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2019年,鋰電行業繼續穩定增長,鋰電的發展終點在哪裡?

鋰電池最早是索尼率先攻克難關,打造了應用於汽車行業的18650電池。(18表示直徑為18mm,65表示長度為65mm,0表示為圓柱形電池。)

真正發揚光大的是日本松下,松下為當前電動汽車最燥熱的品牌特斯拉提供的就是18650圓柱電池模組。只是而今逐步換成21700。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什麼是電池?電池分為幾類?粗略電池分為:7大類。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之前使用的是鉛酸電池,鉛酸電池是我們目前電動車主要採用的電池。笨重且能量密度低。但優點是技術成熟且安全。正常情況下,只要不是在充電時候,因為接觸不當形成短路,鉛酸電池即使使用變形都不會出現爆炸等安全問題。這主要原因在於鉛酸電池的結構,主要由鉛網板隔板及電解液填充物。有拆解過早年的隨身聽移動充電器的應該有了解其結構。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鉛酸電池的最大特點就是:能量密度低,且伴隨著溫度的變化,放電情況不穩定。有嘗試過載寒風中,騎電動的朋友,應該有體會,冬天的電池很快就沒電了。所以東北的天,電動車基本是用來在地下室睡覺的。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從鉛酸電池發展至今,鋰電池是能量密度最高的電池。並且經過多年努力價格已經較低。當前的鋰電池能量密度,可以滿足電動汽車,500~750km續航。目前做的最好也就是特斯拉,那還是在整個汽車底盤都是汽車電池的情況下。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這密密麻麻的圓柱電池底盤就是一個一個的圓柱電池,經過分包後組裝在一起的,因此,如果需要更高的需要能力,達到續航1000km,甚至2000km,就需要讓鋰電池提高能量密度。因此在鋰電細分中,三元電池逐步替代成熟且穩定的磷酸鐵鋰電池。成為新一代的首選。都是哪些地方使用鋰電池?電動汽車,儲能電站,電子產品,光伏電站,通訊設備及基站。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鋰電池的應用場景非常的廣泛,在我們手機中,筆記本電腦,新型電動自行車動汽車(目前用量最大,且最具有潛力的市場),儲能電站。以及各類通訊基站都需要鋰電池。

(1)動力電池市場: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動力電池在汽車行業的裝機量。中國作為全球主力推動新能源電動車發展的國家,電動汽車是中國下一步爭取產業轉型的籌碼。《詳見文章:微利的中國汽車業路在何方?新能源汽車或將顛覆汽車產業鏈格局》

2、通訊基站領域儲能電池的應用,中國將新建640萬座5G宏基站。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3、儲能電站:據中關村儲能聯盟(CNESA)的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至2018年底全球電化學儲能的累計投運規模為6.5GW,同比增長121 %。其中2018年一年新增電化學儲能的投運規模為3.5GW,同比增長288%。2000年至2018年底中國電化學儲能的累計投運規模為1.01GW,同比增長159%。2018年一年國內新增電化學儲能的投運規模為0.6GW,同比增長414%。其中電網側儲能應用爆發是最主要原因,全年累計投運儲能規模為1.02GW/2.91GWh(規模/容量,不僅限於電化學),是2017年累計投運規模的2.6倍。

當前全球儲能市場,主要採用的是蓄水儲能。蓄水儲能,本身對地理條件就有極高的要求。因此電化學儲能,既刻意移動且裝配方便。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中國是全球鋰電產業最全的國家在新一代能源市場中,中國唯一抓住且佔據較強議價能力的就是鋰電池。國內鋰電池產業較為全面。儘管在一些加工設備方面需要外部設備進行加工,但主要正負極材料國內極為豐富。

鋰電,下一個風口浪尖

整4、鋰電池行業競爭前景:外資入局中國市場,寡頭格局將進一步加強

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政策支持,全球各國及重點企業均加大力度發展鋰電池產業動力電池領域,基於新材料和結構的高比能動力電池技術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焦點,大力提升目前車用動力電池安全性、壽命、低溫特性,降低成本是產業技術發展的方向。

在美國、日本、歐洲和韓國等國家、地區科技規劃以及重點企業戰略規劃中多次提及新體系結構車用動力電池技術,重點關注高性能電池材料、高性能鋰離子動力電池(致力於壽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升)、高性能電池包、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電池標準體系、下一代鋰離子動力電池、鋰金屬電池、電池梯級利用及回收技術、電池生產製造技術及裝備等。

我國鋰電池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很快,在國家科技項目和政策的重點支持下,中國鋰電池行業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關鍵技術、關鍵材料和產品研究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雖然小容量功率型動力鋰電池技術和產品與國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大容量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單體動力電池的特性,已經具備推廣應用的條件。動力鋰電池產業已經進入到產業化建設和推廣應用的關鍵階段,從2018年我國鋰電池上市企業的佈局情況來看,寧德時代與外資車企合作,並在德國建設電池生產基地;比亞迪和國軒高科分別在重慶市、青島市開展動力鋰電池項目。

值得留意的一點是,2018年,外資鋰電池企業首次獲得在我國經營的許可,LG化學等外資企業紛紛建廠擴大產能,外資的進入或將使得我國國內鋰電池動力電池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

根據瑞士銀行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全球鋰電池行業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需求將會從2018年的93GWh提升至2025年的973GWh。預計到2021年,日本松下、LG 化學以及寧德時代的產能都將超過50GWh,是絕對的增量來源,未來的全球電池市場寡頭格局將進一步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