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人愛把現在的孩子稱呼為神獸?

粉色太陽鏡


把孩子稱為神獸,這是近幾年網絡中才出現的,每當學期結束的時候,就看到不少人朋友圈中,灰諧搞笑的語言配上圖片轉發神獸已出籠,各回各家,各氣各媽,請家長們注意……

神獸是暱稱,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喜愛,什麼是獸?獸是怎樣的?特立獨行,天馬行空,有點貶義,而加一個神字,意思有了天壤之別,通過神獸這個詞把孩子們天真活潑,不願受約束,表現的淋漓盡致,賦予了新的意義,變成了一個褒義詞。家長希望孩子聽話,不惹自己生氣,可往往是,第一天,眉開眼笑,相看兩不厭,第二天母慈子孝,相安無事,第三天雞飛狗跳,血壓飈升。其實,中國的家長有一個通病,總是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自己沒達到的目標,總想讓孩子來實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承載了家長太沉重的愛,家長們,你們都實現不了的願望,達不到的目標,憑什麼孩子非得達到。現實是,家長又往往對孩子嬌生慣養,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導致孩子不服管教,家長的做法本身就矛盾。

另外一種說法,在舊社會,生的孩子多,生活條件差,再加上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好多小孩長不大就沒了,家長們就給小孩起個賤名,叫個貓呀狗呀的,其實不是家長對孩子不重視,起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更是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愛,取意低賤之物,容易活下來,希望孩子以後能無災無難,平安長大。


梅講成語


這裡先要理清個概念,神獸是什麼?可能很多人一直這樣叫,但並不清楚神獸的真正含義。古十大神獸是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這十種神獸分別是記載於青銅器皿的太陽燭照、太陰幽熒和古書中的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黃龍、應龍、螣蛇、勾陳。另有說法十大神獸為"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等。在古書《山海經》、《淮南子》中曾有提及,現在在某些建築古蹟中還能見到它的形象。


而當今的網絡遊戲和影視中還會有神獸的藝術形象出現,很多家長可能也知道,但把自家孩子稱為“神獸”,應該有“神”和“獸”兩層意思。


先說“神”:中國式家庭的家教傳統對正處於成長髮育期,幼小可愛的孩子會不由自主的嬌慣,所謂“尊老愛幼”之“愛幼”也。出於人之常情,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過度的嬌慣溺愛造就了很多家庭中的“小皇帝”,在家庭中是一個“神”的存在。最極端的例子,便是一個孩子六個大人疼,姥姥外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圍著轉,那是拿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是飯來張口以來伸手,一切都以孩子為主。這種“神”的地位“神”一般的存在,雖然是出於家長的願打願挨,決不能否定其中的親情濃郁,但也並不是一種什麼正常和正能量的家庭教育,孩子長大後,類似的"坑爹"的事情還少嗎?所以,“神獸”的“神”字,既包含著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鳳凰和麒麟(龍的兒子)】的美好的祝福和願望,也蘊含著對孩子如此成“神”的一種無奈和嘆息吧!此為“神獸”之“神”。


再說“獸”:所謂獸,現實世界中是和人類相對而言的,指家畜以外的獸類,即野獸。此處當然不是此意。但孩子在家中因為地位超然如“神”,所以生性懶惰,家務不做;飯菜不會烹飪,臥室就像豬窩;來客不懂接待,手機隨時掌握......等等,如同未開化未進化的“小獸”一般,也讓家長感覺無可奈何。當然,這和前面說的家長把孩子“造神”是有因果關係的。所以有了這個“獸”字,家長對孩子又憐惜又生氣的味道就躍然而出了。


而這兩層意思合二為一,“神”和“獸”兩個字合成為詞“神獸”後,被家長用來稱呼自己的孩子,其中的對愛子的愛憐和嬌嗔、對現狀的嗔怪和不滿、對未來的期冀和追求、明似貶實似褒等等感覺那就是五味雜陳了啊!


背單詞張口就來


一些人愛把現在的孩子稱呼為神獸,不只是一種暱稱,也帶有調侃和無奈的意味。

神獸在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是指以兩儀二聖(太陽燭照,太陰幽熒)與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代表的皆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這些生物在現實中大多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把孩子稱呼為“神獸”,是指孩子很金貴,有點類似保護動物的意思,要把孩子當寶貝寵著、“供奉”著等。

神獸這個詞慢慢地變成了一種網絡流行詞,常常被用在家裡的孩子身上,帶有一絲調侃和無奈的情緒在。

因為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樣,以前的孩子能養活就好了,現在的孩子少而且越發顯得金貴。你不但要讓孩子吃好、住好、穿好、玩好,還要經常拿來和別的孩子比,叫孩子神獸也是一種溺愛的表現。

這些被稱作神獸的孩子,要麼很活潑,愛搗亂,要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沉湎於手機。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家長雖然心裡不舒服,但是也不願意惹這幫神獸生氣。而這幫神獸,有的已經把父母的恩寵當做天經地義。

孩子變成父母心中的神獸,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把孩子寵壞了,孩子不是天生就是這樣。

每逢節假期,很多父母把這幫神獸當做祖宗在伺候,總覺得他們回來只有幾天假期,任由他們晨昏顛倒,晚上半夜不睡,白天不醒,讓他們使勁吃,讓他們隨心所欲。

家長被年幼的孩子牽絆,為了騰出手,隨便給孩子一個手機玩,以免孩子打擾大人做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玩手機成癮,沒有手機根本哄不住孩子,再等長大一點,孩子就更不好管了。

神獸不是一日養成,這也充分說明了改善親子關係,促進親子感情的重要性。祝福所有的家庭能夠和和美美,快快樂樂!





樂觀達家


有以下原因:

1時代的流行,每個時代對家裡的寶貝都有不同的暱稱,比如幾乎有二胎的家裡每個老二都叫二寶。神獸的流行,也是朋友圈和媒體的傳播結果。

2把孩子比喻為神獸,首先在於孩子的特徵,不管哪個年紀的孩子,尤其是3-12歲之間的未成年們,能量充足,精力充沛,非常不好管理(當然本人也建議不要過於拘束),每天都可以弄得你焦頭爛額,對付這樣電量充足的小傢伙,感覺自己像奧特曼,但是面對的是一個打不贏的小怪獸,所以把這樣一個又愛又恨的小傢伙,戲稱為【神獸】。

3最後,一般大家都會把不能理解的事物都神化,這一稱呼也能看出很多大人並不理解兒童心理和兒童行為。



為你寫詩的小希


神獸在中國古代神話裡泛指擁有神奇能力的稀少且珍貴的生物,如麒麟、鳳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


現在人們為什麼喜歡稱呼小朋友們為神獸,大抵意思有以下幾層:

1、珍貴:現在每家都只有1到2個孩子,一圈大人圍著轉,捧在手心怕化了,放在地上怕摔了,非常的寶貴。

2、花精力:大人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在小朋友身上,陪伴成長,陪讀,陪玩,家庭教育等等。

3、花錢:也有一種說法叫吞金獸,因為現在養育一個小朋友從還沒出生就開始花錢,出生後,上幼兒園,小學、中學、直至長大成人,據大數據統計,培養一個孩子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是個無底洞。

4、獨特的個性:由於現在的家庭及學校教育方式,小孩往往是獨立且有個性的,家長在管教方面也會經常遭遇難題。

其實叫“神獸”只是一種調侃,做父母還是需要給孩子多一點些關心和陪伴,多一些瞭解,才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小耳朵聽大世界


這個疫情讓一個月的寒假生生延長了兩個多月,想必很多家庭的父子或者母子都快爆發了。

上學期間老師操心,放假了,天天在家裡,一天24小時面對面,一些家庭開始了互懟,甚至是雞飛狗跳的模式。特別是迷戀網絡的孩子,家庭矛盾更是不斷升級,孩子家長相看兩討厭,神獸的稱呼也就這麼誕生了。


A葡萄putao


說孩子很活潑,比較皮,就會被叫做神獸。有的孩子在家,稱為家裡的神獸,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沉湎於手機。自己的房間,就像個豬窩,甚至是不會做飯,不願意做飯,都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被父母伺候著。家裡來個客人,都不知道問,一個人旁若無人的樣子,根本談不上,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姿態。

逢年過節,全家人坐在一起,他們都是不交流,不溝通,不懂得人情世故,低頭玩手機。要麼發朋友圈,告訴朋友圈的人,他們在幹什麼。要麼打遊戲,看電視劇,一副旁若無人的姿態。父母盼他們過年過節回家,而他們回家了,卻低著頭只顧玩手機。

也不去關心父母一年來過的可好,身體,心情,收入都還好嗎?晚上半夜不睡覺,早上九點十點了還不想起床。很多父母把這幫神獸當做祖宗在伺候,總覺得他們回來只有幾天假期,讓他們吃,讓他們睡,讓他們隨心所欲。

畢竟是自己的孩子,雖然心裡不舒服,也不願意惹這幫神獸生氣。而作為這幫已經成人的神獸,還在把父母的恩寵當做天經地義。


蠻牛凡客


我在想,稱呼現在的孩子為神獸,有兩種意思。一是說孩子活潑好動,難以管教,愛搗亂,時常惹人生氣。這是當前孩子的嬌生慣養決定的,不怎麼懂禮義教養,好像不會做讓大人滿意的事。另一方面也說明大人對孩子的溺愛,雖然很煩他們的調皮搗蛋,惹人生氣,也是讓他們張揚個性,得到童年快樂的縱容。總之打罵也好,縱容也罷,都是出於對孩子的真感情。陪神獸慢慢長大,他們陪我們變老。


郭長瑋


我覺得稱孩子是神獸是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孩子特別調皮,控制不了。孩子很活潑,愛搗亂,就會被叫做神獸。因為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樣,以前的孩子養活活就好了,現在的孩子呢,你不但要吃好住好穿好玩好,還要和別人比,叫小孩子神獸也是一種溺愛,是近兩年才出來的網絡流行語。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00後的孩子們,據我所知,他們在家和學校完全兩個樣。

去學校:乖乖聽話,聽老師話,按老師的去做,自覺寫作業!

回到家裡:書包一扔,馬上投入戰鬥,和父母頂嘴,不肯寫作業,和弟弟妹妹玩,把家裡都鬧翻似的。

所以現在有些學生家長把自家的孩子稱呼為神獸,孩子們放暑假就好像萬獸歸巢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