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經濟改革怎麼樣?

灰太狼274290802


蘇聯後期的改革可謂自斷經脈,美國利用金融手段在短短几年內就掠奪了蘇聯人民創造幾十年來的財富。蘇聯時期的盧布是世界上是有影響力的貨幣之一,從沙皇時期到現在的俄羅斯,盧布的國際影響地位也幾經沉浮。在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對外宣佈進行匯率體制改革,由固定匯率變為雙重浮動匯率。這也就意味著蘇聯金融市場的開放,而蘇聯解體之後盧布的重要性大不如前,解體後的蘇聯發動了金融動盪。

其實蘇聯時期的金融改革使得國內的金融市場不再設防,在毫無監管的情況之下便開始金融自由化,這給蘇聯帶來了沉重的經濟災難。首先,蘇聯將國有企業分給每一個人,當時每一個蘇聯公民大概分到十幾萬盧布左右的國有資產,然後以此作為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的形式。 這種私有化使得蘇聯的民眾陷入狂歡。他們認為自己變成了真正的國家主人。

而事實上,他們得到的只是賬面財富。而盧布的價值量並不掌握在他們手中。國企私有化和匯率改革以後,蘇聯又開放的進入市場,很多國際著名的投資機構蜂擁而入。由於外國投資機構的金融服務遠比蘇聯原先的金融服務體系更為完整和成熟,因此吸引了大量普通民眾的儲蓄,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各大金融機構也開始在蘇聯境內大是借貸盧布,並支付高額利息。

貨幣短期內持續走高,之後再放出消息,蘇聯國有企業的債券被嚴重高估,貨幣需要浮動定價,要是盧布有采取了更為自由的市場活動。一系列的負面消息使手中握有盧布的蘇聯民眾開始大肆出售手中的國有資產,造成盧布和金融體系的崩潰,外資乘機大肆購買蘇聯國有資產收購國有企業。而外資中的主力都是美國投資公司。

原本蘇聯的改革變舉步維艱,又由於後期的操之過急,使得美國得以使用這種技術並不高的掠奪手段,掠奪蘇聯人民自身所創造的財富。美國的手段並不高明,但這並不影響蘇聯人進入圈套。因為蘇聯當時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美國只不過利用蘇聯急迫改革的心態,順水推舟。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整個蘇聯的金融資產都是美國投資公司的肥肉。


世界史圖鑑


俄羅斯的經濟改革怎麼樣了?這需要和它自己相比,和二十多年前甚至蘇聯解體時期相比,與那個時候相比,俄羅斯的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

近年來俄羅斯經濟的低點出現在2015年,當時是經濟負增長-2.5%,2016年是負增長0.2%,2017年是1.5%,2018年是2.3%。

俄羅斯2018年GDP是1.6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十一;人均GDP10,608美元,世界排名第六十二位。

俄羅斯GDP各種行業佔比分別是:農業:4.7%;工業32.4%

;服務業:62.3%;通貨膨脹(CPI)2.5% ;貧困線以下人口:13.4% (2015);失業率:4.5%(2018)。

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能源出口。俄羅斯擁有世界30%以上的自然資源。世界銀行估計俄羅斯的自然資源總值為75萬億美元。

俄羅斯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能源收入。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貴金屬資源,這些資源在俄羅斯的出口中佔很大比例。

截至2012年,油氣行業佔GDP的16%,聯邦預算收入的52%,出口總額的70%以上。俄羅斯是一個“能源超級大國”。

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也是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同時,俄羅斯還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另外一個經濟增長點是它龐大而複雜的武器工業,俄羅斯能夠設計和製造高科技軍事裝備,包括第五代戰鬥機、核動力潛艇、短程/遠程彈道導彈。

2013年,俄羅斯武器出口總額為157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俄羅斯最大的軍事出口包括戰鬥機、防空系統、水面艦只和潛艇。

俄羅斯經濟發展在地理上是不平衡的,莫斯科地區在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的份額。自1990年以來,俄羅斯的財富不平等現象顯著加劇。

瑞士信貸的一項研究估計,俄羅斯富人在海外持有的財富大約是官方淨外匯儲備的三倍,其規模相當於俄羅斯家庭持有的全部金融資產。

俄羅斯2016年的政府預算赤字預計為210億美元。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16年的2.8%下降到2017年的0.6%。

2004年1月1日,俄羅斯的政府建立了俄羅斯聯邦穩定基金,作為聯邦預算的一部分,以平衡如果油價下跌引發的負面影響。

2008年2月1日,平準基金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儲備基金,相當於GDP的10%(現在GDP的10%相當於2000億美元),投資方式與穩定基金類似。

第二部分是俄羅斯聯邦國家繁榮基金。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謝爾蓋•斯托恰克估計,到2008年2月1日,盧布將達到6000億至7000億盧布。國家繁榮基金將投資於風險更高的工具,包括外國公司的股票。

俄羅斯的債務與GDP之比非常低,是世界上債務與GDP之比最低的國家之一。它的大部分外債是私人的。2016年,其債務與GDP之比為12%。

俄羅斯是保護主義政策的主要國家之一。根據獨立的《全球貿易預警》報告,俄羅斯實施了嚴格的保護主義政策。2013年,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組成的俄羅斯戰略貿易集團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保護主義政策中,43%是針對地方企業的救助和直接補貼,15%是關稅措施。自2008年以來,俄羅斯實施了許多保護主義措施,規模與印度相當。

總之,俄羅斯經濟改革成績和問題同樣突出——經濟發展模式非常單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石油價格飆升時富得流油;一旦油價下滑,就需要勒緊褲腰帶。

不過話說回來,俄羅斯靠著賣資源,賣軍火就可以發展經濟,為什麼還要折騰呢?

(圖一是盧布的紙幣,圖二是硬幣,圖三是盧布的官方標誌或者符號)





閒看秋風999


俄羅斯的經濟改革一坨屎,一步一步把自己從一個世界大國作到了三流資源國的地步。下面我將具體講一講俄羅斯的發展歷程,文章會比較長,但能講得很透徹。

俄羅斯,是近代兩三百年才登上世界舞臺的大國,他隨著工業革命勢頭崛起,在蘇聯時代國力達到頂峰。一夜之間,龐大的聯盟在又轟然倒塌,只能靠著前蘇聯時期的技術遺留勉強維持著一個大國的體面。回顧俄羅斯的歷史,令人不勝唏噓。

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羅斯部落,中世紀以前,俄羅斯人一直默默無聞的在東歐平原上生活。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沙皇俄國正式成立。這個時候沙俄正式踏出東歐平原,走向對外版圖擴張的道路。

在莫斯科大公國時期,東歐平原的霸主是蒙古系金帳汗國,當時的俄羅斯只是一個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系農耕小邦國。如此,俄羅斯只能對蒙古俯首稱臣,按時繳納沉重的賦稅,遭受欺辱,難有大作為。

隨著熱兵器時代的到來,槍支、火炮的出現消解了遊牧騎兵的軍事優勢。隨後,俄羅斯系莫斯科公國憑藉著對熱兵器的加持逐漸興起,蒙古系金帳汗國依靠傳統騎兵逐漸沒落。最後,莫斯科公園一舉消滅了金帳汗國,主導了東歐平原以及西西伯利亞地區。

崇禎九年(1636年),俄羅斯人到達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亞。西伯利亞地區成為了俄羅斯人的殖民地。在俄羅斯的勢力到達東西伯利亞地區時,與剛建立沒多久的滿清政權產生了碰撞,兩次戰爭雖然都是清朝這邊贏了,但是後來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康熙還是把從庫頁島到貝加爾湖以北高達4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給了俄羅斯。

在滿清這種軍事殖民政權心中,領土大概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只有可殖民的人口,對他們才有意義。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彼得一世也就是後世大家俗稱的“彼得大帝”,在彼得一世手上,俄羅斯帝國建立,開始全面學習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跟上工業革命的步伐。

在彼得大帝的領導下,俄羅斯帝國擊敗了瑞典,奪得了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里加灣的大片土地,從而獲得了出海口,戰略意義重大。

俄羅斯帝國,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建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同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組建蘇聯。冷戰期間成為超級大國,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霸。

看俄羅斯一路走來的歷程,就像一個窮小子一路披肝瀝膽、歷盡艱辛,穩紮穩打,最終走向人生巔峰,開始跟世界上另一個靠投機倒把崛起的土匪頭子美國——掰手腕。

蘇聯時代,俄羅斯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幾個五年計劃,國家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可是由於產業發展不均衡,導致蘇聯成了一個瘸腿的壯漢,重工業非常發達,輕工業和農業卻比較萎縮。

這導致蘇聯與美國的競爭中後勁不足,重工業相當於一個人的骨骼,輕工業和農業就相當於一個人的經脈和消化系統。蘇聯在與美國掰手腕的時候,憋了很大一口氣,但經脈運血能力不足,消化系統功能差勁兒,導致蘇聯一口氣沒接上來,掰手腕失敗。

對於當時的歐洲列強來說,自家門口站著這樣一個壯漢,手裡還拿著原子彈,足夠心驚膽戰了,晚上都睡不著覺了。而壯漢掰手腕失敗,一口氣嗆著了,歐洲心裡想,這下好了,趁你病,要你命!

於是歐豬各國喊上自己的老表——美國,開啟了玩殘俄羅斯之路。

蘇聯後期,社會通貨膨脹加劇,物資匱乏,且大量的特權階層佔據社會資源,引起了不小的矛盾對立,危機一觸即發。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美洲中部內陸國家玻利維亞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高達24000%,經濟負增長12%,民不聊生,政局動盪。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臨危受聘,向該國獻出狗頭妙計:放棄擴張性經濟政策,緊縮貨幣和財政,放開物價,實行自由貿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上述做法一反常規,短期內造成玻利維亞經濟劇烈震盪,彷彿病人進入休克狀態,但隨著市場供求恢復平衡,經濟運行也迴歸正常。兩年後,玻利維亞的通貨膨脹率降至15%,GDP增長2.1%,外匯儲量增加了20多倍。薩克斯的反危機措施大獲成功,這種休克療法也名揚世界。

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它擁有1700萬平方公里領土,1.5億人口,繼承了原蘇聯的大部分家底。可是這個時候的俄羅斯,國內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業,外面還有1萬億盧布內債、1200億美元外債。

前蘇共的反對派葉利欽,開始到西方人那裡找解藥,此舉正中歐美人的下懷。當時,年僅35歲的蓋達爾投其所好,在薩克斯的點撥下,炮製了一套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葉利欽“慧眼識珠”,破格將其提拔為政府總理。1992年初,一場以休克療法為模式的改革,在俄羅斯聯邦全面鋪開。

休克療法的重頭戲,是放開物價。俄羅斯政府規定,從1992年1月2日起,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80%的生產資料價格。物價放開頭三個月,似乎立竿見影,收效明顯。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彷彿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

可沒過多久,物價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到4月份,消費品價格比上年12月上漲6.5倍。政府原想通過國營商店平抑物價,不想黑市商販與國營商店職工沆瀣一氣,將商品轉手倒賣,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市場秩序亂成一鍋粥。

由於燃料、原料價格過早放開,企業生產成本驟增,到6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14倍,如此高價令買家望而生畏,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旺反過來抑制了供給,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了死循環。

面對這個問題,時俄羅斯政府昏招再出,對商品開始大幅度增稅。由於稅負過重,企業生產進一步萎縮,失業人數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濟補貼和直接投資,財政赤字不降反升。緊縮信貸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間相互拖欠,三角債日益嚴重。政府被迫放鬆銀根,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在印鈔機的轟鳴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

休克療法的另一步大棋,就是是大規模推行私有化。在蓋達爾總理政府看來,改革之所以險象環生,危機重重,主要在於國有企業不是市場主體,競爭機制不起作用,價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極度不穩定。

國有企業改革,最省事的辦法莫過於私有化,企業成了個人的,豈有辦不好之理?為了加快私有化進度,俄羅斯政府的腦洞操作居然是——無償贈送。乖乖,果然是戰鬥民族,治國也這麼鋼鐵直男。

經當時有關專家評估,俄羅斯的國有財產總值1.5萬億盧布,剛好人口是1.5億,以前財產是大家的,現在分到個人,也要童叟無欺,人人有份。於是每個俄羅斯人領到一張1萬盧布的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股。

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啟動,已是1992年10月,時過境遷,此時的1萬盧布,只夠買一雙高檔皮鞋,無償私有化成了天方夜譚、痴人說夢。此計不成,又生一計。既然送不成,那就低價賣。

結果,大批國有企業落入特權階層和暴發戶手中,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是儘快轉手盈利,職工既領不到股息,又無權參與決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生產經營無人過問,企業效益每況愈下。

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肥了少數人的腰包,產生了一大批心中沒有俄羅斯的寡頭,到這一步,俄羅斯算是徹底玩脫了。

俄羅斯政府義無反顧地實施休克療法,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博得“友邦”歡心。當時歐洲國家,許了很多對俄羅斯經濟改革的援助。但當俄羅斯的經濟改革遭遇困境時,原來答應提供援助的國家,此刻卻袖手旁觀。240億美元的一攬子貸款遲遲不到位,60億美元穩定盧布基金更是遙遙無期。

被西方人擺了一道的葉利欽,含恨下臺,將權杖交給了普京。普京大帝手段強硬,整治了很多寡頭,但俄羅斯工業體系被破壞以後,整個國民經濟越來越快的向資源出口方式滑落,在這個問題上面,普京已是束手無策。由於已經錯過了那個時代,想要把俄羅斯從資源國的狀態下重新工業化,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工業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工業體系的競爭,工業體系不完備,蘇聯輸了內戰。現在產業空心化的美國,雖然特朗普口口聲聲喊著要把美國再度工業化,但是時代發展的浪潮已經不會再給他機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海佑講史


俄羅斯的經濟改革起步於解體後的蘇聯,由於當時乾乾立國的俄羅斯採取的是全面倒向西方的政策,因此在經濟改革方面很多的政策措施都來源於西方。大家熟知的俄羅斯經濟改革計劃就是休克療法,換句話說就是把前蘇聯遺留下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徹底推翻,全面快速的進行私有化下的市場經濟,以便是俄羅斯能夠更加徹底的融入西方。

事實證明當初滿懷理想主義的俄羅斯領導人最終的得到的結果還是非常失望的,國家經濟徹底的崩潰了,實際結果與理論設計相差十萬八千里。在這場真正獲得利益與好處的是前蘇聯的官僚階層,他們在這場私有化的革命中幾乎攫取了整個國家的財富,而所有的普通老百姓隨著惡性通貨膨脹的飆升完全變得一無所有。

這對於曾經處於世界權力中心的俄國人來說完全是一場滅頂之災,一個強大的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超級強國就在短短几年時間就淪落為經濟三流的國家,現在說起來還會心懷一聲嘆息。俄羅斯在曾經敵人的指揮下一步一步的埋葬了自己,這在世界以往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件。

當前俄羅斯的經濟改革很大程度上又重啟了國有化進程,很多關乎國家命脈的企業重新進行了國有化。也只有這樣普京總統才能實現不讓各類經濟寡頭干涉政治的目標,俄羅斯的各項政策才有可能儘量少的受到超級富豪的影響。如果俄羅斯政府手中沒有強大的財政來源,那麼俄羅斯政府就只能作為超級富豪的附庸。

正因為俄羅斯政府手中掌管著大量的關乎俄羅斯命運的企業,俄羅斯政府才有可能實行自己各個方面的既定政策,儘量少的受到各類富豪的影響。俄羅斯的經濟也才能在西方不斷的制裁中挺過來,國家掌控經濟命脈也是俄羅斯在蘇聯時代的傳統,這樣的傳統還是很適合在俄羅斯這塊土壤生存和發展的。


異域邊緣


俄羅斯加入wto的時間是2012年,國內經濟改革再強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