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資建廟該支持嗎?

一隨8511


我認為農村集資建廟不能支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農村現在出現這種迥境我感覺和目前很多農村幾層的領導有很大的關係,現在農村振興已經提上了國家戰略層面,有集資建廟的錢,為什麼不能做一些很有意義的事呢。

那麼什麼是有意義的事,一個地方想要有好的發展,必須有一個好的帶頭人,俗話說想招金鳳凰還得有個梧桐樹,沒有梧桐樹哪個金鳳凰願意落在你家呀,所以,與其有集資建廟的想法和資金,不如把這種想法和資金應運到,如何才能因地制宜,選擇一個可以持續發展,並且避開未來人工智能影響的一個可持續發展之路。

謝謝大家


盆景在路上


應該支持,而且必須支持!就拿我村來說吧!


我村裡一共有五個土地廟,一個觀音菩薩廟!聽老一輩的老者說,我們村的土地廟和觀音廟都是本村村民集體集資來興建的,不管你有錢沒錢,都必須拿錢出來,當然有錢多的也可以多拿點出來,大家都贊成。


我們農村現在還流傳這樣的風俗,每逢逢年過節,各家各戶都會宰殺🐔和鴨,然後煮好後就拿去祭拜土地公!如果你不去,人家就會說你對土地公不恭敬,土地公也不會保佑你全家之類的說法,當然各家各戶還是自覺去祭拜的!


再說一下觀音菩薩廟,這個廟在我們村方圓百里只有我們村有,而且它還有屬於自己的一個誕辰!那便是每年農曆的二月初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觀音誕!


每當到了農曆二月初六,我們村就會舉行一個非常隆重的節目,那就是村裡會安排幾個年輕力壯的年青人扛著菩薩像,浩浩蕩蕩地遊走到各家各戶,讓村裡的每家每戶都前來拜拜菩薩,好讓菩薩都保佑全村居民生活安康!這個節日通常要舉行三天,以方便外村的村民前來祭拜!通常這個時候,我們村都塞滿了小車,聞訊前來的外鄉人員會把菩薩像圍得水洩不通,人人都拿著燃燒的香爭搶著擠到菩薩像前,然後邊禱告邊恭恭敬敬地把香插到香爐裡面去,再磕幾個響頭,才滿意地離開眾人群!說真的,這個觀音誕辰說熱鬧就有多熱鬧,不知頭條的朋友們,你們的家鄉也會有這種有趣的民族風俗嗎?


蘇圩妹子


說說農村集資建廟該支持嗎?

自從改革開放以後,各地這類事情就開始出現了,後來就越來越多。出現這類事,有幾種原因。①、有些地方在很早以前(解放前)就建有廟宇,解放後,國家開展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運動,基本上都拆除完了。60年代又破四舊立四新,原來剩下沒有拆除完的就徹底拆除了。


改革開放後,有的人首先有了錢,逐漸富裕了起來,為了顯示自己為鄉親辦好事,樹碑立傳,看重名望,就出頭露面張羅恢復建築老廟宇,掏腰包投資大頭,引來一部分人隨聲符合捐點小錢。一村一院夲地人,人人都愛顧面孑,看別人都捐了錢,自己不捐沒面子,只好違心的也捐點,於是乎一個群體捐款建廟宇事就形成了,策劃者以紀念表彰鄉親們義舉為名,就刻碑樹傳,實則為了個人名望。

②、還有一種情形,村上頻繁發生偶然巧合的一些不太正常的生老病死現象,有些人就認為村上不順當,為了消除人們心理上的疑難,有迷信思想的人一策劃活動,結果就有了為主的一部分,樂意捐款湊錢修個廟求神保佑村上往後安寧。一小部分人雖則不情願,但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也就捐點了。負責策劃主辦的人為了紀念村上人這一義舉,也就立碑寫上詳情做紀念了。



③、還有一種思潮,也是助長修廟宇風的主要因素。有一年我們單位驅車去寶雞地區一個地方辦事,因工作住了幾天,當地一個同事給我們介紹,這片地方几乎每個村都有一個廟,都是老百姓村民們捐款自修的。原來是大家都看別的村上在建廟,才惹得引入了建廟熱潮。同事說,每年一到春天二三月,這個地方廟會一天連一天,天天都有。



修廟事,雖則是一個社會現象,但反映了人們的文化思想,精神面貌。是一個地區的群體共鳴,是一個思潮,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一個社會特怔。

題主問“農村集資建廟該支持嗎?”對待這種事不好說,你不給點錢,大家都給了,有人還說這是公益事,明顯是在道德綁架,為了消除這些煩心事,只有隨大流就是了,錢走人安,錢走勿想就不煩了。世間那來那麼多清正?世間那來那麼多該與不該。世間只有人言可畏。


風雨人生3293


可支持農村集資建廟的行為。首先這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二是隻要是接受民族宗教部門依法依規管理,符合規劃和土地使用前提條件,三是資金來源合法,禁止搞變相的非法集資,四是鼓勵開展正常的宗教信仰活動,防止搞封建迷信和藉機斂財、傳播邪教。五是黨員幹部切勿參加。"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許多宗教中都有善惡有報、關愛生命、引人向善的正能量精神,也沉澱了許多傳統文化,應該正確引導農村參與集資建廟行為。圖為恩施新建的雲臺寺。




極簡極致生活


集資蓋廟大可不必。神是虛似的概念,誰也沒見過。不過自我心裡安慰,燒點紙花之類表示一下心願就可以了。集資蓋廟滋長迷信觀念,浪費社會資源是錯誤的作法。教育引導群眾信人不信神,相信科學破除迷信,學馬列學毛選,學雷鋒樹立新風尚,端正人生價值觀應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社會責任。



樊引學


在農村,集資建廟的倡議者和組織者大概有兩個主體,一個是基層政府或組織;一個是民間團體或個人。建廟的動機和目的也不盡相同,基層政府或組織往往打著發展地方經濟的旗號;民間團體或個人的目的則五花八門,有的自詡為弘揚傳統文化,有的則是純粹借“鬼神”來光宗耀祖,甚至耀武揚威以稱霸一方。

筆者認為無論是誰,無論是出於何種動機與目的,集資建廟,甚至是“自費”“獨資”建廟都不可取,並且應該堅決制止和剎住這股歪風邪氣。已經建成的,也要堅決扒掉,絕不手軟。

人類在茹毛飲血、結繩記事的原始文明階段,由於對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認識不足,而產生了一種恐懼、崇拜的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他們“臆造”出了“鬼神”,把各種自己不能解釋的主客觀現象歸結於“鬼”或“神”,並且給他們建“廟”以顯示自己的虔誠,以求得風調雨順。經過漫長的發展和演變,“廟文化”成為了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太陽也有黑子。中國傳統民間文化同樣如此,精華和糟粕並存。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解放初期,我們就提出要“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這也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

但是,曾幾何時,沉渣泛起,封建的鬼神思想趁一些地方大搞“廟文化”之機“借屍還魂”,一時間搞得全國不少地方烏煙瘴氣。

一些基層政府或組織打著發展地方經濟的幌子, 公然向轄區企業、居民“化緣”以興建廟宇,然後人為地“造”出一個“節”。這種靠“廟文化”來發展經濟的做法可能會帶來短期效應,一時間可能觀光者趨之如騖。但是,從長遠來看實不可取。建廟不僅破壞生態環境,勞民傷財,而且時過境遷之後一定是門可羅雀。此時,大動干戈建起的廟宇也就變成了“恥辱柱”。

發展地方經濟,提高地方知名度、美譽度,一定要腳踏實地,要上真正有後勁的項目,而不是投機取巧走捷徑。靠邪門歪道求發展,只能把一個地方的未來引入“死衚衕”。鬼神不是“救世主”,只有勤勞才能致富。這是樸素又顛簸不破的真理。

至於一些民間團體或個人集資建廟,在一地方更是屢見不鮮。這些人仗著“財大氣粗”,打著翻建、修葺宗祠的旗號,實則是在炫耀宗族、個人勢力。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的潛臺詞是“我才是這一方神聖”,終極目的也許是“稱霸一方”。

農村不是法外之地。不能讓農村成為一些人和勢力“傾倒”那些腐朽、落後、封建思想的“垃圾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應該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燕東全鏡頭


虧心事做多了,害怕遭到報應的人,才洗腦大家捐款連廟,,,你父母就是活神仙啊,積點德孝敬你的父母親才是做善事,心態不正就是住在廟裡也會遭雷劈全家的。


手機用戶78925500408


集資修廟和集資修橋一樣,都是應該支持的!

廟宇在唐朝是最高教育的學府,是教化人心的地方。

寺和廟是嚴格區分的。

主尊供奉佛菩薩的為寺;

主尊供奉鬼神的為廟。

廟,本是奉祀祖先的處所,即祖廟。供神的地方亦稱廟,如龍王廟、土地廟。

有德有才的人也可立廟奉祀,如關帝廟、岳廟。

只是有一點要明確,要加強管理,把好事辦好了,要選舉德高望重的人去承辦這件事,要服從宗教事務局的管理。不能借修寺廟斂財搞封建迷信活動。

一定要發揮寺廟的教育功能,不偏信不迷信!要有正確的信仰和價值觀。

人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


理肚


集資建廟,有利也有弊,有人喜歡,有人憂愁。當然這要徵集大家的一致意見。對於農村集資建廟我認為一是人們的一種文化底蘊,一種文化素養,一種深入骨髓文化傳承,就比如族譜一樣,是這個村村民的一種念想。其二,從商業角度來說,建廟可以帶動這個村小的經濟體系,給人們帶來一定的收益,這是一種好事。


流l郎l者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集資建廟,我是不支持的,但不反對。現在的有廟會的地方就有集市,這個和經濟掛鉤,是好事。而且現在的廟,不管是大廟小廟,都蓋的越來越大越來好,有的都蓋樓了圈了院子。這個我感覺就不好了,還有就是一個村一個財神廟,龍王廟,土地廟等等各種名頭的廟,感覺就是浪費,完全沒必要,就是勞民傷財。

離我們這裡不遠有一個永豐村,他們那裡主要以種菜種西瓜為主,他們村就沒廟,廟在別的村,他們村大家集資國家也出錢了,村上劃了一片地方,建了蔬菜花果交易市場,市場裡不收錢,地磅也不要錢,都是免費的,方便他們村的蔬菜西瓜好買。

我感覺集資為村裡的做點好的事才對,對村裡發展有需要的事,而不是做虛頭巴腦的事。

以上都是我一家之言,看法想法,不喜勿噴,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