察。我驚喜地發掘到一個恐龍頭骨化石,這是多棘龍的頭骨化石。多棘龍和其他恐龍一樣,生活在侏羅紀,距今1.5億年—7500萬年以前,屬食肉類恐龍。令人困惑的是,這個頭骨曾被鋸成相等的兩半,之後又縫合,其切割痕跡十分整齊,手術水平與我們現代醫學不相上下,很難想像這是地球原始人所為,那麼,是誰對它實施了外科解剖呢?”

在之後的幾天裡,考察隊於天坑底部一側測出有道狹長巖縫向北延伸。延伸至何處,誰也不知道,這也是以前未曾發現過的。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劈開亂樹叢小心翼翼地步入其間。黑暗中許多蝙蝠被驚動,在周圍亂飛,有的乾脆直撲人體,發出吱吱怪叫。行至300米外,看見7只三角形箱子,和圓球一樣,也排列成曲線,箱子間熠熠發光。考察隊員們試圖接近它,但感到四肢麻木,好像有電流穿過。由於巖縫裡陰暗潮溼,空氣稀薄,眾人不敢久留,一個個退了出來。但他們分析這7只三角形箱子當屬通訊器材之類的東西,只可惜得不到實物,只攝下了箱子的圖片。當圖片被送回英國天體信息研究院,鑑定報告上清楚地寫著:經分析,火星每次大沖撞天坑上空,這7只箱子有向宇宙發射信號的功能,圓球是接收器,接收地球外發來的信號並輸送給工作室。

據此,有人便推測天坑很可能曾是外星人一個工作基地,之後不知何故被廢棄了。持該種觀點的人對地陷說不屑一顧,對隕星撞擊說則駁斥:倘若小寨天坑系隕石撞擊而成,為什麼在它周邊沒有發現絲毫隕石痕跡?更沒有散落著的角礫岩塊,況且天坑岩石不具超基性!有文章認為,小寨天坑若非外星人所為,那麼那些大圓球、三角形箱子、被切割的恐龍頭骨,箇中奧秘又做何解釋?不過一些嚴謹的科學家目前仍然認為,小寨天坑似外星人工作基地。眼下所有的證據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何況證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值得認真研究,除非拿出更加充分的理由和證據來。

有消息說,英國這支考察隊還會再度到奉節小寨天坑做全方位科學探索,他們將攜帶更加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如是,我們則可以樂觀地設想,天坑究竟系地陷奇觀?隕星撞擊而成?外星人廢棄的工作基地?這諸多懸疑到時候都會有一個圓滿並可信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