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中,找到財富邏輯,提升財富創造力

01 關於財富的思考

今天在一節有關理財的公開課上,老師問了大家一個問題:財富是怎麼來的呢?

有人回答:財富是用工作換來的;

有人說:財富是勞動得到的;

也有人回答:財富是用腦子換來的。

最後一個做知識付費的同學回答:財富是腦子創造出來的。


老師接著又問:現在中國最有錢的人是誰?

大家一致回答:馬雲

又一個問題來了,馬雲的財富是怎麼來的呢?

這下的回答又是五花八門,但歸結起來大概意思就是馬雲頭腦靈活,能提前看懂大趨勢,有願意為他搭臺的人脈,有膽識,有格局等等。


想一想,你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看了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寫的《財富的邏輯》一書,相信你就能找到答案。


從國家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中,找到財富邏輯,提升財富創造力


這本書通過分析中國經濟的崛起之路,尋找背後有關財富幾何數增長的底層邏輯,讓我們明白地理意義上的“地大物博”就是財富的觀念已經落伍,勤勞致富也變得不合時宜。


只有當整個社會能夠將“勞動價值論”,這種有形價值才是財富的觀念,轉換至無形價值也能創造財富的觀念時,我們的財富創造力才有了質的飛躍。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一套能促進財富創造的制度機制,以及與制度機制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創新體系才是最重要的財富。當這個基礎足夠穩固,足夠紮實,社會的財富創造力就會異常迅猛,從而帶動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


而處於國際化大環境下的公司,企業和個人,也只有認清這個趨勢,充分利用當前的制度保障和日益開放自由的創新體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順勢而為,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帝國。


02 中國的財富創造之路


中國的快速崛起就是財富創造力的不斷提升過程,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歷史鋪墊,國際制度體系支撐。


經歷了鴉片戰爭後的晚清政府被迫開放了5個通商口岸,在隨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未產生任何實質的意義,而後由於香港率先借著國際金融體系的東風,讓工行成了國內第一個嚐到創造財富的甜頭,而這都得益於西方在過去幾百年逐步建立的全球資本市場體系。

從國家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中,找到財富邏輯,提升財富創造力

直到1978年,中國真正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時,我們都是在免費乘坐全球化體系搭建的列車,我們並沒有為當時的全球化秩序做出過任何貢獻。但國內尤其是沿海城市借勢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創造力,見證了中國的經濟奇蹟。


第二、經驗複製,深化國內政治,經濟制度改革,繼續走出去戰略


受益於先前香港,深圳的創富經驗,為了最大程度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政府快速調整各項政策,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財富創造力的活躍。


經歷了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轉民營的艱難過渡期,逐步開放民間資本,降低制度成本對創新的制約,加入WTO,逐步與國際接軌,進入更加民主,法制的社會。


建立,健全民主和法制體系的目的,可以讓普通人用同樣的勤勞創造更多的收入,同樣的努力創造更多的財富,或者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勞動時間變短。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中國製造”快速佔領歐美,甚至是全球市場,財富創造力進一步得到拓展。


從國家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中,找到財富邏輯,提升財富創造力

同時,由於受勞動創造價值的傳統價值觀影響,大部分中國人只看到國家或者一部分人越來越富有,自己依然很窮,不得不加倍勤奮,加班加點的工作只為拿到更高的工資。貧富差距的問題日益凸顯。


第三、進一步深入產權改革,“還產於民”,以人為本


在國有資產一步步放權的基礎上,允許民間自由進行物品交易,甚至將產權證券化,將有形物品轉化為無形資產,盤活物質資源,依據市場供需關係,進行價值估算,實現無形價值創造財富的階段,創造自由市場經濟環境。


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開放與活躍,以前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在金融市場上的溢價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財富不斷加速膨脹,激發整個社會創造新的金融衍生品,全民財富創造力再一次大幅提升。


在國際舞臺上,當一個國家能夠為金融證券雙方提供更好的契約執行架構和信息架構時,國民就能有更集中地從事經濟附加值高的工作,單位時間內創造的財富也將更多。國家的整體財富也將實現跨越式的增長。


從國家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中,找到財富邏輯,提升財富創造力

第四,放大格局,樹立大國責任意識,更加開放包容。


中國經濟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就,離不開我們全國人民的勤奮努力,但站在世界角度,從各項政策層面來看,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把開放的大門打開得越來越大,我們越敞開,就越能夠擁抱世界經濟,財富創造力也越來越強。


因此,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國,我們首先不能否認國際秩序為我們提供的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更不能破壞或摧毀讓我們賴以崛起的秩序,反倒應該承擔起大國的責任,主動參與維護並改善這一秩序,使其既有利於我們的長遠發展,也能同時帶動其他相對弱小經濟體的發展。


讓財富創造力得到可持續的昇華與迭代,實現世界的共同繁榮。


03 決定財富創造力的三個維度


雖然目前我國的發展據此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但可以看出我們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了,陳志武教授還從財富創造力的三個維度的發展,對國富、國窮進行了分析,這三個維度分別是深度,廣度和長度,制度質量的高低決定著這三個維度的發揮程度,併成為衡量國家貧富的核心維度:


從中國經濟的財富創造力中,三個維度的體現:


1、深度,體現在單位時間所能生產的東西上,中國受世界工業化和機械化等科技發展的推動,生產力大幅提升,生產速度和數量穩步提升。使中國製造走向全球有了可能。

2、廣度,一方面是市場範圍在地理上的拓展,另一方面是物品種類的極大豐富和信息傳遞範圍。

從國家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中,找到財富邏輯,提升財富創造力


這就是隨著中國的開放,我們的產品所能觸及的地域更多,更廣,除了主動製造,因需定製的產品也應運而生,在物品的傳輸,交易過程中,更多的需求被發現挖掘,因此我國在出口貿易的發展中,帶動了一系列其他產業的繁榮發展,成為創造財富的關鍵因素。


3、長度,在時間上縮短了當下財富與未來財富的距離,證券,金融衍生品的出現,讓我們在今天就能預支未來的財富,並通過合理的財富管理創造更多的財富。


這三個維度不是單一延伸,而是互相滲透,共同促進,越能夠深入延伸,財富創造力就越旺盛。


04 馬雲的財富創造之路


以上是陳志武教授對中國經濟創造財富過程的分析,回看處於這個過程中的公司,企業和個體經濟的創業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凡事有所成就的經濟體,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也都經歷了類似的進化與蛻變,以馬雲創建的阿里巴巴為例:


1、馬雲懂得借勢。

如果沒有美國的微軟,因特爾等互聯網公司預先搭建好的科技平臺,開創了互聯網交易的新格局,阿里巴巴這個網站就不可能誕生。


從國家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中,找到財富邏輯,提升財富創造力

2、審時度勢,提前佈局

有了網站進行的前期摸索與開拓,馬雲理智分析了國內當時的經濟形勢,才開創了淘寶網,正是由於他不僅對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瞭如指掌,更是對未來趨勢進行了準確的把握和判斷,而這些既包括國際形勢,也包括國內經濟發展的未來走向,順勢推出了“支付寶”業務,徹底打開了創造財富的大門。


馬雲在創業之初,就對創造財富的三個維度進行了合理的佈局,因此他的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誰又能想到,當時的馬雲對互聯網技術和電腦技術是一竅不通的呢?


3、建立合理的公司制度,形成創新體系

正是因為馬雲對此不瞭解,所以他才能更輕鬆地放手交給更懂這些技術的人員去做,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形成了很好的企業創新文化,馬雲在宏觀層面提供良好的企業激勵機制和管理考核制度,鼓勵創新。


因此在後期的產品開發中,才更懂消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深入市場,“以人為本”,贏得市場的同時,也創造了業內的財富神話。


從國家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中,找到財富邏輯,提升財富創造力


4、回饋社會,踐行利他價值觀。

雖然現在馬雲已經功成身退了,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在他看清併成功實踐了財富的邏輯後,他決定要將他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傳遞、分享給年輕一代,讓大家形成創造財富的思維,而不再被財富所困,陷入忙茫盲的生活怪圈。


05 總結

這也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的理念,瞭解財富邏輯,順應趨勢,擺脫勤勞致富的思維侷限,學會創造財富,才能有機會站在更大的舞臺,以主人翁心態參與創造財富的各種遊戲,人生才會更加有滋有味。國家、公司、企業如此,未來個體經濟體的發展也必將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