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國外混動技術,比亞迪全新唐DM第三代混動技術有何亮點?

用戶87201218108


國外混動技術比較成熟的就是豐田混動,以及隨後趕來的本田混動。

國外只有這兩個車企在專心研究混動技術,其中豐田混動車輛全球銷量早已經破千萬!比較有說服力,經住了考驗!比亞迪在國內混動市場也是一哥,旗下的混動車型也是非常亮眼!

其實比亞迪唐DM混動出發點和豐田混動出發點完全不一樣。

比亞迪當初在研製F3DM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混動的方向!因為我們底子薄,技術什麼的都剛剛起步,如果直接搞像豐田那樣的混動不太現實。起碼沒辦法繞過豐田專利,即使繞過去油耗也不見得比豐田優秀。這樣就和我們研發自定變速箱一樣,研發出來的變速箱只是初級產品,例如吉利研發出來3AT變速箱,人家4AT都淘汰了!所以,我們無論如何努力短時間是沒有辦法超越愛信變速箱的。後來乾脆放棄AT,耗不起了!自己做出來的變速箱自己家都不愛用!所以都開始搞雙離合變速器。


比亞迪當年也是一樣,F3DM系統改進後便束之高閣,沒有大規模投放市場。

後來研發人員被挖走一部分,在F3DM混動系統基礎上增加一個離合器,增加一個兩個檔位的變速箱。然後這個系統獲得很多獎項,也開始在混動汽車上應用。比亞迪當時是這麼想的:混動汽車主要是節油,但是我們在這點上無論如何都不會超越豐田,趕超依然需要時日。所以不如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我們不如走追求性能的路線!說幹就幹,馬上上馬新的技術:542戰略開始實施!


比亞迪從追求燃油經濟性轉變為追求性能!

我百公里加速5秒、我電動四驅、我油耗兩升比亞迪如同在車市投放一顆炸彈!雖然只是動力的簡單堆砌,但是結果出人意料!不比別的,就比加速,你服不服!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比亞迪走的是性能路線。而比亞迪想法也很大膽,甚至有些粗暴!比如後橋直接電機驅動,省時省力!而前橋電機則裝在變速箱輸出軸上,和變速箱並聯。這樣一來混動其實並沒有取得太高的效率,依靠電動機扭矩寬泛的特點,直接加在變速箱輸出軸和變速箱直接並聯而已!而第三代混動還增加了一個bsg電機!
也就是上圖中的P0電機!大家看著是不是覺得眼熟?其實這個電機和最近流行的48V輕混系統是一樣的!起到回收能量、自啟停、增加動力的作用。bsg電機回收能量更直接一些,發動機發電時機械損失要比上一代小一些。這是比亞迪在混動技術上的一個進步。



而唐DM發動機仍然採用奧拓循環發動機,熱效率和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是沒法比的!

而恰恰混動更適合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雖然動力弱,但是熱效率可以高達41%!而電動機可以彌補動力弱的問題!至於續航里程提高,百公里油耗降低,在我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大電池容量,提高純電續航里程就可以了!可以看出來唐走的是性能路線,豐田走的是節能路線。兩個車真的沒辦法比較,消費人群也不相同,只有最適合,沒有最好!


水墨丹青一世情


30秒瞭解比亞迪宋Pro DM車型相關混動技術與體驗:


1、與第二代DM系統相比,第三代DM系統增加了BSG電機(P0電機),虧電能耗有所改善。

2、整套DM系統混動實際工作邏輯有變化。

3、依舊保留“性能取向”特點,動力表現更好(宋Pro DM實測0-100km/h加速時間為4.7s)。


比亞迪第三代DM混動技術

“二代升三代”的變化介紹。

有人可能就說了,這麼一個小電機,就能改善整套系統的能耗表現咯?事實確實是這樣,在第二代DM混動技術當中,整套混動系統的發電工作主要依賴於P3電機。在車輛行駛過程中,P3電機正常執行驅動和慣性發電作用,而在停車怠速情況下,由於發動機與P3電機之間還有一個雙離合器變速箱存在,故P3電機先天存在發動機充電效率不高的問題。

一旦電池電量進入較低的狀態,發動機既要保證動力的同時,還要通過P3電機為電池充電,並且發動機本身還難以維持在經濟轉速區間,發動機負荷就會變得很大,油耗增加,同時動力也會明顯下降,而這是第二代比亞迪DM混動系統的“痛點”之一。

用大白話來給你解釋一下:以前這套系統的充電和驅動都靠名叫P3的這個電機,這傢伙不能同時“充放電”,現在是給發動機再配個“秘書”(P0電機),讓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專職發電,保證電池電量並提高充電效能,而P3電機主要在滑行與減速的時候充電,加速工況下負責輸出動力工作。


除此之外,未來比亞迪宋Pro DM還會有結構更簡單P0+P4方案的“雙擎四驅”車型(減去前軸P3電機),面向更注重能耗表現的用戶(價格也會有所降低)。比亞迪秦Pro DM與宋MAX DM則是P0+P3的方案,驅動方式為前輪驅動。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第三代DM混動系統的實際工作狀況

- 電量較為充足情況下

在電量較多的情況下,該車可以選擇HEV混動模式與EV純電動模式,顧名思義,前者可以獲得更好的動力表現(發動機+P0電機輔助+P3電機+P4電機共同發力),而後者則就是個“電動車”狀態。

以上便是第三代DM混動系統在電量較為充足情況下的工作邏輯,總結起來就是:只要發動機介入工作,P0電機會盡量發電,優化“掉電快”的問題,提高整體系統能耗效率;而P3和P4電機則主要負責驅動工作,在滑行與減速工況下,P3與P4電機會為電池充電。

- 虧電情況下(電池電量位於15%左右)

重點來了!在此前的第二代DM系統上,“電池虧電油耗高動力差”是車主們反映最多的問題,也是第三代DM系統所要解決的核心痛點。上文我們從技術角度大概介紹了一下新增P0電機的優勢,看上去很美好,但咱可不能“雲評車”,在比亞迪宋Pro DM上,虧電工作狀態究竟有沒有改觀?

在停車怠速的時候,發動機轉速會保持在發動機經濟轉速區間內,保證發動機充電效率最大化的同時,油耗不至於太高,此時P0與P3電機執行發電工作,為車輛電池充電。當然,這種充電狀態會讓電池維持在SOC 15%左右的情況,不會太高。

總結來看,虧電與不虧電的最大區別在於發動機會不會在經濟轉速下長時間介入發電,發動機通過P0與P3電機執行“發電任務”的時候,會保持在相對穩定的轉速,對於發動機來說這樣的工況是相對比較“舒服”,有助降低油耗,並保證車輛電池保持在SOC 15%左右的狀態,這樣也是DM三代系統策略優化的一部分。


以上內容源為[汽車之家]


泛談科技


簡單的說外國品牌某些知名度很高的混動技術,比亞迪的第三代混動平臺都可以做到,但反之卻基本做不到。

國外混動技術的概念太寬泛,說白了和插電混動技術的對立面就是日系的弱混,以ECVT為代表的混動技術,以及氫燃料電池,以這兩點作為對比看一看差異所在。


1、ECVT弱混/插混,CVT是變速箱ECVT並不是,這臺機器是作為動力元存在。其中包括了兩臺電機,大功率MG1電機用作行駛中的輔助驅動,價值體現是減少油耗;小功率MG2電機的作用是倒車和啟動發動機,也有一定節油能力但是不明顯。

作為動力元受限於體積和成本的限制,大功率電機也僅僅是30~60kw,性能有一定輔助提升,但是相比插混就不值一提了。還有一種是ECVT的增程式汽車,性能更不值一提。ECVT主要是成本低、結構簡單,並沒有什麼亮點。


2、比亞迪第三代混動技術,動力系統包括燃油機、BSG發電電機、P3+P4驅動電機。這種佈局的特點是結構簡單、穩定性強、維保便利性強、以及動力強油耗低。

BSG電機作用就是發電,唐DM使用的了25kw的發電電機,發電效率完全足以支撐車輛正常純電行駛所需要的電量,發動機恆定轉速運轉油耗做到百公里2升輕輕鬆鬆。

性能強是前後佈局的驅動電機帶來的優勢,前置110kw、後置180kw,帶來了純電630牛米的性能,想要獲得極限的動力加上發動機之後可以體現出441kw、950牛米的最強性能,這也是能體現出來4.5秒破百和超跑同級性能的原因。

油耗和性能可以做到極致,比亞迪第三代混動四驅也不例外,ECVT怎麼實現四驅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ECVT結構的弱混或插混有沒有四驅車吧。


油耗和性能可以超越外國混動技術幾倍,亮點是很明顯的。這些國產企業以更高的成本賣同樣的價格,綜合水平確高很多,實際沒有對比的價值了。

至於日系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實際就是一個巨大的騙局,氫燃料電池並不是電池,而是小型化學發電器。通過在車內進進行催化反應發電再二次驅動車輛,能量轉換比是非常低的,而且不加油還需要加高壓液態氫。

電解一公斤氫氣所用的店可以驅動電動汽車行駛數百公里,有什麼必要繞這個圈子呢?石油熱裂制氫或者天然氣制氫,為什麼直接用石油或者CNG呢?

因為日本有全球最大的鉑儲量,制氫正需要消耗這種貴金屬,在化油器鉑金點火的年代日本人壟斷希望卡住全世界的脖子,沒想到電噴時代的到來讓這些鉑成了廢鐵。所以大力發展氫能僅限於鉑儲量大的國家,日本人首當其衝,這是最大的陰謀別的國家沒有必要為其買單,所以中國並不推行氫燃料。

再者幾十升的高壓液態氫等於多少當量的TNT,感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一旦發生事故恰巧有爆炸的條件,基本會移平一個社區。


選車用車關注天和Auto,趣味問答購車推薦每天更新。


天和Auto


真正能節能的混合動力的基本特徵:

1、沒有機械離合;

2、沒有機械剎車;

3、在駐車、高速、低速、輕載、重載情況下,內燃機都能高效運行;

4、不依靠插電來維持系統高效;

5、不依靠電池來保證續航里程;

6、具有高效制動回收系統,哪怕是在接近0速時。

沒有同時具備以上6個特徵,就達不到真正的節能環保,就不值得推廣應用。

現有混合動力均達不到,均處於實驗室階段,包括純電動車,都是不成熟產品。

所以不要貿然停產燃油車。


new81


我只說一點,9幾年的時候,軍用輪式裝甲車,就開始運用混動概念了!

如今民用技術會更成熟!

如果氫氣用電解法制造的話,直接用電就好了,還用氫簡直對此一舉,增加能源消耗轉換!


xX清風明月Xx


如果真牛,或者說足夠牛;能不能賣技術,能不能制定並且賣標準?

苦哈哈的做車,賣的不夠好。

如果動力總成,或者標準做的好;就可以賣動力總成;類似於三菱賣發動機。

如果標準實在夠牛,別人出點技術費;推廣該產品,是不是好過“老鼠爬稱上,自稱自贊?”


伏風草


一個是年盈利一百多億美元摺合上千億人民幣的公司,一個是國家補貼14.5億虧損1.65億的公司(2018前三季度)。有得比嗎?


我愛奶茶9527


跑滴滴的為啥不買比亞迪插混,都買卡羅拉混動?


火龍果r


無電安史之亂



sunsets7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b7680006106c3b1a45a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