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行車 特殊的“高光時刻”

楊龍,是哈囉單車武漢市留守的4名主管之一,封城以來,他的團隊每天要把近1000輛單車入倉消毒,再將完成消殺的單車投放到各大醫院、社區服務站附近。3月3日,楊龍計劃給武昌區團隊送50個N95口罩、120個醫用口罩,這是封城後他給自己主動申請的工作:武漢市哈囉單車團隊防疫物資配送。送完貨,還有漢口區共享單車運維、清理、入倉的本職工作等著他。

送物資、接員工、消毒循環

“配送防疫物資是我主動要做的,因為我在團隊裡年齡最大,有私家車也更方便。”從1月26日(大年初二)起,楊龍開始為整個哈囉單車武漢團隊做“人肉”物資配送,“1月23日之前,我們團隊自己買了一些酒精和口罩,後來哈囉總部又給我們發放了一些,我需要每天按各區域團隊的需求給他們配送”。

每天早上7點半,楊龍就開始準備當天的工作。出發前他需要戴上口罩、手套,拿著工作證明、洗手液、酒精。

“消毒水要1:30配比,水不能少了,不然人受不了”“N95口罩戴完一天,掛在外面晾曬一整天,第二天還能用,這樣可以用三次”“醫用口罩是一次性的”……等他完成配送,對區域員工做完防疫講解,差不多是早上9點左右。

3月3日,他的配送目的地是武昌區,需要跨過武漢長江大橋來到江東。前一天晚上,楊龍已經和武昌區團隊通過內部釘釘群瞭解清楚了物資清單:50個N95口罩和120個醫用口罩。

據他透露,“剛開始送的物資只夠3天的。現在每次送的東西,基本會保證他們用10天左右”。他還記得第一次送物資的情形,“是大年初二,我給運維團隊送口罩,還帶了些泡麵。過年嘛,不能空著手去”。

配送順路的話,他會接上運維兄弟,然後分散在不同區域尋找失聯車,最後集中轉運到倉庫。他算了算,每天有接近1000輛車被送進倉庫消毒,每輛車在拉上車入庫前消毒一次,定點投放之前再消毒一次,醫院等高風險的地方,只要我們團隊有人在附近,騎行一次就會消毒一次,重點是車把手、車鎖、座椅。

9個人15個小時

疫情讓共享單車的投放流程發生了變化,也給回收增加了難度。“之前社區是開放的,我們可以開車進去回收車輛。現在運維人員得跟社區溝通,提供工作證明,只能進一個人去找車、推車出來。”楊龍以回收150輛車舉例,“之前需要5-6個小時,現在得8-9個小時”,因為工作時間被拉長,運氣好的話楊龍晚上9點之前可以到家。

從投放區域看,目前武漢共享單車的熱力圖也與平時不一樣了。以往公交站、地鐵口等位置是騎行需求高發區,現在變成醫院、社區服務站等。“公共交通暫停了,大部分市民都不怎麼出來,但是有志願者、醫護人員等需要共享單車,那我們就不能掉鏈子。”楊龍說。

上週的緊急轉運事件就是證明,楊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哈囉單車在礄口區凱德西城附近的一塊場地,要交接給政府用作蔬菜集散地。我們需要把存放在那裡的8400多個哈囉單車車軲轆轉運走。平時轉運這些量需要10臺車20個人,可是特殊時期短時間調不來那麼多人,我們就5臺車9個人,從下午1點幹到第二天凌晨4點,全部轉運完。員工們想著早點把場地騰出來,都很不容易”。

這次轉運是楊龍這些天來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偶然事件。另一件則經常發生,楊龍每次說起,語氣裡會帶著笑:“你也知道,共享單車運維和城管的關係比較微妙,可是有幾次我們去收車、投放,城管會說,‘你們的車挺好騎的’。有一次城管還主動提出某個區域需要車,希望我們去投放一些。”

特殊的防疫+經濟支持

楊龍也會主動詢問用戶體驗,“我負責的區域包括協和醫院,有次遇到一名護士騎哈囉單車下班,她告訴我每次都騎共享單車回定點酒店,不用等車,10分鐘就到了。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通過與用戶溝通,他還發現,目前武漢用戶騎行時間從平時的5分鐘增長到10-20分鐘。因為武漢市所有藥店必須每天營業,有店員表示,自己每天堅持騎車1小時上下班。

哈囉單車騎行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從開關鎖距離各城市醫院、超市、農貿市場100米內的騎行量統計佔比看,武漢市內的出行單車需求相比疫情暴發前均增長5%左右。1月22日-24日期間,武漢市內3公里以上的長程騎行訂單呈3倍增長,之後持續保持高位。

其實這也是其他城市的表現。根據哈囉出行北京市騎行數據顯示,自2月10日企業復工,共享單車需求量持續攀升。從全國來看,長距離騎行訂單(3公里以上)佔比較去年同期幾乎翻了一番。

站在防疫的角度,相比封閉式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單車出行的自由度更高,用免費政策吸引用戶騎行,可避免人群扎堆。站在商業的角度上,這則是共享單車行業刺激訂單量、謀經濟增長之舉。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