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消失在歷史中的母校——白鹿二中(一)

在我們星子的歷史上有很多曾經存在後來又被取消的學校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學校的老校址基本都已用作他途或是被廢棄。

雖然這些學校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中,但是卻為那些曾經在學校裡就讀的學生們留下了永恆的記憶,就像今天的主角——白鹿二中一樣。

初寫永遠的白鹿二中

(點點帶您漫步白鹿系列之八)

我的母校白鹿二中背靠巍巍匡廬,側臨萬里鄱湖,繁忙有序的星德公路(後改名為環山公路)傍校而過,曲折迂迴的秀峰港舉目能視。這裡環境優雅,書香陣陣。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觀同學少年,風發豪邁。初中三年,就是一杯雲霧茶,有入口時澀澀的苦味,才能品嚐到清淡的甘甜。

我那消失在歷史中的母校——白鹿二中(一)

95屆2班畢業合影

她有著燦爛輝煌的歷史沉澱。她始建於1974年9月,原名河村中學,招收白鹿鎮秀峰、萬杉、河村、河東四個村以及溫泉鎮馬家衝等地小學畢業生。她隨著社會發展革舊維新,日異月更。1975年8月,第一次更名為五里二中。1984年,因五里鄉更名為白鹿鄉,隨之更名為白鹿二中。2003年9月,白鹿二中與河村小學合併,第三次更名為白鹿鎮九年制學校2010年8月,白鹿鎮九年制學校停辦,初中部劃入縣三中,小學部劃歸白鹿鎮中心小學。至此,白鹿二中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永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滄海桑田,留下滿滿的記憶。

白鹿二中因先後設立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在全縣也是特殊的存在。創校初期的1978年和1979年,曾有過二年高中部的短暫歷史,二年各招生50人。她以初中部為“拳頭產品”,

初中部從1974年至1979年各招生50人,90年代每年招生在100-130人,2000年為歷年招生之最達到267人,之後每年招生均在180人上下。2003年建立小學部,2003年至2009年年招生均在45人左右。

我那消失在歷史中的母校——白鹿二中(一)

她有著適應時代的教育理念。白鹿二中牢牢把成才先成人做為教育的先行方向。教師言傳身教,為人師表。1974年學校成立時就開設了政治課,隨後相繼開設了《青少年修養》《政治常識》《公民》《法律常識》等課程。校內教育緊跟時代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思想教育圍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目標,抓緊理論學習。八十年代,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向英雄人物張海迪和賴寧同志學習活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政治思想教育內容不斷豐富,相繼開展“辦人民滿意教育”“十提倡、十反對”“八榮八恥”“科學發展觀”等教育。進入二十一世紀,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模式,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將校內教育延伸到校外,聘請相關人士對學生進行法制、交通等教育。勞動教育(勤工儉學)經歷了由多到少的過程。建校初期至八十年代,學校有田地20畝,“文革”時期教學與勞動時間為4:6。師生共同勞動,一起播種,一起收割,收益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辦學經費的不足,一定程度改善了辦學條件。改革開放後,土地劃歸生產隊。九十年代以後,每週只安排一節勞動課。體育、美術、衛生、藝術等教育齊頭並進,適應時代要求,全面豐收。

思想觀念經歷了不學數理化,只要一個好爸爸”“不學外國文、同樣做接班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轉變。

我那消失在歷史中的母校——白鹿二中(一)

她有著孜孜不倦的教師隊伍。“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人生”是白鹿二中歷年教師隊伍最生動的寫照

。他們立足三尺講臺育桃李,紮根教育園地寫春秋。他們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把青春奉獻於白鹿二中,淡薄名利,守住寧靜,甘當人梯。他們愛生如子,因材施教,應時施教。他們愛崗敬業,精於教學,鑽研業務。他們學術氛圍濃厚,你追我趕,凝聚力強。藉此機會,讓我們用心銘記為95屆2班默默奉獻青春的恩師們:嘴角微翹、性格溫和的初一初二班主任、數學老師繆志堅;粉筆字端正、不急不躁、曾把粉筆當煙的初一初二初三語文老師黃金秋;喜歡打領帶、陽光帥氣、眼色嚴厲的初一上學期英語老師向冰; 一頭烏黑的長髮、青春靚麗、校花女神的初一下學期英語老師朱曉琴;常看英文原版影視、常捧著一本三寸多厚英文書、胸懷全球地貌畫地圖如大師寫毛筆字一般行雲流水的初二初三英語老師、地理老師桂小平;聲如洪鐘、外表兇狠、內心溫柔的初三班主任、化學老師、體育老師鄒隆益;標準中分、自掏腰包為大家裝燈的初三數學老師
陳學新;細緻入微、常把“怎麼辦呢?受力分析”放嘴邊、板書也能講清楚實驗的初三物理老師胡光明;外鄉老師來聽課、枯燥的理論講的引人入勝的初三政治老師陶勇華;循循善誘、上課不好意思的初三生物老師袁森彬

我那消失在歷史中的母校——白鹿二中(一)

她有著人才輩出的學生隊伍。

隨著辦學條件的逐年改善,師資力量的逐步加強,通過全體教職員工的兢兢業業、諄諄教導,白鹿二中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一批批合格學生,為時代培養了一批批傑出人才,教學成果豐碩。先後有二名同學榮獲省級三好學生、二名同學榮獲九江市級以上學科競賽一等獎,至少有六名學生在縣處級領導崗位辛勤地工作,獲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教授)的學生不可勝數、難以統計。更多的學生則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創造著平凡卻偉大的人生。大家不論身處何地、在何崗位、從事何工作,都以滿腔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發揚著白鹿二中精神,在自己的崗位發揮光和熱、建功立業,成為社會和家庭的頂樑柱,創造著無悔於青春、無愧於時代、無負於白鹿二中的輝煌人生。

我那消失在歷史中的母校——白鹿二中(一)


梧桐樹下,我們曾談曹操青梅煮酒,縱論天下英雄;課堂上,我們曾誦王昌齡不教胡馬度陰山,誓言壯志豪邁;走廊中,我們曾學毛澤東指點江山,歌頌風流人物;操場邊,我們曾吟周敦頤愛蓮篇章,立下君子之志;草叢裡,我們曾悟李白舉頭望明月,細訴思鄉情懷……如今,這些都如楓葉片片,珍藏於青春的記憶。中國再好,唯有母校最好,永遠的白鹿二中,我們摯愛的書香校園,難忘的情生情、同窗誼。

我那消失在歷史中的母校——白鹿二中(一)
我那消失在歷史中的母校——白鹿二中(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